【www.cnmengfu.com--考察报告】

根据教师职格证考试历年考题分析会发现,中学综合素质上考题难度不大,但是考察的范围非常广泛,尤其以综合素质上的文化素养部分和综合素质下部分最为明显。下面是本站为大家带来的中学综合素质必背考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中学综合素质必背考点

  1.逻辑推理

  逻辑推理部分历年来都是考察两道题,共计4分。虽然分值并不高,但是相对公务员考试的行测部分的说难度并不大,只要能够将八个模块的知识都理解透彻,加上熟练运用相应的解题方法,那么这部分的题的分数是非常容易拿到的。因此,总结来说复习逻辑推理分布内容时要克服恐惧心理、摆脱生活常识的束缚、转换成逻辑的思维模式,将知识融会贯通都能轻松得分了。

  注释:该部分内容的重难点:概念间的相互关系、命题的分类、假言命题的推出关系、需要记住的及对矛盾、运用矛盾的特征解题、朴素逻辑。

  2.计算机技术

  这部分内容主要考察计算机常识,同样4分。该部分出题尤其喜欢集中在WORD、EXCEL部分集中出题,中学考察时偶尔会有PPT的相关知识,总结来看难度并不大,只要记住以下基础知识,并且能够熟练操作相应的办公软件即可。一般来说考察的多为2003版本的内容。

  注释:该部分内容要注意实际操作,安装相应软件实际操作一下,比机械记忆效果更好。

  3.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部分会给出相应的材料,这些材料特点是来源相对广泛,且材料文字较多。阅读理解部分共计14分,第一问4分,作答难度较小,只需要根据题干将材料中的相应文字部分摘取出来就可以了。第二问相对而言难度要大一些,因为这一问10分,需要作答者自己对材料原文进行相应的总结概括,尤其是当材料内容不明显时。但是,总体来说与高中时的阅读理解难度相当,甚至要更简单一些。

  注释:该部分内容在备考时,主要需要注意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和阅读的敏感性,能够根据题意找出相应可以用作组织答案的语句。

  建议1:做题前先仔细阅读题干,带着问题周针对性的阅读全文,这样可以更快捷,为写作留下更多的创作时间。

  建议2:要根据材料内容作答,杜绝主观臆测,充分利用材料内容作答。

  4.写作能力

  这部分内容是需要考生高度重视的,因为这一道题就占了卷面分值的三分之一50分。可以说作文部分作答效果的好坏会直接决定着我们能否顺利通过综合素质的考试。

  首先,写作需要重视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立意是否正确。写作的材料内容一般都短小精悍,需要从很少的文字中提炼出最符合材料内容的立意(也就是中心思想、中心论点),因为立意是否准确直接决定着我们文章的等级。我们常说的偏题现象就是立意不对,那么及时考生文字表达能力很好也很难拿到。

  立意根据材料内容引申得出,可能通过一个材料我们能够引申出不同的立意角度,但是一定要注意从中选取出最佳立意。在思考文章立意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对文章结构的思考,来方便自己确定每一自然段的分论点。

  其次,议论文的写作结构主要有三种类型,五段三分式、一个论点多个论据式和对照式。议论文的写作是我们考生必须掌握的。如果考生已经入职多年,工作经验丰富,且储备了大量的教育案例的前提下,如果题干要求问题不限,那么也可以考虑写记叙文。

  议论文的结构部分主要就是要写出几句话,分别就是各自然段表明自己论点的那一句话。以五段三分式为例,需要考生在明确立意之后,写出开头的中心论点一句话和下面三个自然段的三个分论点的三句话。

  再次,议论文的立意和结构都确定下来之后就要搜集相应的写作素材了。议论文的论证方式主要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等。为了更好地写作建议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广泛积累相应的写作素材,包括名言警句、教育事例、领导人讲话、校规、广告词等等。

  最后,练习写作,练习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基础薄弱的可以从仿写开始,基础较好的可以精益求精。如果备考时间充足也可以抽时间来练一下字。

  建议:写作能力是不能够通过机械记忆知识就能得到名下提高的,我们常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多思考,确定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后就去寻找素材进行练习。这样可以更好的把握答题时间,找到答题手感,同时也能找到自己最擅长的写作模式。

  最后的最后,综合素质的备考其实是相对而言比较有趣的,它考察的知识灵活而又与我们的实际生活贴近,所以在复习时要多动脑灵活的把握知识,同时勤动手熟练地运用知识。

  中学综合素质必背考点

  必背考点一:中学教师职业的认识

  (一)教师观及教师专业观

  所谓“教师观”是指关于教师职业的基本观念,从广义上看是人们对教师职业的认识、看法和期望的反映。从狭义上看是教师对教师职业的特点、责任,教师的角色以及科学履行职责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等方面的认识。

  1.教师职业与专业

  教师工作作为一种专门职业,具有专业的基本特性。第一,教师职业具有一定的职业声望。第二,教师需要经过严格的职前专业训练。第三,教师具有专业自主性。第四,教师职业有自己的专业标准。第五,教师实践是现代教育科学重要的专业研究领域。

  2.教师职业角色的特点

  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就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一般说来,教师的职业角色主要有:

  (1)传道者的角色

  (2)授业解惑者的角色

  (3)示范者的角色

  (4)管理者的角色

  (5)朋友的角色

  (6)研究者的角色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

  1.现代教师角色转换

  (1)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首先,教师再也不能以传授知识作为自己的主要职责和目的,而应该把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组织管理和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作为自己工作的主要目标。

  其次,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播知识和社会规范,更要关注学生人格的健康成长与个性发展,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2)教师从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新课程要求教师具有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改变以往学科本位的观念和被动实施课程的做法。教师要整体理解基础教育课程的结构系统,熟悉国家课程方案,理解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关系,理解课程实施中从“讲师课程”到“现实课程”的转变过程,正确认识教材在课程中的地位和功能,变过去习惯的“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创造性地使用国家课程教材,积极进行国家课程地方化、校本化的实践探索。

  (3)教师要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

  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一个研究者,在教学过程中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出现的教学问题进行研究,总结经验,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4)教师要从学校的教师转变为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新课程特别强调学校与社区的互动,重视挖掘社区的教育资源。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角色不能再仅仅局限于学校和课堂,教师不仅是学校的一员.而且是整个社区的一员,是整个社区教育、文化事业建设的共建者。

  2.教师行为的转变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首先,“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是对于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有缺点和过错的学生。

  其次,尊重学生意味着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这就要求教师不能体罚学生,不大声训斥学生,不羞辱、嘲笑学生,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

  最后,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

  (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教师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也包括价值观和做人。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新课程强调教学反思,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重要因素,促使教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新课程强调课程的综合,这种趋势特别需要教师之间的合作。

  (三)中学教师的专业素质

  1.中学教师的专业基础

  中学教师专业基础是指作为中学教育专业人员成长的知识基础。

  中学教师专业基础有两个方面:一个是中学教师的通识素养,构成通识素养的知识是一般专业人员世界观、方法论方面的知识。

  另一个是与中学教师专业实践活动直接相关的学科知识。

  2.中学教师的专业品质

  (1)教育思想

  中学教师的教育思想,是中学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中学教育活动的自觉认识。

  (2)教育情感

  教育是实践活动,只有将情感投入其中的人,才会积极地从事教育事业。

  (3)职业道德

  对待事业: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对待学生:热爱学生。

  对待集体: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

  对待自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4)教育法律意识

  现代社会是一个法制社会,教育也在国家法律体系范围之内开展活动。

  3.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作为专业人员,教师必须具备从事专业工作所需要的基本知识。教师专业知识(合理的知识结构)主要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一般文化知识。本体性知识是指:特定学科及相关知识,是教学活动的基础。条件性知识是指:认识教育对象、开展教育活动和研究所需的教育学科知识和技能,如教育原理、心理学、教学论、班级管理、现代教育技术等。实践性知识是指:课堂情境知识,体现教师个人的教学技巧、教育智慧和教学风格,如导入、强化、发问、课堂管理、沟通与表达、结课等技巧。

  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教师综合素质最突出的外在表现,也是评价教师专业性的核心因素。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能力包括:(1)信息能力;(2)教学能力;(3)表达能力;(4)组织能力;(5)教育科研能力。

  必背考点二:中学教师专业发展

  (一)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

  1.教师职前专业发展阶段

  (1)专业教育

  教师职前专业教育,是指培养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特别的专业素养的教育。

  (2)专业实践

  教师职业是在基础教育学校实践领域进行的专业活动。

  2.教师入职专业发展阶段

  教师人职专业发展阶段,是指经历过教师职前教育阶段的人,在刚获得的教职岗位上,进一步了解、学习和掌握岗位知识与能力的阶段。中学教师的人职专业发展,可包括三个方面:

  (1)岗位专业的学习

  中学教师入职专业发展阶段上的岗位学习,就是中学新教师对自己的工作岗位作全面地了解和学习,并在老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岗位知识,提高岗位工作能力。

  (2)团队活动的参加

  教师的专业活动,不是教师个人的活动,而是团队活动。

  (3)岗位经验的积累

  岗位专业经验的积累,是一个新手教师在岗位实践,不断地对自己的实践情况进行反思的过程。“教育反思”是教师岗位专业经验积累是否有成效的一个重要标志。

  3.教师职后专业发展阶段

  教师职后专业发展,是指经历了入职专业发展以后,教师专业的继续发展。教师职后专业发展可以用“终身”发展来表达,教师应坚持终身教育理念,使这个发展阶段持续到教师退休之时。

  (二)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1.正规的专业教育

  正规的专业教育,是指在专门的教师教育机构中进行的、全日制的、系统的教育,并且专业教育的结果是获得相应的学历、学位及教师资格。

  2.非正规的专业教育

  中学教师非正规的专业教育,是指不是由教师教育机构所提供的以最终获得学历、学位为目的的教育,而是直接谋求教师专业发展的教育。

  3.校本专业发展

  所谓“校本”,就是以学校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机构,在任教学校的教育活动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这就是中学教师的校本专业发展。

  (三)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

  1.专业知识学习

  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专业知识学习。

  2.教育反思

  教育反思,就是教育者把自己已有的教育实践作为思考的对象,对已有的教育实践成败原因进行探求,从而获得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过程。

  3.教育研究

  教育研究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是指教师将自己在教育实践中遇到的重要问题,作为研究课题,并运用相关教育理论开展系统的研究,从而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必背考点三:中学教师职业价值观与信念

  (一)中学教师职业价值

  要成为一个的专业中学教育者,或通俗地讲,成为一名的中学教师,就必须树立正确的职业理念,持有正确的中学教师职业价值观。教师职业的根本价值在于挖掘中学生的发展潜能和推动社会进步。中学生具有无限的发展可能性,每一个人身上都蕴藏着发展潜能。中学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正确引导学生,耐心回答学生的疑问,促进学生个体充分发展。中学教师所培养的人,不是单个与社会没有关联的人,而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是社会群体的一部分。作为社会一代新人,中学生的精神面貌将决定社会的面貌,决定社会的未来,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的职业就是决定社会未来面貌的工作,推动社会进步。

  (二)中学教师职业责任

  中学教师的职业责任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针对学生个人的,中学教师要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这是中学教师的首要责任。二是针对社会的,中学生是社会人,中学教师的责任在于推动社会进步向前发展。

  (三)中学教师职业信念

  职业信念,是对职业价值的坚定信念。具有职业信念的人,在实践自己职业信念时会产生强烈的幸福感。当一种职业价值观成为一种信念时,这种职业者就会坚定地去实现职业价值。中学教师不仅要正确地认识自己的职业价值,还要将这种职业价值观发展为自己的职业信念。中学教师实践自己的职业信念时,一方面创造了中学生的幸福人生,另一方面也感受到了自己的职业幸福。以中学生为本的教育活动,必然带来中学生的人生发展,让他们感受人生的幸福。中学生的幸福感会回馈到中学教师身上,中学教师的满足感、价值感和幸福感也一定会得到提升。

  中学综合素质必背考点

  一、根据需要按照选定的文体写作

  所谓“文体”,是指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以及常用应用文等文章体裁。“根据需要按照选定的文体写作”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符合试题规定的文体要求。二是符合考生自己设定的文体要求。近几年考试中作文规定“文体自选”,是为了让每个考生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写作潜能,以体现考试的公平性。但“文体自选”并不是对文体不做要求,行文要符合所选定的文体特点。选定了写议论文就要写得像议论文,选定了写散文就要写得像散文,不要写成“都不像”。

  中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可能涉及的文体有记叙、议论、说明和应用等若干文体。

  (一)记叙类文体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体。

  (1)记叙文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起因、经过、结果);六要素不一定都要出现,在有些情况下某些要素是可以省略的。

  (2)记叙文写作方法:

  ①叙述:对人物的经历、事物的发展过程做介绍、说明、交代,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表达方式。

  ②描写:对人、事、物、景做具体、形象的刻画。

  ③抒情:感受和感情的抒发、表达。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两种。

  ④夹叙夹议: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3)记叙文分类:

  ①侧重写人的记叙文:以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为主。

  ②侧重叙事的记叙文:以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果为重点。

  ③侧重绘景的记叙文:以描绘景物、寄托情怀为主。

  ④侧重状物的记叙文:以状物为主,借象征抒怀。

  (二)议论类文体

  1.一般议论文

  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议论文内容具有理论性、结构具有逻辑性、语言具有概括性等特点。

  (1)议论文三要素

  论点

  论点是作者在文章中提出的对某一个问题或某一类事件的看法、观点、主张,它要求正确、鲜明、有针对性,一般出现在文章题目中或开头。

  论据

  论据是证明论点正确的证据。要想证明论点的正确,首先,论据必须让人觉得真实、可信,能够充分证明论点。其次,论据要具有典型性,具有“以一当十”的效果。第三,论据要新颖,尽可能寻找一些新鲜的、能给人以新的感受和启示的论据。

  论证

  论证就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论证的目的在于揭示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常用的论证方法有:

  ①举例论证

  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能够具体有力论证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

  用富有哲理性、内涵深刻的话语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③对比论证

  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④比喻论证

  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生动形象地论证观点,使文章浅显易懂,易于理解和接受。

  ⑤引用论证

  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数据、名人轶事、笑话趣闻等多种情况。

  (2)议论文结构

  议论文逻辑思路的外在表现为一篇文章的结构布局,因为结构布局往往可以反映一篇文章的逻辑思路。议论文框架包含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

  2.科研论文

  教育科研论文,简称教育论文,是呈现科学研究成果的议论文体。中学教师职业活动要求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科研论文是用来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描述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文章,因而中学教师有撰写科研论文的需要。科研论文是学术研究的结晶,而不是一般的“收获体会”,不仅要遵循特定的写作规范,文体内容也必须是科研成果的展示。

  科研论文要在科学或学术期刊上发表,必须遵守期刊规定的论文写作要求。从表现形式看,对论题、作者信息、摘要、文献分类、关键词、正文、尾注以及参考文献都有规定。

  (三)说明类文体——科学小品文

  科学小品文也称知识小品或文艺性说明文。它用小品文的笔调借助某些文学写作手法,将科学内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

  科学小品文用文学笔法来写,寓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使读者在文学欣赏中获得科学知识。

  科学小品文一般短小精悍、通俗易懂、语言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读这类文章能活跃思维、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很受广大读者的喜爱。教师在专业领域内,根据对象的要求,必须系统地、严谨地传播科学知识,但是有时也需要做科学普及工作,这就会用到科学小品这种文体。

  (四)应用类文体

  应用类文体的范围极其广泛,包括机关往来的所有公文。不过,对于教师来说,经常使用的应用类文体主要有计划、总结和调查报告等。

  1.计划

  教学计划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文件。它决定着教学内容总的方向和总的结构,并对有关学校的教学、教育活动、生产劳动和课外活动、校外活动等方面作出全面安排。教师在学期之初、学年之初拟定一个计划,是对教师工作的要求。

  计划的基本结构是二标题,正文和结尾。

  正文作为计划的核心部分,包括目标、任务(内容),步骤与措施(方法)等。

  计划要求语句简洁明了,任务具体,措施可操作。

  2.总结

  工作总结是把一个时间段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总分析、总研究,分析成绩、不足、经验等。总结是应用写作的一种.是对已经做过的工作避行理性的思考。总结与计划是相辅相成的,总结要以工作计划为依据,定计划总是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行。

  总结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基本情况、成绩和做法。经验和教训、未来工作目标等。

  其他应用类文体,如调查报告、述职报告等教师也应掌握。

  二、能够根据文章中心组织、剪裁材料

  如臬说文章中心主旨好比骨架,那么材料则是血肉。骨架明晰,血肉丰满,文章才会言之有物、情真意切、生气充盈。写好文章的重要前提是剪裁加工材料。

  (一)材料来源

  1.材料的来源之一是自己的生活体会人的七情六欲是相通的,能令我们动情的内容,往往也能使别人动情。细心体会外界环境,或触动你的心灵,或牵动你的情思,或引发你的思考,或启迪你的智慧。它可能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根白发;也可能是一排大雁,一座高山,一间老屋,一朵鲜花;还可能是一件再寻常不过的小事,甚至是一个微不足道的细节……古人见柳思离别、望月念故人、赏秋悲人生、遇水生愁绪等等,储备材料要特别留意是什么人、什么事、什么地方曾使你的心灵受到了触动,及时把它挖掘出来。

  2.材料的另一个来源是课本

  充实文章内容,课本素材无疑是一个巨大的仓库。积累课本素材,可以从关注名人开始,如屈原、曹操、李白、杜甫、苏轼、鲁迅等人的诗词、典故,这既厚实了作文的文化底蕴,也诗意、雅化了作文的语言,巧妙的提升作文档次。

  如写“仁义英勇”的特质有烛之武凭借他的智与勇,说退秦军;刘邦明知去鸿门赴宴有生命之忧,但他义无反顾赴宴了,最终凭着胆识和机智得以在鸿门宴上脱身;蔺相如面对秦王毫不畏惧,愿与和氏璧共存亡,最后完璧归赵。在渑池之会上,蔺相如以他的机智与英勇保护了赵王的颜面。也可以利用课本内容本身进行论证。如写恒心毅力或逆境成才的《游褒禅山记》,用“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放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来论证坚持的重要性。《伶官传序》中的后唐庄宗李存勖励精图治,取得了一时之盛;但他在兴盛之时,宠幸伶人,骄奢无度,最终身死国灭。因此,可以用此文内容来论证“居安思危”的重要意义。还阿以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新的阐释,注入时代精神内涵。如:

  (二)组织、剪裁材料

  丰富储备材料后,还要学会对材料进行剪裁加工。作文材料的剪裁加工,主要包含取舍、详略、组织等基本环节。

  1.取舍

  取舍,是材料的组合,是指根据文章中心思想表达的具体需要精心选择适合的材料。精心选择,应以求真、求新、求精为准。自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选材求真,就是要选那些有自己的真实体验、真情感悟的素材。刘禹锡说:“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选材求新,就是要独辟蹊径,彰显自己的个性:或采撷跃动着时代脉搏的材料,或推陈出新,以新的视角对旧材料进行个性化的挖掘,赋予其新内涵。“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梨一筐”,选材求精,就是根据文章立意,以百里挑一的严格态度遴选材料,使所选材料具有代表性、说服力和表现力,方能获得窥一斑而知全豹,以一目尽传精神的效果。

  2.详略

  详略,是指表述材料、说明观点时用笔的轻重、繁简。《文心雕龙•熔裁》篇中说:“善删者字去而意留,善敷者辞殊而意显。字删而意阙,则短乏而非核;辞繁而言重,则芜秽而非赡。”他所说的“删”和“敷”,就是“详”与“略”的处理。确定材料的详略,一要根据文章主题的需要,与文章主题密切关联的,当详;联系不紧的,可略;毫不相干的,则删。二要顾及读者的情况,议论性文章中,读者有所了解或容易接受的材料,可从略;反之,读者感到生疏或难于把握的材料,则须从详。在抒情性文章中,易于激发读者感情、引发他们共鸣的材料,从详;一般材料,从略。三要结合文体的特点,在记叙性文体中,为了突出重点,显示出疏密相间的结构美,对于某个能突出人物个性的精彩细节常常用详笔,而对跨越较长时段的事件则可能一、两笔带过;在议论性文体中,作为主要论据的材料应详写,辅佐性的材料自然要简略些,如此才可收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的效果。

  3.组织

  组织,是材料的组合,是指根据材料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将材料合理归类使用。组合材料应注意以下两点:一是用来说明同一问题的材料要互相支持、扶助,而不可互相矛盾、排斥。但是,有些表面看来“相反”,实际上体现着对象(人与事)的多面性、复杂性,或者能够在对照中相辅相成地揭示对象特征的材料组合,却又是一种很有表现力的艺术手法。二是根据材料的性质和份量,决定其在结构中的位置和排列顺序。写记叙文,刻画主要人物,可正面描写,精选最能突出人物个性的事例、细节;可侧面烘托,精选其周围人物对他的评价来映衬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可反面对照,通过次要人物与主要人物言行对比,突出其个性风采。写议论文,摆事实讲道理时,可运用正反对比突显、同类并举强调、面上概括数例与点上个别举例相结合、类比引申、比喻阐释等多种技巧来组织论据,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使用一组同类事实论据,应遵循一定的逻辑顺序,力求举例有条不紊。

本文来源:http://www.cnmengfu.com/baogaozongjie/25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