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nmengfu.com--小学作文】

古筝是中国传统乐器中的筝乐器,属于弹拨乐器。它是中国独特的、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以下是本站分享的浅谈中小学古筝教学的兴趣教学,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浅谈中小学古筝教学的兴趣教学

  古筝这件历史悠久古朴的民族乐器,有着“国琴”的尊称,它因为历史上的辉煌和百姓的喜爱,早就有“国宝”的美誉,外国朋友还称古筝为“东方钢琴”,因为民乐被惯称为“国乐”也被知音们赋予了“国魂”,从古代皇族国戚到今天的普通老百姓都对古筝有着特别的喜爱,因而日益成为人们丰富文化生活、陶冶情操,进行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那么怎么合理的教学,使学生们能在提高精神素质, 文化素质,艺术修养的同时,也能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下自觉,快乐的学习古筝,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浅谈一下个人的教学心得体会。

  一 把握学生心态,激发学筝热情

  许多初学的孩子并不是因为自己爱好而来学,而是因为爸妈喜欢,所以送他们来学的,针对这样的情况我通常让老学生弹一两首曲子给他们听,等他们来了兴致以后,我会自己弹一曲她们耳熟能“唱”的童谣,继而借机告诉他们认弦,以及一些初级的基本指法,一节课下来她们能用基本指法弹奏《世上只有妈妈好》这样简单的曲子,让孩子觉得原来学古筝就是这么简单,那么这样的开始已让孩子对琴有了兴趣及再弹下去的激情。

  二 遵循孩子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

  古筝本身是一件难练的乐器,教师要根据儿童年龄小这根本情况有计划、有步骤的设计一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教学内容,这样才能水到渠成的让孩子们打下扎实的基本功,科学的掌握古筝演奏技巧,例:左右手要从基本手型,及 大指、中指、食指的指法开始逐渐拓展,在练习指法的同时穿插与指法符合的乐曲,意在留住兴趣的同时加强了指法的练习。在一些稍为复杂的乐曲教学时可化繁为简,如《浏阳河》有双手的配合时,我们可以先练右手,再练左手,配合的时候就容易多了。一个原则,遵循规律不要让孩子们有过重的负担。

  三 个别辅导与集体教学相结合,促进相互交流,共同进步

  通过近几年古筝教学实践,我发现个别辅导对于初学者效果比较好,因为初学者对新授的内容理解不够,以致练习有难度,基本指法不规范等,这就需要老师安排时间进行专门辅导,通过个别辅导便于及时的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使学生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顺利通过初级基础阶段的学习。学生通过初级阶段的学习后,演奏已有所提高,指法也规范了,可以进行集体教学。所谓“集体”,就是将学琴进度相同的孩子组成一个班级,利用相对“集中”的一段时间进行辅导。在班级组织时,建议6—8人,每次课一个半小时为宜,从指法训练开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课堂教学可以分为三个时段,每半个小时为一个时段。第一个时段先练习基本指法,由老师带着一起弹。其间,总会遇到一些差异,比如熟练程度的差异,有的学生演奏很熟练,那些速度慢的学生就会感觉自己技不如人,他们就会着急,有的会不求质量而乱弹,有的会丧失信心而放弃。这时老师就要帮助他们,引导他们放慢速度,一步一个脚印地练习。几套指法练习完后,老师要做适当的检查。第二个时段是检查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让学生轮番演奏,以了解学生这一个星期在家练习的情况,并让学生相互指出各自和缺点和不足,同时纠正她们的指法毛病和其他不正确的弹奏方法,当然,上课中在点出缺点的同时别忘了逐个肯定他们的优点。

  第三个时段就是教授新的乐曲,我们采用口传心授的方法为主,教前先将乐谱按筝曲的韵味唱给他们听,然后让学生跟老师一起唱,大概三到五次以后,他们的脑子里就有了一个特定的旋律,学习起来自然顺畅得多。

  四 让家长做家庭教师,督促孩子练琴

  老师科学的教学方法和家长有力的督促是儿童成功学筝的有力保障。怎样让家长当好家庭教师,督促孩子练琴呢?

  1、帮家长树立正确的观点

  古筝教学初期,有些家长担心孩子学古筝将来影响学习文化课,学习成绩会下降。因此对学生督促不力,没有合理安排练琴时间,让孩子在家里随便练习几下,这样不仅严重的影响了老师的教学进度,孩子也因在家没有练习好,而怕被老师批评,这样下去的后果就是孩子学琴的兴趣越来越低,最终导致半途而废。事实上,通过教学的实践,我们发现弹古筝能促进少儿的智力开发,增强记忆能力,二十一根弦弹奏出不同音响,不同节拍的乐曲,需要花一定的脑筋,音乐训练了学生的听觉能力和记忆力。这对孩子的学习是有帮助的。因此老师要多与家长沟通,要耐心向家长讲解学习古筝的好处,让家长树立正确的观点。

  2、让家长旁听

  我们在对学生集体授课时,可以邀请学生家长旁听,即可让家长掌握自己孩子的学习状况还帮孩子记住上课的内容及弹奏的方法,以便回家后更好的督促孩子认真练习。

  3、让家长掌握孩子练琴的方法

  对于未成年的儿童而言,从每天练什么,到今天怎么练,都是由家长来掌握决定的,因为孩子的天性是贪玩、好动的,积极主动的学生毕竟是极少数。如果没有家长每天的循循善诱,小孩是坚持不好的。所以先让家长掌握练琴的程序。其次,告诉家长合理安排一个固定的时间给小孩坚持练习。再次,让家长尊重小孩,公平对待小孩,多用赞美的话语鼓励他,激起孩子学筝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

  总之“教”海无涯,教学的过程就是不断学习的过程,积极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让孩子更好的继承、发展、提高、繁荣古筝事业,是每一个古筝老师应尽的职责,也是值得我们为之奋斗终身的光荣使命。

  浅谈中小学古筝教学的兴趣教学

  摘要:传统音乐是中华文化瑰宝的一种重要形式和载体,对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具有重大意义。古筝教育走进中小学课堂能加深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帮助学生获得技能上的提升,陶冶情操,修身养性,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优势。对此,本文对古筝教育走进中小学课堂的可行性进行探究,并分析相应的落实路径,提高古筝教育在中小学课堂的应用。

  关键词:古筝教育;中小学课堂;可行性;落实路径

  在中小学生教育中引入古筝教育能弘扬民族音乐,使年轻一代了解、熟悉、热爱本民族的文化音乐传统,从而达到音乐教育的社会目标。

  一、古筝教育在中小学课堂中的可行性分析

  (一)古筝教育能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古筝是中国独特的、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它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但是随着历史的逝去,现代生活的物质化,人们执著于对利益的追逐,已经渐渐地淡漠了保护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繁衍传统文化的意识。因此,在中小学课堂中实行古筝教育能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培养中小学生的爱国情怀,并且更好的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二)古筝教育帮助学生开发大脑,挖掘潜在能力

  在古筝教育中,作品大多数是以演奏、欣赏等方式来呈现的,在中小学生课堂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与灵活跃动的教学形式,可以促进学生们对音乐美的认识、理解与创造的能力,有效帮助学生开发音乐技能,挖掘潜能。古筝音乐一般具有结构的对称性、旋律的流畅性、节奏的规律性、内容的感情性这些特点,能帮助学生产生创造性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在古筝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手指交错的运动,而运动能刺激学生的大脑,加快大脑转动的速度,开发学生的智力。

  (三)古筝教育有利于学生陶冶情操,修身养性

  古筝教育具有自然体现“美”的本质特征,能够帮助学生陶冶情操,修身养性。在开展古筝教育时,学生可以学习各种类型的古筝音乐,在学习和欣赏过程中感知音乐作品中表达出来的人生理想、艺术追求、价值判断、伦理态度等,细心品味在作品中作者关于人类社会生活的见解和价值判断,从而达到升华情感,陶冶情操的目的。在开展古筝教育时可以教导学生不仅用声音来抒发一种情感,而且还可以通过情感的抒发和逻辑发展来表达一种哲理,简而言之,古筝音乐教育就是把那些高度发展的社会理性转化为生动、直观的感性形式,将其蕴含的政治思想内容、伦理道德内涵,渗透在提高学生音乐审美感受的教育之中,使学生在接受音乐教育的同时,心灵得以净化,道德情操得以升华,完善人格,达到修身养性的境界。

  二、古筝教育走进中小学课堂的落实路径

  (一)注重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较好的老师”,良好的学习兴趣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在中小学课堂中开展古筝教育时,老师要注重学生的心理特点,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合理设计教学方案,以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学生具备了学习古筝的兴趣,就能增强了他们克服困难的毅力,充分发挥他们优势,就能较大限度的激发他们的潜能。为了增加学生对古筝的学习兴趣,老师在课堂上可以选择激动人心,热情洋溢,气势高涨的曲调,比如选择曲调气势磅礴,音乐形象鲜明,快速段落紧张激烈,慢速段落优美抒情的《战台风》,通过码头工人大无畏的精神和压倒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来获得学生的共鸣,升华学生的思想,使得学生的热情迅速高涨。

  (二)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创设音乐情境

  古筝音乐课堂应该是放松心情,缓解压力的教学活动,老师在开展古筝教育时,要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学习古筝过程中感受到音乐的美妙,优美的曲谱,流畅的旋律……从而使得学生在古筝音乐课堂获得舒适感和愉悦感。老师在开展课堂活动时要合理创设音乐情境,使得课堂教学活动变得生动形象、有趣活泼,深受学生的喜爱。比如,开展《渔舟唱晚》的教学活动时,老师可以利用余亚飞的《渔舟唱晚》这首诗,“水畔暮山衔夕阳,归舟返棹沐霞光;渔歌阵阵相呼应,声响调高传远方。”来创设渔夫满载而归喜悦的情境,以感染学生的心境,获得情感上的共鸣。接着再带领学生尝试先递升后递降的旋律接合成一个循环圈,并加以多次反复,而且速度逐次加快,来更好的表现了心情喜悦的渔民悠悠自得,片片白帆随波逐流,渔舟满载而归的情景,完美诠释曲子的意思,从而使得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变得更有效性。

  (三)循循渐进,细心引导,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古筝教育的开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老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循序渐进,循循善诱,积极并有耐心的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古筝,成长学生的良师益友。在学习古筝的过程中,学生容易出现不能适当放松自己、按音不准、节奏不对或者没有准时完成作业等情况,老师要鼓励学生,耐心教导学生,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把握好音律和节奏感,一眛的指责和斥问是不行的,只会适得其反,导致学生对古筝丧失信心并失去兴趣。比如,在开展古筝认音的教学活动时,老师可以根据生活中不同的音响特点将一些节奏歌谣进行归类,如“二八”节奏就像实际生活中的钟摆“滴答滴答”、“十六八”节奏像母鸡的叫声“咯咯嗒”,让音乐变得生动形象有趣,通过细心的教导学生,不断加深学生对音乐形象的理解。古筝教育走进中小学课堂能深化中小学生的音乐课堂体验,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提高音乐和文化素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优势。

  [参考文献]

  [1]王巧中.古筝乐器进入中小学音乐课堂的可行性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6.

  作者:刘明天 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新世纪小学

本文来源:http://www.cnmengfu.com/youxiuzuowen/59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