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nmengfu.com--学习心得体会】

在《三十讲》中,多次引用古典名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和羹之美,在于合异”,这些都彰显了中国智慧,强调了中国梦是奉献世界的梦,深化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望,突出了在新形势下的中国态度。520作文网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三十讲》学习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十讲》学习心得体会1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始终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才能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统一、政治上的团结、行动上的一致,才能进一步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才能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提供根本政治保证。

  坚持中国共产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总结了我党历史上正反两方面经验的重要结论。从历史来看,坚持好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对于取得革命、建设与改革的成功具有决定性意义。在大革命时期,由于陈独秀等党的早期领导人对于政治斗争的经验不足,没有对掌握军队领导权予以足够的重视,导致革命蒙受重大损失。毛泽东在总结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口号,通过“三湾改编”,创造性地“把支部建在连上”,强化党对军队的领导,大大提高了军队的组织性和战斗力,终于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有力推进了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而苏共垮台、苏东剧变,从内部因素来看,一个很直接的原因是苏联共产党丧失了对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导致党内国内思想混乱、人心涣散。这方面的教训必须深刻铭记。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应对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现实需要。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从国际来看,世界经济复苏仍然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不断凸显,国际竞争在更深层次和更广泛的范围内展开。从国内来看,我国正处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很严峻。特别是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发展的结构、动力、目标都会发生新的变化,各种社会思潮的交流交锋更加激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未来发展将在更高层次和水平上运行。在这种背景下,亟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最大限度凝聚社会共识,汇聚社会发展的正能量,共同应对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我们党对完成好执政兴国历史使命的自觉担当。在人类社会的历史长河中,没有哪一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不仅自身拥有8900万党员,而且带领着一个拥有13.8亿人口的国家同时迈向现代化。党的十九大报告列举了5年来中国在众多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并指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价值、时代价值和世界价值。这些成就的取得,都离不开党的领导。可以说,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没有今天的中国;而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毫无疑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取得新的更大成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须臾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十九大报告重申党是领导一切的,这是对党的地位和作用的进一步自觉体认,体现了党在新时代的历史责任担当。

  通过学习我感到作为杨浦文化队伍中的一名基层党员干部,在全力打响“上海文化”中“杨浦文化”的特色品牌,对标更高品质国际文化大都市中心城区的战略目标。首先在思想上,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其次在组织上,积极提升组织的凝聚力、突出政治功能。党支部是我们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不能混同于一般民间团体、社会组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健全基层组织,优化组织设置,理顺隶属关系,创新活动方式,扩大基层党组织的工作覆盖。”突出政治功能,要始终坚持党的根本领导这一原则不动摇,持续加强政治建设,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党的理论全面武装党组织,凝心聚力、同舟共济。充分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和我们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再者在行动上,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快打造一批与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目标与杨浦文化内涵品位相协调、与杨浦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战略目标相契合,根深传统、面向世界、拥抱未来的知名文化品牌,着力培育杨浦文化大融合新动力的同时,积极培养新一代政治上可靠、信念上坚定,充满激情、富于创造、勇于担当的优秀文化人才,厚植于杨浦文化大发展的新优势、构筑杨浦文化大繁荣的新格局。

  《三十讲》学习心得体会2

  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们从未懈怠过,在基层,我们要提高站位、学深悟透、知行合一,学好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

  提高站位,立足时代学到位。充分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立的时代背景,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之新,认清新形势、确定新目标,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工作。《三十讲》通过透彻通俗的阐述、生动明晰的语言,以“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的科学理论”等精辟概括,极为深刻形象地阐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身在基层,我们要通过认真阅读,深切感受到这一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提高思想站位,坚定政治立场,激发我们更加自觉地学习贯彻这一思想的内在动力。

  学懂弄通,把握内涵悟到位。按照学懂弄通做实的要求,用好《三十讲》这一重要辅助读物,深入理解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紧紧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等基本问题,既有深刻的理论阐述,又有具体生动的事实论证,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全方位地、深入浅出地解读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身在基层,我们要将科学内涵与实际工作有效融合,在基层工作中把握新时代的新要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将乡村振兴、文化建设、环境保护、民生保障落到实处。

  知行合一,注重实效用到位。行动胜过纲领,在基层,不仅要吃透三十讲,更要用好三十讲。持续精准发力,打赢三大攻坚战,重点做好精准脱贫和污染防治工作。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开展非法加油站清理行动,联合执法,重拳出击,对非法洗沙场依法进行清理取缔,推动生物质成型燃料改造,坚决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源清理,用实际行动保护我们的“绿水青山”;创新脱贫攻坚模式,积极探索“带着项目建车间”这一脱贫攻坚模式,按照80%的收益归贫困户,20%的收益归村集体的方式,充实集体资金,助力实现乡村振兴。身在基层,我们要深刻领会其要义,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的传播者,树立起群众心中良好的共产党员新形象。

  《三十讲》学习心得体会3

  十九大报告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全面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展现了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丰富内涵与鲜明特征,以“八个明确”归结了这一思想的核心内容,提出了“十四条坚持”,表明了工作中贯彻落实的重点,由此展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邃的精神实质和丰富的理论内涵。

  一、深刻理解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的科学理论与实践与时俱进的创新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为明确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思路提供了根本遵循。

  **以来,党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了艰辛的努力,不断推进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实践创新:贯彻新的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提高全社会的思想凝聚力、向心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改善人民生活,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发扬我党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这些实践创新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带来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使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实践创新呼唤并产生理论创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重大创新理论。实践和理论上的重大创新,说明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二、全面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牢把握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系统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基本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思想、重要观点、重大战略、重大举措,形成了一个主题明确、主线突出、观点创新、逻辑严谨、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是全党全国人民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习近平同志紧紧抓住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时代条件和新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习近平同志运用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结合中国实际国情,抓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一系列基本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涵: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这“八个明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涵。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构成。基本方略从具体操作上,从理论和实践的实际落实上,明确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牢牢把握的“十四条坚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这“十四条坚持”从行动纲领和实际举措上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作出深刻的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际展开。

  三、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进学校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1.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加强学校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和反腐倡廉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打造廉洁干净、风清气正的良好教育生态,不断提高基层党建质量。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体党员。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学懂、弄通、做实的要求,组织广大党员深入学习领会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在学习中深化认识、凝心聚力,在实干中攻坚克难、彰显担当。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每个基层党支部和教师党员,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组织教育管理党员和宣传引导凝聚师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

  2.坚持立德树人,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一是要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学校、进课堂、进头脑;二是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加快学校向应用型转变,实现教育内涵式发展。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健全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激励机制,推动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与学校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相匹配的学科专业结构;三是要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深入推进协同育人,推进学校与地方政府、科研院所、石油石化企业在培养目标、培养方案、教学保障、资源共享、管理运行等方面建立协同机制,促进协同培养人才制度化。

  3.切实提高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服务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发展。瞄准科技前沿,强化科学研究,实现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先进水平的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深入推进“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完善校企联盟、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的运行机制,增强科技服务重点产业的针对性,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为服务国家、辽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良的智力支持。

本文来源:http://www.cnmengfu.com/xindetihui/73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