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nmengfu.com--体育教案】

重拾体育习惯,疫情过后,我们更加需要体育

  2020年本是一个体育大年,东京奥运会举办在即,北京冬奥会进入两周年倒计时,以冰雪、马拉松为代表的体育产业逐步壮大。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中国体育产业受到波及。

  近年来中国多地打造“体育赛事之都”,引入一系列国际顶尖赛事,疫情之下各项赛事陷入“停摆”,包括首次落户中国的南京室内田径世锦赛、已拥有多年影响力的跳水世界杯北京站,以及女足、女篮、拳击等奥运资格赛。

  近年马拉松在中国各地井喷发展,官方预计2020年产业规模将达1200亿元人民币。疫情之下马拉松遭遇“寒冬”,目前已有50多场“停摆”,运营公司势必遭受损失。已有一些赛事公司表示,预计损失将达全年营收一半以上,疫情结束后下半年扎堆办赛,又会使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足篮排职业联赛在中国体育商业化运作中走在前列,目前各大联赛已全部推迟,赞助商、转播商的利益也将受损。

  借助北京冬奥会举办契机,中国冰雪产业发展如火如荼,目前国内已建成770多家滑雪场。今年中国部分地区降雪量比往年多,原本有利于滑雪场减少人工降雪、降低运营成本,然而受疫情影响,1月24日起各地滑雪场陆续关闭,客流量断崖式下降。

  其他线下体育消费市场同样“遇冷”。春节后本是健身房业绩增收的主要时段,相对密闭的环境却让不少人担心或成为病毒传播的温床,疫情期间已经出现部分健身房欠薪、裁员、闭店,高租金、高人力成本的线下健身行业遭受重创。即便疫情结束,恐怕短期也不会出现爆发式增长。

  与此同时,运动鞋服、体育用品等体育零售业和制造业也面临停滞甚至负增长可能。

  知名体育研究者鲍明晓近日撰文称,体育产业是以线下体验和集聚观赏为主要服务形式、产业集中度不高、中小微企业和新进投资者居多的新兴产业,由于自身的行业特性和行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使它在国民经济各行业“免疫力”排行中处于不利地位。

  中国国家体育总局经济司副司长彭维勇近日亦曾坦言,这次疫情对体育行业造成很大的冲击,体育产业复工复产虽然稳步推进,但依然存在很多困难。

  有“危”亦有“机”

  疫情让健康成为全民反思的话题,催生了线上体育产业新热点。疫情期间,众多线上体育平台用户数和视频播放量成倍增长,某体育转播平台的场均观赛人数甚至同比增长151.4%。国家体育总局已发出号召,鼓励培育体育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助力体育产业提质升级。

  然而疫情永远不会击败体育,相反的,经过这次疫情,我们更加体会到体育的意义。疫情给体育产业带来的不是打击,而必然是一次浴火重生后的又一次腾飞,体育更加彰显出它无可替代的作用。

  一、人民群众的体育观发生变化。

  以往,体育在人民群众中的娱乐属性比较强,是茶余饭后休闲社交的主要内容。这次,在家憋了40来天,没有一个爱好这日子还真不好过。在同一个车厢里,因为抵抗力的不同,有的人被传染了,有的人平安无事;面对疫情和管控,有的人淡然处之,有的人歇斯底里。这是身体和情绪抵抗力不同产生的效果,体育就是增强身体和情绪抵抗力最好的手段。通过这次疫情,人们会更好的认识体育,更新自己的体育观。

  二、体育赛事提振全民信心

  本次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国各地的健身场馆全部关门歇业,各个小区封闭管理,改革开放以来,如此规模之大的全民总动员式的停摆还是第一次。原本热闹的春节,庙会取消了、滑雪场停业了、公园景点关门了、各项比赛取消或者延后了、商场超市限流了,这一切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变化,在持续地刺激着大众的神经,再这样的环境下,每个人的焦虑、紧张变得顺理成章。当然在疫情防控关键期的当下,这些举措毋庸置疑。当各地的中超赛事重新启动,数万人涌入体育场为双方队员呐喊加油;当各地马拉松赛事如火如荼进行之时,我们相信大众内心将重新变得积极、乐观、充满信心。这就是体育赛事的魅力,也是我们战胜疫情的信心来源。

  三、全民健身增强全民体质

  这次疫情的爆发反而让全民都对体育锻炼和身体健康有了新的认识,也投入了更多的关注。如果说改革开放初期,我们是依靠竞技体育的成绩来提升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那么2019年当人均GDP产值已经突破1万美元的当下,竞技体育已经不再是我们虚荣自满的工具了,通过全民健身提升人们身心健康进而提升国民素质,已经是我们赋予体育的全新要求。这次的疫情必将让每一个人都更加重视体育锻炼,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

  四、体育与互联网的关系更加密切。

  5G时代的到来,让我们对未来体育充满期望,这次疫情让大家提升了对互联网体育的要求。大家不仅仅满足通过互联网购物、观看比赛、报名活动,大家还希望得到健身指导、互动、身临其境的参与,甚至用全套穿戴设备来一场客厅足球赛。互联网体育上下游产业非常广泛,里面商机众多,未来一个阶段会是一个高速发展期。

  五、体育产业促进经济发展

  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很像2003年的非典,但又完全不同。彼时的国民经济还是农业和工业站主导地位,而新冠肺炎疫情的2020年,中国的经济已经与03年不可同日而语,现在的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重要的支柱地位。

  抛开总规模的增长,体育产业的结构性变化更能体现体育产业的良性发展。近期国外很多关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报道中都在感叹国内如此严格的防控措施下,在国民经济近乎完全停摆的情况下,中国人民依然能够心态平稳,供给充足。是的,这是应为经过30多年的经济发展,中国经济已经强大了,大家不再为吃穿而犯愁了。但这还不是终点,中国经济还要持续发展,在两个一百年计划里,我们会用接下来20年左右时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体,而体育产业必将在这其中发挥巨大的拉动作用。拉动内需、刺激经济增长,推动经济结构性调整,都需要体育在其中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六、智慧+体育应用在疫情下得到激发

  大数据在各行各业的应用非常广泛,但是基层体育缺乏大数据的理念,往往都是野蛮组织、野蛮开展,到头来一笔糊涂账。这次疫情,让体育活动全面停止,也是一次转型提升的深思,如何精准组织、精确实施、安全有效,这就是体育大数据发展的必要性。互联网体育下,大数据获取越来越简单,对人员的管控要求越来越高,个人安全防护理念越来越强。从目前利用现代网络通信技术,对体育旅游的深度开发来看,智慧体育已告别抽象,开始真正使应用场景落地,增强人们对体育的切身体验。例如,利用VR技术,让足不出户的用户体验在阿尔卑斯山滑雪、在原始森林中徒步,体验参观体育场馆和体育博物馆的乐趣。简言之,智慧体育就是体育+互联网,在传统体育的基础上,把移动通信、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VR技术等与体育深度融合,以客户为中心,以增强体育消费者的体验为目标,最终实现体育资源的优化配置。说到底,体育产业服务升级的本质是提升服务,其方法是全面提升体育的信息化水平。

  七、体育旅游业将现发展新趋势

  体育旅游业具有天然的敏感性和脆弱性。海啸、地震、传染病等非常规突发事件都足以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体育旅游业造成毁灭性打击。根据体育旅游行业的业绩规律,春节前后应是体育旅游业绩上扬的主要时段,从1月开始的以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为代表的赛事观赛游,和以日本、欧洲为代表的冰雪旅游的运动参与游。然而,在特殊时期,由于抗“疫”的需要,“少出门、不聚集”成为一种社会共识,大量体育设施关门歇业,这让运动参与游在短时间内变成了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5月前的50余场马拉松被延期,原本是消费旺季的冰雪运动也因为雪场关闭、交通限行纷纷直接休眠。从赛事观赛游角度来讲,因为疫情,国内20余场大型赛事取消,中超、CBA等职业联赛、F1及第14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延期,甚至包括需要线下集中完赛的电子竞技赛事也受到了影响。

  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总量近百万亿元,拥有14亿人口的庞大内需市场、近9亿劳动力人口、1.7亿受过高等教育和拥有技能的人才资源。中国坚实的经济基础、庞大的客群规模与高质量、保增长的基本面没有变,新冠疫情过去,旅游消费依旧是大众生活的必需品,选择运动的人会越来越多,相关企业的行业投资信心仍然保持,新冠疫情既让人们更加认识到休闲度假的必要性和强身健体的迫切性,也给行业提供了磨练技能、修炼内功的机会,体育旅游的需求会出现反弹,相关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也将得到提升。

  八、体育营销随赛事举办而升温。

  赛事恢复举办,也必然进一步带动品牌与体育赛事之间的合作。于赛事来说,找到合适的赞助品牌,确保赛事不至于“裸奔”是首要诉求。对于品牌方来说,赛事集中性举办,是否有足够的营销周期,选择什么样的赛事,是应当首要考虑的。2020年是奥运年,也是社会普遍认为的体育大年。无论基于什么样的考虑,随着疫情结束后,赛事与品牌之间的联动将更加密切,围绕奥运会、各类国际赛事和国内群体性赛事的赞助与营销活动将会明显增加。受疫情和经济形势的影响,企业在经营压力下,留给品牌宣传的预算,或将受到一定影响,甚至可能出现大幅度下降。在这样的情况下,品宣部门必然会寻求传播效益最大化。当品牌优先考虑IP赛事或影响力赛事时,赛事运营方在品牌方投入资源有限的大前提下,可能要出奇招制胜了。

  九、运动装备制造、销售复苏

  “居家”令不少运动品牌线下门店暂停营业,运动装备的生产与销售均受到影响。疫情后,随着全民健身和体育赛事的恢复,运动装备企业也将迎来机会。运动装备企业的机会,主要在生产制造和产品销售两个层面。疫情后,当社会群体不再“居家”,全民健身项目热潮来袭,基础性的体育运动装备销售,必然会随之攀升。同时,通过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和免疫力的观念被充分认知,群体对于特定项目,如路跑、武术、球类的参与热情会高涨,与之对应的功能性装备需求,也更加聚焦,需求量也将加大。同时,对于运动品牌制造企业,也面临着新产品的上市与去库存之间的平衡。2018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和增加值数据报告中,体育产品及相关产品制造总产出出现小幅下降,增加值也维持了基本增长。足以看出,包括运动装备制造在内的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面临的增长与转型问题日益突出。2020年,体育产业发展能否保持之前增长态势,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疫情后,体育产业某些领域迎来较快发展,是可以确定的。同时,发展中可能遇到的这些问题,也要有所准备。

  此次疫情造成的精神创伤将唤醒大众健身意识的深度觉醒,重塑人们的生活方式。人们对于体育锻炼和强身健体的消费需求将会涌现出新动能,体育锻炼将在人们以后的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捱过“疫情寒冬”的体育旅游产业将会迎来春天,同时亦将催生出发展新趋势。

本文来源:http://www.cnmengfu.com/jiaoandaquan/35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