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nmengfu.com--音乐教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堂实录

  授课时间:

  授课地点:

  授课班级:

  课堂实录

  师:上课。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

  (音乐情境:播放舒缓的音乐,轻松氛围,使学生处于放松状态从而发挥学生所有的敏感和禀赋才能。)

  “童年”像陈年的美酒,搁得时间越长越香醇;“童年”像怒开的香花,芬芳扑鼻;“童年”像潺潺的小溪,流啊流啊,流到每个人的心中。今天我们一同走进文学大师鲁迅先生的童年,一起来学习他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板书课题)作者是——

  生:(齐声)鲁迅。

  师:(板书作者)能简单介绍一下鲁迅吗?

  生1:他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生2:在风筝中他是一个粗暴蛮狠的人。

  师3:(引导)有没有同学来介绍一下鲁迅先生的生平经历和我们对他的评价?

  生: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师:很好,那他有哪些作品呢?

  生1:《阿Q正传》

  生2:《朝花夕拾》

  师:《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部散文集,共收录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请大家齐读大屏幕上的文字。

  大屏幕展示:

  “我常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然而委实不容易。”

  ——《朝花夕拾》小引(鲁迅)

  是的,那时正是先生生活中最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鲁迅只能借回忆旧时的美好的事物,来排除目前的苦闷,寻一点“闲静”,寄一丝安慰。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作者童年时代的一曲恋歌。今天这首《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师重读“百草园”“三味书屋”两词)唱的是什么呢?大家能不能从题目中看出一些端倪?

  生:告诉我们文章包括两部分的内容:百草园部分和三味书屋部分。

  师:这两个部分之间是用什么连接起来的?

  生1:“到”!

  师:(顺势)“到”在文章的什么地方呢?

  生2:第9自然段。

  师:是的,第9自然段就起到了“到”字的作用连接起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那么这个自然段起到了——

  生:(齐声)过渡作用。

  师:很好,下面我们一起走进文章看看鲁迅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吧,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文章思考(出示意大屏幕上)

  百草园和三味书屋都属于鲁迅童年生活经历,时隔多年,作者回忆起来,感情更倾向于哪个部分?

  (生自由放声朗读,师来回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觉得作者的感情更倾向于哪一个部分呢?

  生情绪高涨,有些嚷嚷“百草园!百草园”,有些却坚持“三味书屋!就是三味书屋!”

  师:(做了停的手势,生不再争论,安静下来)大家意见不统一没关系,我们可以一个一个的来研究,按照课题的顺序,这节课我们先研究百草园部分。

  (板书“百草园”)

  师:文中哪些地方给了你灵感让你发现作者跟倾向于百草园的呢?

  生1:在文章的第一段(师示意读出来)“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师板书“乐园”)

  生2:第9自然段的“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和木莲们!”也可以看出来。(语毕,教室内“啊?——”声幽幽)从中可以看出作者不想离开百草园,对百草园很依恋。

  师:你说的真棒,大家明白了吗?(生纷纷点头)老师很不明白百草园不过是“只有一些野草”的荒园,有什么值得依恋的呢?

  生:百草园中有乐景、乐闻、乐事(是板书)

  师:看来百草园还真的很有意思呢,我们一起走进去看一看那里到底有什么乐景吧,文章具体写了哪些景物?

  生1:石井栏、皂荚树、桑葚、覆盆子。

  生2:还有叫天子、蜈蚣、斑蝥、油蛉。

  生3:第2自然段还有好多呢……

  师:没错,那我们一起读一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好吗?注意读准字音,注意停顿,还要能读出感情来,大家能不能做到?

  生:(齐声)能!(生齐读第二自然段。)

  师:大家读的不错!读完之后觉得百草园哪里好玩呢?

  生1:这里可以拔何首乌藤,可以玩斑蝥!

  生2:这里还有好吃的桑葚!(师问还有没有更好吃的呢)覆盆子,“色味都比桑葚好的远”。

  生3:桑葚是“紫红”的,菜畦是“碧绿”的,菜花和黄蜂是黄的!

  师:恩,这些还真好看!还有什么呢?

  生4:还有好听的(生已会用同样形式的词语概括),鸣蝉“长吟”,蟋蟀“唱歌”。(师问鸣蝉和蟋蟀会长吟唱歌)这里是拟人的手法。

  师:那么这个段落还是用了别的修辞手法了吗?

  生:还有比喻,这句“……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

  师:没错!这里真叫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啊。

  师:大家列举百草园内景物的时候,老师掰着手指数了数作者一共写了多少景物呀,结果十个指头没有数过来。(师摊摊手表示无奈,生大笑)这么多的景物集中在这里,作者是如何把它们安排的井然有序的?

  (生静默,这个问题让他们有些懵)

  师:(站在学生中间边朗读边做出观看的神情)碧绿的菜畦(略低头)、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抬起头)、紫红的桑葚(仰头)……

  生:由低到高!

  师:那么这些呢?(大屏幕展示动物画面,自高至低:鸣蝉、黄蜂、叫天子)

  生:(齐声)又从高到低最后又高了。(生笑)

  生:(学生举手)老师,先用两个“不必说”,再说“单是”,就从整个百草园写到了泥墙根一带,这是从整体到局部。

  师:是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这样多有趣的东西了,那么这整个百草园更是有——

  生:(齐声)无限趣味!(师板书)

  师:鲁迅先生果然是文学巨匠、语言大师,聊聊几笔就将写出了景物的形、声、色、味,先整体略写,在局部详细描摹;先从低到高地写植物,再从高到低地写来动物。它们配合起来,使写景不仅层次井然,条理分明,而且活泼多姿。百草园里每一寸土地都这样让作者觉得充满趣味?你从哪里发现的?

  生:不是的,文章的第三自然段说“长的草里是不去的”。

  师:为什么不去呢?

  生:因为听说美女蛇……

  师:谁说给“我”听的?

  生:长妈妈。

  师:请大家速读文章的3~6自然段,过一会儿,我要请个故事高手给我们将讲一讲美女蛇的故事!(生积极准备,师巡视,并提醒学生讲故事时要注意叙事的六要素)

  师:同学们有没有好的人选推荐给老师呀?(生推荐一个男生)请大家认真听故事,边听边思考,从中你能否悟出些道理?

  走上讲台来讲述美女蛇的故事,过程略。该生口语表达能力极强,讲得绘声绘色,非常精彩。故事讲完,全班报以极其热烈的掌声。

  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生齐读第6自然段)看来这道理我们都明白了。大家听完这个故事之后是不是就吓着了?(生纷纷摇头)就再也不敢接近哪儿了?

  生:不会的,我会觉得那里有一点点可怕,但同时还会很向往那里的。(师问为什么)我想看见美女蛇呀!(师生笑)

  师:看来百草园在美女蛇故事出现后变得更有魅力了!

  生:因为美女蛇的故事给百草园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师:没错的。唉呀,百草园里趣味无限啊,春天有碧绿的菜畦乐景,夏天可以听蝉鸣和美女蛇故事,秋天还可以在蟋蟀的歌唱声中吃着覆盆子,就来作者自己也说“冬天的百草就比较无趣了”!

  生:(马上反对)不是的,老师!“雪一下可就两样了”!

  师:有什么不一样啊?

  生:可以捕鸟!

  师:什么时候才能捕鸟?

  生:雪下了三两日。鸟儿找不着食了。

  师:如何捕鸟?

  生:在第5页的第7自然段的“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便罩住了。”

  师:原来冬天的百草园真的是别有趣味。请大家看着大屏幕,我们一同回顾一下捕鸟的全过程,请注意那些红色的词语。

  生齐读屏幕上的内容,师在讲台上示范文中提到的一系列的过程。

  师:老师问问你们,你们现在会不会捕鸟了?

  生:(齐声笑答)会——

  师:把你们的手伸出来,跟我们一起来试一试。“扫除一块雪……”(生边大声读边比划捕鸟的全过程)我们为什么这么快就学会捕鸟了呢?

  生:因为作者把每一步都写得很十分清楚。

  师:哪些词语“十分清楚”,你能不能具体指出来?

  生: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

  师:好在哪里?

  生:很准确。

  师:没错,做这些动作的时候,你发现有衔接不畅的地方吗?

  生:没有,非常连贯!

  师:很好,鲁迅先生在描绘小时候在百草园里的雪地捕鸟乐事时选用的动词准确而又连贯,请你模仿文中“捕鸟”片段,选一个你喜爱的活动(如钓鱼、放鞭炮、骑自行车……)进行仿写,注意准确选用动词。

  生同桌两人一小组讨论交流。

  师:有没有同学来试着说一说?要注意准确地使用动词。

  生1:我选放鞭炮!擦着火柴,点燃炮仗。(众生窃笑)

  师:他说的怎么样,有没有同学来评价一下?

  生2:他用的动词没有问题,就是太短了,而且不连贯。

  师:好的,请你把刚才那位同学说的改更长些,更连贯些可以吗?

  生2:放一个炮仗在地上,擦着火柴,用手笼着火焰,点燃炮仗,没有了!(又一生笑)

  师:能不能告诉我们你在笑什么呀?

  生3:老师,他站在那里会给鞭炮炸伤的!(众人恍然大悟)

  师:想想还真是这么一回事?你说点燃之后还要有什么动作呢?请你再给我们放一次鞭炮,你来说,我来演,我们“双簧”!

  生3:先在地上放一个炮仗……(众生嚷嚷“支”)支起炮仗,擦着火柴,用手笼着

  师:(边动作边点评)集体的智慧啊,“支”和“笼”这两个动词都用得非常准确。

  生3:然后点着引线(师做出无法完成状)……把手一伸,再飞快地收回,然后走到旁边看(师按生口述完成动作)。

  师:大家觉得如何?(生议论纷纷)“走”??

  生:(齐声)跑!

  师:为什么“走”这个动词不好呢?

  生:因为不够准确,点了炮仗之后一定会很快离开的,走不能显示“快”。

  师:是的,老师问你:如果是一个胆小的孩子,很怕鞭炮炸伤自己,那么他离开你会用哪个词语呢?

  生1:逃——到一边!

  师:大家说怎么样?

  生:好!逃一定不会慢的,同时还很怕,非常的害怕。

  师:你能不能在找一个准确的词呢?

  生2:我觉得“闪”也可以。闪得速度很快很快,之所以那么快是因为心里害怕。

  师:是的,大家用的词不仅都很准确,而且还很生动地再现了人物的心理呢。大家觉得鲁迅先生在回忆他儿时雪地捕鸟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生:很快乐!无比怀念!

  师:可惜这在百草园观乐景、听乐闻、做乐事的无拘无束快乐自在的游戏生活很快就结束了,(音乐情景设置,舒缓又略带悲伤的童声合唱将生带入情境)

  日子一天天地长大,他就不得不离开他深深眷恋着的地方,我们可以想想——一个天真烂漫的孩子被押解着,一步三回头,他睁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无助地一次又一次地回望他的乐园。他不想走啊,又不得不走,他要去(生齐答三味书屋)上学了,还是附近最严的书塾!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下面请大家齐读文章第9自然段的后半部分。请注意语速、语调,要表现出情感,我相信你们一定可以读好的!(生齐读)大家读得太棒了!那么我们是带着怎样的情感来读的呢?

  生:有些哀伤,有些舍不得……

  师:舍不得百草园啊。哪像问问大家,当你四十岁的时候,百草园可以你无比怀恋了吗?

  生1:不会了,那是都老了不会喜欢这些了。

  生2:我现在就不觉得百草园有趣,都是小孩子的玩意儿。

  师:我们同学现在十来岁就觉得那么不是那么的有意思了,鲁迅先生为什么会觉得那么难过会那么舍不得?

  生2:因为这是他在回忆他小时候的事情,那时他六七岁,所以这篇文章是以一个小孩子的口吻来写的。

  师:小孩子的眼里一切都是美丽的,在小朋友的心里什么那么新鲜,无论是爬到拔何首乌藤还是按斑蝥,无论是雪地捕鸟还是听长妈妈的美女蛇故事,只要有一颗童心就处处乐趣无穷!

  生:(突然难过起来)老师,我们都没有童心了

  师:没关系的,“掉了”的童心就赶紧“拾起来”呀!(大屏幕出示作业)请大家带着童心带着慧眼去探访自己的童年,用儿童的稚言稚语记录属于自己的童年生活。这节课就到这里,感谢大家的配合!再见!

  生:老师再见!

本文来源:http://www.cnmengfu.com/jiaoandaquan/64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