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nmengfu.com--历史教案】

    中美关系发展现状及趋势 中美两国, 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拥有丰富的劳动力 资源,明显的成本优势,广阔的市场和无可限量的发展潜力;另一个 是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经济, 科技实力的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 中美 两国的关系,直接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发展。就中美当前的关系来说, 是处于一个蜜月期,但问题与冲突同样存在。因为在国与国之间,没 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就中美目前的 情况来看,还在意识形态,政治影响,经贸摩擦等方面存在问题。 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美关系取得良好开局。当前,国际形势正 处在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之中, 国际金融危机继续蔓延和深化, 各种全 球性挑战明显增多。 中美无论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 推动恢复 世界经济增长方面, 还是在处理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 维护世界和平 与安全方面, 都拥有更加广泛的共同利益。 当前中美关系正站在新的 起点上,面临重要发展机遇。两国应该而且能够携手努力,共同建设 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以下是本站为大家整理的中美关系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供大家参考选择。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中美关系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此前,受中美经贸摩擦影响,2019年上半年美国自中国进口额同比下降12%,对华出口下降19%,两国货物贸易总额为2710.4亿美元,墨西哥超过中国成为美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数据变化的背后

  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采访的学者认为,中国之所以重回美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高凌云表示,中美贸易虽然因经贸摩擦出现了不正常的下降,但两国经贸合作的深厚基础还在。此次中美双边贸易额回升,正是这一基础的直观体现。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也称,中国出口商品竞争力走强,美国对中国商品的需求相对稳定,是中国重回美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的重要原因。

  他表示,疫情之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发生多处梗阻甚至断裂,中国在产业链供应链方面的优势进一步凸显,且经济率先复苏。此外,加拿大、墨西哥经济在疫情中受损严重,对美贸易受到冲击,客观上也助推中国重回美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

  不过,这一态势能否长期持续,还有待观察。

  “中美贸易额单月回升确实是个积极信号,但贸易月度数据波动性很大”,高凌云说,当前美国国内仍有反对美中经贸合作的声音,加上美国大选前的种种不确定性,态势持续仍需双方共同努力,相向而行。

  中美贸易前景如何?

  在疫情仍在扩散,全球经济与贸易都受到严重冲击之际,中美贸易前景也面临考验。

  据世界银行最新预计,2020年全球经济将收缩5.2%,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程度最深的经济衰退。由于内需和供应、贸易及金融严重中断,预计发达经济体2020年的经济活动将收缩7%,其中美国经济将收缩6.1%。

  目前美国疫情仍在蔓延。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最新数据显示,美国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已突破220万例,累计死亡病例接近12万例。

  美国华盛顿大学卫生统计评估研究所近日更新的新冠疫情模型预测结果显示,到10月1日,美国累计新冠死亡病例可能达到约17万例。受学校复课等因素影响,多数地区的新冠感染人数预计将在8月至9月呈上升趋势。

  分析人士认为,美国经济一两年内或许很难完全恢复元气,这意味着中美贸易未来将承压前行。

  白明表示,作为全球疫情最严重的国家,美国经济要“恢复到位”需要很长时间,即使恢复对世界经济的带动作用也相对有限。在此情况下,中国企业应未雨绸缪,积极开拓多元化市场,避免“把鸡蛋装在美国这一个篮子里”。

  高凌云也提醒说,在疫情仍在持续,美国经济一两年内难以回到疫情前状态情况下,中国企业应对今年中美贸易下滑做好心理准备。

  不过,中国与东盟等周边经济体贸易额不降反增,有利于缓解中美贸易低迷给中国外贸整体造成的压力。

  据官方数据,今年1-5月中国与东盟贸易额高达1.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2%,在中国外贸进出口额总体下降4.9%背景下相当亮眼。其中,中国对东盟出口额超过90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8%。

  在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红利日益显现,双方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加速,RCEP签署相关工作持续推进等诸多利好条件下,预计今后中国与东盟贸易将有更长足发展。

  中美关系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众所周知,近代外交始于西方民族国家纷纷独立之际,而奉行“民族国家至上”原则的外交则始于法国枢机主教黎塞留,黎塞留对近代外交有着深远的影响。从拿破仑滑铁卢之役战败到维也纳会议,梅特涅时代的外交奉行“欧洲协调原则”即是欧洲的保守势力出于共同的国家利益对革命势力的遏制而团结在一起。俾斯麦统一德国后打破了均势外交,奉行“现实政治原则”即以国家实力及利益来制定国家外交政策。正如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所说“国家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中国在1840年被迫打开国门后,实际上已逐渐沦为西方列强的半殖民地,是列强角逐鱼肉的对象。正所谓“弱国无外交”中国在新中国建立前基本上没有自己的独立外交。在此要讨论的是中国在1949年后外交政策的变化。建国后由于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也有国家利益的考量,中国实行的是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即是与苏联结盟来对抗西方的资本主义世界。1960年因中苏关系的破裂,中国成了“第三世界的代言人”既反美帝又反苏修,事实证明这种纯粹以意识形态外主,牺牲国家利益的政策是不可取的,从1960—1971年中国实行的孤立主义外交政策,目的是为了维护国家主权。

  1972年的尼克松访华打破了美苏两极格局,形成了中美苏三角关系。中美联手对抗当时如日中天的苏联,以遏止苏联的扩张。这个历史性的外交转变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中国不再以意识形态为外交政策制定的依据,而改以国家利益为外交政策制定的基石。因为对美关系的改善客观上也促进了后来中国的改革开放。使中国逐渐融入了国际经济秩序。当今的中国外交政策即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在苏联解体后,美国一超独霸,俄罗斯虽已雄风不在,但对世界还有一定的影响力,欧洲离国家的形成还有很长的距离,暂还不能形成统一的政治实体。但欧盟一直希望联合起来以摆脱美国的影响力。日本自1968年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后一直在追求恢复正常国家的地位,以改变“经济巨人,政治侏儒”的国际地位。而印度随着经济的崛起也想追求大国的地位,称霸南亚。处理与这些国家的关系是当代中国外交的重点。

  而对美关系则是重中之重。众所周知,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强权,二战后一直扮演的是名副其实的“世界警察”角色。虽有些学者说美国正处于衰落之中,比如“911”后,伊拉克战争,还有目前的金融危机等,但其仍拥有无可比拟的超级实力。如何处理好与美国的关系将关系到中国未来的发展及复兴。中国自改革开放后一直奉行“韬光养晦,决不当头”的外交政策,也就是国家利益至上的现实主义外交。改革开放即是中国追求国家利益的表现形式之一。同时也表明了中国愿意遵守个维护现今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成为一个利益攸关者。而不是去打破或挑战当今的国际经济,政治体系。

  中美关系中最敏感的是“台湾问题”,“台湾问题”是中国的核心利益,它关系到国家的统一与复兴。因为国家实力的问题,中国尚没有能力武力统一台湾,也承担不起战败的后果。美国由冷战时期的希望台湾成为远东不沉的航空母舰到现在希望台湾成为亚洲民主的灯塔,美国之所以制止台湾独立,维护“不独”,“不武”的现状是因为台湾独立会威胁美国的国家利益,美国不愿为台独而冒美国可能衰落的风险。中美都是当今世界的大国,双方都具备使对方瘫痪甚至毁灭的实力,双方都承担不起战争带来的后果,所以说维持台海现状乃中美妥协的产物。但中美在政治体制,意识形态方面的确存在很大的差异,美国自威尔逊总统以来一直奉行理想主义外交政策,威尔逊认为国际的和平只能寄希望于“集体安全”的体制。而只有民主国家之间才不会发生战争,如果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实行民主体制,世界将永享和平。他曾说“美国的缔造是为自由而建,而自由不仅是为美国人民,也是为世界人民,如不这样,美国的荣誉将不存,实力也将消散。”这是典型的天赋命运说。威尔逊之后美国的领导人大都受其外交理念的影响。这也是为何美国总是说“人权”高于“主权”的原因。笔者认为人

  权,自由,民主理念的确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但美国在制定外交政策的时候不全是理想主义,国家利益至上才是美国外交的基石。美国总是拿自由,民主,人权的幌子干涉别国内政行美国霸权之实。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美经济关系越来越紧密,彼此不可分离,中国持有美国第二大的国债,有人曾说如果中国抛售美国国债,美国经济可能崩溃。美国虽不断指责的人权状况,但仍和中国保持紧密的经济关系,这是中美之间的共同利益,除了经济方面,还有朝核问题,核不扩散,恐怖主义,环保等国际问题需要与中国合作。但毕竟中美在意识形态分歧很大,出于对中国崛起的恐惧,担心一个强大的中国会威胁美国在东亚的区域利益,甚至在全球的国家利益,美处心积虑的联合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实行遏制政策。用美国学者米尔斯海默的话说:美国要在全球扮演战略平衡手的角色。这也是他为美国能永葆霸权所开的药方。自苏联解体后,美国就希望在全球找到一个可能出现的潜在竞争对手,而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巨大,领土庞大的中国正符合美国的定义,而且中国仍实行一党专政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因此小布什上台后就把中国定为竞争对手,但“911”后出于反恐的需要,中国成了其合作伙伴。为中国争取了和平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当今的中美关系可以说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如果中国经济能保持稳定发展,中国经济总量将在不远的将来超过日本,2030年将可能超越美国。美国的全球战略是不允许全球任何一个地区出现一个可以与美国抗衡的霸权,所以中美关系在合作中对抗在所难免,美国会继续遏止中国的崛起,而台湾问题正是美国遏止中国重要的战略棋子之一。

  以现实政治的观点来说,不管一国的意识形态如何,只要其国家实力强大,都会追求国家利益的最大化,追求其国家安全的最大化,而中国也不会例外。所以从国家利益至上的角度考虑,中美之间的国家战略是有结构性矛盾的,也就是说中美关系在合作中会有对抗,在竞争中又相互合作,但前提是中美均不打破目前的国际体系,中国也只有在当今的国际体系下才能够和平发展。

  从长远的发展角度来看,中国社会内部面临的问题才是中国未来发展的挑战和巨大考验,如国内的产业升级,贫富差距,腐败,环境,政治改革等。中国只有处理好这些问题,才能维护国内的稳定,发展,而中共也只有处理好这些问题才能证明自身的合法性。外交是一国实力的体现,中国只有把眼前事情做好,同时兼顾长远的发展,中华民族的复兴才有望实现。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曾说:“新加坡在短时间内从第三世界发展为第一世界,但新加坡国土小,人口也少,这样的成就不算伟大,但当中国能从第三世界发展成第一世界的时候,那才是真正的伟大”。

  而中国此时仍任重而道远。

  中美关系中出现的新特征

  随着国际局势和中美相互地位的变化,中美关系也处于不断的调整之中,近期主要出现了如下一些新的特征:

  第一,中国对美方的期待值提高。中方主观上认为,西方列强过去侵犯中国的利益时,丝毫不用顾忌中国人的感受。台湾与西藏问题都是美国插手中国事务遗留下的恶果。现在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和中美合作的深化,中国自然会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抬高自己的政策底线,争取在帮助美国的同时也要获得更多美国相应的尊重,尤其是涉及到核心利益的领域,中国不再满足于历史上时常受到的忽视,而是希望美国能够意识到中国的不满并作出实质性改进。

  第二,双方政府都变得更为务实。中美两国都在期待尽可能与对方扩大合作,但一些硬伤阻碍了这种合作,包括中美之间传统的纠纷一直无解但影响在扩大;内政影响的深化使其外交行为更为复杂,导致两国对外都缺乏统一的声音;各自民族主义情绪不可避免的上升;以及对对方意图的持续怀疑与抵制,等等。但是从两国政府的实际表现来看,更为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好像并未对双边关系造成真正严重甚至可能失控的冲击,我们可以看到,在美国方面虽然依然会发生不尊重中国核心利益的事情,但美国行政部门已经在尽力控制事态的严重程度,据称拜登访华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对即将实施兑现的对台售武问题向中国政府作出解释,若果真如此这将是史无前例的;而中国对美国挑衅的反应也与过去明显不同,目前为止非常低调,并未出现象过去那样以中断交流作为报复措施,而且看似中国也越来越能理解美国内政的复杂性,愿意对美国行政部门为应对国会压力而做出的不太过分的举动不再深究。这恐怕与两国交到打多了而相互更加熟悉,相互摸底更清楚有关,这较之于过去变化明显。

  第三,中国对美价值和可为美利用弱点同步增多。客观上看,中国的发展表现出两种相反的效应,一方面介入国际事务的意识和能力都大幅提高,美国对中国的期待也随之水涨船高,利益攸关者的定义集中反映出这种心态,而中国也由此获得了与美讨价还价的更多筹码;另一方面,建立在中国特殊的历史经历、政治制度、社会形态和地缘环境背景下的国力增长导致周边国家的对华警惕性也在增加,他们寄希望于美国留在亚洲以便抵消中国崛起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尤其是在南海问题上,日本、俄罗斯、印度这些地区外国家都不同程度的站在了中国的对立面上,这一局面赋予了美国更加灵活的政策选择。

  第四,美国在努力保持双边关系稳定的同时,越来越倾向于组建联合阵线对华施压。在战略层面上,美国主流认为虽然有必要对未来潜在的威胁提前做出预防,但当前看来中国的发展对美来说机遇大于挑战,全面遏制中国对美来说得不偿失,所以其外交决策还会比较重视中国的感受以确保中美关系的平稳,以便尽量延长从中国的崛起中搭便车的力度和时间;但缘于全球战略和国内政治的影响,美国需要对华保持压力,既然中美间在分歧议题上的僵局难以打破,美国遂倾向于利用中国注重自身国际形象的心理,动员各种可借助的国际盟友,从单方施压改为全面施压,给中国造成一种四面楚歌的感受,以阻止中国高估自身的地位,并在美国关注的一些问题上做出更多让步。但这也是有限度的,以不损害中美关系大局为前提,更不太可能为了他国利益而对华开战。

  中美关系的未来前景

  中美关系是中国外交的重中之重,也是两国学术圈内始终津津乐道的话题。小布什在任时对中美关系的一句评价很有代表性:“中美关系是重要而复杂的”,所谓重要就是不仅关系到两国各自的发展进程(当然对两国影响力度有所差别),而且还影响到世界范围内诸多重大议题的解决;至于复杂则意味着各种正负因素相互交织,剪不断理还乱,无法用简单的词汇予以清晰概括。现在看来这对双边关系今后的发展演变模式依然难以摆脱这一轨迹,暂时仍会以“大事没有小事不断”的面目存在。

  近两年内,随着美国大选序幕的拉开,中国问题将会成为共和党至于受到严重干扰。美国一旦进入选举年,按照常规中国问题都很有人攻击奥巴马政府的一个重要资本,但是中美关系尚不可能成为在野党派攻击执政党的一个工具,因为中美价值观不同、两国存在贸易逆差、中国发展速度超过美国等等现实因素的存在,政客们选择攻击中国容易取悦于部分对华存在偏见的选民,也无需付出多少成本。中美关系历史上多次成为美国选举的替罪羊,近来两国的冲突为其再度泛滥提供了新的素材。但选举政治虽然吸引眼球,却更像一种例行公事般的逢场作戏,况且有不得不更为务实的奥巴马政府在那里发挥一种平衡作用,中美关系在近期还不至于受到实质性损害。

  从中期来看,这主要是指未来5-10年,两国关系的发展主要取决于以下三种因素的综合作用。第一,中美经济的相互融合与实力差距的逐步缩小是大势所趋,但美国的优势地位在几十年内仍难以撼动,作为更有影响力的一方,美国如何看待中国的发展战略以及如何对中国的国际作用进行定性,将会成为影响中美关系的关键因素;第二,在同样一个时间段内,中国也将进入社会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尤其是政治改革已经成为无法回避的问题,中国如何进行自我发展和完善,社会矛盾是否可能导致另一次对国际关系形成巨大冲击的突发事件,都将使中美关系面临严峻考验;第三,中美之间可预期且暂时无解的政治安全矛盾将使其冲突常态化,而经贸领域的主流仍是合作,因此,政治摇摆、经贸稳定、军事对峙的格局可能成为这一阶段内双边关系的主旋律,而其具体形态则主要取决于两国政府对中美关系的认知以及处理外交的技巧。

  至于中美关系更长远的未来,则确实存在着某种程度的不确定性。如何使得中美关系至少不对中国自身的发展构成负面影响,是每个人都会关心的问题。而我们所能做的,无外乎努力防范风险与提升自控能力。提到前者,一些国内学者喜欢强调两国缺乏互信是最大的风险,实际上,由于两国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存在根本差异,再加上霸权国家历来对新兴国家充满怀疑甚至敌视,所以两国缺乏互信是正常的,撇开现实空谈增进互信也没有意义。不妨把这个问题想开一点,缺乏互信不要紧,只要大家能够相互尊重,有事多沟通,冲突就可能被限制在一定范围内,而且互信也可由此而得以慢慢培养。中美间的冲突虽然不可避免,但中美关系相对于中国与其他大国之间的关系来说还是显得更为成熟,相对正面的历史认知、积累丰富的交往经历、相似的民族个性、“教与学”互补的身份认同、沟通机制的逐步完善,都有助于促成两国就多数分歧的处理方式形成一种内在的默契。真正的风险其实存在于政府的非理性决策、狭隘民族主义情绪的无限膨胀、国内矛盾过度外向化等方面,只要能避免极端突发事件的发生,中美关系总体上仍将是平稳的。至于后者,中美关系毕竟属于中国外交的范畴,而外交是无法取代内政的地位的。与其想方设法殚精竭虑思考如何维护中美关系的稳定,不如把精力更多放在国内事务上,国民经济能够始终保持可持续性增长、人民生活质量和政治权益能够真正得到保障、法治环境逐步健全、自然环境切实改善,肆无忌惮、伤天害理的荒谬事件能够逐步得到控制,民众就能形成发自内心的凝聚力,那时美国再怎么样也都奈何不了中国,我们也会真正建立起自信。从这一角度来说,中美竞争未来拼的就是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而内政是外交的基础,这一点始终都不会过时。

  中美关系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当前中美关系的复杂性现状

  中美之间的关系问题不是简单地非黑即白问题,也不是简单地谁是谁非问题,我们必须要正确地面对两国关系的复杂局面,正确的分析和判断两国间的关系。我们要明确中美关系中的“共同利益”是要大于两国间的分歧。近些年,中美之间的摩擦和争论虽然不断,但是并没有爆发大规模的对抗,两国关系总是在经历坎坷之后继续前进,而这种局面的形成正是因为中美两国之间共同利益的存在。在中美关系问题中,虽然美国经常做出一些“无事生非”的试探性举动,但其对待中国的态度却始终“暧昧”,并没有大规模的挑衅事件,这说明美国政府并非“天不怕地不怕”,他们是忌惮中国的。这种忌惮因素中,纵然有中国军事实力、综合国力增强的考虑,更多的则是因为两国间共同利益的存在。不论是中国还是美国,都十分清楚两国间的共同利益是要大于分歧的。一旦两国外交关系破裂,爆发大规模的冲突,对双方来说打击都是巨大的。也正是因为这种共同利益和矛盾分期的存在,中美关系“好也好不到哪去,坏也坏不到哪去”的局面还将长期存在。

  当前,虽然美国屡屡对中国做出危险举动,比如,今年美国加快推行“转向亚洲”政策。尽管美方一再声明其亚洲“再平衡”战略不针对中国,不以遏制中国为目的,但美国不仅加紧在中国周边的军事部署,频频与中国邻国进行联合军事演习,而且在南海、钓鱼岛领土争端上言行不一,对中国采取捍卫领土主权的正当行动说三道四。但是两国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却仍是主流。同时,两国之间的贸易交流频繁。今年前十个月中美贸易额同比增长9.1%,而中国对美直接投资今年头三个季度就达63亿美元,已超过2010年全年58亿美元的最高纪录。这也再次证明了中美经贸合作的互补互惠、互利共赢本质,说明了当前中美两国之间的复杂和微妙关系。美国也非常清楚如果进一步损害中美关系必将会“得不偿失”,会损害自己的利益。因此中美关系可能会有摩擦和麻烦,但当前绝不会全面恶化。

  二、当前影响中美关系的几个关键因素

  (一)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极为敏感的一个问题,是影响两国关系的最主要问题。近年来中美关系的起伏和风波多都是由台湾问题引起的。首先,对中国来说,台湾问题是原则问题,是关系到中国领土主权和国家统一的大问题,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绝不会妥协退让,绝不会向美国低头,绝不会任由美国在台湾问题上为所欲为。其次,美国为了自身利益,屡屡在台湾问题上制造事端,违背不干涉中国政治的诺言,违反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给两国之间的合作关系屡屡蒙上阴影。可以这样说,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表现是极为矛盾的,这种矛盾表现在其既想维持中美关系的稳定,又想通过台湾问题给中国政府施压,并向借此来达到台湾当局的分离和遏制中国的目的,其用心是极为险恶的。美国政府支持台独势力、向台出售武器的行为正是对两国合作关系的挑衅,中国政府不得不进行坚决的斗争,这也致使中美间在此问题上摩擦不断。美国政府的这些举动都是其“中国威胁论”认知在作祟,他们希望和中国建立长期友好的关系,同时又不希望中国过于强大。

  (二)中美两种社会形态的差异与对立也是中美关系冲突的一个因素。中国的社会主义和美国的资本主义之间本身是没有直接的冲突的,我国的社会主义具有很强的包容性。追求的是社会公正、消灭剥削、共同富裕及建立社会保障等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观,又吸纳了西方资本主义在发展生产力、建立市场经济等方面的先进经验。但是美国的部分人却抓着两国社会形态的差异不放,片面夸大中美意识形态的冲突因素,并制造中国威胁论。他们认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对美国资本主义制度的极大威胁和挑战,中国的崛起势必危及美国。因此,他们百般阻挠、制造不利于中国的言论,并时不时对中国进行一些“骚扰”,以此来给中国施加压力,逼迫中国朝着其所希望的方向发展。但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美国遭遇恐怖袭击事件,特别是近年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美国政府不再把中国作为其头号敌人,转而开始表达出改善中美关系的意愿。美国这种态度的转变,并不是因为其接受了中国的发展和崛起,认可了中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而是其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本国的发展上。

本文来源:http://www.cnmengfu.com/jiaoandaquan/39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