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nmengfu.com--读书心得】

  金秋十月,在厅直属机关党委的精心组织安排下,10月19日至22日,厅机关及直属单位45名同志赴延安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接受了红色洗礼。下面是本站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处级干部赴革命圣地 “延安行”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选择。

  处级干部赴革命圣地 “延安行”心得体会


  2018年10月21日,跟随厅直属机关党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培训班,我走进了梁家河,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的成长经历,学习他在这里形成的崇高意志品质。梁家河是陕北高原上一个普通的小山村,然而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小山村,却成就了一段难忘的伟人故事。1969年初,不满16岁的习近平来梁家河插队落户,直到22岁,1975年10月离开。在这七年的时间里,他与这方土地和这里的人们都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他宝贵的青春年华也都在这里度过。从刚来黄土地时的迷茫、彷徨,到离开梁家河时的坚定、自信。梁家河见证了总书记意志的磨练和信念的树立,就是从这里开始了他肩负重任和为人民做实事的初心。七年的知青岁月形成了他崇高的意志品质,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根植群众的优良作风、心系百姓的为民情怀、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以及清正廉洁的工作本色。这些崇高的意志品质与延安精神一脉相承,是延安精神的传承和弘扬。党中央在延安曾经有过13年的辉煌历程,13年间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大生产运动、整风运动、中共七大等一系列影响和改变中国历史过程和发展的重大事件,而且形成了光照千秋的毛泽东思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以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延安精神。延安精神影响深远,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作为新时代的人民公仆也应该把延安精神传承和弘扬下去。

  作为知青下乡的习近平初到梁家河,这里的陕北黄土高原,山高沟深、土地贫瘠、气候恶劣,这里的群众过着毛驴驮水、黄牛耕地、煤油点灯、粗布衣裳的生活,日子非常的艰苦。看到这样的状况,知青们感到非常的茫然失落,也感到诧异,在新中国成立10多年以后,为什么还会有如此贫困的村庄和贫穷的人民?作为北京来的知青,刚来到这里不能适应这里的生活,吃不惯这里的饭菜,住不惯这里的土坑,无法忍受这里艰苦的劳作。刚开始时不与这里的群众走到一起,也不配合这里的管理和劳动。但是梁家河的乡亲们对他们非常的友好,对待知青就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正是乡亲们这样无私的关心和帮助,让他们不断成长、不断进步,也逐步与大家建立了融洽的关系。在坚持和努力之下,过了到农村的“四关”,即“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和思想关”,而思想关的突破使他真正的融入群众,摒弃了思想上的格格不入,成为了梁家河吃苦耐劳的“好后生”。当过了这四关之后,总书记曾说了一句话:“我就是一个农民,梁家河教会了我土学问,我教给了梁家河洋学问”。就是从那个时候起,为人民办实事的想法就在他的心中生根发芽,成为他现在每时每刻想问题做决策干事情的基本遵循。在赵家河大队社教时,他带领村民纠正会风、建厕所、办扫盲班、动员大家打坝种粮食。在担任梁家河村书记后,在平时生产生活中发现大家在哪些方面有困难,就及时为大家解决具体困难。不到2年的时间,带领村民们做了很多的好事和实事,改变了村里的饮水状况,打了第一口知青井,不仅解决了饮用水,解决了当地的灌溉问题,更重要的是让当地的人们改变了不卫生的饮水习惯。在村里缺柴少煤无电的状况下,既当指挥员也当技术员,建成了陕西全省第一口沼气池,不仅解决了当地烧柴、照明的问题也解决了沼气发电的问题。发现村民购买日常用品难,建立了村代销店;为减轻各家各户劳力,建立了缝纫社;为方便购买和修理铁具,建立了铁业社;开辟田地种植蔬菜,解决村民吃蔬菜难的状况;建立磨坊,提高效率解放村民劳力等等。总书记后来曾说,当他在梁家河时就在想,将来如果有机会从政的话,他一定要从事为人民做实事的工作。结合当前,我们的国家努力为全国人民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同样的道理,就是为了让人民对自己的生活没有后顾之忧,让人民得到更多更好的社会福利,从而让大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国家发展和建设之中。

  在多年之后谈起知青岁月时,总书记说:“基层的生活可以磨练一个人的意志,七年上山下乡的生活对他的锻炼很大,现在遇到什么困难就想想那个时候。那个时候那么艰难,什么事都可以干,现在干吗不干,再难也没有难到那个程度。人一定要有一股气,要有挑战的勇气,这样遇到困难才能处变不惊,知难而进。”总书记在梁家河扎根基层,服务人民,一心为民所想,为民所系。现在的总书记,仍然是一心为民,从总书记一系列治国理政新思想新理论新举措,我们可以发现,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为他治国理政思想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无论是提出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样纯朴而有力的执政宣言,还是描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蓝图;无论是八项规定的制定实施,还是群众路线教育,“三严三实”,“两学一做”教育的真抓实干,核心就是实现人民利益,凝结着他在梁家河的生活和感悟,智慧和思索。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到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担当务实、吃苦耐劳、一心为民。只要我们能够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只要我们以人民为中心,为社会谋发展,我们中华民族的复兴梦就一定能够实现。

  处级干部赴革命圣地 “延安行”心得体会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党中央、毛主席曾在这里度过了13个春秋,中国革命在这里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我是一名从空军部队转业的老兵,曾数次驾驶战机从空中俯瞰过她的芳容。过去,只是从书本里、照片、影视作品、报刊上了解到她的光辉历史,总梦想将来有那么一天能亲临延安,用双脚去丈量这片烈士鲜血浸染过的土地,怀着虔诚的心去禅悟这一革命圣地文化传统,以一个普通党员的身份去感受延安革命老区人民最质朴的情怀和崇高风范。

  这一天来了!经过厅直属机关党委精心组织、精心筹划, 10月19-22日,充分利用两个休息日时间,湖南省环保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培训班一行45人,终于有幸来到了革命圣地——延安。前后历时4天,收获满满,几次热泪盈眶,心情久久难以平静下来。

  10月19日,抵达延安已是深夜,但是抑制不住狂热的心,我在宾馆连夜对延安精神的来龙去脉和历史演变,进行了囫囵吞枣式的学习了解。第二天上午,延安宝塔区委党校副校长的一堂课《党中央在延安的十三年》,帮助我们解开了“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向往延安”的迷团——这里不仅是革命圣地,还是文化圣地、人才圣地、精神圣地!在1935年10月到1948年3月的13年时间里,党中央在延安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和民族独立解放的伟大胜利,在这里孕育、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并确立了其指导地位,发展和巩固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积累了大量执政为民的政治经验,探索了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系列路子……可以说,党中央驻扎延安孕育了新中国!

  后来几天,相继参观了宝塔山、杨家岭、延安纪念馆、枣园、张思德烈士广场等革命旧址。一座座简陋的窑洞,是中国共产党中央的所在地,曾居住过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彭德怀、张闻天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了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他们在这里艰苦奋斗,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领导指挥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惊天地、泣鬼神。为了保持我们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毛泽东主席在这里开展了全党范围内的延安整风运动。由此我联想到习近平总书记这一届领导班子开展的轰轰烈烈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其中提到“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二者如出一辙。为了粉碎国民党蒋介石对延安的封锁和围剿,他们在这里发动了有名的解放区军民大生产运动,做到了自给自足、丰衣足食。由此,我联想到最近美国特朗普政府对我国的贸易战,想把中华民族的复兴强国梦扼杀阻止住。毛主席早就讲过,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只要我们军民一心,团结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周围,一切困难都可以克服,何况现在的中国!

  “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他们在这里创办了极其简陋的抗日军政大学等一系列学校,为革命培养了无数英才;为了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他们在这里撰写了大量的著作,如毛泽东主席的《论持久战》、《矛盾论》、《实践论》、《为人民服务》等光辉篇章,逐渐成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我们还参观了简朴、简陋而珍贵的革命历史展览,大量历史照片、文物等,深切感受到了我们的党曾经历过的那段峥嵘岁月、艰难险阻;深切感受到了老一辈共产党人对革命理想的不懈追求。从朱德总司令和普通战士一起打扑克牌,脸上还贴着纸条的一张照片上,真实地表露出军队最高领导对普通士兵的平等朴素爱兵深情;毛主席穿着打补丁的衣服给抗大师生上课;一件棉裤在炉子上烘烤,自己坐在炕上盖着被子与部下谈工作,主席没有第二条棉裤替换啊,我的眼睛湿润了。最高领导人对革命事业的执着和忠诚、坚毅而乐观,深深感染教育了我。爱国华侨陈嘉庚参观延安后感叹:中国的希望在延安!试想,胡宗南进攻延安期间,毛主席转战陕北,我们的官兵为什么能做到冲锋陷阵,视死如归?答案就在这里!

  虽然学习培训时间只有短暂的三天,但是感触颇多,尤其是对延安精神的内涵有了更深的领会。

  延安精神,就是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我们党和人民的事业是靠艰苦奋斗不断发展壮大的。艰苦奋斗是工作作风,也是思想作风,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是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和全体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延安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延安时期是我们党在中国局部地区建立人民政权并不断扩大执政区域的重要时期。我们党历来把为中国最广大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在延安时期就响亮地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并在全党认真实践。在当时艰苦卓绝的斗争环境中,正是因为我们党和军队坚持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紧紧团结人民群众,依靠延安广大人民的帮助和支持,最后才取得了革命斗争和建设的胜利。

  延安精神,就是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延安时期是我们党科学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成功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理论上实现这一历史性飞跃的时期。毛泽东同志的许多重要著作,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新民主主义论》、《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论联合政府》等,都是在延安时期完成的。毛泽东思想正是在延安时期逐步成熟并正式写到党的章程上。可以说,没有开拓创新,既不会有延安精神,也不会有毛泽东思想。

  延安精神,就是实事求是的精神。实践表明,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地解放思想。在新的世纪新的阶段,按照十八大、十九大提出的要求,切实做到老祖宗留下的传统不能丢,又要与时俱进,有所创新;经典著作要认真读,又要写出新篇章;革命传统要弘扬,又要创新新办法。切实做到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这就叫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当年延安精神指引着先辈们打下江山,今天我们更要将它发扬光大。目前三大战役之一,污染防治攻坚战就占一项。建设美丽富饶新湖南正处在关键期攻坚期,这是一场硬仗、恶仗。为此,厅党组提出的建设一支本领高强、作风优良、能打胜仗的环保铁军,需要的不正是这种精神吗?当年革命先辈为了人民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干好、干不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呢?

  作为驻厅纪检组的一员,我将在芳柏组长的带领下,团结一班人,认真落实“两个维护”、增强“四个意识”,严肃政治纪律和规矩,严惩“四风”问题和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行为,重点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盛行问题,让监督“长牙”、纪律“带电”,紧盯关键少数,重点岗位、重点人员,克服好人主义思想。同时,充分相信厅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紧紧依靠他们,当好护林员。让大家心情舒畅地去干事、干成事。我自己也要继续努力学习,弥补自身不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学习上多读书,在工作上多思考,在业务上多钻研,在思想上多追求,要用一个新姿态、新精神、新干劲,为建设山清水秀、地绿天蓝水净,美丽富饶的新湖南而策马扬鞭、保驾护航!

  处级干部赴革命圣地 “延安行”心得体会

  10月22日,我参加厅直属机关党委组织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延安培训班回到长沙,几天来一直心潮澎湃、思绪万千。10月25日正逢全省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召开,省委书记杜家毫在谈到提高全省宣传思想队伍素养、提升新闻宣传能力水平的时候,脱稿讲了一段话:现在的宣传部长都不写稿,讲话稿都是由秘书代写。

  宣传部长不写新闻稿,在当下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现在的宣传部长已经职业化了,成了一种官衔。他们中的一些人,或者不会写稿,或者不屑于甚至耻于写稿,以为那是“小记者”们的事情。

  现在的宣传部长,一部分是原来从宣传工作岗位来的,有的可能当过编辑、记者;更多一部分人则是从其他岗位来的,根本就不懂新闻规律,完全是按一级常委的官衔配置过来的。

  原来有过新闻工作经历升任为宣传部长的,大体上都是这个行业的佼佼者,他们的职业能力都不会有什么问题。只要他们继续保持原来当编辑、记者时的那份初心,不太把官衔当一回事,同时与时俱进,努力适应媒体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但凡遇到重大事项时,亲自撰写和审定新闻稿件,那么他们就是一位称职乃至优秀的宣传部长。反之,如果他们不懂得守正创新,躺在过去的那点“经验”上睡大觉,不努力学习“网言网语”,他们就会跟不上新闻发展的新形势,更不用说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做出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新闻作品,完成“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新闻思想宣传,本身就是具有极强政治性、专业性的工作,那些原来从其他工作岗位转岗过来的宣传部长,在业务素养上具有一定的弱势。但只要他们勤于学习,就能很快适应新闻工作的需要,毕竟在这个“媒介呈现世界”的时代,我们每天都受到新闻的熏陶,很多人每天在手机上浏览新闻的时间长达三、四个小时,学习借鉴、揣摩研究的机会多得去了,几年学习的积累,就能成为新闻领域的行家里手。

  英雄不问出处。我们的宣传部长,不管他们原来是干什么的,一到这个岗位就被赋予了新闻宣传“48字”方针的历史使命。但现在的宣传部长如果都不写新闻稿,讲话稿都是秘书代拟,这种现象就让人深思,让人怀疑他们能否完成新闻宣传的历史使命,也让我不由想起上周刚刚去过的延安。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革命的起源就在那里,新闻事业的源头也在那里。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两大法宝“枪杆子”和“笔杆子”在延安得到最集中的体现:杨家岭旧址有最早的“中共宣传部”,这也是我党最早的工作机构之一;延河边有清凉山,那里是中共中央在延安时的新闻出版机构——新华通讯社、延安新华广播电台、《解放日报》社等旧址。

  在有着大量新闻“旧事”的延安,最令人感动难以忘怀的是毛泽东主席对新闻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极度勤勉,他一面指挥打仗,一面指导新华社展开舆论攻势,亲自撰写了大量新闻、时评和社论,被新华社的同志亲切地称为“新华社首席记者”。他一生的巅峰之作——《矛盾论》、《实践论》、《论持久战》、《沁园春·雪》都是在延安写下的。其中5万字的《论持久战》是延安窑洞的灯光下连续熬夜8、9天一气呵成,写作过程中,主席常常顾不上吃上饭菜,警卫送来的饭菜总是冷了再热、热了又冷,深怕因吃饭打断自己泉涌般的思维。为了保持清醒的头脑,毛泽东主席常常用冷水洗脸清神、用手捏一根南泥湾生产的铁棍醒神。《论持久战》深刻分析了中日双方相互矛盾着的四个基本特点后,做出了中国不会灭亡,也不能速胜,只要经过艰苦、持久的抗战,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的正确结论,是在中华民族危急存亡时刻讲好“中国故事”和“延安故事”的典范。

  新闻宣传工作历来是我党极为重要的工作,长征时是,延安时是,全国解放时是,如今同样是。这样极端重要的工作,如果交给一些不写新闻稿的宣传部长来打理,就很难完成新时代新闻宣传的使命任务。我们每一个倦于写稿、不屑于或者耻于写稿的宣传部长,只要想起我们的领袖和“新闻鼻祖”毛泽东,就会知道怎样当宣传部长并赶快拿起手中的笔,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就会得到迅速提升。

本文来源:http://www.cnmengfu.com/xindetihui/71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