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nmengfu.com--读书心得】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一部内容丰富、视野广阔、瞻前顾后、继往开来,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本站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选择。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心得体会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了《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关于认真组织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在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第二卷的基础上,再系统地对第三卷进行学习。作为各级党员、干部,在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时不妨带些“川味”,常备“点灯儿”学习态度、常树“跟紧点”学习方法、常怀“莫放松”学习行动,就能在理论学习中加强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常备“点灯儿”学习态度,让党的理论知识武装头脑。在过去,没有通电的情况下,每到夜晚,各家各户以“煤油灯”作为照明,成为乡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大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一到天黑,成为四川话中的“点灯儿”。而今,各式各样的电灯成为家庭必备之物,城市在霓虹灯的照耀下,已不分白昼。现在学习条件好了,虽然不再需要“凿壁偷光”或“点灯儿”了,但作为党员干部,在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时,还是要有“孤灯挑尽未成眠”的学习劲头,在工作之余,常备“点灯儿”式学习态度,争分夺秒加强党的理论知识学习,以党的理论知识武装头脑,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纪律上的规矩人、作风上的正派人,做服务人民群众的知心人。

  常树“跟紧点”学习方法,让党的理论知识常学常新。“跟紧点”在四川话里有不要掉队的意思。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在学习党的理论知识时,就不能掉队,要跟上党的理论学习,只有加强党的理论知识学习,才能与时俱进地掌握党的最新理论。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就是不断提升、丰富党员干部的理论知识,以党的理论知识作为为民服务的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引用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多难兴邦,殷忧启圣”“失败为成功之母”等诗句,无时无刻都是在告诫党员干部要注重学习,常树“跟紧点”学习方法,才能避免在干事创业中“空谈误国”,只有掌握党的最新理论知识,以理论联系实际,到人民群众中间去大兴实干之风,努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常怀“莫放松”学习行动,让党的理论知识贯穿全程。“莫放松”在四川话里有一鼓作气坚持到底的意思。习近平总书记一再要求党员、干部在学习党的理论知识时,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他还对党员干部着重强调了“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的重要性。而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对党的理论知识学习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要持之以恒坚持学习,在学习党的理论知识中切“莫放松”,学实一点、学深一点、学牢一点。特别是在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要结合工作原原本本学,带着问题学,就能掌握学习内容,理解深刻含义,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中找到学以致用答案,为民服务意识和能力得到升华,一心一意为群众干实事,心里就很踏实。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心得体会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站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的重要历史时点上,福建财政系统将以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为契机,更加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在福建工作时的一系列创新理念紧密结合起来,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准确把握这一指导思想的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切实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发展,引领新时代福建财政工作积极开创新篇章。

  一、深入领会和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于引领财政改革发展、推动财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发挥更大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全面系统创造性地总结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和规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我们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旗帜。财政是庶政之母、兴邦之本,也是我们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重要基础。2002年10月,时任福建省长的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了“与时俱进,振兴财政”的重要嘱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财政事业发展,赋予了“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的重要定位,持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和加强财政宏观调控功能,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更好发挥财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作用,必须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指导和推动财政改革发展。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领和推动财政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明了我们继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目标、根本路径、发展思想等核心内容和要义,为新时代财政改革发展走中国特色道路指明了具体方向。二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十四个坚持”全面精辟地论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为新时代财政改革发展应对新任务、新问题、新风险提供了科学方法和行动指南。三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财政工作的一系列高屋建瓴、内涵丰富的重要论述,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领导新时代财政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也为新时代财政改革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二、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本质特征,更加自觉地把讲政治贯穿财政工作的始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是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最鲜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财政部门为党和国家当家理财掌管“钱袋子”,更应在履职尽责过程中把坚持党的领导放在首位,坚持和完善党对财政工作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财政工作各领域各环节,不断提高依法理财、科学理财、为民理财的水平。

  一是紧扣党领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服从服务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需求,积极发挥财政在支持打赢三大攻坚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中的职能作用,着力深化科技创新、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居民收入,更好服务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大局,促进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二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在更加尊重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前提下,强化财政政策与货币、就业、投资、消费、产业、区域等政策协同发力,优化财政资源配置,积极为企业减轻税费负担,落实好财政“放管服”举措,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资源的直接配置和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三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春节同党外人士的座谈会上强调,稳中求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工作总基调。今年以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也给财政工作带来了新的压力。要坚持在党的领导下,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加强疫情防控经费保障,确保疫情不反弹,在稳的基础上积极进取,落实好助力企业复工复产达产各项财政政策举措。要坚持过“紧日子”思想,挤出更多资金用于疫情防控和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更加积极有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好发挥财政逆周期宏观调控作用,助力我省在“稳”与“进”中实现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胜利”。四是推动财政系统全面从严治党持续向纵深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中,就“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作出了重要指示和要求。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福建财政系统党的建设,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大力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倡导的“滴水穿石”精神和“四下基层”“马上就办”等优良作风,进一步增强财政干部“八大本领”,以自我革命的精神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财政干部队伍。

  三、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更加有效发挥财政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同其他政党的根本区别。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继承中国共产党人民观的基础上,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与思考中逐步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并在党的十九大确立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为民情怀,切实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到财政履职尽责的过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作为财政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共享发展理念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是加大财政保障力度,织密托牢民生保障网。将新增财力持续向民生领域倾斜,落实好为民办实事项目,推进以民生“七有”为重点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建设,集中全力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尤其是,要针对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优化医疗卫生资源投入结构,大力支持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二是突出财政的公共性和公平性,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饮水思源,决不能忘了老区苏区人民”。要更加注重公平公正,加大对脱贫攻坚和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发挥转移支付的再分配调节功能,财力尽可能向基层一线、困难地区下沉倾斜。特别是要充分考虑疫情冲击对基层财政运行带来的新压力,统筹中央转移支付和省级自有资金,加大对下转移支付力度,对县级的转移支付规模只增不减,兜牢基层“三保”支出底线,增强老区苏区等困难地区“六保”支出的支撑和保障能力。三是坚持为民理财,主动接受人民监督。2000年,时任福建省长的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署名文章《依法行使政府监督》,对财政监督作出了重要论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党内监督为主导,推动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财会监督、统计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有机贯通、相互协调。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系列重要论述,始终坚持对人民负责,不断完善财政信息公开机制,加大预决算公开力度,落实好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进一步强化包括疫情防控相关支出在内的财政资金监督工作。

  四、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坚持新发展理念的科学指导,更加积极有为服务好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

  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形成了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宏观政策框架,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当前,我省疫情防控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生产生活秩序加快全面恢复,但经济发展仍面临巨大压力和挑战,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任务十分紧迫。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传承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总结的“晋江经验”,立足福建实际情况,以财政政策的精准发力护航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以发展的实际成效带动财政收入高质量增长,实现经济与财政的有机结合和良性互动。

  一是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强财政政策和资金保障力度。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要围绕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大财政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支持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推动创新要素加快聚集。支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创新升级、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数字经济做大做强。要围绕推动协调发展,积极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支持闽东北、闽西南两大协同发展区建设,推进基础设施联通、产业配套协作、公共资源共享和生态协同保护。要围绕推动绿色发展,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大生态保护财力转移支付、综合性生态保护补偿等转移支付力度,大力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加强闽江、九龙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持续深化绿色发展的福建实践。要围绕推动开放发展,服务好海丝核心区建设提升行动,推动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落实促进外经贸发展各项财政政策,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推动扩大闽台民间经贸合作。二是巩固和拓展减税降费成效,增强实体经济发展后劲。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强调,要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增强企业获得感。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把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坚持实打实、硬碰硬,不折不扣落实好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增值税、对防疫补助收入免征个人所得税等税费支持措施和一系列社保缴费减免政策,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政策成效,切实增强市场主体获得感。三是用好用足用活政府债券资金,更好发挥债券资金对稳投资促发展的重要作用。要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加强项目筛选与储备,建立滚动接续的项目准备工作机制,集中资金支持“两新一重”等重点项目,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同时,要坚持底线思维,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要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把握好节奏和力度。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努力构建管理规范、责任清晰、公开透明、风险可控的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准确把握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关系,稳妥处理偿债压力与实际财力的关系,依法健全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加大隐性债务存量的化解力度,不因应对疫情就不重视债务风险,不因财政困难就违规举债制造新的风险。

  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指引,更加持续有力地推动财税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一系列重要论断、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创造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持续推动开创全面深化改革新局面。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内容,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需要,也是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刻变革。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上强调,发展环境越是严峻复杂,越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健全各方面制度,完善治理体系。当前,福建财税体制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彰显的改革担当,以钉钉子的精神持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现代财政制度。一是加快财政体制改革。主动对标对表中央改革进程,抓紧出台医疗卫生、教育、科技、交通运输、生态环境等领域省与市县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推动形成稳定的省与市县政府事权、支出责任和财力相适应的制度。根据中央的部署,以优化省与市县财力分配格局、强化收入体制激励作用为导向,及时研究完善省以下财政收入划分制度,进一步理顺省与市县财政分配关系。二是健全预算管理制度。坚持标准科学、规范透明、约束有力,针对我省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薄弱点,重点抓好财政资金项目库建设、预算绩效管理一体化等工作,加快运用零基预算理念,打破基数概念和支出固化格局,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真正做到花钱要问效、无效要问责,加快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三是深化税收制度改革。积极跟踪对接中央关于税制改革的部署,在中央赋予地方税收管理权限的范围内,研究制定我省具体实施方案。强化税收的再分配调节功能,按照中央的部署,完善直接税制度并逐步提高其比重。落实消费税改革,积极推进建立健全地方税体系,培育壮大地方税税源。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心得体会

  《习近平治国理政(第三卷)》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专题,准确回答了全党为之奋斗的目标和前进方向,“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尽显习近平总书记敬民爱民的博大情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党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专题,铿锵有力地告诫全党,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取得多大的成就都不能忘记人民,要牢记初心担使命,筑起人民的幸福家园。

  理想信念,是坚守初心的红线。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担负着挽救民族、解放人民的崇高使命,可以说党的全部奋斗史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历史。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作为我们党的初心,已经成为共产党人内心最坚定的信仰和最执着的追求,也是党员必须搞明白和坚持的基本原则。对于我们党来说,有困难、有挑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理想信念。毛泽东同志曾告诫全党,“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但经不起人们的糖衣炮弹攻击,他们在糖衣炮弹面前要打败仗。”的确,乱花渐欲迷人眼,有极个别党员干部抵不住诱惑堕落变质,根源是思想出了问题,实质是理想信念丧失,扛不起旗帜、担不起责任、挑不起担子,偏离党的“生命线”,忘记艰苦奋斗的过去,忘记出发时的赤子之心。提出“不忘初心”,就是在告诫我们,任何时候都要高举理想信念的精神旗帜,永远牢记人民是我们党的执政底色,是我们攻克一个又一个“娄山关”的意义所在。真正的幸福社会应该是人民共享的社会,没有人民的幸福,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无从谈起,没有人民的“小梦”,中华民族的“大梦”就无法铸就。

  无私奉献,是践行初心的“良方”。我们是生在红旗下的崭新一代,喜欢上进、不甘落后是我们的青春态度。从小时候向往成为一名佩戴红领巾的少先队员,到满怀期待地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从此奉献成为定义人生的标准之一。无论从事何种职业、身担何种责任、手握何等权力,如果只懂得一己私欲,想功成名就、流芳百世的希望可能不大。那些甘于奉献的人,才能成为人民传唱、人民尊敬的“时代楷模”。比如“铁人”王进喜,一名为中国石油业做出巨大贡献的普通石油工人,他无私伟大,是最可爱可敬的人,他曾说:“俺是一名石油工人,除了会打井,没有别的本事,我的一切荣誉和鼓励是组织给予的,我的个人总结里只能写缺点”。又比如“第一书记”黄文秀,放弃城市的“康庄大道”,毅然挺身百色“战场”,脱下漂亮的“女儿装”,穿上舒适便捷的运动装、旅游鞋,用“精志”绽放青春之美,用生命诠释初心和使命。奉献是共产党人的本色,无私为人民,用实际行动兑现对人民的庄重承诺,就能一切依靠人民。

  不负初心、方得始终。我们同绝大多数人一样扮演着多重的社会角色,承担着不同责任,同样面临个人发展、婚姻生活、子女教育、赡养父母等众多现实问题和压力。但我们是绝大多数人中的“先锋战士”,必须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坚持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以“初心”明鉴,守住红线,润万物无声,得今生无悔!

本文来源:http://www.cnmengfu.com/xindetihui/71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