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nmengfu.com--数学教案】

记得爱因斯坦曾说过:“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只不过是喜欢寻根问到底地追求问题罢了。我认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可见,问是知之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孩子“敢问”,教会学生“会问”,对于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和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以下是本站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学会提问,以供大家参考!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学会提问

  ,现在的学生普遍缺乏问题意识,这应该值得我们每一位老师关注研究,虽然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绝大多数老师都已认识到“满堂灌”是一种不好的教学方式,取而代之的是“满堂问”,所谓的“启发式”就是教师问,学生答,所谓的“精讲多练”的教学模式就是教师精讲例题,学生大量演算练习题。其实,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是作为一个“信息受体”出现的,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相反,我们给学生机会,让他们提出疑问,成为“问”的主体,成为一个“信息源”,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被大大的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也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什么是成功的教育,美国是把没有问题的孩子教到有问题,这样的教育是成功的。中国是把有问题的孩子教到没有问题,这样的教育是成功的。这说明美国的现行教育对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相当重视。怎样才能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从而达到发展思维的目的呢?这一问题的产生有很多方面的原因,我在平时教学中经过细心观察,查阅了一些资料,我认为学生课堂上不爱提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课堂教学不够开放,教学观念还不够解放,再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中传授给学生的是准确无疑的知识,为了把知识讲透,往往在课堂上占去大部分时间,教师苦口婆心地进行讲授,学生还有什么问题好问。

  2.学生对老师的崇拜,对书本的崇拜,在他们眼里,老师、书本都是不可能有错的,因此,他们从来没有想过对老师的讲解、书本上的内容提出疑问。

  3.“教师问,学生答”的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我们在备课时已把问题想得很细,很具体,并且在教案上写得清清楚楚,教学又以教案为准,教案成了整个课堂的剧本,即使有时候设计了一个“质疑问难”的教学环节,也只是做做样子,走走过场,重大问题已由教师提出并解决了。

  4.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都是在一种预设的、固定的、程式化的轨道上运行,偶尔有学生冒然提出一个问题,教师却生怕节外生枝,打乱自己预设的教学的步骤,耽误了时间,硬是将有问题的学生“按”了下去,即使开明一点的老师,也只是用“你这个问题提得真好”来夸奖一下,不作任何“纠缠”。长此以往,学生自然便无“问”可“提”了。

  老师给学生10个问题还不如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产生一个问题。因为,提出问题总是以积极思考为前提的,孩子只要能提问,说明他已学会动脑,学会思考,那在平常的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呢?

  一、引导主动提问

  我认为,能够主动提问的孩子,思维较少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求知欲望盛,学习效率高的特点,培养学习主动提问的意识是解决数学教学的关键。

  (一)让学生学会提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学会提问题,例如:“我在五年级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先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学具,摸一摸,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看看谁的发现多?学生争先恐后的提出了许多问题。使学生时刻保持我想提问的学习兴趣,对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鼓励猜想。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里氛围,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敢于提出奇特的、大胆的、甚至可能是错误的猜想。“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我在教学“锐角和钝角”时,先让学生回忆长方形的特点:四条边,两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然后让学生猜一猜,一个长方形被剪一刀,剪掉一个角后,还剩下几个角?学生大胆猜测后,接着让学生通过剪一剪、试一试的操作活动,让学生感受图形的变化过程,同时也为学习新知识提供材料。对于问题“剩下的角与以前学过的直角有什么不同?它们叫什么名字?它们有什么特点?”自然生成。

  二、教给学生方法,使学生善于提问

  “什么是学问?学问就是要学怎么问,就是学会思考问题。”课堂教学中常常有这样的场面,让学生提问,他们不是摇头,就是干瞪眼,不知从何问起。因此,如何让学生学会怎样提问,问到要害处,关键在于让学生掌握提问的基本方法,学会把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疑难问题提出来。

  (一)先观察再提问。

  让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从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例如,教学“二十以内加法表示”时,让学生填完表后,观察提问:①竖着看,每一行什么数不变,什么数变了,怎样变化?②横着看,每一行什么数不变,什么数变了,怎样变化?③根据一个加法算式,可想到哪些减法算式?

  (二)对比提问。

  根据某些相似的概念、定律、性质的相关联系,通过对比和推理把问题提出来,例如:学习“9的乘法口诀时”,便可联系“8、7”的乘法口诀提出问题:怎样推出9的乘法口诀?它的乘法口诀有几句?前后各句之间有什么规律?带着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试着用以前学习编口诀的方法,编9的口诀。这样,在问题的提出中得出结论。

  (三)分析综合提问。

  如在教学“连乘应用题”时,先为学生提供一张物品的购物清单,让学生观察,从表中了解到哪些信息?老师选择一组信息,出示:“买了3箱矿泉水,每箱18瓶,每瓶2元”。根据这一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瓶?”“一箱要多少元?”“一共需要多少钱?”这样需要解决一个问题,学生就会去寻求条件,这样又会有新的问题不断产生,直到找到已知条件解决问题为止。

  三、让学生增强信心乐于提问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乐于提问是21世纪人才的重要心理素质之一。因此,教学时,教师要重视情感的诱发和融入,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各种机会,让他们发表看法,提出问题,并对他们的提问给予充分的认可和肯定,采取平等开放的态度,使学生树立提问的信心产生乐于提问的情绪体验。另外,还可采用一些竞争机制,大大增强提问的乐趣,如:让学生对老师提问,同学之间提问,还可以对教材提问等。

  总之,有问题,才会有思维;有问题,才会有求异;有问题,才会有创新。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让问题充满课堂,把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落到实处,是教师教会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促进学生智能发展和素质提高的重要途径。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学会提问

  学习自疑问开始,质疑是创新的起点。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观察问题,都需要一定的质疑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怎样调动学生问问题的积极性、鼓励他们提问呢?笔者结合实际教学谈一点体会。

  借助数学阅读,激发学生提问。科学上的许多发现都是先进行猜测质疑,而后加以验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即通过对数学问题的结构特征、数据特征、图形特征等方面的细心观察、分析来提出问题。数学阅读是一种主动式阅读,尤其是新课程标准下的阅读,要求学生手脑结合,在适当的地方通过思考或推演,主动预测或概括下文将要给出的结论,而不是直接去阅读结论。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编好导读提纲,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自我思考、自我提问。

  基于生活实践,启发学生提问。《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日常生活中的利息、税收、折扣、中奖、分期付款等常用名词中无不蕴涵着丰富的数学知识,发现并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对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有着很大的裨益。因此,教师应引导和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身边的现象,然后概括成数学问题,如报刊、电视报道中的某些疾病的感染率及分布状况等。教师在平时结合所教内容,收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提供给学生以示范,让学生从模仿提问开始,继而能独立地、创造性地提问。

  感知发现过程,引导学生提问。数学中每个公式、定理都是数学家辛勤研究的结晶,蕴藏着深刻的思维过程,而现行教材中只有公式、定理和推导过程,缺少定理的发现过程,而发现并能够提出问题,比论证问题更富创新意义。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参与、感受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让学生在观察、试验活动中,进行比较、分析、猜想、归纳,根据前人走过的创新过程,引导学生再次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借助动手操作,促进学生提问。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在“做”中“学”。学生的动手活动,也就是进行数学实验的过程。为了得到问题的结论,我们常常可以先根据问题的条件进行实验,通过“量一量”“比一比”“试一试”,让学生亲自剪、拼、折、量、摆、画,继而观察、比较、体验,从中发现规律,提出问题。例如,在教学“三角形三边关系”时,笔者先布置学生课前准备长度分别为14cm、6cm、8cm、11cm的4根木棒。上课时,让学生用其中的3根拼成三角形,并把能拼成三角形的3根木棒的长度记录下来。学生们热情高涨,积极参与,数分钟后,几种拼法都找到了。接着,笔者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了“能拼成三角形的3根木棒长度有何特点”“在三角形中3边满足怎样的关系时才能构成三角形”等一些问题。

  综合归纳知识,引发学生提问。教师可以通过帮助学生归纳知识和规律,引导学生提问,从而加深学生对命题的理解,并发现一些新的联系和规律。例如,在求证“顺次连接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这一命题之前,笔者先把命题设计成一个习题让学生去思考、猜想结果,然后引导学生提问“当一般四边形两条对角线满足什么条件时,连接各边中点所得四边形分别是矩形、菱形、正方形”,使学生获得对四边形的进一步认识。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学会提问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学会提问数学王子如何数学教学学生学会提问

  古人曾经说过:“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爱因斯坦也曾经指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教学中,鼓励学生“敢问”,教学生“会问”是值得我们每一个教师关注研究的。

  一、创设情景,让学生产生问题

  让学生学会提问,教师可以以问引问,例如,教师在教学“分苹果”这个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你看到了这个题目想问点什么?教师一一出示后,再追问:对以上分类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思考后,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比较有价值的问题有:(1)要怎样分?(2)为什么要这样分?(3)还可以怎样分?教师把这些问题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挑选问题探索,研究,最后找到答案。这样学生在教师有计划,有步骤的引导下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既获得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二、掌握方法,让学生善于提问

  在课堂教学中常常有这样的场面,让学生提问,学生不是摇头就是干瞪眼,却说没问题可提。这说明,掌握提问的方法是学会提问的关键。在引导学生探究“节日广场”的内容时,我问他们你能看着图提一个数学问题吗?全班学生鸦雀无声,我感到很奇怪,我转念又想是不是我出了什么问题,才感觉我的问题太为难学生了,于是我就告诉他们提问的方法:找一找,找到自己最喜欢的一组图。看一看,你看到了什么?想一想,你想知道什么?就把他说出来,就是问题。这样一来,原本鸦雀无声的课堂又活跃起来了,问题一个接一个。可见,不是学生不会问,而是孩子们没有掌握提问的方法,教给孩子方法比直接教给孩子知识更重要。

  三、增强信心,让学生乐于提问

  有人曾经说过“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我们知道积极地情感体验能使学生对学习产生积极地影响。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重视情感的诱发和融入,对学生的提问给予充分的认可和肯定,对某些问题上自己的失察甚至无知绝不掩饰。采取平等,开放,诚实的态度使学生树立提问的信心,产生乐于提问的情感体验。教师还将竞争机制引入到学生的提问中,比一比谁的问题提的好,给他们一句鼓励的语言或者给他们一次热烈的掌声,就会有效提高问题质量,增强提问乐趣。

  总之,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就谈不上前进与发展。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学会提问是创新教学的首要任务,教会学生提问,势在必行。

本文来源:http://www.cnmengfu.com/jiaoandaquan/15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