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nmengfu.com--历史教案】

伟人是指功绩卓著,受人尊敬的人。伟人,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在某个领域或几个领域,通过自身和团队的奋斗,做出了普通人不能做出的伟大业绩。 以下是本站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世界100伟人排行榜1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世界100伟人排行榜

 

  1、穆罕默德(MUHAMMAD,公元570~632)

  我把穆罕默德排在100位世界历史名人的首位,可能会使很多读者感到惊讶,并对此各执其词。然而,他是世界上惟一在宗教与世俗社会两方面都最为成功的人。

  出身卑微的穆罕默德创立和传播了世界上最伟大的宗教之一——伊斯兰教,并同时成为最有力量的政治领袖。13个世纪过去了,而今他的影响依然巨大而深远。

  本书选录的人物,绝大多数来自那些位于文化中心地带、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的国度。但是,穆罕默德却是一个例外。他于 公元570年诞生在阿拉伯半岛南部的麦加,那时,这里还是一个远离商业、艺术和文化中心的落后地区。6岁时,他成了孤儿。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他长大成人。据说他目不识丁。25岁那年,他娶了一位富人的遗孀,经济状况由此而得以改善。近40岁时,种种迹象表明,他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

  当时,多数阿拉伯人信奉传统部落神,但在麦加,也有一小部分人是犹太教和基督教的信徒。也许正是从这两种教义中,穆罕默德开始领悟到只有一个全能的神主宰着世界。40岁时,他确信真主安拉选择了他作为使者,在世间传教。

  最初的3年里,穆罕默德只在亲戚、朋友间传教。公元613 年,他开始公开传教。逐渐地,他开始有了信徒。麦加的部落贵族把他视为一种威胁,因此多方迫害伊斯兰教徒。公元622年,穆罕默德及其门徒被迫出走到麦加以北200公里的麦地那,并考虑在那里建立神权国家。

  伊斯兰教将这一历史事件称为“徙志”,这是穆罕默德一生中的转折点。他在麦加只有少数的信徒,但在麦地那,伊斯兰教的力量得到迅速发展。穆罕默德依靠这支力量,与麦加贵族进行斗争。630年,穆罕默德兵临麦加城下,麦加贵族被迫接受伊斯兰教,并承认穆罕默德的权威。在他去世前的两年间,成批的人加入了伊斯兰教。到632年穆罕默德去世时,整个阿拉伯半岛已经大体统一。

  居住在阿拉伯半岛上的贝都因人以勇猛善战著称,但他们人数少,且四分五裂。他们一直不是生活在北部可耕土地上的阿拉伯人的对手。穆罕默德在历史上第一次把他们统一起来,引导他们信仰真主安拉。这支人数不多的穆斯林军队开始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征战。萨珊王朝时代的波斯帝国,位于阿拉伯半岛北部。从人数上讲,穆斯林军队不是它的对手。然而,经过卓绝的战斗,穆斯林军队扫平了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和巴勒斯坦。642年,它从拜占廷手中夺取了埃及,并在637年的卡迪西雅战役和642年的尼尼微战役中击溃了波斯大军。

  这些胜利是在穆罕默德的好朋友、继承人艾布·伯克尔和欧麦尔·本·海塔布两位哈里发的时代取得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征战的结束。711年,阿拉伯军队扫平北非,直指大西洋。之后,向北,穿越直布罗陀海峡,占领西班牙。

  看上去,穆斯林军队将要攻克信奉基督教的全欧洲。但是,732年,已经开到法国中心的穆斯林军队在图尔战役中失败。尽管如此,贝都因已经把他们的疆域拓展到东起印度,西至大西洋。迄今为止,这是历史上最大的帝国。穆斯林军队每到一处,就在那里传播伊斯兰教。

  阿拉伯人未能在他们所征服的土地上站住脚。波斯人虽然也笃信伊斯兰教,但还是从阿拉伯人手中夺回了被占土地。在西班牙,经过7世纪的多次战争,基督教重新统治了整个半岛。但是,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这两个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依然保留在阿拉伯人的手中,北非亦是如此。这个新的宗教在以后的几个世纪里继续扩大发展,其影响远远超出了阿拉伯帝国的边界。如今,在非洲、中亚、巴基斯坦及印度北部地区,它拥有数亿信徒。在印度尼西亚,伊斯兰教是国家统一的支柱。但在印度,穆斯林与印度教徒不断发生冲突,成为不团结的根源。

  伊斯兰教影响着信徒们的日常生活,其他所有宗教也都一样。因此,世界各大宗教的创立者都被写进这本书中。由于基督教教徒的人数两倍于伊斯兰教徒工,因此穆罕默德排在耶稣之前会使读者感支有些奇怪。本书这样做的原因在于:首先,穆罕默德在伊斯兰教的创立与发展中的作用,比耶稣在基督教中作用要大。虽然耶稣奠定了基督教的道德规范,但是圣保罗却是基督教教义的发展者,《新约》中的大部分内容也是出自圣保罗笔下。

  而穆罕默德既是伊斯兰教教义,也是穆斯林道德规范的奠基人。他在伊斯兰教的形成过程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他是《古兰经》的作者。《古兰经》是穆罕默德的言论集,清楚地记载着穆罕默德的思想,以及他生前的活动。基督教里没有一本教义详细记载耶稣生前的生活。《古兰经》对于穆斯林,如同《圣经》对基督教徒一样重要,穆罕默德通过《古兰经》传播他的思想。他对伊斯兰教的影响,超过耶稣和圣保罗两个人加起来对基督教的影响。从宗教角度而言,穆罕默德对人类历史的作用,至少同耶稣一样巨大。

  同耶稣的另一点不同还在于,穆罕默德是世俗社会宗教领袖。他领兵打仗,他同时又是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政治人物之一。

  回顾历史,人们也许会说,没有这些特定的历史人物,人类社会依然会向前发展。例如,如果没有西蒙·玻利瓦尔,南美也会摆脱西班牙统治,获得独立。但是,同样的话不能用在阿拉伯“圣战”上。如果没有穆罕默德,“圣战”不可能成功。一个最好的事例就是13世纪蒙古人的征战。它是在成吉思汗的领导下进行的,虽然其所征服的地区比阿拉伯人的还要广大,但它在这些地区的统治却不能长久。而今,蒙古人所统辖的地区,刚好是成吉思汗扩张前所在的那块土地。

  阿拉伯人的征战不尽然。他们从伊拉克到马格里布,建起了一连串的阿拉伯国家。而统一这些地区的,不仅是伊斯兰教,而且还有阿拉伯的语言、历史和文化。阿拉伯人信仰《古兰经》,这种坚定的信仰使他们把阿拉伯语保留下来,从而摆脱各种方言土语的干扰。诚然,在阿拉伯国家间依然存在着差别与分歧,但这并不妨碍阿拉伯世界坚实与牢固的团结。例如,1973—1974年,伊朗和印度尼西亚这两个石油出产国和伊斯兰国家,没有参加针对西方的石油禁运。并非巧合,所有阿拉伯国家,而且只有阿拉伯国家,参加了这次禁运活动。

  很显然,7世纪的阿拉伯征战,至今依然影响着人类的生活。伊斯兰世界宗教与世俗社会如此紧密的结合,使我深信穆罕默德是人类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

  2、牛顿(ISAAC NEW-TON,1642-1727)

  自然与自然的规律隐藏在黑暗中:

  上帝说,诞生吧,牛顿!于是一片光明。

  ——亚历山大·蒲柏

  牛顿是有史以来最伟大,最有影响力的科学。他于1642年圣诞节那天诞生在英格兰的伍尔斯托普,这年正是伽利略去世的那一年。同穆罕默德一样,他是个遗腹子。童年时代他就表现出在机械方面的才能,他的双手很灵巧。虽然他很聪明,但在学校时是个散漫的学生,并没引起别人太大的注意。十几岁时他母亲让他退学,希望他成为一个出色的农夫。幸运的是,他母亲被人说服,承认他的主要天赋是在其他方面。18岁时他进入剑桥大学。在那里,他迅速吸收着当时已知的自然科学和数学知识,并且很快进入了自己的独立研究。在21-27岁时,他就奠定了日后引起世界革命性变化的那些科学理论的基础。

  17世纪中叶是一个孕育伟大科学的时代。在这个世纪初,望远镜的发明已经使整个天文学研究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和法国哲学家笛卡儿极力向全欧洲的科学家呼吁停止对亚里士多德权威的依赖而依靠他们自己的实验和观测。培根和笛卡儿所倡导的也正是伽利略所实践的。他用新发明的望远镜进行天文观测,从而引起了天文学研究的革命,并且他的力学实验建立了今天我们所熟知的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其他一些伟大的科学家,如发现血液循环的哈维,发现描述行星围绕太阳运行定律的开普勒,正在将新的基本知识带给科学界。但是纯科学主要还是知识分子们的玩具,并且到那时还没有证据表明像弗朗西斯·培根曾经预言的那样,科学一旦被应用到技术领域就会引起整个人类生活方式的革命性变化。

  尽管哥白尼和伽利略已经扫荡掉一些古代科学中的错误概念,并加深了人类对宇宙的了解,但那时人们还没建立起一套原则,这套原则可能将这些看似无关的事实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能够用来进行科学预测的理论。正是牛顿提供了这样一套统一的理论并使现代科学走上一条此后它一直遵循的路线。

  牛顿从不愿意公布他的研究成果。虽然他大部分研究工作的基本思想早在1669年时已经形成,但他的大部分理论多年以后才公诸于众。牛顿公布的第一项发现是他在研究光的性质上的具有突破性的工作。经过一系列精心的实验,牛顿发现普通的白光实际是构成彩虹的所有颜色组成的混合光。他还仔细分析了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的结果。利用这些定律,他在1668年设计并实际制造了第一架反射式望远镜。今天,大多数天文观测使用的就是这种望远镜。在他29岁时,这些发现连同他所做的许多其他的光学实验一起呈交英国皇家学会。

  仅牛顿在光学方面的成就就可能使他有资格在本书中占据一席之地;然而,这些成就同他在纯数学和力学方面的成就比起来就次要多了。他对数学的突出贡献是发明了微积分,那时他大概是在23或24岁。这一发明是现代数学最重要的成就。它是种子,大多数现代数学理论由它生长繁育而来;它更是至关重要的工具,没有它,在它之后的大多数现代科学进步就不可能实现。就算牛顿没有做其他任何事情,仅仅是发明微积分本身就是以使他在本书中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

  然而,牛顿最重要的发现是在力学领域。力学是研究物体如何运动的科学。伽利略已经发现了第一运动定律,它描述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运动状态。毫无疑问,在现实中所有的物体都受到外力的作用,因此力学里最重要的问题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物体是如何运动的。牛顿用他著名的第二定律解决了这一问题。该定律堪称是经典力学中最基本的定律。第二定律(用数学方程表述为F=ma)说明了一个物体的加速度(即该物体速度的变化率)等于作用在该物体上净力除以该物体的质量。作为这两个定律的补充,牛顿又加上了他著名的第三运动定律(该定律说明每一个作用力,都存在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以及他最为有名的科学定律——万有引力定律。这一组四个定律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统一的体系,借助这一体系,人们可以研究从钟摆的摆动到行星沿着它们的轨道绕太阳运行等实际上所有的宏观力学系统的问题,也可以对它们的状态进行预测。牛顿不仅阐明了这些力学定律,而且他本人还亲自运用微积分等数学工具,示范了如何应用这些基本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牛顿的定律可能并且已经在科学问题和工程问题的广泛领域内得到应用。在他活着时,他的这些定律在天文学领域已得到最引人注目的应用。他在这一领域也领导着研究的潮流。1687年他发表了他的伟大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简称《原理》),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的运动定律。牛顿展示了如何运用这些定律来精确预测围绕太阳运行的各行星的运动。因此动态天文学中的主要问题,即精确预测恒星和行星位置和运动的问题,被牛顿漂亮地一举解决。正是因为如此,牛顿常常被认为是最伟大的天文学家。

  那么,我们对牛顿科学重要性的判断是什么呢?如果你查阅一部科学百科全书的索引,你会发现有关牛顿和他的定律及发现的材料要比其他任何一位科学家都多(可能有二到三倍之多)。更重要的是,你应该考虑到其他科学家对牛顿的评价。莱布尼茨并不是牛顿的朋友,他们之间曾有过非常激烈的争论。他写道:“从世界的开始直到牛顿生活的时代为止,对数学发展的贡献绝大部分是牛顿做出的。”伟大的法国科学家拉普拉斯写道:“《原理》是人类智慧的产物中最卓越的杰作。”拉格朗日经常说牛顿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天才,而马赫在1901年时写到:“所有自他那个时代以来在数学上所取得的成就,只是建立在牛顿定律基础之上的关于力学在演泽上、形式上和数学上的发展。”牛顿的伟大成就的关键或许是:他面对的科学是一堆孤立的事实和定律,可用来描述某些现象但几乎不能预测任何东西,而他留给我们一个统一的定律体系,它可用来解释众多的物理现象,也可用作精确的预测。

  在这样简短的概括性叙述中,我们不可能详细描述牛顿所有的发现;所以虽然就其自身看来它们也是重要的成就,但我们还是忽略了许多相对次要的发现。牛顿对热力学(对热的研究)和声学(对声音的研究)也做出了贡献;他阐明了物理学中的动量守恒和角动量守恒的物理学原理;他发现了数学中的二项式定理;他还第一次对恒星的起源做了令人信服的解释。

  现在你可能会承认牛顿是有史以来最伟大和最有影响的科学家,但你可能仍然要问:为什么他的排名要高于如亚历山大大帝或乔治·华盛顿这样重要的政治人物,或是为什么要排在耶稣和佛祖释迦牟尼这样重要的宗教人物之前。我个人的观点是,虽然政治变迁是重要的,但公正地说,在亚历山大大帝去世500年之后,世界上大多数人的生活同他们生活在亚历山大大帝出生前500年时祖先们的生活方式没什么两样。同样,从大多数的日常活动看,公元后1500年时的大部分人仍过着与公元前1500年的人差不多的生活。但是在过去500年里,随着现代科学的兴起,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同1500百年前的人相比,我们穿着不同,饮食不同,工作不同,更与他们不同是我们还有大量的闲暇时间。科学发现不仅带来技术上和经济上的革命,它还完全改变了政治和宗教思想、艺术和哲学。经过这次科学革命,几乎人类活动的每一个方面都发生了变化。这也正是为什么你会在本书中找到许多科学家和发明家的大名的原因。牛顿不仅仅是最杰出的科学家,而且他还是科学理论发展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物,因此在任何一张世界最有影响人物的排名表中,牛顿完全应该排在最高或接近最高的位置上。

  牛顿于1727年去世。他被葬于西敏斯特教堂(西敏寺)内。他是第一个被给予此项殊荣的科学家。

  3、耶稣基督(JESUS CHRIST,公元前6—公元30年)

  耶稣对人类历史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只有少数人会对把他放在本排行榜近乎首位的位置产生疑问。事实上,耶稣是历史上最有影响的宗教的奠基人,但我为什么没有把他列在首位呢?

  毫无疑问,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基督教比世界上其他任何一种宗教有着更多的追随着。然而本书所关注的,不是评价与比较各种宗教的异同,面昌人个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同伊斯兰教不同,基督教不是由一个人独自创立的,面昌由两位伟大人物——基督和圣保罗共同创立的。

  耶稣制定了基督教徒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但基督教神学却成就于圣保罗之手。耶稣提出了精神上的信条,圣保罗把对救世主基督的崇拜补充了进去。圣保罗不仅是《圣经》中《新约》的作者,也是公元1世纪基督教传播的重要力量。

  与释加牟尼和穆罕默德不同,耶稣受难时还很年轻,留下的信徒为数不多。他们在耶稣死后的最初几年里,只是简单地组织了一个很小的犹太人团体。正是由于圣保罗的辛勤笔耕,以及他不懈的传教努力,才使这个小团体演变成为一种声势浩大的运动,使耶稣的教义传到犹太人与非犹太人中间,并使基督教最终成国世界上最大的宗教之一。

  因此,有些人认为基督教的创立者是圣保罗,而不是耶稣。那么由此而得出的结论是,圣保罗应当名列耶稣之前。然而,虽然如果没有圣保罗,基督教不会有如此大的发展,但是如果没有耶稣,就不可能有基督教。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耶稣应对与基督教有关的一切负责,如教学和教徒以基督的名义所做的事情,特别是那些耶稣反对的事情,例如,不同教派之间的战争、对犹太人的政治迫害与野蛮大屠杀。很显然,这些行为有悖于基督精神。

  同样地,虽然近代科学在西欧基督教国家中首先兴起,但不能因此认为,耶稣与近代科学的出现有关。当然,没有一个基督教徒把基督精神解释为对现实物质世界中科学的召唤。事实上,罗马教廷所推动的对基督教的崇拜的整个过程,伴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衰退。

  近代科学在欧洲的兴起,与欧洲文化传统中的某些因素有关,这就是科学与理性。这并非源自耶稣,而是来自亚里士多德和欧几里德的著作中所表述的希腊理性主义。值得注意的是,近代科学的发展,并不是在教会最有权力的时期,而是在文艺复兴的鼎盛时期,那时,欧洲正经历着基督教出现之前的文化传统的复活。

  关于耶稣的生平,《新约》中有所记载,并且为广大读者所熟悉,这里没有必要重复。但有几点值得一提。首先,我们所知道的大部分有关耶稣的材料都是很不确切,我们甚至不知道耶稣真名是什么,耶和华是大家公认的、可能性最大的他的犹太名字。他的生卒年月同样也不清楚,公元前6年只是他出生的大约时间。至于他去世的时间,当时的追随者也许很清楚,但现在却不能确定。耶稣并没有留下任何文字记录,有关他生平的材料,全都来自于《新约全书》。

  不幸的是,《圣经》福音中有自相矛盾之处。如《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提供的耶稣的遗言就不尽相同,而这两篇神音均直接引自《旧约全书》。

  耶稣援引《旧约》并非偶然,虽然他是基督教的奠基人,但他同时又是一个虔诚的犹太人。在很大程度上,他非常像《旧约》中的希伯来先知,并且深受他们的影响。同先知们一样,耶稣卓越的个人品质,给所有见过他的人留下了深刻而持久的印象。他的魅力在深刻而丰富的感官世界中经久不衰。

  但是,同穆罕默德所建立的政教合一的regime相比,耶稣在他生前和死后的一段时间里,对政治发展几乎没有影响。他的影响完全表现在精神和道德领域。

  耶稣所提倡的道德准则之一,就是“黄金律”。如今,它已被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所接受,不论是基督教徒还是异教徒,都把它当作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准则。虽然我们不能自始至终遵从这一原则,但我们正努力这样做。如果耶稣真的创立了一个全世界都接受的原则,那么,我们理所应当把他列为百人之首。

  事实上,在耶稣诞生以前,“黄金律”在犹太教中就已出现。公元前1世纪,犹太教的首席拉比——拉比希勒尔,曾提出将“黄金律”作为犹太教的至高原则。“黄金律”不仅仅出现在西方,公元前500年,中国的哲学家孔子也曾提出过此原则,类似的箴言还出现在印度古老的诗篇《摩可婆罗多》中。其实,“黄金律”所体现的哲学精神,几乎被所有的宗教团体所接受。

  这是否意味着耶稣没有创立任何一种道德思想呢?否!在《马太福音》第5章43-44节中,耶稣说:

  你们听见有话说:“当爱你的邻居,恨你的仇敌。”只是我告诉你们: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

  耶稣又说:

  “不要与恶人作对。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同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

  这个思想,在耶稣生前既不是犹太教的一部分,如今世界上也没有一个宗教遵从它。倘若耶稣创立的这一思想被广泛接受,我将毫不犹豫地把耶稣置于本书的首位。

  然而事实上,耶稣的箴言没有被广泛接受,甚至没有被传承下来。大多数基督教徒认为,这是一种在现实世界中无法实现的、理想的道德准则,我们无法实践这一原则,也不期待别人实践,甚至也不教育后代遵从它。基督精神,将作为诱人的、但却未曾实践过的建议存在。

  4、释迦牟尼(BUDDHA,公元前563—483年)

  乔达摩·悉达多(净饭王太子)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之一——佛教的创始人。公元前563年,他出生于尼泊尔的兰毗尼,父亲是迦毗罗卫国(古印度东北部,与尼泊尔交界地区)的国王。16岁那年,他与同龄的表妹结婚。乔达摩在奢侈的皇宫里长大,但他不贪恋宫中奢靡的物质生活,因为他看到大多数人是穷人,他们遭受着贫苦生活的折磨。他同时发现,即使是富人,也并不幸福。人都会生病,最终都要死亡。乔达摩相信,世间应当存在一种不会被瞬间的痛苦和死亡抹去的永久的东西。

  乔达摩29岁时,他的第一个孩子降生。乔达摩决定放弃奢华的生活,将毕生献给对真理的追求。他离开王宫,抛弃财产,告别妻子和襁褓中的儿子,开始了他身无分文的流浪生活。他受业于当时的几位圣人,时隔不久,他感到他们所提出的解决人类问题的办法,并不是最佳方案。当时,一种广为流行的观点认为,出家苦行是通往真理的唯一道路。乔达摩决心成为一名苦行僧,为此,他进行了各种极端严峻的苦修近6年。然而,他最终悟出了一个道理,即修行虽然苦了筋骨,却丝毫不能使他获得真理。于是,他开始改变生活,重新进食。

  孤独中,他突然间发现自己找到了人生真谛。傍晚,他坐在菩提树下沉思,当黎明到来时,他确信自己彻悟成“佛”,即“觉悟者”。那一年,他35岁。此后,他在印度北部传教近45年。截至公元前483年他去世时,他已有弟子数千人。由于他的言论并没有文字记载,他的学说是由其弟子世代口授而流传下来。

  佛教的基本教义归纳为四点(佛教徒称其为“四谛”,也就是四个“真理”):第一是“苦谛”,即人生所经历的生老病死等一切皆苦;第二是“集谛”,招感这些“苦”的烦恼业因(“集”是“因”的意思);第三是“灭谛”,即根绝一切欲望,人就可以达到不生不灭的“涅槃”境界;第四是“道谛”,即要达到“涅槃”必须修行,其方法即所谓“八正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和正定。这里需要补充的是,佛教不分种族,接纳一切人。与印度教不同,佛教不承认社会等级制。

  佛教在乔达摩死后的一段时间里,传播很慢。公元前3世纪,印度历史上第一个幅员广大的统一帝国——孔雀王朝的皇帝阿育王,皈依佛教。他不仅在帝国境内很多地方开凿岩壁、树立石柱、召集佛教僧侣整理佛教经典,还不断派僧侣到周边国家宣扬佛教,佛教的影响因此在这一时期得以迅速扩大。它首先传入锡兰,然后由此向东进入缅甸,进而传播到东南亚国家;它向北进入西藏,再向东北进入阿富汗及中亚地区。佛教传入中国后,拥有很多信徒,通过他们,佛教继而进入日本和朝鲜。

  在印度境内,自公元500年以后,佛教的影响力开始下降。1200年,佛教在印度几近绝迹。然而,在中国和日本,佛教一直是最主要的宗教;在西藏和东南亚,几个世纪里,它曾经是占统治地位的宗教。

  释迦牟尼的学说在他去世几个世纪后,才开始有文字记载。不幸的是,他所创立的佛教后来分裂成了许多部派。最主要的有两个,即东南亚的上座部(又称“古代部派”)和中国西藏以及亚洲北部地区的大乘佛教。西方学者普遍认为,上座部是古代佛教的主流,最接近释迦牟尼的原始思想。

  释迦牟尼作为世界主要宗教之一的创立者,理应在排行榜的前排占有一席之地。由于世界上大约有2亿佛教徒、5亿穆斯林、10亿基督教徒,人们极易得出结论认为,释迦牟尼没有穆罕默午和耶稣的影响大。但是,悬殊的数字有时会误导人们的思维。佛教在印度式微的原因之一,是印度教吸收了许多佛教的原则与思想。在中国情况也是如此,虽然很多人不认为自己是佛教徒,然而他们的思想却深受佛教哲学的影响。

  佛教,有别于伊斯兰教和基督教,有着强烈的和平主义倾向。在佛教国家中,非暴力主义在政治生活中曾经扮演过非常重要的角色。

  人们经常说,如果耶稣真的复活,他会对那么多人以他的名义所做的事情感到震惊,会因基督教不同教派之间所发生的流血争斗而恐惧。同样,释迦牟尼如果重回到人间的话,他会对版本众多的佛教教义感到吃惊。然而尽管佛教教派众多,教义不同,但教派之间却从未发生过欧洲那样的流血。在这方面,释迦牟尼对信徒的影响要比耶稣的影响大。

  释迦牟尼与孔子是同时代人,在世界上有着几乎同样的影响,他们的信徒差别也不大。我把释迦牟尼排在孔子的前面,这是因为:其一,**主义在中国出现以后,佛教的影响超过了儒学;其二,孔子学说在中国境外传播的失败,说明他的学说深深地根植于中国的固有文化;而佛教教义则与印度哲学没有多大关联,它得以超越印度边界而广泛传播的原因,在于释迦牟尼自己的思想及其广泛的哲学诉求。

  5、孔子(CONFUCIUS,公元前551年—前479年)

  中国伟大哲学家孔子是中国思想文化的集大成者,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他的哲学思想提倡“仁义”、“礼乐”、“德治教化”,以及“君以民为体”。儒家思想渗入中国人的生活、文化领域中,同时也影响了世界上其他地区的一大部分人近两千年。

  大约公元前551年,孔子诞生在一个小国鲁国(现中国山东曲阜)。他幼年丧父,母亲带着他在贫困中度日。成年以后,他曾做过鲁国的一个小官,不久去职,开始讲学,为期16年,吸引了大批门生。50岁那年,他任鲁国司寇,摄行相事。4年后,因遭宫中小人暗算,被撤职,从而开始了前后长达13年的周游列国之旅。在生命的最后5年,他回到鲁国,逝世于公元前479年。

  孔子经常被认为是一种宗教的创始人,但这是不正确的。孔子极少谈论神,拒绝讨论来世,避免任何形式的形而上学。他是一位重视个人的伦理道德和行为的现世哲学家。

  孔子把“仁”和“义”视为道德的最高原则,它规范着高尚者的行为。“仁”在有些时候可以解释为“爱”,但我们最好将它理解为对人类的关心。“礼”是道德、礼节、规矩、传统等观念的总和。

  中国宗教向来强调对祖先的崇拜。孔子的学说也是如此,它维护家长制,强调孝悌;认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礼”的根本,不可改变;提倡德治教化,反对苛政;主张“民以君为心,君以民为体”。他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黄金律”极为相似。

  孔子的基本观点极为保守,认为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他呼吁君臣都回到旧道德中去。事实上,孔子的学说在当时并没有被统治者采纳,与其说他是改革者不如说他自称如此。

  孔子生活在周朝,那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年代。虽然当时的统治者没有采纳孔子的学说,然而在他死后,儒家学说成为显学。但是在秦始皇统治时期,儒家学说遭到贬抑。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他采用法家的建议,下令“焚书坑儒”,以为这样就可以整齐学术,统一思想。然而,秦始皇的努力并不成功,在秦朝灭亡前夕,儒生们又开始宣讲儒家学说。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年),儒家学说取得了独尊的地位。

  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吏的中国科举制度,始于汉朝。考试的主要内容,是学生对孔子礼教的理解程度。由于科举制度是步入仕途的唯一途径,所以竞争相当激烈。一代代中国最有天赋和抱负的年轻人用很多年研习孔子礼教,这个以儒家哲学为主要考试内容的科举制度,在中国存在了近两千年(公元前100年公元1900年)。

  儒家学说并不是中国官方的哲学思想,但它却被中国民众广泛接受,并且影响了他们的思想和生活近两千年。

  儒家学说在中国能够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原因在于:第一,孔子的个人品质无可挑剔;第二,他从不强加于人。这也许是典型中国人性情的写照,也是孔子在中国成功的关键。他不要求中国人改变他们各自的信仰,他以给人深刻印象的方式,重述中国的传统观念。也许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位哲学家,能像孔子那样接近本国人民。

  儒家学说强调的是个人服从,而不是个rights of man利。如果以西方现代的标准衡量,这个学说是过时的和没有感召力的。然而作为一种统治哲学,它已在实践中证明是有效的。总体说来,在近2000年的时间里,中国是世界上统治最好的地区。

  正是由于孔子的学说如此深入地植根于中国文化,所以它没有被广泛传播到东亚以外地区。它只是对朝鲜、日本这两个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国家产生了影响。

  如今,孔子的地信在中国衰落了。中国曾一度批判孔子及其学说,使得这一学说几近绝迹。然而,历史证明,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悠久,根深蒂固。如果在下个世纪的中国出现一位新的儒家宗师,我们将毫不奇怪。

  6、保罗(ST.PAUL,公元4—64年)

  使徒保罗是耶稣基督的同时代人,年龄稍小于耶稣,后来成为基督教最伟大的传教士。他对基督教神学的影响,比任何一位基督教作家和思想家都要持久和深远。

  保罗又称扫罗,生于西利西亚地区(位于现土耳其境内)的塔尔苏斯城。虽身为罗马帝国公民,但他自幼受到严格的犹太正规教育。他还学习过帐篷制作方面的生意。年轻时,他曾赴耶路撒冷,师从当时著名的犹太律法教师迦玛列。虽然那时保罗与耶稣同在耶路撒冷,但很有可能两人未曾相遇。

  耶稣死后,基督教被视为异端,教徒也惨遭迫害。保罗也参与了对基督徒的迫害行动。但保罗在大马士革旅行期间,梦见了耶稣对他讲话,并因而改信了基督教。这是他人生的转折点,本来与基督教为敌的保罗变成了基督教最热情、最有影响力的支持者。

  保罗在为基督教思考、写作,以及为基督教赢得新的信徒的工作中度过余生。他的传教,遍及小亚西亚、希腊、叙利亚和巴勒斯坦。保罗未能像基督教的先驱们那样,成功地把基督教传播到犹太人中间。事实上,他的传教方式引起了犹太人的反对,以至于他多次遇险。而对于非犹太人的传教,他是成功的。他时常被人称为“使徒”,这是因为他在基督教的传播中起了其他任何人所无法起到的重要作用。

  在3次漫长的传教旅行之后,保罗回到耶路撒冷。他在那里被捕,并被押往罗马受审。案子最后如何终结,以及他是否曾离开罗马,我们不得而知。不过,公元64年,他在罗马附近被处死。

  保罗对基督教发展所起的作用,主要表现以下3个方面:(1)他在传教方面所取得成功;(2)他的书信,构成了《新约》的重要组成部分;(3)他在基督教神学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新约》共27章,其中至少有14章系保罗所写。现在学者们已可以断定《新约》中有四五章系其他人所写,同时有一点也是很清楚的,即保罗是《新约》最重要的作者。

  保罗对基督教神学产生了无法估量的影响,他的思想可概括为:耶稣不仅是人类的先知,而且确实是神。他为我们的罪过而死,他以自己受难来拯救我们。任何人都无法摆脱罪孽,只有接受耶稣,人的罪过才能得到宽恕。在这里,保罗也明确地阐述了原罪说(《罗马书》第五章第12-19节)。

  既然单靠服从律法不能使人得到拯救,保罗坚持认为,没有必要要求信徒接受犹太人的节食规定及《摩西法典》,甚至遵从割礼的惯例。保罗的意见遭到早期的一些基督教领袖的强烈反对。倘若这些人的意见占了上风,基督教便很难在罗马帝国境内迅速传播开来。

  保罗终生未娶,也不曾与任何一位女人有过性事。他之所以对性和女人持这种态度,是由于《圣经》中对女人所采取的不合作态度。关于此,保罗的箴言是(《哥林多前书》第六章第8-9节):

  “我对着没有嫁娶的和寡妇说,若他们像我就好。倘若自己禁止不住,就可以嫁娶。与其欲火攻心,倒不如嫁娶为妙。”

  关于女人的地位,保罗也有着很明确的看法。他说(《提摩太前书》第二章第11-13节):

  “女人要沉静学道,一味地服从。我不许女人讲道,也不许她辖管男人,只要沉静。”

  是保罗,而不是其他任何人,把基督教从一个犹太人的小教派转变而成世界性的宗教。他的那种认为上帝是神、上帝审判世人的观点成为基督教各派普遍接受的教义。许多基督教神学家都曾受到保罗的影响,如奥古斯丁、阿奎那、路德、加尔文。事实上,保罗对基督教的影响如此之大,以至于一些学者认为基督教的创始人应当是保罗,而不是耶稣。这显然有些偏颇。然而,即使保罗的影响不能与耶稣等同,但却比其他基督教思想家的影响要大。

  7、蔡伦(TS′AI LUN,生活在公元105年)

  造纸术的发明人蔡伦也许鲜为人知。他的发明意义如此重大,但却被西方忽视,实在令人吃惊。在西方几种主要的百科全书里,都未收录“蔡伦”这一辞条,历史教科书也极少提到他的名字。鉴于纸张的重要性,我们不得不对蔡伦予以格外重视。

  据考,历史上确有蔡伦其人。他曾在中国的朝中做事。公元105年,他给皇帝送去纸样。中国史书关于蔡伦发明造纸术的记载真实可靠,没有丝毫杜撰之嫌。作为造纸术的发明者,蔡伦名扬全中国。

  关于蔡伦生平的材料并不很多。中国史书中提到,他是位宦官。书中还说,皇帝见到蔡伦的发明非常高兴,便对他封官行赏,蔡伦由此成了富翁。然而,时隔不久,他遭宫中小人阴谋暗算,败下阵来。蔡伦深感受辱,浴后,他穿上最好的睡袍,服毒自尽。

  公元2世纪,中国开始广泛使用纸。此后的几个世纪中,中国向亚洲其他国家出口纸张。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对造纸工艺严格保密。公元751年,一些中国的造纸工匠被阿拉伯人俘获。不久,造纸业便在阿拉伯世界兴起。12世纪,欧洲人从阿拉伯人那里学会了造纸技术,纸张开始被广泛使用。谷登堡发明近代印刷术后,在西方,纸张代替羊皮纸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

  今天,纸张成了我们司空见惯的东西,我们很难想象如果没有纸,世界将会怎样。在中国,蔡伦未发明造纸以前,人们在竹简上书写。可以想见,这种书是多么的笨重。也有的书写在绸子上,但这很昂贵。在西方,纸张传入之前,人们在用山羊皮或绵羊皮做成的纸上书写,以取代罗马人、希腊人和埃及人用的纸草。不管是羊皮还是纸草,既稀少又造价昂贵。

  如今,书籍及其他材料得以大量印刷出版,原因在于有了纸。当然,如果没有印刷技术的出现,纸张也不会如此重要;然而,同样重要的事实是,如果没有数量充足、造价低廉的纸的出现,印刷术也会变得没有意义。

  那么,何者应排列在前?蔡伦,还是谷登堡?我认为两者同样重要。我把蔡伦排在谷登堡之前,是因为:第一,纸张除了作为书写材料外,还有许多其他的用途。如今,纸张在其他方面的用途,已在很大程度上超过了在书写方面的使用;第二,蔡伦比谷登堡年长,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纸,谷登堡也就不可能发明出印刷术;第三,如果纸或者印刷术,只有其中一种发明出来的话,我想,木印版图书将会多于活字版羊皮图书。

  这是否意味着谷登堡和蔡伦都应被列入本书的前10名当中?为进一步理解纸及印刷术的全部含义,我认为有必要就中西文明史做一下比较。公元2世纪以前,中国的文明程度落后于西方;汉代以后,中国的文明发展进程赶上并超过了西方。公元7-8世纪,中国成了世界上文化最发达的国家。15世纪以后,西欧在文化方面的发展速度超过了中国。关于这种变化,学术界有各种解释,而我想念的是最简单的,也是长期被人忽视的一种解释。

  虽然,中东地区早于中国出现了农业及书写,但这并不能解释中国的文明程度长期滞后于西方这一现象。我认为,根本原因在于,在蔡伦发明造纸术以前,中国没有轻便的书写材料。那时,西方世界用纸草作为书写材料,虽然这种材料有自身的缺点,但它还是优于木版和竹简。中国文化发展的障碍,就在于没有便利的书写材料。在那时的中国,文人出行要用车来载书,可以想见,在如此沉重的负荷下,中国的朝迁是如何运作的。

  蔡伦的发明,使这种状况完全改观。此后不久,中国迅速赶上了欧洲。(当然,欧洲政治上的分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文明的进程。然而在14世纪,中国的分裂状况较欧洲严重,但这并未影响其文化的发展。)在以后的几个世纪里,欧洲发展缓慢,而在中国,相继出现了被后人称作“四大发明”的其他3项发明:指南针、火药、雕版印刷术。与羊皮纸相比,纸张造价低廉、数量充足,因此写字用的桌子开始出现。

  欧洲人在懂得如何使用纸以后,才得以直接面对中国,西欧与中国在文化上的差距开始缩小。马可?波罗的著作也确认了这一点,他在书中谈到,起码在13世纪时,中国比欧洲发达。

  为什么中国最终落后于西方?这涉及许多复杂的文化因素,但也有一些简单的技术原因。15世纪,欧洲人谷登堡发明了批量印制图书的技术,欧洲的文化由此得以迅速发展。然而中国却始终停留在雕版印刷技术上,造成其文化发展速度缓慢。

  如果读者同意上述观点,那么自然会得出结论认为,蔡伦和谷登堡是人类历史上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两个人物。然而,事实上,蔡伦的地位要比其他发明家重要得多。这是因为,大多数发明都是发明者年处时代的产物,即使没有他,别人也会作出这些发明。蔡伦则不然。造纸术出现近1000年之后,欧洲人才从阿拉伯人那里学会了造纸,却仍然不知道如何自己生产。很显然,造纸工艺非常复杂,它并不是文化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而是特殊的人对人类社会所作出 的特殊贡献。蔡伦就是这样的人,直到1800年机器印刷技术推广以来,他所发明的造纸技术一直是造纸业生产的基础。

  这就是我把谷登堡和蔡伦放在本排行榜前10名,把蔡伦排在谷登堡之前的原因。

  8、谷登堡(JOHANN GUTEN-BERG,1400—1468)

  谷登堡被誉为印刷术的发明者。他在印刷术上的贡献在于,他首次发明了活字印刷,用这种方法,人们可以进行快捷、大批量的生产。

  任何一项发明的出现和完善,都不可能源于个人的头脑,印刷术也是如此。在远古时代就已出现的印章,其工作原理与活字印刷相同。在谷登堡以前的几个世纪,中国已经有了雕版印刷,大约在公元868年,印刷图书在中国出现。在谷登堡之前,西方世界也已经知道了这种印刷方法。雕版印刷使印制多册图书成为可能,但致命的缺点在于,由于当时使用的是木板和石板,所以每印制一本新书,就要重新刻字。因此,这种方法不适于批量印刷多品种的图书。

  有人说,谷登堡的贡献在于发明了活字。但是,早在11世纪中叶,中国人毕升就已经发明了活字。毕升的活字是由胶泥制成,极易破碎。后来中国人和朝鲜人对此进行了一些改进。在谷登堡出生之前,朝鲜已经有了金属活字。15世纪初,朝鲜宫廷支持金属活字制造。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错误地认为毕升是独具影响力的人。因为首先,欧洲的活字印刷术并不是从中国学来的,而是独立发明出来的;其次,在很长时期里,活字印刷在中国并没有被广泛使用,中国的现代印刷技术来自欧洲。

  现代印刷过程有四大要素,即活字、排版、印刷机本身和所需的油墨,以及印刷材料,如纸张。许多年以前,中国已经发明了造纸,而在谷登堡以前,造纸术已在欧洲广泛传播,这为谷登堡的发明奠定了基础。虽然有些工作在谷登堡之前已经完成,但他进行了重大的改进。例如,他发明了铸字盒、印刷机,而且还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生产程序。

  关于谷登堡生前的资料留存很少,我们只知他1400年出生于德国的美因茨。15世纪中叶,他开始致力于活字印刷的发明研究。他生前排印的最为著名的杰作,是1454年在美因茨印制的《圣经》,后人称之为《谷登堡圣经》(奇怪的是,谷登堡的名字从未出现在他所排印的书上,虽然这些书明摆着是由谷登堡印制而成)。他不是一个成功的生意人,他曾几次卷入官司,其中一个与合伙人J?富斯特的官司,终于使谷登堡倾家荡产,潦倒半生。1468年,谷登堡在美因茨逝世。

  认为谷登堡对历史产生过巨大影响的观点,是在比较了中西发展罗以后得出的。谷登堡出生时,这两个地区的科技水平相差无几,然而,谷登堡的近代印刷术出现之后,欧洲科技发展迅速,中国的发展却处于停滞状态,原始的印刷技术在中国使用了相当长时间。当然,如果把这种变化的原因简单归结为印刷术,可能有些片面,但它的确是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

  此外,还值得一提的是,本排行榜中,只有三位生活在谷登堡以前的5个世纪里,而有67位生活在谷登堡去世后的5个世纪里。这里,我想说明的是,谷登堡的发明也许是诱发近代工业革命的关键因素。

  可以肯定地说,如果贝尔不曾在世,电话依然会被发明出来,它与时代的发展是同步的。其他的发明也是如此。但如果没有谷登堡,近代印刷术的出现也许会推迟几百年。鉴于谷登堡对历史有如此重大的影响,他被排在本排行榜的显著位置应属当之无愧。

  9、哥伦布(CHRISTOPHER COLUNMBUS,1451—1506)

  哥伦布试图发现从欧洲西航到东方的航道,不料却发现了美洲大陆,他由此而对世界产生了当时人所料想不到的巨大影响。他的发现,开启了到新世界探险和殖民的时代,也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他为欧洲人开辟了两个新大陆,为日益增多欧洲人口找到了新的安家落户之地,也为欧洲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矿产和原料资源。他的发现,致使美洲印地安人文明的毁灭。最终,它导致了在西半球出现了一系列与土著印地安人完全不同的、对旧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的新的国家。

  哥伦布的主要事迹已广为人知。1451年,他出生在意大利的热那亚。长大后,他当上了船长,并成了技术娴熟的领航员。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相信从欧洲向西航行,最终可以到达东方。他说服了西班牙王后伊莎贝拉资助他的航海计划。

  1492年8月3日,哥伦布率领船队离开西班牙。他们首先到达的是非洲海岸线以外的瓜纳哈尼岛,之后离岛继续向西航行。这是一次漫长的旅程,水手们开始动摇、惧怕,纷纷想回家。哥伦布却一直坚持,终于在1492年10月12日,大陆出现在他们面前。

  次年3月,哥伦布回到西班牙,受到了极为隆重的接待。此后,他满怀希望,穿越大西洋,连续进行了3次航行,试图找到直接到达中国和日本的航道。他坚持己见,并且相信自己已经找到了通往东亚的航道。后来人们才知道,实际上,他并没有实现他的夙愿。

  伊莎贝拉曾对哥伦布许愿,他可以作为任何一块他所发现的土地的总督。但是,作为行政长官,他是一个失败者。他不但被免职,并且被押解回西班牙。回国后,他旋即被释放,但此后再也没有得到过任何行政职务。那种认为他死于贫困的传言是没有根据的。他在1506年去世时,还很富有。

  很显然,哥伦布的首次航行,在欧洲历史上具有革命性的影响,对美国的影响尤为巨大。每一个小学生都知道1492年的含义。然而,把哥伦布置于本排行榜的显著位置,有些人提出异议。

  其中一种反对意见认为,哥伦布不是发现新大陆的第一位欧洲人。北欧航海家利夫·埃里克森先于哥伦布几个世纪,到达美洲大陆。也许在埃里克森与哥伦布之间,还有其他的欧洲人穿越大西洋。历史地看,埃里克森相对来说并不重要,因为他的发现既没有被传播开来,也没有引发欧洲和美洲的任何变化。相反,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消息很快传遍整个欧洲。接踵而来的,是对新大陆的一次又一次的探险,对这块土地的殖民与征服活动由此开始。

  与本书中的大多数人一样,哥伦布做的事情别人也可以做到,如果没有他,也会有其他的人。15世纪的欧洲处于躁动之中——贸易正在不断扩大,探险活动不可避免。其实,葡萄牙人才是在哥伦布以前,寻找到通往印度新航道的人。

  看起来美洲大陆迟早会被欧洲人发现,即便是迟些时日,也不会太久。但是,如果美洲大陆在1510年由法国人或是英国人发现,而不是1492年由哥伦布发现,情况将会大不一样。不管怎样,是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

  另有一种意见认为,在哥伦布航行之前,15世纪的许多欧洲人已经知道地球是圆的。几个世纪以前,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对此就有过论证,他的假设在15世纪被受过教育的欧洲人接受。但是,哥伦布并不是以证明地球是圆的而著称,他的功绩在于发现新世界。不论是15世纪的欧洲人还是亚里士多德,都不曾知道新大陆的存在。

  哥伦布的个人品质并不令人钦佩,他十分贪婪。事实上,他在说服伊莎贝拉赞助他的计划时曾遇到麻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贪婪地讨价还价。此外,他对待印地安人凶狠残暴。当然,以现在的道德标准来评价哥伦布,也许有失公允。本排行榜的衡量标准不是道德是否完善,而是对人类历史影响的大小。因此,哥伦布理应被排在本排行榜的显著位置。

  10、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和有史以来最卓越的知识分子。他最为知名的成就是他的相对论,其实包括了两个理论:1905年形成的狭义相对论和1915年形成的广义相对论。这两个理论可能应当被称为爱因斯坦的万有引力定律。这两个理论相当复杂,这里并不试图解释它们,只对狭义相对论作少许评论。

  有一句熟悉的格言说:“任何事都是相对的。”但爱因斯坦的理论可不是这一哲学式陈辞老调的重复,它是一种精确的用数学表达式的方法,在这一方法中,科学的度量是相对的。显而易见,对于时间和空间的主观感受依赖于观测者本身。但是在爱因斯坦以前,多数不清认为在这些主观印象背后是真实的距离和绝对的时间,精密的仪器可以对它们进行客观地测量。通过否定有任何绝对的时间,爱因斯坦的理论引起了科学思想上的革命。下面的例子将说明他的理论是如何彻底地修正了我们的时空观。

  让我们设想有一只飞船,飞船X,以每秒10万公里的速度飞离地球。飞船上的观测者和地球上的观测者同时对这一速度进行测量。他们得到的测量结果是一致的。同时另有一只飞船,飞船Y,与飞船X以相同的方向运行,但它的速度要比飞船X快得多。如果地球上的观测者测量飞船Y的速度,他们发现它在以每秒18万公里的速度飞离地球。飞船Y上的观测者也会得出相同的结论。

  由于现在两只飞船运动的方向相同,看起来它们的速度应该是每秒相差8万公里,而且速度较快的飞船将以这个速度远离速度较慢的飞船而去。

  但是爱因斯坦的理论预言当观测发生在两只飞船之间时,两只飞船上的观测者将会一致同意他们之间的距离正在以每秒10万公里增加而不是每秒8万公里。

  表面上看这样的结果是很荒谬的,读者可能怀疑这里面玩了文字游戏,或是没有提到问题的基本重要细节。完全不是。这一结果与飞船结构的细节和推动它们的动力毫无关系。它既不是任何观测上的错误,也不是任何测量仪器上的缺陷。其中也不存在骗局。根据爱因斯坦的说法,上述结果(这一结果可以很容易地从他的速度合成的公式中计算出来)仅仅是时空基本性质造成的后果。

  是的,所有这些可能有非常高深的理论性,确实有好几年很多人都把相对论看作是一种“象牙塔”假说而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当然,1945年原子弹被投放到广岛和长畸之后,不会有人再犯这一错误了。爱因斯坦相对论的结论之一就是在某种特定的意义上质量和能量是相等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由公式E=Mc2给出。在这一公式中E代表能量,M等于质量,c代表光速。由于c等于每秒钟18.6万公里,这是一个很大的数字,因此,c2就更是一个相当巨大的数了。其结果就是只要有一小部分的物质发生变化,就会释放出数量惊人的能量。

  当然,没有人能仅仅从E=Mc2这一公式中就制造出原子弹或建造出核电站。必须牢记的是,还有其他许多人在原子能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爱因斯坦的贡献是不容置疑的。而且正是爱因斯坦在1939年致信罗斯福总统,指出发展原子武器的重要性并强调美国抢在德国之前发展这一武器的重要性。这封信促进了“曼哈顿计划”的展开,该计划导致了第一颗原子弹的出现。

  狭义相对论引起了激烈的争论,但是有一点是所有人都同意的;它可能是曾经出现过的所有科学理论中最令人不可思议的科学理论。但所有人都想错了,因为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的前提条件就是万有引力效应并不来自于通常意义上的物理力,而是空间本身弯曲的结果。这真是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思想!

  如何测量空间本身的弯曲呢?怎样做才意味着空间是被弯曲了的呢?爱因斯坦不仅提出了这一理论,而且将他的理论写成清楚睥数学公式,从公式中我们可以明确地做出预测并对他的假说进行检验。以后的观测结果,其中最著名的是那些在全日蚀时完成的,反复证实了爱因斯坦方程的正确性。

  广义相对论在某些方面同所有其他科学定律相比有着明显的不同。首先,爱因斯坦不是在细心实验的基础上推导出他的理论,而是将理论建立于对称和数学的优美上面。这是典型的唯理主义,就像古希腊哲学家和中世纪的学者们曾经试图做的那样。(这一做法使他对现代科学的基本经验观相抵触。)古希腊的哲学家们追求优美和对称,但他们从来没有设法去寻找能使其关键结论被实验检验成立的数学理论;与他们相反,爱因斯坦的理论可以非常成功地经受每一次检验。爱因斯坦探索的结果之一就是,广义相对论被公认为最优美、最优雅、最强有力、理智上满足所有科学理论的科学学说。

  广义相对论还有另一个与众不同之处。大多数科学理论都是近似有效的。它们在许多环境下成立,但不是在所有环境下都成立。但就目前我们所知道的情况乍,广义相对论在所有环境下都成立,没有任何例外。没有任何已知的环境下,无论是理论上的还是实验中的,能使广义相对论仅仅近似成立。未来的实验可能会毁掉这一理论的完美纪录,但是迄今为止,广义相对论仍是最接近于任何科学家所能设想出来的“终极真理”。

  尽管爱因斯坦因他的相对论广大为知,但无论如何他的其他科学成就也应使他赢得一个科学家的声望。事实上,爱因斯坦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主要是因为他解释光电效应的一篇论文。光电效应是在此之前令物理学家困惑不解的一个重要现象。在这篇论文中他假定有光子存在。由于长期以来通过干涉实验已经建立起来光是由电磁波组成的概念,并因为波动性和粒子性被认为是“显而易见的”相互对立的概念,所以爱因斯坦的假说表现出同经典理论看似自相矛盾的彻底决裂。不仅仅是他的光电定律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而且他的光子假说对于量子理论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光子假说今天已成为量子理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评价爱因斯坦时,不妨将他同牛顿作一比较。牛顿的理论基本上是容易理解的,并且他的天才还在于他第一个发展了他那些理论。从另一个方面看,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则极难理解,甚至在被详细解释后仍是如此。由此可以看出最初创造它们是何等的困难!当某些思想同当时流行的科学思想强烈抵触时,牛顿的理论从不显得前后矛盾。另一方面,相对论则充满了悖论。爱因斯论的部分天才在于,在开始时,他的思想还只是一个无名青年的未经过检验的假说时,他没有因这引起明显的矛盾而抛弃他的假说。相反,他在仔细全面思考,直到他能够证明这些矛盾仅仅是表面上的,并且在每一个事例中都有一个巧妙而且正确的方法解决这些悖论。

  今天,我们将爱因斯坦的理论看成是比牛顿的理论更“正确”的理论。既然这样,为什么爱因斯坦在这个排行榜中的位置要比牛顿低呢?主要因为牛顿的理论奠定了现代科学与技术的基础。假如现在仅有牛顿的理论没有爱因斯坦的理论,大多数的技术状况也与现在的实际情况是一样的。

  还有另外一个因素影响爱因斯坦的名次。在大多数情况下,一种重要思想在发展过程中会有很多人为之作出贡献。明显的例子有**主义的历史,或是电学和磁学理论的发展。虽然不应将相对论的发明百分之百地归功于爱因斯坦,但确实要将大部分功劳归于他。公平地说,同与相对论同样重要的其他许多思想的情况比较,相对论在更大程度上主要是由一个杰出天才独自创造的。

  爱因斯坦1879年生于德国的乌尔姆城。他在瑞士上的高中,1900年成为瑞士公民。1905年他在苏黎士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但寻时他未能找到一份进行学术研究的工作。不过就在同一年,他发表了关于狭义相对论、光电效应以及布朗运动等几篇论文。几年之内,这几篇论文,特别是有关相对论的论文,树立了他作为世界上最出色、最有天才的科学家之一的声望。他的理论引起激烈争论;除了达尔文以外,还没有哪一位当代科学家像爱因斯坦这样引起如此多的争论。尽管如此,他仍于1913年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教授。他同进成为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所长,普鲁士科学院院士。这些职位使他能随心所欲地支配时间进行研究工作。

  德国政府没有丝毫理由后悔为爱因斯坦提供了如此不同寻常的慷慨待遇,因为两年后他就成功地提出了广义相对论。1921年他荣获诺贝尔奖。在他的后半生,爱因斯坦是世界著名的,大概也是有史以来最著名的科学家。

  由于爱因斯坦是犹太人,当希特勒掌权后,他在德国的外境变得危险起来。1933年,他受聘于美国新泽西州的普林斯顿大学,在一个高级研究所里工作。1940年他成为美国公民。爱因斯坦的第一次婚姻以离婚告终;第二次婚姻显然很美满。他有两个孩子,是两个儿子。他1955年在普林斯顿去世。

  爱因斯坦总是对他周围的世界充满兴趣。他经常表达他对政治事件的看法。他始终如一地反对政治autarchy,并且是一个热情洋溢的和平主义者、犹太复国主义的坚定支持者。在穿着和社交习俗方面,他独具自我风格。他极富有幽默感,有着恰到好处的谦逊,而且还是个有点天赋的小提琴手。牛顿墓碑上的墓志铭更适合用在爱因斯坦身上:“让生灵们欢呼吧,为人类曾出现过这样辉煌的人物!”

  11、巴斯德(LOUIS PASTEUR,1822—1895)

  法国化学家和生物学家巴斯德被认为是医学史上最重要的人物。巴斯德作出了许多项科学贡献,但最著名的是他主张的生源说(认为疾病是由细菌引起的——译者注)和他对预防接种技术的发展。

  巴斯德1822年生于法国东部的多尔城。他在巴黎读的大学,学习自然科学。在学习期间他并未显露出他的天才,他的一位教授给他的化学课评语是“平庸的”。但在1847年他获得博士学位之后,他的表现很快就让人们认识到教授给他的评语是错误的。26岁时,他对酒石酸镜像异构体的研究使他成了一位知化学家。

  此后,他将注意力转向研究发酵。他证实发酵的过程是由于某种微生物作用而产生的。他还证实某种其他类型的微生物可能在发酵饮料里产生某些人们并不想要的东西。这使他很快联想到人和动物的疾病可能是由某些微生物引起的。

  巴斯德并不是第一个主张疾病是由细菌引起的人。在他之前弗拉卡斯托罗和亨利发展了类似的假说。但正是巴斯德最积极地主张生源说,并进行了许多实验和表演证明这一理论,这是说服科学界相信这一理论的重要因素。

  如果疾病是由细菌引起的,那么阻止病菌进入人体就可能免除疾病便是很合逻辑的想法。巴斯德因此强调内科医生消毒方法的重要性。他对利斯特将消毒方法引入外科手术起了重要影响。

  病菌可以通过食物和饮料进入人体。巴斯德发展了一种消灭饮料中微生物的技术(被称为巴(斯德)氏消毒法)。这一技术在它被使用的地方几乎清除了所有成为感染源的被污染的牛奶。

  50多岁时,巴斯德将注意力转向研究炭疽病。这是一种危及牛和其他动物也包括人在内的严重传染病,巴斯德证明它是由一种特殊的细菌引起的。但远比这结论更重要的是他发展了一种技术,用这一技术可以繁殖出弱化了的炭疽杆菌。将这种被弱化了的炭疽杆菌注射到牛体内,会引发症状轻微的炭疽病,但它不致命并能够使牛产生抵抗炭疽病的免疫力。巴斯德当众证明了这一技术的有效性,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很快人们认识到他的方法可用来预防其他许多种传染病。

  巴斯德本人最为著名的成就是发展了一项对人进行预防接种的技术。这项技术可使人抵御要可怕的狂犬病。其他科学家应用巴斯德的基本思想先后发展出抵御许多种严重疾病的疫苗,如预防斑疹伤寒和脊髓灰质炎等疾病。

  巴斯德是个工作异常勤奋的人,在其他方面他还作出过很多成就。虽然这些成就同他最伟大的成就比起来显得逊色一些,但也是非常有用的。正是他做了比别人多得多的实验,令人信服地说明了微生物的产生过程。巴斯德还发现了厌氧生活现象,也就是说某些微生物可以在缺少空气或氧气的环境中生存。巴斯德以对蚕病的研究具有极大的经济价值。他还发展了一种用于抵御鸡霍乱的疫苗。鸡霍乱是一种危害家禽的疾病。1895年,巴斯德在巴黎近郊去世。

  人们经常将巴斯德同英国医生爱德华?詹纳比较。詹纳发展了一种抵御天花的疫苗。尽管詹纳的工作比巴斯德早80年,但我认为詹纳的重要性比巴斯德小得多,因为詹纳的免疫方法只能用于一种疾病,而巴斯德的方法可以并已经应用于防治很多种疾病。

  自从19世纪中叶以来,世界大多数地区的人口预期寿命大约翻了一番。人类寿命的显著延长对每个人产生的巨大影响,很可能超过了整个人类历史上任何其它发展对人的影响。这一现代科学和医学的发展,几乎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第二次生命。如果延长生命的功劳全部归功于巴斯德的话,我会毫不犹豫地将他排在本书的第一位。尽管事实并非如此,但巴斯德的贡献是如此的重要,以致毫无疑问降低上个世纪人类死亡率的大部分荣誉应归于巴斯德。这也是他在此榜中排在显著位置的原因。

  12、伽利略(GALILEO GALILEI,1564—1642)

  伽利略是伟大的意大利科学家。他对科学方法的发展作出的贡献可能要超过其他任何人。他于1564年生于意大利的比萨城。青年时期,他就读于比萨大学,后因经济困难而辍学。但在1589年他却获得了该校的教职。几年后他加入帕多瓦大学的教员行列,并在那里呆到1610年。正是在这一时期他完成了他大部分的科学发现。

  伽利略的第一个重要贡献在力学方面。亚里士多德曾告诉人们,较重的物体下落时的速度比较轻的物体下落的速度要快。许多学者都接受了这位古希腊哲学权威的断言。但伽利略决定对此进行实验。通过一系列的实验,他很快发现亚里士多德的论断是错的。事实是,除去空气对物体的阻力,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的速度是相同的。(附带提一句,伽利略曾在比萨斜塔上表演过这种落体实验的传说似乎是没有根据的。)

  了解到这一点后,伽利略采取了新的步骤。他仔细测量了给定时间内物体下落的距离,他发现下落物体经过的距离与下落时间的平方成比例。这一发现(它暗含着有一个不变的加速度)本身具有重要意义。但更重要的是通过一个数学公式,伽利略能够概括出一系列的实验结果。数学公式和数学方法的广泛使用是现代科学的一个重要特征。

  伽利略的另一个主要贡献是他发现了惯性定律。在这以前人们相信,一个运动的物体如果没有力作用在它上面,它就会减慢运动并最终停止运动。但伽利略的实验指出这一被普遍接受的观念是错误的。如果去掉像磨擦力这类的阻力,运动着的物体将会永无止境地运动下去。这一重要原理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原理之一。牛顿后来对它重新做了清楚的说明并把它作为第一运动定律结合到他自己的体系中。

  伽利略最著名的发现是在天文学领域。17世纪早期的天文学理论处在激烈纷争的状态。一场严肃的争论正在哥白尼日心说的追随着和较早的地心说的拥护者之间进行。早在1604年,伽利咯就宣称他相信哥白尼是正确的,但那时他没有方法加以证明。1609年伽利略听说在荷兰发明了望远镜,尽管伽利略仅仅听到过有关这一装置的零星描述,但他的天才使他很快就自己制造出一架性能非常优越的望远镜。利用这件新工具,他将他的观察才能转向天空,并在一年后完成了一系列重要发现。

  伽利略观察月亮,发现月亮不是一个光滑的球体,它上面有很多的火山口和高山。他得出结论,天体原来不是光滑和完美无缺的,而是像地球一样凹凸不平。他观察了银河,发现它并不是一条星云体,而是由无数单独的恒星所组成的。这些恒星离我人如此的遥远,以至于我们的肉眼只是模糊地把它们看成连在一起。他观察行星,发现了4颗围绕木星运行的卫星。这清楚地证明一个天体可能围绕着另一颗行星运行而不是围绕着地球运行。他观察太阳并看到太阳黑子。(事实上在伽利略之前已经有人观察到了太阳黑子,但伽利略公布了他的观测结果并引起了科学界的注意。)他观测到金星有同月亮特别相似的相位,这成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印证哥白尼理论的证据。哥白尼的理论认为地球和所有其他行星一样都是围绕着太阳运行的。

  伽利略因发明望远镜并由望远镜带来的一系列发现变得知名。但因为支持哥白尼的理论他受到重要的教会人士的反对。1616年,他被勒令不得教授哥白尼的假说。在好几年里伽得略对这一限制感到愤慨。1623年教皇去世了,但伽利略仍然受到这一禁令的束缚,而这时执行这一禁令的人过去曾是伽利略的崇拜者。第二年新教皇保罗八世暗示(尽管是相当模糊的)禁令不再有效。

  伽利略花了6年的时间完成了他最著名的著作《关于世界两大体系的对话》。这本书以高超的技巧解释了支持哥白尼理论的证据。该书于1632年经教会检查官批准后出版。但当这本书问世后,教会当局非常愤怒。伽利略很快被送上罗马的宗教法庭,他被指控违反了1616年的禁令。

  显然,很多教会人士对起诉这位著名科学家的决定是不满的。即使是在那时的教会法律下,这一指控伽利略的案例也是有疑问的,因此对他的判决相对较轻。事实上他根本没有被送入监狱,而是被关在他自己在阿切特里的很舒适的乡间别墅里。理论上不允许有客人访问他,但判决并没有被强制执行。除监禁外,对他唯一的处罚是要求他公开声明撤销他关于地球围绕太阳运行的观点。这位69岁高龄的科学家在法庭上做了这一声明。(这里有一个著名但不太可信的故事,说伽利略在做完了他的悔过声明后,他看着大地轻声说道:“它仍然在运动。”)。被监禁时,他继续在阿切特里写作有关力学方面的书。1642年他在那里去世。

  长久以来,人们早就认识到伽利略对科学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他的重要性部分是根据他的科学发现,如惯性定律,发明望远镜,对天体的观测,以及他对哥白尼假说的天才证明。但更重要的是他在科学方法论发展上所起的作用。大多数在他之前的自然哲学家从亚里士多德那里得到暗示,进行了大量定性观测并只描述观测的现象。但伽利略测试这些现象并进行定量观测。这种以细致的定量测量的强调已经成为科学研究的基本特征。

  伽利略可能比其他任何人在科学研究的经验态度方面贡献更大。他是第一个坚持科学实验必要性的人。他拒绝那种认为科学问题可以由可信赖的权威决定的观念,无论决定是由教会作出的还是亚里士多德断言的。他还拒绝信赖那种没有坚实的实验基础的复杂的演绎体系。中世纪的经院派哲学家们详细地讲座什么应该发生以及为什么某些事要发生,但伽利略坚持通过实验来确定实际上发生了什么。

  他的科学观反对神秘性,在这方面,他甚至比他的某些继承者们还具有现代性。比如他比牛顿就更具现代性。

  伽利略可能因其虔诚的宗教信仰而知名。尽管他受到教廷的审判并被判有罪,但他既没拒绝宗教也没拒绝教会,他仅仅是反对教会当局镇压科学研究的企图。后人将他尊为反叛教条主义以及反叛那些企图镇压思想自由的autarchy主义者的先驱是十分恰当的。但更为重要的是他在建立现代科学方法上所起的先导作用。

  13、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年)

  亚里士多德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和科学家。他创立了形式逻辑学,丰富和发展了哲学的各个分支学科,对科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今天,亚里士多德的许多思想都已经过时了。但是,比任何一个具体理论都更为重要的是成就他事业的基石——理性思维。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所表述的观点是,人类生活及社会的每个方面,都是思考与分析的客体;宇宙万能胶物不被神、机会和幻术所控制,而是遵循着一定的规律运行;人类对自然界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是值得的;我们应当通过实验和逻辑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亚里士多德的这种反传统、反对迷信与神秘主义的主张,对西方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公元前384年,亚里士多德出生在马其顿的斯塔吉拉,父亲是马其顿国王的御医。17岁时,他赴雅典在柏拉图学园就读达20年,直到柏拉图去世后方才离开。也许是受父亲的影响,亚里士多德对生物学和实证科学饶有兴趣;而在柏拉图的影响下,他又对哲学推理发生了兴趣。

  公元前342年,他回到马其顿,受聘任王子亚历山大的老师,为期3年。这位当时年仅13岁的王子,便函是后来的亚历山大大帝。公元前335年,亚历山大登上王位之后,亚里士多德回到雅典,在吕克昂开设自己的学校。他在雅典住了12年,那时正是亚历山大对外开放进行军事扩张时期。亚历山大并不想从老师那里得到什么建议,但是他给教师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援助,以便他进行科学研究。这也许是有罗以来第一次科学家接受国家资助从事学术研究,但也是此后几个世纪中的最后一次。

  虽然如此,与亚历山大交往是有风险的。亚里士多德反对亚历山大的autarchy统治方式。当亚历山大以背叛罪处决亚里士多德的侄子时,亚里士多德觉得如同杀了他自己。但在雅典人看来,他与亚历山大过甚亲密。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去世,反马其顿者占领了雅典,亚里士多德以“不信神”的罪名被起拆。亚里士多德回想起76年前苏格拉底的命运,借口不给雅典人犯反对哲学罪的机会,逃离了该城。公元前322年,他在流亡中去世,享年62岁。

  亚里士多德对世界的贡献之大,令人震惊。他至少撰写了170种著作,其中流传下来的有47种。当然,仅以数字衡量是远远不够的,更为重要的是他渊博的学识令人折服。他的科学著作,在那个年代简直就是一本百科全书,内容涉及天文学、动物学、胚胎学、地理学、地质学、物理学、解剖学、生理学,总之,涉及古希腊人已知的各个学科。他的著作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前人的知识积累,二是助手们为他所作的调查与发现,三是他自己独立的见解。

  作为一位最伟大的、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亚里士多德对世界的贡献无人可比。但他的成就远不止于此。他还是一位真正的哲学家,对哲学的几乎每个学科都作出了贡献。他的写作涉及道德、形而上学、心理学、经济学、神学、政治学、修辞学、美学、教育学、诗歌、风俗,以及雅典宪法。他的研究课题之一是搜集各国的宪法,并依此进行比较研究。

  在哲学方面,亚里士多德最大的贡献在于创立了形式逻辑学这一重要分支学科。逻辑思维是亚里士多德在众多领域建树卓越的支柱,这种思维方式自始至终贯穿于他的研究、统计和思考之中。当然,他也犯错误,但次数少得惊人。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对西方文化根本倾向以至内容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上古及中古时期,他的著作被译成拉丁文、叙利亚文、阿拉伯文、意大利文、希伯来文、德语和英语。以后的希腊学者研究及推崇他的著作,拜占廷的学者也是如此。他的思想是中世纪基督教思想和伊斯兰经院派哲学的支柱。伊斯兰世界最重要的思想家阿威罗伊,将伊斯兰的传统学说与亚里士多德的理性主义融合成自身的思想体系。最有影响的犹太教思想家迈蒙尼德,用理性主义解释犹太教义,在调和科学、哲学和宗教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基督教学者托马斯?阿奎那的《逻辑学要义》,是亚里士多德思想最伟大的继承。除此之外,中世纪还有很多学者深受亚里士多德主义的影响,这里无法一一列举。

  随着亚里士多德作品的不断被发现,中世纪出现了一个研究亚里士多德主义的新时代,学者们以此作为求得各方面真知识的基础。亚里士多德在研究方法上,习惯于对过去和同时代的理论持批判态度,提出并探讨理论上的盲点,使用演绎法推理,用三段论的形式论证。

  如果以现在的标准衡量,亚里士多德的某些思想显得有些极端。例如,他赞同奴隶制及女性所受的不平等待遇,认为这是自然界的安排(当然,这些思想是他所处时代的写照)。但是,亚里士多德的许多思想,今天看来依然非常先进,如“贫穷是革命与罪孽之母”、“立法者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教育青年上;忽视教育必然危及国本。”(亚里士多德关于教育的思想显然是超前的,因为在他生活的年代还没有公共教育。)

  近几个世纪,亚里士多德的影响明显下降。但是,我仍然为没能把他排在本榜更靠前的位置面感到遗憾,因为他的影响是如此的广泛而深远。他与排在他之前的12位一样,对于人在历史发展举足轻重。

  14、欧几里得(EUCLID,公元前300年)

  列在本书名单上的人物,没有谁能够像伟大的希腊几何学家欧几里得那样,声誉经久不衰。有些人物,如拿破仑、亚历山大大帝和马丁?路德,他们生前的声望远比欧几里得大,但就长期而言,欧几里得的名望可能要比他们持久。

  尽管如此,欧几里得一生的细节仍然鲜为人知。虽然我们知道他在大约公元前300年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当过教师,然而他的出生及去世的日期则无法确定。我们甚至不知道他出生在哪个洲,更不知道他出生在哪个城市了。他写过另外几本书,其中有些流传至今。然而确立他历史地位的,主要是那本伟大的几何教科书《几何原本》。

  《几何原本》的重要性并不在于书中提出的哪一条定理。书中提出的几乎所有的定理在欧几里德之前就已经为人知晓,使用的许多证明亦是如此。欧几里得的伟大贡献在于他将这此材料做了整理,并在书中作了全面的系统阐述。这包括首次对公理和公设作了适当的选择(这是非常困难的工作,需要超乎寻常的判断力和洞察力)。然后,他仔细地将这些定理做了安排,使每一个定理与以前的定理在逻辑上前后一致。在需要的地方,他对缺少的步骤和不足的证明也作了补充。值得一提的是,《几何原本》虽然基本上是平面和立体几何的发展,也包括大量代数和数论的内容。

  《几何原本》作为教科书使用了两千多年。在形成文字的教科书之中,无疑它是最成功的。欧几里得的杰出工作,使以前类似的东西黯然失色。该书问世之后,很快取代了以前的几何教科书,而后者也就很快在人们的记忆中消失了。《几何原本》是用希腊文写成的,后来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它首版于1482年,即谷登堡发明活字印刷术30多年之后。自那时以来,《几何原本》已经出版了上千种不同版本。

  在训练人的逻辑推理思维方面,《几何原本》比亚里士兵多德的任何一本有关逻辑的著作影响都大得多。在完整的演绎推理结构方面,这是一个十分杰出的典范。正因为如此,自本书问世以来,思想家们为之而倾倒。

  公正地说,欧几里得的这本著作是现代科学产生的一个主要因素。科学绝不仅仅是把经过细心观察的东西和小心概括出来的东西收集在一起而已。科学上的伟大成就,就其原因而言,一方面是将经验同试验进行结合;另一方面,需要细心的分析和演绎推理。

  我们不清楚为什么科学产生在欧洲而不是在中国或日本。但可以肯定地说,这并非偶然。毫无疑问,像牛顿、伽利略、哥白尼和凯普勒这样的卓越人物所起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也许有一些基本的原因,可以解释为什么这些出类拔萃的人物都出现在欧洲,而不是东方。或许,使欧洲人易于理解科学的一个明显的历史因素,是希腊的理性主义以及从希腊人那里流传下来的数学知识。

  对于欧洲人来讲,只要有了几个基本的物理原理,其他都可以由此推演而来的想法似乎是很自然的事。因为在他们之前有欧几里得作为典范(总的来讲,欧洲人不把欧几里得的几何学仅仅看作是抽象的体系;他们认为欧几里得的公设,以及由此而来的定理都是建立在客观现实之上的)。

  上面提到的所有人物都接受了欧几里得的传统。他们的确都认真地学习过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并使之成为他们数学知识的基础。欧几里得对牛顿的影响尤为明显。牛顿的《数学原理》一书,就是按照类似于《几何原本》的“几何学”的形成写成的。自那以后,许多西方的科学家都效仿欧几里得,说明他们的结论是如何比最初的几个假设逻辑地推导出来的。许多数学家,像伯莎德?罗素、阿尔弗雷德?怀特海,以及一些哲学家如斯宾诺莎也都如此。

  同中国进行比较,情况尤为令人瞩目。多少个世纪以来,中国在技术方面一直领先于欧洲。但是从来没有出现一个可以同欧几里得对应的中国数学家。其结果是,中国从未拥有过欧洲人那样的数学理论体系(中国人对实际的几何知识理解得不错,但他们的几何知识从未被提高到演绎体系的高度)。直到1600年,欧几里得才被介绍到中国来。此后,又用了几个世纪的时间,他的演绎几何体系才在受过教育的中国人之中普遍知晓。在这之前,中国人并没有从事实质性的科学工作。

  在日本,情况也是如此。直到18世纪,日本人才知道欧几里得的著作,并且用了很多年才理解了该书的主要思想。尽管今天日本有许多著名的科学家,但在欧几里得之前却没有一个。人们不禁会问,如果没有欧几里得的奠基性工作,科学会在欧洲产生吗?

  如今,数学家们已经认识到,欧几里得的几何学并不是能够设计出来的唯一的一种内在统一的几何体系。在过去的150年间,人们已经创立出许多非欧几里得几何体系。自从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被接受以来,人们的确已经认识到,在实际的宇宙之中,欧几里得的几何学并非总是正确的。例如,在黑洞和中子星的周围,引力场极为强烈。在这种情况下,欧几里得的几何学无法准确地描述宇宙的情况。但是,这些情况是相当特殊的。在大多数情况下,欧几里得的几何学可以给出十分近似于现实世界的结论。

  不管怎样,人类知识的这些最新进展都不会削弱欧几里得学术成就的光芒。也不会因此贬低他在数学发展和建立现代科学成长必不可少的逻辑框架方面的历史重要性。

  15、摩西(MOSES,公元前13世纪)

  历史上没有谁能够像摩西那样,拥有如此众多的崇拜者。换句话说,在那时,摩西的崇拜者同摩西的名声一样,遍及四海。摩西很可能生活在公元前13世纪,因为人们普遍认为,拉美西斯二世就是《出埃及记》中的法老。拉美西斯二世死于公元前1237年。《出埃及记》明确记载,摩西在世时,为数众多的希伯来人不满拉美西斯的统治。在5个世纪中,摩西赢得所有希伯来人的尊敬。到公元500年,摩西的名字随基督教传播到欧洲许多地方。一个世纪以后,穆罕默德承认摩西是真正的先知。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摩西为整个伊斯兰世界所尊敬(甚至在埃及)。今天,摩西成了犹太教徒、基督教徒和穆斯林所共同拥戴的人。感谢现代传播媒介,它使摩西的名字在今天较之以往任何时刻,都更为响亮。

  虽然摩西很有名望,但有关他生平的可信材料却很少。甚至关于他是哪里人也是推测出来的。有人认为他是埃及人,不是希伯来人,这是因为他们名字是埃及人的名字(意为“儿童”或“儿子”,这个名字已经是许多法老的一部分)。《旧约》中关于摩西的记载许多并不可信,因为大多是传说,例如荆棘经火不伤、杖变作蛇,以及摩西在80岁高龄时,仍然带领希伯来人在沙漠中跋涉40年。这些情节,实在有些令人不可思议。诚然,我们非常希望知道真实生活中的摩西是什么样的。

  许多试图对《旧约》中有关摩西的故事作出合乎情理的解释,但这很难,因为摩西的故事充满了奇幻色彩。故事中的摩西与荆棘,就好像是巴比伦故事与阿卡得的萨尔贡的关系一样,神奇而不可分离。萨尔贡是公元前2360—2305年苏美尔地区最伟大的统治者。

  总体说来,摩西有三大业绩:

  第一,作为政治人物,他率领希伯来人走出埃及。

  第二,摩西是律法书(犹太教《圣经》第5卷,即《创世纪》、《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申命记》)的著作者。因此,西方基督教徒有时俗称犹太教为摩西教。摩西在《旧约》中所制定的古犹太律法,包括十诫,是希伯来人的行为准则。鉴于《旧约》及十诫的特殊影响力,其作者也理应被认为是影响巨大的人物。但是,大多数基督教神学家认为,摩西并不是这些著作的惟一作者,因为书中的大量材料是在摩西去世以后收录进来的。一种大家都接受的观点是,摩西在记录希伯来人的习俗和制定希伯来法律中起了作用,但我们无法断定其作用有多大。

  第三,许多人认为,摩西是犹太教惟一神论的奠基人。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说法毫无根据。有关摩西的惟一材料来源是《旧约》,而《旧约》认为亚伯拉罕是惟一神论的创立者。尽管如此,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如果没有摩西,犹太教的惟一神论也许早已死掉,摩西在这一学说的传播与演进中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伊斯兰教和基督教这两个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均源自于犹太教的惟一神论,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摩西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如今,摩西虔诚信仰的惟一神论,已经传播到世界的许多地方。

  16、达尔文(CHARLES DARWIN,1809—1882)

  进化论奠基人达尔文,1809年2月12日诞生在英国的什鲁斯伯里(恰巧与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生于同一天)。16岁时,进入爱丁堡大学学习医学,但他对医学和解剖学不感兴趣,于是转入剑桥大学学习神学。在剑桥大学,他发现,他更适合于做一些诸如射箭、骑马之类的体育运动,而不是念书。尽管如此,他还是说服他的导师,推荐他以博物学家的身份随海军“比格尔”号考察船作环球旅行。起先,他的父亲反对他的这次旅行,认为这会影响他的学习。幸运的是,他的父亲最后终于被说服了。事实证明,这次环球旅行是西方科学史上最有价值的一次旅行。

  1831年,达尔文随“比格尔”号启程,这一年,他22岁。“比格尔”号环球航行5年,先到南美海岸,继而驶向加拉帕戈斯群岛,绕过太平洋诸岛,抵达印度洋及南太平洋。在此次漫长的旅途中,达尔文目睹了许多美丽的自然景观,访问了若干原始部落,发现了大量动植物化石,考察了种类繁多的动植物生长及生活情况。更为重要的是,他对所观察到的事物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这奠定了他以后研究的基础。

  1836年,达尔文回到家乡。在此后的20年中,他出版了系列著作,并由此成为英国最杰出的生物学家之一。早在1837年,达尔文就坚持认为,任何植物和动物都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有着自己的演变规律。不过在那时,达尔文尚未形成明确的进化论思想,1838年,达尔文读了马尔萨斯的《人口论》以后,他的生存竞争的思想开始形成,但他并没有匆忙将这一观点发表。他意识到他的理论必然会遭致很多的批评,因此,他花了很长时间收集材料,用以加强他的观点。

  1842年,他完成了《物种起源》的初稿。此后几年,他全身心地投入该书全书的写作。然而在1858年,正当他忙于补充与修改这部巨著时,却收到了英国植物学家A?华莱士(一位英国博物学家,他那时在东印度工作)寄来的关于他自己的进化论学说的论文初稿。在每一个主要观点上,华莱士间与达尔文完全一致!华莱士已经完全独立地完成了他自己的理论。华莱士是想在论文发表以前,听取达尔文这样一位真正的科学家的意见和评价。这真是一个尴尬的局面,因为这很容易演变成一场争夺优先权的不愉快的战争。最后解决的办法是将华莱士的论文和达尔文著作的大纲合成一篇合作论文在下一个月提交给了一个科学团体。

  奇怪的是,这篇论文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然而,几年后出版的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却引起轰动。事实上,有史以来没有任何一本书,能够有《物种起源》那样大的发行量,并被社会各界人士所广泛讨论。达尔文的其他论著,出版后的情况也是如此。1871年,达尔文的《人类的由来及性选择》一书出版,争论达到高潮。该书提出了这样一个思想:人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成。

  达尔文本人并没有加入此次大辩论。这一方面是由于环球航行回来后,他的身体身体状况一直不好(也许是查加斯氏病的经常性发作,此种病是他在南美洲时因被蚊虫叮咬而染上的);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进化论的支持者们拥有一位维护达尔文理论的能言善辩而且精力充沛的辩护士:托马斯?赫克斯利。到1882年达尔文去世时,大多数的科学家已经接受了达尔文的基本观点。

  达尔文并不是进化论的创始人。在他之前,已经有一些人提出类似的假设,如法国植物学家拉马克,以及达尔文的祖父伊拉兹马斯?达尔文。但这些人的假设从没有被科学界所接受,因为对于何种方法促成了进化发生,他们没能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达尔文的伟大贡献在于,他不仅提出了自然选择这一作用过程,通过这一过程进化可能发生,而且用了大量具有说服力的证据来支持他的假说。

  值得一提的是,达尔文的学说并没有依据遗传学理论或任何一点遗传记学方面的知识。因为达尔文时代,没有人知道任何关于动植物的某些特征代代相传的原理。虽然门德尔研究遗传学定律的工作与达尔文写作和出版他那些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是在同一时期进行的,门德尔的理论如此完美地补充了达尔文的理论,但是直到1900年它才引起人们的注意。到那时,达尔文的理论已经完好地建立起来了。因此,我们现在所理解的进化论,融合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和门德尔的遗传定律,它比由达尔文提出的理论要完善得多。

  达尔文的学说给人类思想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如果单纯从科学的角度上讲,他的学说带来了整个生物学领域的革命。事实上,自然选择原理内容极为广泛,适用于各个领域,如人类学、社会学、政治学和经济学。

  同对科学和社会学的影响相比,可能达尔文理论对宗教思想的影响更为重要。在达尔文时代,甚至是在其后许多年中,许多虔诚的基督教徒认为,接受了达尔文的理论,就会破坏他们宗教信仰的基础。他们的这种担心不无道理,虽然很明显,许多其他因素对削弱宗教情感发挥了作用(达尔文本人后来成了不可知论者)。

  即使在世俗世界,达尔文的学说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类对于周围世界的看法。人类再也不能像从前那样在自然界中占据中心地位。我们如今把自己视为众多物种中的一类,我们应当看到,也许有一天,我们会失去这种优势地位。作为达尔文著作影响的结果,赫拉克利特“一切皆流,无物常在”的观点,被更为广泛地接受。进化论的成功之处在于,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进化发生原理,从而为人类进化过程的几乎所有问题提供了答案。达尔文“生存竞争”、“适者生存”等术语,如今已融入了我们的日常语汇。

  很显然,如果没有达尔文,进化论依然会出现。事实上,华莱士的观点与达尔文的理论是何等的相似!然而,毕竟是达尔文的著作,带来了生物学和人类学的革命,改变了我们对于自己在世界上所处地位的看法。

  若不是情到深处难自禁,又怎会柔肠百转冷如霜

  17、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

  中国皇帝秦始皇,公元前238年—公元前210年在位。他以武力统一中国,并进行了一些根本性的改革。自此,这些改革措施成为中国在文化上保持统一的重要因素。

  秦始皇(即赢政)生于公元前259年,死于公元前210年。为了理解他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当时的历史情况。秦始皇出生于周朝末年,该朝大约建立于公元前1100年。在秦始皇以前的几个世纪里,周朝开始衰败,中国处于诸侯割据的局面。

  诸侯间战争不断,小的诸侯国不断被吞并。秦国是当时势力较强的诸侯国之一,位于中国的西部。秦国的统治者采用法家思想实行变革。在治国理念上,诸子百家各不相同。法家强调法治,主张集一切权力于君主一人;儒家提倡仁义、礼乐,主张德治;老子则讲求无为、自然。

  或许是由于采用法家思想、地理位置优越以及统治者有能力等原因,秦国势力逐渐壮大,到秦始皇出生时,它已成为诸侯国中的第一大强国。公元前246年,秦始皇即位,那一年,他才13岁。公元前238年,秦始皇亲政,他厉兵秣马,出兵攻击他国。公元前221年,秦来灭掉了最后一个诸侯国家,诸侯割据称雄的时代结束,中央集权的汉族统一国家得以建立。秦王赢政自称始皇帝,意为“第一位皇帝”。

  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为避免出现周朝以来的诸侯据局面,立即实行一系列重要改革,废止旧制。他把全国分成36个郡县,郡守、县令由朝廷任命,随时可以调动。中央官制有左右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职,平衡文武百官。大小官吏不是世袭,而是由皇帝直接任命。他还将旧贵族迁至首府咸阳,以利于监管。

  除此以外,秦始皇还进行了“书同文”、“车同轨”的改革。他修驰道、通水陆、通险阻,并按秦制统一全国度量衡、货币及车宽,规定隶书为全国统一的文字。

  这位皇帝最为著名(也许是恶名昭彰)的举措,是在公元前213年,下令焚烧除农业、医药、秦朝史书及法家书籍以外的其他所有书籍。儒家经典和其他诸子书籍,一概被焚毁了。这也许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书籍检查。秦始皇想借此消弱法家以外的学派,特别是儒家学派的影响。然而,另一方面,他确曾下令将一些禁书收藏在咸阳皇家图书馆。

  秦始皇的对外政策也是强有力的。为了防止外族入侵,他下令把分散在北部边界上的城墙连起来,形成一道巨大的高墙,这就是今天的万里长城。修筑长城及对外征战,使得徭役赋税增加,百姓发不聊生。由于直接对抗暴政似乎不太可能,因此刺杀秦始皇的事件时有发生。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驾崩。

  秦始皇死后,其次子即位,称秦二世。秦二世缺乏他父亲的能力,即位不久便不得不面对反抗秦王朝的起义。4年后,秦二世被杀,王宫和皇家图书馆被焚,秦王朝灭亡。

  但是,秦始皇完成的统一大业并没有被摧毁。中国人高兴地看到暴政结束,有些人希望退回到秦以前的无政府状态去。随之建立起来的汉朝,承袭了秦始皇建立的体制。事实上,在中国延续二千多年之久的体制,基本上是秦制的逐步演变。虽然秦朝被汉朝所取代,法家让位于儒家,但是秦始皇所创立的政治及文化方面的统一,没有被改变。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秦始皇对于中国及世界所超的至关重要的作用。西方人向来敬畏中国疆域之广阔,然而在历史上,中国的人口数量不如欧洲。区别在于,欧洲总是小国林立,而中国则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主要是由于政治及社会因素造成,而不是山脉阻隔等地理因素。当然,中国的统一,不能仅仅归功于秦始皇个人,还有其他人起过重要作用,如隋文帝等。

  毫无疑问,秦始皇的业绩与丞相李斯分不开。事实上,李斯的作用如此之大,以致于我们很难把他们两人的业绩区分开来。但是,我还是把功劳归于秦始皇,因为如果没有他,李斯的建议就不可能付诸实施。

  也许是由于“焚书坑儒”的原因,秦始皇一直遭到儒家的批评。他们说他是天性残暴、迷信、有恶意、违法的暴君。在西方,人们常把秦始皇与拿破仑相提并论,也许,秦始皇与罗马帝国的创建者恺撒相去甚远。大体说来,罗马帝国与秦统治时期的人口、面积差不太多。但罗马帝国统治时间比秦短,恺撒死后,帝国分崩离析。秦王朝则不然,这是秦始皇独具影响力的原因。

  若不是情到深处难自禁,又怎会柔肠百转冷如霜

  18、奥古斯都(AUGUSTUS CAESAR,公元前63年—公元14年)

  古罗马第一代皇帝奥古斯都,是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人物之一。公元前1世纪,他平息了企图分裂罗马共和国的内战,改组罗马政府,给罗马世界带来了两个世纪的和平与繁荣。

  奥古斯都生于公无前63年,原名盖乌斯?屋大维努斯(又译屋大维)。他在35岁那年,接受了奥古斯都这一称号。屋大维是尤利乌斯?恺撒的侄孙。屋大维年轻时期,尤利乌斯?恺撒统治罗马。他没有儿子继承王位,收屋大维为义子,作为其法定继承人。公元前44年恺撒遇刺,屋大维还只是一个年仅18岁学生。

  恺撒死后,帝车内部各种政治势力开始了激烈的争夺权力的斗争。起初,一些深谙罗马政治的人不把屋大维放在眼里,认为他继承王位的惟一理由,就是被恺撒认作义子。然而,屋大维巧妙地利用这一点,从而赢得恺撒旧部的支持。经过此后几年的一系列战争,屋大维扫平了其他几种反对势力,罗马帝国由安东尼和屋大维平分:安东尼统治东部各省,屋大维成为西部的最高领袖。此后,屋大维致力于巩固regime,而安东尼却一直沉溺于与克娄巴特拉的爱情当中。公元前32年,屋大维与安东尼之间的战争爆发。公元前31年,安东尼在一次关键性的战役——亚克兴角海战中失利,屋大维由此成为罗马世界的主宰。安东尼与克娄巴特拉双双自杀。

  屋大维终于赢得了15年前恺撒的地位和权力。屋大维曾遇刺,因为他试图结束罗马共和国,建立despotism政体。但是,由于经过多年的内战以及主张共和的势力在罗马失败,到公元前30年,多数罗马人表示,只要共和体制依然存在的话,他们愿意接受一个仁慈的autarchy者。

  虽然在平息内乱中,屋大维表现得极为冷酷,但在regime建立以后,他却出人意料地表现出一次和解姿态。公元前27年,为了安抚元老们,他宣布辞支一切职务,恢复共和;但在事实上,他保留了自己作为西班牙、高卢和叙利亚行省总督的职务。由于罗马军队大部分驻扎在这三个行省里,因此罗马世界的实际权力依然在他手中。公元前27年,元老院授予他“奥古斯都”的荣誉称号。屋大维从未使用过“皇帝”这一称谓,因此在名义上,罗马是共和国,他只是“第一公民”。然而在实际上,元老院满足他的一切要求,他是一个真正的autarchy者。公元14年,他去世时,罗马已完成了由共和制向despotism政体的过渡。他死后,他的义子理所当然地继承了王位。

  奥古斯都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在历史上树立了一个有能力的仁慈的autarchy者的榜样。他是一位真正的政治家,他的和解政策成功地抚平了内战所造成的创伤。

  奥古斯都统治罗马约40年,他的政策影响了罗马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在他统治期间,罗马军队占领了西班牙、瑞士、加拉西亚(位于小亚细亚),以及巴尔干半岛的大部分地区。在他的统治结束时,罗马北部边界到达莱茵河—多瑙河沿岸。这条边界线延续了几个世纪之久。

  奥古斯都在治理国家方面表现出色。他修改了帝国的税收及财政制度,改组军队,创建海军。他还创建了禁卫军,而后者在以后的选择、罢黜皇帝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奥古斯都在执政期间,在罗马境内修筑道路,兴建公共设施,修缮庙宇。他还鼓励遵守和忠于古老的罗马宗教,并制定法律,鼓励结婚、生育。

  自公元前30年以后,罗马进入了和平与辉煌的时代,其结果是出现了文学艺术的繁荣。奥古斯都统治时期又被称为罗马文学的“黄金时代”。在此期间,曾经涌现出许多伟大的诗人,如维吉尔、李维和奥维德。奥维德在作品中由于违背了奥古斯都关于恢复古老道德风俗的意图,遭到流放。

  奥古斯都没有儿子,他的侄子和两个外孙在他之前去世。奥古斯都收提比略为义子,作为王位的法定继承人。奥古斯都死后,在经历了提比略、卡利古拉和尼禄的短期统治之后,罗马帝国灭亡。不管怎样,奥古斯都的统治给罗马带来了和平与繁荣,他的统治时期被称为“罗马盛世”,罗马文化随之传入罗马人所征服的地区。

  罗马帝国是古代帝国中最为著名的一个。这是因为它既标志着古代文明的鼎盛时期,又是古老文化的重要传播者,埃及、巴比伦、犹太人以及希腊文化由此传入西欧。

  将奥古斯都与他的伯祖父作一下比较,是件很有趣的事情。纵然他有很好的外貌、天赋、坚强的性格及军事上的胜利,但他缺乏尤利乌斯那样的个人魅力。相形之下,尤利乌斯比他更能激发同时代人的想象力,也比他有名。然而就历史作用而言,奥古斯都却更为重要。

  同样有趣的是将奥古斯都与亚历山大大帝进行比较。两者都是在非常年轻的时候即位。为了赢得权力,奥古斯都不得不面对强大的敌对势力,而他的军队又远不如亚历山大的军队英勇善战,但是他终于赢得了胜利。这也许是两者之间最大的不同。奥古斯都奠定了罗马的未来,他对人类历史的影响深远而广大。

  我们也许还可以把奥古斯都与乔治?华盛顿相比。两者在世界历史上都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鉴于奥古斯都的统治时间和成功的政策,以及罗马帝国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性,我认为奥古斯都应排在华盛顿之前。

  若不是情到深处难自禁,又怎会柔肠百转冷如霜

  19、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1473—1543)

  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1473年诞生在波兰维斯杜拉河畔托伦城的一个富裕家庭中。青年时代哥白尼就读于克拉科夫大学,在那里他开始对天文学产生兴趣。他25岁时前往意大利,在波洛尼亚大学和帕多瓦大学学习法律和医学。后来在弗拉拉大学获得了教会法法学博士学位。哥白尼一生的大部分时光是在弗龙堡的天主教教堂度过的,他在那里任教士之职。哥白尼从来不是专业的天文学家,给他带来巨大声誉的天文学著作是用业余时间完成的。

  旅居意大利期间,哥白尼了解了古希腊萨摩斯的哲学家阿里斯塔克斯(公元前3世纪)的思想,即地球和其他行星是围绕太阳运行的。哥白尼确信这一思想是正确的。40岁时,他写了一本小册子,书中他提出了日心说的初步框架。这本手写的小册子在他的朋友中流传。哥白尼花了很多年时间进行观测和计算,这些观测和计算是写作他那本伟大的著作《天体运行论》必不可少的。在这本书里,他详细描述了他的理论并给出了证明它的证据。

  1533年,哥白尼60岁时在罗马举行了一系列讲座,他提出了他的理论的主要观点,这些观点在当时并没有引起教会的反对。但是直到快70岁时,哥白尼才决定出版他们著作。正是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天,1543年5月24日,他从印刷商那里收到了这部著作的样书。

  在书中哥白尼正确地指出地球及其他行星绕太阳转动。但是,他同前人们一样,大大低估了太阳系的大小。同时,他还错误地认为行星的轨迹是贺圆形或卵形的。这样一来,他们理论不仅在数学上复杂起来,而且是不精确的。尽管如此,他的书还是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同时也激起了其他天文学家更准确地观测行星的运行。这其中最知名的是丹麦天文学家第谷。正是从第谷积累的观测数据中,约翰尼斯?凯普勒推导出了正确的行星运动定律。

  虽然萨摩斯的阿里斯塔克斯早在哥白尼之前1700多年就提出了日心说的假说,但将这一荣誉的大部分归于哥白尼是适当的。阿里斯塔克斯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猜想,但却从来没有为他的理论提供充足的细节使它成为有科学价值的东西。当哥白尼在细节上解决了这一假说的数学问题时,他将它转变成一种有用的科学理论,一种可以用来预测,用来检验其他的天文观测结果,还可用来同较早的那种认为地球是宇宙中心的理论进行有实际意义的抗衡的理论。

  显而易见,哥白尼的理论引起了我们宇宙观上的一次革命,引起了我们整个哲学观的巨大改变。但当我们评价哥白尼时,应该记住,天文学并不像物理、化学和生物学那样有广泛的实际应用领域。原则上讲,即使你对哥白尼的理论一无所知,你仍然可以制造像电视机、汽车这样的装置,也可以建造一家现代化的化工厂。(但你不能不用到法拉第、麦克斯韦、拉瓦锡和牛顿等人的理论。)

  但如果仅仅考虑哥白尼理论对科学技术的直接影响就有可能完全忽略了他的真正意义。哥白尼的书是伽利略和凯普勒两人的工作不可或缺的序幕。而这两人又成为牛顿的主要先驱。正是他们的发现使牛顿能够提出他的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历史地看,《天体运行论》的出版不仅是现代天文学的起点,而且是现代科学的开始。

  若不是情到深处难自禁,又怎会柔肠百转冷如霜

  20、拉瓦锡(ANTOINE LAURENT LAVOISIER,1743—1794)

  法国伟大的化学家拉瓦锡是化学发展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1743年,他在巴黎出生之时,化学远远落后于物理学、数学和天文学。当时化学家们已经发现了大量独立的化学现象,但没有一个适当的理论框架来综合这些相互隔离的零碎的信息。那时人们错误地认为空气和水是两种基本元素。更糟糕的是人们完全错误地理解了火的性质。人们认为所有可燃物质中都包含一种被称为“燃素”的假想物质,在燃烧时,可燃物质就将它的燃素释放到空气中。

  在1754年到1774年这段时间里,许多天才的化学家如布莱克、普里斯特利、卡文迪什和其他一些人已经发现了像氢气、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气等重要的气体。但是由于接受了燃素理论,他们无法理解他们已经发现的这些化学物质的性质和意义。以氧气为例,氧气被认为是不含燃素的气体。(但那时人们就知道,一根木条在氧气中燃烧得要比在普通空气中旺盛;人们认为这或许是因为无燃素的气体可以更容易地从燃烧着的木头中吸收燃素。)显然,在基本原理没有被正确理解之前,化学的进步不可能实现。

  正是拉瓦锡设法将这些令人困惑的难点正确地综合到一起,并使化学理论步入正轨。首先,拉瓦锡说,燃素理论是完全错误的,根本就不存在像燃素这样的物质。燃烧过程是由正在燃烧的物质同氧气间的化学结合构成的。第二,水根本不是基本元素而是氢和氧的化合物。空气也不是基本元素,而是主要由两种气体即氧气和氨气组成。在今天看来,所有这引起阐述都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对于拉瓦锡以前和同时代的人而言,这是完全不清楚的事。甚至是在拉瓦锡建立了他的理论并给出了证明的证据之后,许多著名的化学家还拒绝接受他的思想。但是拉瓦锡在他优秀教科书《化学元素论》中非常清楚地表述了他的假说,并令人信服地列举了支持其假说的证据,以致于年轻一代的化学家们很快信服了他的理论。

  说明了空气和水不是基本化学元素之后,拉瓦锡在他的书中给出了一张表,列出了他确信是基本元素的物质。尽管他的表中有少量错误,但现在的化学元素表基本上就是拉瓦锡元素表扩大了的版本。

  拉瓦锡还和贝托莱等人一同设计了第一个组织完备的化学术语命名体系。在拉瓦锡的体系中(它构成了我们现在所使用的这一体系的基础),化学物质的性质由它们的名字来描述。这是第一次采用一个统一的术语体系,它使全世界的化学家们能够清楚地相互交流他们的发现。

  拉瓦锡是第一个明确阐述化学反应中质量不灭定律的人。化学反应可以把原有物质中的元素重新排列,但是不会因此破坏任何元素,而且最终生成物的重量同原来反应物的重量是相等的。拉瓦锡坚持仔细称量进行化学反应的化学品重量的重要性。这种做法使化学成为了一门精密的科学,并为后来化学的大多数进步铺平了道路。

  拉瓦锡还在研究地质学方面作出了一些不太重要的贡献,并在生理学方面作出了一项重要贡献。通过细心的实验(同拉普拉斯合作),他指出呼吸的生理过程相当于一种缓慢的燃烧。就是说,人类和动物利用他们吸入的氧气,从一种缓慢的体内有机物的燃烧中获得能量。这项发现的重要性或许可与哈维发现人体血液循环的重要性相比。仅这一项发现就足以使拉瓦锡有资格位列此榜。但是拉瓦锡之所以重要,主要是因炝的化学理论使化学真正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起步。人们普遍认为他是“现代化学之父”,这一头衔对他是名副其实。

  同这个排行榜上的许多人一样,拉瓦锡年轻时学习过法律。尽管他取得了法律学位并被法国法律界所认可,但他从来没有进行过法律实践。虽然如此,他却从事了大量行政工作和公益工作。他是法国皇家科学院的活跃分子。他还是一个与征税有关组织的成员。结果,在1789年法国大革命之后,革命政府十分怀疑他。最后,他同这一组织的其他27名成员一起被捕。革命的审判并不是很准确的,但它确实是很迅速的。仅仅在1794年5月8日这一天时间里,所有这28名成员均被审判、定罪,并被送上断头台。拉瓦锡的工作由他的妻子继承下来。她是一位出色的女性,曾经协助拉瓦锡的研究工作。在审讯过程中,有人引证他对他的国家和科学作出了众多贡献,因此呼吁赫免他。法官粗鲁地拒绝了这一呼吁:“共和国不需要天才。”多少更接近事实的是他同事们的评论,伟大的数学家拉格朗日说:“砍掉他的头仅需片刻,但100年中也不会再产生一个像他那样的人。”

  若不是情到深处难自禁,又怎会柔肠百转冷如霜

  21、君士坦丁大帝(公元280年—337年)

  君士坦丁大帝是第一位信奉基督教的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本人信奉基督教,以及他对基督教采取的鼓励与保护措施,对于该教由一个小的宗教团体转而变成主宰欧洲的宗教,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公元280年,君士坦丁生于内索斯(今天南斯拉夫境内的尼什)。他的父亲是一名高级军官。君士坦丁在戴克里先的皇宫中度过了他的年轻时代。

  公元305年,戴克里先退位,君士坦丁的父亲君士坦提乌斯成为统治罗马帝国西部的皇帝。几年后,父亲去世,君士坦丁被自己的部下拥立为皇帝。但是,军中其他一些将领不服,于是,内战爆发。公元312年,他在罗马附近的米尔维亚桥击劲敌马克森提,内战结束。

  君士坦丁由此而成为罗马帝国西部无可争议的统治者。与此同时,罗马帝国的东部由李锡尼统治。公元323年,君士坦丁进犯并击败李锡尼,成为帝国惟一的皇帝。

  君士坦丁于何时开始信奉基督教,人们并不清楚。一种最为普遍的说法是,在米尔维亚桥之役前夜,他看见一个火红的十字架滑过天空,伴随着这样的字样:“依靠此,你将大获全胜。”不管君士坦丁如何以及何时改信基督教,他最终成为了虎诚的基督教徒。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颁布《米兰敕令》,确定基督教在罗马的合法地位,发还没收的教会财产,确定星期天为礼拜日。

  《米兰敕令》的颁布并非代表帝国境内大多数人的宗教愿望。与此相反,君士坦丁统治时期以常被认为是犹太教取得合法进位的开端,该教与基督教的对抗在欧洲持续了几个世纪。

  君士坦丁从未把基督教定为国教,然而他的立法以及其他一些政策却是鼓励该教的发展。在他统治期间,信奉基督教成了晋升国家高级职位的一个重要途径。此外,他还赋予教会许多特权,并建造了多座世界知名教堂,如耶路撒冷圣墓教堂。

  作为第一位信奉基督教的皇帝,他理当被列入本排行榜。他还做了其他一些意义深远的事情,如重建拜占廷,将其改名为君士坦丁堡,并作为首都。君士坦丁堡后来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1453年以前一直是东罗马帝国的首都,此后几个世纪又是土耳其帝国的首都。

  君士坦丁在教会史上也起了重要作用。为解决阿里乌与亚大纳西的教派争端,他于公元325年召开尼西亚会议,这是教会史上召开的第一次会议。君士坦丁积极参加了此次会议,并以《尼西亚信经》为统一教义。这成了日后东正教的宣言。

  更为重要的是君士坦丁所颁布的民法。他制定法律,规定面包、屠宰等行业为世袭行业,禁止隶农(佃农阶级中的一类)离开土地。换句话说,他将隶农永久地束缚在土地上,这成了欧洲中世纪封建社会的开端。

  虽然君士坦丁笃信基督教,但他临死之前才接受洗礼。虽然戴克里先统治罗马期间(公元284—305年),对基督教徒进行迫害,但他的压制行为是不成功的,因为那时基督教势力已经强大到无法被消灭的程度。鉴于戴克里先政策的失败,人们也许会想,如果没有君士坦丁,基督教最终也会赢得胜利。

  这种推测很有趣,但不是最终的。我们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君士坦丁,基督教会变成什么样。很显然,如果没有他的鼓励政策,基督教不可能在短的时间内得到如此迅速的扩张。在仅仅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基督教从一个小的宗教团体,演变而成在地球上最大的帝国内具有主宰地位的宗教。

  显然,君士坦丁是欧洲历史上的关键性人物。鉴于他政策的深远影响,他理应排在亚历山大大帝、拿破仑和希特勒之前。

  若不是情到深处难自禁,又怎会柔肠百转冷如霜

  22、瓦特(JAMES WATT,1736—1819年)

  苏格兰发明家詹姆斯?瓦特常常被人说成是蒸汽机的发明者。他是工业革命的关键人物。

  其实,瓦特并不是第一个制造蒸汽机的人。公元1世纪时亚历山大的海洛就曾描述过类似的装置。1698年托马斯?萨弗里取得了用于抽水的蒸汽机的专利。1712年英国人托马斯?纽科门取得了稍加改进的蒸汽机的专利。但是纽科门的蒸汽机效率之低以至它仅能用于从煤矿向外抽水。

  瓦特本人在1764年修理一台纽科门型的蒸汽机时,对蒸汽机产生了兴趣。尽管只接受过一年机械制造师的培训,但他极具发明天才。他对纽科门型蒸汽机的改造意义重大,以致于公正地认为,瓦特是第一个实用蒸汽机的发明者。

  瓦特在1769年获得了这个伟大的改进了的蒸汽机的专利权。他在这个被改进了的蒸汽机上附加了一个可分离的冷凝装置。他还将蒸汽机的汽缸隔离起来,并在1782年发明了双动式蒸汽机。将这些小发明结合到一起,使蒸汽机的效率提高了3倍多。从实践中看,这种效率的提高,表明了一种精巧但不实用的装置和一种具有重要工业用途的设备之间的区别。

  瓦特(在1781年)还发明了一组齿轮用来把蒸汽机的往复式运动转变成旋转运动。这种装置大大扩大了蒸汽机的使用范围。他还发明了一种离心调速器(1788年),通过这个装置,蒸汽机的速度可以自动控制。他于1790年发明了压力表、计数器、指示器和节流阀门,另外还有其他很多改进。

  瓦特自己并不善于经商。但在1775年时他和博尔顿成立了一空合伙公司。博尔顿是一名工程师,同是也是一位非常能干的生意人。在以后的25年里瓦特和博尔顿的公司生产了大量的蒸汽机,两人都成了富翁。

  我们很难夸大蒸汽机的重要性。确实,其他许多发明家都在工业革命中发挥了作用。蒸汽机在采矿业、冶金业和多种机械制造中都有所发展。在瓦特之前也有一些发明,如滑轮梭子(约翰?凯,1733年)和詹妮纺纱机(詹姆斯?哈格里夫斯,1764年)。然而这些发明中的大多数都是些小改进,它们中滑任何一项能被单独看作对工业革命有重要作用。而蒸汽机则完全不同,它在工业革命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它工业革命就可能完全是另一回事。在蒸汽机之前虽然也在某些地方使用了风车和水车,但主要的动力仍是人力。随着蒸汽机的发明,人们摆脱了这些限制。今天大量的能源用于生产中,生产也因此惊人地增长。1973年的石油禁运,使用权我们意识到能源短缺可能会严惩地影响整个工业制度。并且这种经历多少会使我们认识到瓦特的发明对于工业革命的重要性。

  除用作工厂的能源外,蒸汽机还有其他许多重要用途。1783年德阿班成功地用一台蒸汽机推动了一只船。1804年特里维西克制造了第一辆蒸汽机车。但这两个早期的模型都没获得商业上的成功。尽管如此,在其后的几十年中,蒸汽轮船和铁路将使陆路和水路交通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工业革命与美国和法国的革命几乎在同一时期内发生。尽管那时它似乎不那么显著,但今天我们可以看到,工业革命对我们人类的日常生活产生的影响,要远大于那两场政治革命中的任何一场。因此,詹姆斯?瓦特是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若不是情到深处难自禁,又怎会柔肠百转冷如霜

  23、迈克尔?法拉第(MICHAEL FARADAY,1791—1867)

  这是电子时代。确实我们这个朝代有时被称作太空时代,有时又被称作原子时代;虽然如此,但太空旅行和原子武器无论有多少潜在的重要性,它们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相对来说并不大。但我们却一直在使用着各种电子装置。事实上,我们可以放心地说,没有任何一种技术像电的使用那样如此全面地普及到现代世界中来。

  许多人为我们掌握电的使用作出了贡献:法国物理学家库伦、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以及法国物理学家安培等,他们是其中最重要的和物中的几位。但远远在他们之上的是两位伟大的英国科学家,迈克尔?法拉第和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虽然这两人的工作有些互补性,但他们确实没在一起工作过。他们每个人世间个人成就都使他们有资格在这个排行榜中位居高位。

  迈克尔?法拉第1791年生于英国的纽因顿。他家境贫寒,主要靠自学。14岁时他到一家书籍装订商兼销售商那里做学徒,利用这个机会他读了很多书。20岁时他去听了英国著名科学家戴维的课并深受吸引。他给戴维写信并最终成了他的助手。在以后的几年里,法拉第完成了一些重要的发现。虽然他缺乏良好的数学基础,但做为一个实验物理学家,他是无与伦比的。

  1821年时,法拉第完成了他在电学领域里的第一项重要革新。两年后,奥斯特发现如果有电流从旁边的电线中通过,一个普通磁罗盘的指针将会偏移。法拉第由此得到启示,如果将磁铁固定住,则电线就可能会运动起来。着手于这种直觉的发现,他成功地构造了一个精巧的装置。在这个装置内,当有电流通过电线时,这根电线就会不停地在一块磁铁周围旋转。事实上法拉第发明的是世界上第一台电动机,第一个利用电流使物体运动的装置。虽然原始,但法拉第的发明却是现在世界上使用的所有电动机的祖先。

  这是一项重大的突破。但是,只使用当时那些原始的化学电池而没有办法发电,这种装置的实用性就受到限制。法拉第深信一定有某些利用磁力发电的方法,他一直在寻找这样的方法。一个不动的磁铁使附近的电线产生出电流,但在1831年,法拉第发现如果一块磁铁通过一个封闭的线圈时,磁铁的移动将在线圈中产生电流,这种效应被称作电磁感应。决定这一感应的定律(“法拉第定律”)通常被认为是法拉第最伟大的个人成就。

  有两个理由可以认为这是一项不朽的发现。首先,法拉第定律是电磁学理论的重要基础。第二,正如法拉第建造的第一台发电机所展示的那样,电磁感应可被用来产生不间断的电流。尽管现在向我们的城市和工厂提供能源的发电机比法拉第的装置要复杂得多,但所有这些发电机都是建立在同样的电磁感应原理上的。

  法拉第还在化学领域有所贡献。他发明了液化气体的方法。他还发现了多种化学物质,其中包括苯。较重要的工作是在电化学方面(研究电流的化学效应)。法拉第通过仔细的实验建立了两条用他的名字命名的电解定律,这两条定律形成了电化学的基础。他还推广了很多用于这一领域的术语,如阳极(正极)、阴极(负极)、电极和离子。

  正是法拉第将磁力线和电力线这一重要思想引入物理学中。通过强调重要的不是磁本身而是它们之间的场,法拉第为包括麦克斯韦议程在内的许多物理学上的进步提供了准备。法拉第还发现,如果极化光通过磁场,它的极化强度可能会改变。这一发现意义非常重要,因为它首次指出了光与磁之间的关系。

  法拉第不仅才华横溢,而且相貌英俊。他还是一位受欢迎的科学鼓动者。他为人谦逊,淡泊名利。他拒绝接受爵士称号,还拒约担任英国皇家当会主席之职。他长寿,婚姻美满,但没有孩子。他于1867年在伦敦附近去世。

  24、麦克斯韦(JAMES CLERK MAXWELL,1831—1879)

  伟大的英国物理学学家麦克斯韦最著名的事迹,是他创立了一组有4个方程式的表达电磁间基本定律的方程组。

  在麦克斯韦之前,电和磁这两个领域已被广泛地研究过,人们都知道电和磁之间有很紧密的关系。尽管人们已发现了不少在特定的环境下成立的电磁定律,但在麦克斯韦之前没有一个综合的、统一的理论。在他的有4个简短的方程(尽管非常的复杂)的方程组里,麦克斯韦能够精确描述电磁场的行为和相互作用。通过这个方程组,他将大量令人困惑的现象转化为一个单一的、综合的理论。麦克斯韦方程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被广泛用于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

  麦克斯韦方程最大的优点是,它是一组通用方程,可以适用所有环境,所有已知的电磁学定律都可以从麦克斯韦方程中推导出来。另外,从麦克斯韦的方程中,还可推导出大量其他的从前未知的结果。

  这些新结果中最重要的结果,是由麦克斯韦自己推导出来的。从他的方程中可以得知,电磁场的周期性振荡是可能的。这种被称作电磁波的振荡一旦发生,就会通过空间向外传播。从他的方程中麦克斯韦能够指出这种电磁波的速度接近每秒30成公里(18.6万英里)。麦克斯韦认识到这和光速是相同的。从这点他正确地得出结论,光本身由电磁波构成。

  因此,麦克斯韦方程不仅是电磁学的基本定律,而且还是光学的定律。的确,从前已知的所有光学定律都可以从他的方程中导出,并且还可推导出许多从前未发现的事实和相互关系。

  可见光不是电磁辐射惟一可能的形式。麦克斯韦方程指出还可能存在其他的电磁波,它们的波长和频率与可见光不同。这些理论上的结论以后被赫兹令人惊异地证实了。赫兹能够制造并探测出麦克斯韦预言存在的那些不可见的波。几年后,马可尼证实,这些不可见波可用作无线电通讯,无线电变成了现实。今天,我们还将它们用于电视。X射线、伽玛射线、红外线和紫外线是电磁辐射的另外一些例子。所有这些射线都可用麦克斯韦方程来研究。

  尽管麦克斯韦的声誉主要来自于他对电磁学和光学所作的杰出贡献,然而他还在其他科学领域内作出了重要贡献,包括天文学理论和热力学(对热的研究)。他的兴趣之一是气体的分子运动理论。麦克斯韦认识到,并不是所有的气体分子都以同样的速度运动,某些分子运动得慢,某些分子运动得快,某些分子运动得特别快。麦克斯韦建立了一个公式,它可以指出(对于任何被给定的温度下)在任何给定的速度下给定气体分子运动的比例。这个公式被称为“麦克斯韦分布”,它是应用最广泛的科学公式之一,并且在物理学的许多分支中都有重要的应用。

  麦克斯韦1831生于苏格兰的爱丁堡。他智力极为早熟,15岁时便向爱丁堡皇家学会提交了一篇论文。他进入爱丁堡大学并从剑桥大学毕业。他平生的大部分岁月是作教授。他最后的职位是在剑桥大学。他结过婚,但没有孩子。麦克斯韦通常被认为是牛顿和爱因斯坦之间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他的辉煌生涯过早地结束了,1879年,在他48岁生日之前,他死于癌症。

  若不是情到深处难自禁,又怎会柔肠百转冷如霜

  25、路德(MARTIN LUTHER,1483—1546)

  路德是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发起者,1483年生于德国艾斯勒本城。他接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根据父亲的意愿,他曾一度学习法律。但是他并没有修完法律系的课程,便转攻神学,立志成为一名奥古斯丁修道士。1512年,他在维滕贝格大学获得神学博士学位,不久便步入教职人员的行列。

  路德逐渐对教廷产生不满。1510年,他前往罗马,对寻里神职人员的贪财渎职行为感到震惊。但促使路德对教廷提出公开抗议的近因,是教廷销售赎罪券(教廷宣称,既然信徒生前由于不端行为死后要入炼狱,因此生前要购买赎罪券以减轻痛苦)。1517年10月31日,路德将他写成的《95条论纲》贴在维滕贝格万圣教堂大门上。《论纲》激烈地批语了教堂里的贪污现象,特别是其销售赎罪券的行为。他还寄了一份《论纲》给美因茨地区的大主教。同时,路德将《论纲》付印,使之广泛流传。

  路德对教廷抗议所涉及的范围迅速扩大,很快波及到罗马教皇和总教会。他坚持只有《圣经》和真理能指引他。毫不奇怪,教会是不会善待路德的这些观点的。路德被传达室唤到教会官员们面前,在经过多次的听证会和命令他放弃其主张后,最终于1521年由沃尔姆斯议会宣判他为异教徒和不受法律保护的人,他的著作也成为禁品。

  如果依照判决,路德要被烧死在火刑柱上。但是,路德的观点在德国民众中广泛流传,并得到部分首领的支持。虽然他被迫躲藏了近一年,但他的支持者已经强大到能使他抵御来自教会的任何一种危险的程度。

  路德一生著述甚丰,其中上些著作流传广泛,影响巨大。他最伟大的功绩之一,是把《圣经》译成德文,使任何一个有阅读能力的人都可以不依赖教会或者神父,直接阅读该书。(顺便说一句,路德译风及其优美的文字,对德国语言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篇幅有限,我不可能在这里全面阐述路德的理论。其核心内容是说明人的得救只能依靠自己的信仰。这一观点源自于保罗的著作。他说:“诚实的人是将依靠信仰而生的”,“圣礼”以及“赎罪券”根本没有必要。他认为,那种认为教堂是信徒与上帝之间沟通的中介者的观点,是错误的。一个人如果信奉了路德的理论,那么他头脑中的东正教教义将会被一举击溃。

  在对教堂基本角色提出质疑的同时,路德还对教会其他一些信条及行为提出批评。例如,他否定炼狱的存在,反对牧师不得结婚的规定。他本人在1525年与曾当修女的人结婚,并育有6个子女。1546年,他在返回家乡艾斯勒本的途中去世。

  当然,路德不是第一位新教思想家。他继承了一个多世纪以前西米亚人胡斯,以及14世纪英国学者威克里夫的思想。其实,12世纪的法国人沃尔多应当被视为最早的抗议者。但是这些早期的抗议运动基本都限于国内,而在路德影响下发生的反抗天产教教廷的运动,则席卷了欧洲大部分地区。因此,路德被视为最重要的宗教改革者。

  宗教改革最为显著的成果,是产生了许多新教教派。虽然新教只是基督教的一个分支,并且不是很大的分支,但它的信徒仍然超过了佛教及其他宗教。

  宗教改革的第二个重要成果是,引发了席卷全欧洲的宗教战争。其中一些战争,如德国的30年战争(1618—1648),极为残酷。除战争以外,天主教与基督教的分歧,极大地影响了以后几个世纪的欧洲政治。

  宗教改革同时也影响了西欧的思想发展。1517年以前,那里只有一个法定教廷,即罗马天主教廷,如果有谁冒犯了它,就会被视为异端。这样一种氛围不利于独立思考。宗教改革以后,许多国家接受了宗教自由的思想,人们可以自由地思考其他问题。

  还值得一提的是,本排行榜中英国人最多,其次是德国人。其实,本排行榜中的绝大多数人来自北欧和美国那些信奉新教的国家,其中只有两位生活在1517年以前(谷登堡和查理曼大帝)。而在此之前的本排行榜中的人来自世界其他地方,如今的新教国家在那时对人类文化和历史贡献很小。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路德的宗教改革或是新教,在此后450年间对这些地区的影响。也许,越来越大的思想自由,是导致这一地区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路德并不是完人。虽然他抗议教廷的权力,他自己却不能容忍与他意见相左的人。也许这是由于德国的宗教战争比英国及其他国家的更为残酷。此外,他极为憎恶犹太人,他的那些语气强硬的反对犹太人的著作,为20世纪德国出现希特勒时代铺平了道路。

  路德有时强调对国内regime的服从。也许,他的初始动机在于反对罗马教廷干涉德国内政。但我们由此可以认为,宗教改革不单纯是一场神学争端,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一次德国民族主义者反抗罗马教廷的运动。其部分原因在于,路德得到过太多德国王公的支持。不管路德的动机如何,路德的宣言使许多德国新教徒接受了政治生活的despotism主义。从这个意义上说,路德的著作为希特勒时代的到来铺平了道路。

  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路德没有被放在本排行榜中更靠前的位置?这首先是由于,虽然路德对欧洲人和美国人影响很大,但在非洲和亚洲地区,他却显得不那么重要。因为相对而言,在那些地区新教徒较少。就大多数中国人、日本人及印度人而言,天主教与基督教的区别,对他们来说并不重要(同样地,大多数欧洲人对伊斯兰教中各教派间的区别不感兴趣)。其次,路德生活在中世纪,他影响人类社会的时间,远不如穆罕默德、释迦牟尼及摩西那样长。更何况在西方社会中,宗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开始减弱。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的话,无疑路德的影响也会逐渐消失。

  最后,人们也许记得建交与宗教改革在同一期发生、在科学史上极为重要、比宗教改革更有影响的事件。这就是为什么我把路德排在哥白尼之后的重要原因,虽然路德在新教上的个人作用,比哥白尼在科学革命上所起的作用大得多。

  若不是情到深处难自禁,又怎会柔肠百转冷如霜

  26、乔治?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1732—1799)

  1732年,乔治?华盛顿生于弗吉尼亚州的韦克菲尔德。他是一个富有的农场主的儿子。20岁时,他继承了一笔丰厚的遗产。1753年到1758年,华盛顿在军中服役,他积极参加了对法国和印地安人的战争。他从战争中获得了经验并赢得了声望。1758年下半年,他回到弗吉尼亚,并放弃军职。此后不久,他与有两个孩子的寡妇马莎?丹德里奇?卡斯蒂斯结婚(华盛顿自己没有孩子)。

  在以后的15年间,华盛顿一直在处理他自己的产业,他能力卓越,处事有方。到1774年,当他被选作弗吉尼亚州的代表出席第一届大陆会议时,他已是殖民地最富有的人之一。乔治?华盛顿并不是独立运动最早的倡导者,但是由于他丰富的军事经验、富有的家产、健壮的体魄(华盛顿身高6.2英尺)、卓越的能力,第二次大陆会议上他被选取为大陆军总司令。战争期间,华盛顿自始至终不取分文,且热情无比。

  华盛顿的伟业完成于自1775年6月他担任大陆军总司令,至1797年3月第二任总统期满止的这段时间。1799年12月,他病逝于家乡芒特弗农。

  作为美利坚合众国的奠基人,华盛顿的名字家喻户晓。他的声望来自3方面的工作:

  第一,他是美国独立战争中一位成功的军事将领。诚然,华盛顿不是像亚历山大帝、尤利乌斯?恺撒那样的军事天才,他的胜利起来是由于与他交战的英军将领才智不足所致。尽管如此,人们也许记得,当美军将领遭到惨败时,华盛顿虽然也小有失利,但他坚持作战,终于赢得了战争的最后胜利。

  第二,华盛顿担任制宪会议主席。虽然他的思想对于美国宪法本身影响不大,但是他的声望以及他对宪法的支持,却对新宪法的制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鉴于那时存在着的对新宪法的抵触力量,如果没有华盛顿的支持,新宪法就不可能被采纳。

  第三,华盛顿是美国第一任总统。由他这样人品高尚的人担任美国首任总统,实在是美国人的幸运。我们从南美以及非洲一些国家的历史中可以看出,建立一个新的国家是那么地简单,而这些国家哪怕是以democracy制开始,却极易走向军事autarchy。然而华盛顿却下定决心,避免国家走向分裂。他无意永久掌握regime,他既不想作国王,也不想当autarchy者。他开造了一个如今美国人依然遵守的先例,那就是和平移交regime。

  华盛顿不是一个像托马斯?杰佛逊、詹姆斯?麦迪逊、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本杰明?弗兰克林及其他那些当代美国领袖那样有创意的、敏锐的思想家。然而,他却比任何一位思想家都更为重要。对于华盛顿来说,无论是在战争中,还是在和平时期,他都起了至关重要的领袖作用,如果没有他,任何政治运动都不可能成功。麦迪逊对美利坚合众国的形成贡献巨大,而华盛顿的贡献则近乎是不可或缺的。

  华盛顿在本排行榜中的位置,取决于他在美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今天的美国人很难对此作出公正的评价。美国的军事力量和政治影响,在20世纪中叶超过了罗马的鼎盛时期,其政治权力所持续的时间,也许不如罗马帝国的长。但美国的科技进步却被公主为是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飞机的发明、登月的成功、核武器的发明,凡此种种,都是人类文明史上不容忽视的重大成就。既然华盛顿是与罗马的奥古斯都?恺撒相类似的政治人物,因此,把他排在本排行榜中与奥古斯都相近的位置,似乎是很公平的。如果华盛顿的位置略为靠后,这一方面是由于他在位的时间没有奥古斯都那样长,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还有其他一些人对美利坚合众国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如托马斯?杰佛逊和詹姆斯?麦迪逊。但是,华盛顿应当享有比亚历山大大帝、拿破仑更高的地位,因为他的业绩持续的时间比他们的更为长久。

  若不是情到深处难自禁,又怎会柔肠百转冷如霜

  27、卡尔?马克思(KARL MARX,1818—1883)

  卡尔?马克思是科学**主义学说的奠基人。他于1818年出生在德国的特里尔城,父亲是一位律师。他17岁时,进入波恩大学学习法律,后转入柏林大学学习,最后在耶拿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随后,马克思进入报界,曾一度任科隆《莱茵报》的编辑。然而他激进的政治观点给他带来了麻烦,于是他移居巴黎。在那里,他遇到了恩格斯,并与之建立了毕生的合作关系与个人友谊。虽然他们各自的名义发表了很多东西,但他们的合作是如此的紧密,以致于这些作品常常被视为是由两人合作完成的。

  不久,马克思被逐出巴黎,前往布鲁塞尔。在那里,他于1847年发表了他的第一部重要著作《哲学的贫困》。次年,他与恩格斯合著了流传达室最广的著作《gcd宣言》。是年末,马克思回到科隆,但几个月后被驱逐。之后马克思前往伦敦,并在那里度过了余生。

  虽然马克思在从事新闻工作时挣了一些钱,但他在伦敦的大部分时间是用于研究与撰写政治学及经济学著作(在这些年里,恩格斯给予马克思以巨大的财政支持,以帮助他和他的家庭维持生活)。1867年,马克思一生中最为重要的著作《资本论》第一卷出版。1883年,马克思去世,尚未完成的两卷由恩格斯根据马克思留下的草稿编辑出版。

  马克思的著作构成了**主义和近代**主义理论的基础。马克思去世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将他的理论付诸实践。然而,一个世纪之后,**主义国家在很多地区建立,如中国、俄国。一系列在他的理论指导下的**主义运动不断发生并试图夺取regime。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位哲学家的影响能够与马克思相提并论,他影响了很多人,如列宁、斯大林、毛泽东。

  总体说来,mks主义运动强调以下4个观念:(1)世界上只有少数人过着奢侈的生活,而大多数劳动者生活在相对贫困的状态;(2)改变这种不公平现状的途径是建立**主义制度,生产资料归政府所有,而不是归个人所有;(3)在大多数情况下,建立这种制度的惟一可行的办法是通过武力夺取regime;(4)为了维护**主义制度,应当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坚持无产阶级专政。

  前3个观念在马克思之前就已经有了,而第四个观念是出自于马克思的“无产阶级专政”学说。但是,苏联的制度与其说是马克思学说的结果,不如说是列宁、斯大林实践的结果。

  有一些实际的例子可以证明这一点。例如,列宁不但宣称他追随马克思的学说,而且读过他的著作,完全接受他的观点并且按照他的学说去做;毛泽东及其他一些**主义领导人也是如此。诚然,马克思的思想也许被误解或重新解释了,但耶稣、释迦牟尼、穆罕默德的思想也是如此。如果所有的mks主义政府,都完整无误地依照马克思学说行事,那么马克思就应当排在本排行榜中更为显著的位置。

  简单地说,马克思在本排行榜中位居何处,取决于**主义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马克思逝世一个世纪之后,信仰mks主义的人数已超过10亿。这个数字超过了人类历史上持任何一种信仰的人数。这一事实使许多**主义者坚信,mks主义将在全世界赢得最终胜利。

  28、莱特兄弟(ORVILIE WRIGHT,1871—1948;WTLBUR WRIGHT,1867—1912)

  威尔伯?莱特1867年生于美国印地安那州的米尔维尔,他的弟弟奥维尔?莱特1871年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的代顿。兄弟俩儿都受过一段高中教育,虽然后来没有拿到文凭。他们两人的成就是紧密结合成一体的,所以本书把他们写在一起。

  莱特兄弟从小具有机械方面的天赋,而且都对载人飞行感兴趣。1892年,兄弟俩儿开了一个制造、销售和修理自行车的铺子,为他们所热衷的飞行研究积累了资金。他们如饥似渴地阅读航空学及其他前辈的著作,如利林塔尔、夏尼特和兰利等。1899年,他们开始着手研究飞行问题。经过4年多的努力,到1903年12月,他们获得了成功。

  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许多人失败了而莱特兄弟却成功了呢?这是因为:第一,两个人的智慧远胜地于一个人的。莱特兄弟总在一起工作,两人合作得极为默契;其二,他们明智地决定,先学习飞行方法,然后再制作动力飞行器。这听起来有点自相矛盾,没有飞行器如何学习飞行呢?答案是莱特兄弟用滑翔机学习飞行。1899年,他们开始用风筝和滑翔机。翌年,他们制造出足以载人的滑翔机,在卡罗利纳的基蒂霍克试飞,未获成功。1901年,他们又制作和实验第二架滑翔机,仍然没有成功。1902年,他们制作了第三架。他们对这架滑翔机进行了一些重要的革新(1903年,他们申请的几项专利与滑翔机有关,而不是第一架动力飞机)。莱特兄弟开始制做动力飞行器之前,用第三架滑翔机进行了1000多次成功的飞行。他们成了当时世界上最优秀、最有经验的滑翔机飞行员。滑翔飞行的经验是他们获得成功的第三个原因。

  很多以前的飞行器设计者主要考虑的是如何使飞行器离开地面飞起来。莱特兄弟认识到最大的问题应是在空中如何控制飞行器。他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设计飞行器在飞行中保持平衡和控制它的方法。他们终于发明出飞行器中的三轴控制法,使飞行员能够完全自如地操作飞行。

  莱特兄弟对机翼设计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们发现以前发表的有关机翼设计的数据并不可靠,因此,他们自己建造风洞,有它来实验200多种形状不同的机翼曲面。在此实验基础上,他们获得了机翼上的空气压强同其形状关系的数据表。他们用这些数据,设计出飞行器的机翼。

  莱特兄弟成绩的取得,还在于他们生逢其时。19世纪上半叶,制作动力飞行器的努力无一不以失败告终,这是因为蒸汽发动机与其能产生的动力相比实在太笨重了。莱特出生时,高效内燃机已经出现。不过当时使用的内燃机的重量对动力之比仍然太大,不能用于飞行器。当时似乎没有哪个工厂能够设计出重量与动力之比很低的发动机。莱特兄弟在一位机械师的帮助下,设计出了轻型发动机。虽然他们并没有花费太多的时间在发动机的设计上,但仍能成功地制造出轻型发动机,这足以证明两人的天赋。此外,莱特兄弟还自己设计螺旋桨。他们1903年使用的螺旋桨效率是66%。

  1903年2月17日,莱特兄弟制造的人类历史上第一架飞机,在北卡罗来纳州附近从平地飞起。奥维尔第一次试飞12秒,飞行120英尺。威尔伯最后一次试飞,飞了892英尺,历时59秒。这架飞机被他们命名为“飞行者1号”(现在通常称为“基蒂霍克”),耗资1000美元。飞机机翼全长40英尺,重750磅。发动机的功率为12马力,重170磅。这架飞机至今还陈列在首都华盛顿的国家航空博物馆。

  虽然有5个人目睹了第一次飞行,但第二天却几乎没有见到准确的新闻报道。他们的家乡俄亥俄州代顿的报纸完全忽略了这件大事。5年之后,人们才知道载人飞行已经实现。

  在基蒂霍克飞行之后,莱特兄弟回到代顿。他们又制造了另一架飞机“飞行者2号”。1904年,他们用这架飞机进行了105次飞行,但仍未引起关注。1905年,经过改进的更实用的模型“飞行者3号”制造出来。尽管他们在代顿附近进行了无数次飞行,但人们仍不相信已经发明了飞机。例如,1906年在巴黎出版的《先驱论坛报》上有关莱特兄弟的一篇报道所用的标题是:“是飞行家还是骗子?”直到1908年,公众对莱特兄弟的怀疑才告结束。威尔伯把第一架飞机带到法国展览,进行了多次公开飞行表演,并组织当地一家公司推销他们的发明。与此同时,奥维尔在美国也进行了类似的公开飞行表演。不幸的是,当年9月17日,他所操作的飞机坠毁。这是他们飞行以来所发生惟一一次严重事故。机上一名乘客死亡,奥运会维尔折断一条腿和两条肋骨,但幸免于难。尽管如此,莱特兄弟的成功飞行已经使美国政府信服,并签约支持美国国防部的飞机研制。1909年,联邦预算拨款3万美元资助空军。

  莱特兄弟与竞争对手之间,曾发生过一场较大的专利诉讼案。1914年,法院作出对莱特兄弟有利的判决。在此期间,威尔伯得了伤寒。他于1912年去世,时年仅45岁。1915年,奥维尔出售了他在航空公司的股权。他死于1948年。兄弟俩儿都终生未娶。

  不管在莱特兄弟之前有过多少关于飞行、实验及成功的报道,毫无疑问,莱特兄弟对飞机发明的贡献最大。把他们两人列入本书中,首先考虑的是飞机本身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依我看来,飞机的发明远不如印刷术或蒸汽机那么重要,因为后两者完全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但由于飞机既可用于战争又可用于和平,所以此项发明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几十年来,飞机使我们生存的巨大星球缩小成为一个小小的世界。此外,莱特兄弟载人飞行的成功,奠定了今天宇宙航行的基础。

  几百年来,人们梦想能飞上天空。但实际上,他们认为阿拉丁所乘坐的“飞毯”只量个不可能在现实世界中存在的梦想。莱特兄弟的天才创造,把人类过去的梦想从神话变成了现实。

  若不是情到深处难自禁,又怎会柔肠百转冷如霜

  29、成吉思汗(GENGHIS KHAN,1162—1227)

  蒙古伟大的征服者成吉思汗,大约生于1162年,父亲是一位小的蒙古部落首领。在击溃一支敌对部落之后,父亲将他命名为铁木真。铁木真9岁时,父亲被敌对部落所杀,此后的几年里,铁木真一家人在贫困和危险中生活。这是一个不幸的开端,而铁木真的境遇在情况好转以前则更糟。年轻时,他被敌对部落在袭击中俘获。为了防止他逃跑,他被套上木枷。从这种极端的困境中,铁木真——这个目不识丁的犯人终于在这块蛮荒的土地上崛起,成为世界上最有权力的人。

  他的崛起开始于其设法挣脱了被俘生活。随后,他与他父亲的生前好友、另一部落首领图格里勒结盟。此后在许多年里,部落间争战不断。历经多年部落战争,铁木真终于找到了登上顶峰之路。

  蒙古人素以骑术和勇猛善战闻名。历史上,他们突袭中国北部的事件时有发生。但在铁木真崛起之前,各部落把主要精力放在部落间的倾轧上。铁木真凭借其超群的军事、外交、组织等能力,以及其冷酷的性格,成功地把各个部落置于他的领导之下。在1206年召开的蒙古族将领会议上,铁木真被推为“成吉思汗”,意为“全天下之皇帝”。

  此后,成吉思汗把矛头向外,开始了对外征服。他首先袭击位于中国西北的西夏和中国北部的金国。战争进行期间,他与统治波斯和中亚地区的花刺子模国王穆罕默德发生冲突。1219年,成吉思汗率军进攻花刺子模,花刺子模灭亡。其中一支蒙古军队进攻俄国时,成吉思汗率军袭击阿富汗和印度北部。

  成吉思汗临终前,立其第三个独生子窝阔台为继承人。这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因为窝阔台是一个天生的将才。在他的领导下,蒙古军队继续进攻中国,打败俄罗斯联军,继而远征欧洲。1241年,蒙古军队相继与波兰、匈牙利、德意志军队交战,大败3国联军,直指捷克境内的布达佩斯。然而在这一年,窝阔台去世,蒙古军队撤出欧洲,从此没再返回。

本文来源:http://www.cnmengfu.com/jiaoandaquan/76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