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nmengfu.com--语文教案】

《太空一日》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书(2017年春季修订版)新选入的课文,这篇课文选自杨利伟的《天地九重》,讲述了作者对于进入太空的所经、所历、所见、所感,杨利伟不遗余力地作了迄今为止最为全面和详尽的描述。以下是本站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太空一日,体会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以供大家参考!

  太空一日,体会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本文节选自《天地九重》第六章,分立四个小标题,各有侧重,又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篇章:从火箭发射写起,以飞船落地结束。 从内容上看,第一、四小节以记叙为主,分别写升天、落地的过程;中间两小节以描述为主,写了在太空的见闻。教学时要重点把握以下一些内容 :

  (1)根据小标题的提示,抓住每一节的重点。第一节的标题为“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指的是“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 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产生了共振。这让我感到非常痛苦”。这是本节叙述的重点。在“那难以承受的26秒”,“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好在有惊无险,“我”的眨眼,地面指挥大厅里欢呼鼓掌,表明“我”渡过了难关。第二节的标题为“我看到了什么”, 是按照由大到小的顺序来写的。首先看到的是呈现出弧状的地球,其次是由“山脉的轮廓、海岸线的走向与河流的形状”判断出的各大洲的方位,然后写 “到中国上空时”,仔细辨别到了哪个省,哪里是北京。然而“我”却“没看到长城”,作者在失望之余得出了结论:“在太空, 实际上看不到任何单体的人工建筑。”第三节的标题为“神秘的敲击声”,先写了“‘本末倒置’的错觉”,再写神秘的声音; 前者后来由于对飞船舱体的改进得到了缓解,后者至今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第四节的标题为“归途如此惊心动魄”,重点写了飞船舷窗出现了裂纹给“我” 带来的紧张、压力和恐惧。

  (2)根据“思考探究”第一题的要求,找出作者在太空中遇到的意外情况,以及他的“心理活动或举动”。 除了上面列举的每节的重点内容外,大大小小的意外情况还有很多,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归纳。比如,哪些是训练中经历过的,哪些是“突发的、 没有预案的、原因不明的”;哪些是后来解决或理解了的,哪些至今仍然未解。

  (3)根据“思考探究”第二题的要求,举例分析作者在文章中表现出的“严谨、科学态度”。如“几次努力寻找长城,但没有结果 ”,听录音“不是当时的声音”就不签字等。

  (4)根据“思考探究”第三题的要求,拓展开来,体会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这包括“我”对祖国山河、亲人的热爱, 对同事(新航天员)的热心指导,地面人员对“我”的关心,等等,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角度挖掘本文的内涵。

  (5)体会本文的结构和写作特点。根据以上的内容概括和问题研讨,教学时可以以板书的形式画出课文的结构图:第一、四节为纵向式叙述, 第二、三节为横向式描写。在此基础上,作进一步的分析:第一、四节一个写升空,一个写降落,篇幅相当,内容相近,风格相同, 都以核心内容为支撑,构成了一个“相反对称”的叙述模式;第二、三节都写空中所见所感,突出了太空景物的美妙和神奇, 构成了一个并列互补的描写模式。对比照应也是本文的一个突出特点。比如,第一节结尾写地面指挥人员呼喊“杨利伟还活着”,第四节结尾( 也是全篇结尾)写杨利伟的心理活动:“他们找到了飞船,外边来人了!”一个写“大家庭”的成员关心太空中的“我”,一个写返回地面的“ 我”急切地想回归“大家庭”。再如,杨利伟给新航天员讲解太空险情,与俄罗斯航天员的“不讲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从中我们能见出双方工作方法、为人处事的不同,也体现出不同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太空一日,体会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太空一日》讲述了杨利伟进入太空的所经,所历,所见,所感,这篇文字选自他的自传《天地九重》,从这篇课文中,我们可以读到,他乘坐太空飞船时奇妙的身体感受,他在太空飞行了14圈,经历了地球上14个昼夜看见怎样的太空奇景,他在太空中遇到了什么样的危险与痛苦,经历了那些惊醒动魄的时刻,这些内容都写得十分精妙,详细。这篇文章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杨利伟无畏艰险的勇气与对科学的热爱、严谨的态度,他一丝不苟,不怕牺牲,凸显出的航天精神,将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征程中不可缺少的精神财富。

  教学分了两课时。第一课时首先让学生速读课文之后,指导学生根据小标题梳理重要信息,先自己梳理,之后小组为单位讨论信息,然后抽代表交流梳理成果。给各小组加分。第二步,精读课文,深入理解文意,感受作者的探险精神与科学精神。主要找出课文中的五次“意外”,“振动叠加”“本末倒置的错觉”“神秘的敲击声”“出现裂纹”“抛伞开伞时”,让学生找出相关信息,找到杨利伟当时的心里状态或者具体做法。合作学习,以组为单位互相讨论,达成一致的,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全班讨论时,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教师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结果学生花在第二部分的时间比较长,一班有一个小组没有找全面,其他组讨论结果还不错。三班采取的是四人一组讨论,讨论结果展示没有一班的参与度高。

  第二课时,从评析语言、分析人物形象以及理解航天精神和写作特点入手。重点品析的句子:1.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2.“不知道那是些什么,我认为那些也许是灰尘,高空可能不那么纯净,会有一些杂质,也可能是太空垃圾。那些物体悬浮在飞船外面,我无法捕捉回来,我至今还没弄清那到底是什么。”3.“其实最折磨人的就是这段过程了”4.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5.“我知道:他们找到飞船了,外面来人了!”。接着提问:作为中国飞天第一人的杨利伟,在他的身上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结合具体语句回答。(航天精神,坚韧仔细,严谨科学,不怕牺牲,敢于拼搏)最后指导写作特点:1.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惊险迭出。2.语言准确,生动严谨。3.横向、纵向、对照。

  这篇课文篇幅比较长,宜安排学生提前预习,这样有助于深入文本,理解文意。我的学生预习习惯不好,仅仅读一遍课文而已,相关知识介绍学生没有搜集。学生对这一题材在课堂中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乐于探索细节,把握课文内容比较容易。同学们表现得都非常好。通过快速阅读,筛选主要信息,了解了这篇文章的大致内容,梳理了文章的脉络,学习了如何解读标题。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品析文字,了解太空生活,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热情,体会到了航天人的奉献精神。课上组织小组讨论,一班学生参与度高,积极主动,三班学生基础差,参与讨论状态不好,有部分学生滥竽充数。但是一班多媒体坏了,我只能口头说一些课外知识,学生也不能很快通过多媒体获得课外知识,感觉课外知识获得量还不够大。

  太空一日,体会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太空一日》讲述了杨利伟进入太空的所经,所历,所见,所感,杨利伟不遗余力地作了迄今为止最为全面和详尽的描述。从这篇课文中,我们可以读到,他乘坐太空飞船时奇妙的身体感受,他在太空飞行了14圈,经历了地球上14个昼夜看见怎样的太空奇景,他在太空中遇到了什么样的危险与痛苦,经历了那些惊醒动魄的时刻,这些内容都写得十分精妙,详细。

  这篇文章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杨利伟无畏艰险的勇与对科学的热爱,更让我敬佩的是他那种身为宇航员的严谨的态度,他在飞行时听到一阵神秘的敲击声,技术人员想弄清它到底来自哪里,就不断模仿声音,让杨利伟断断续续听了一年,而杨利伟并没有草率签字,她的坚定态度,她的严谨的作风,不是当时的声音,他就是不签字!

  杨利伟克服了身体上的不适,出色完成了任务,从中我看到了他一丝不苟,不怕牺牲的精神和拼搏的勇气,正是这种勇气,印证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与坚毅果断。

  在杨利伟身上凸显出的航天精神,将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征程中不可缺少的精神财富。

本文来源:http://www.cnmengfu.com/jiaoandaquan/25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