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nmengfu.com--活动方案】

会计作为一种反映和控制单位经济活动的重要手段,必须要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合法以及准确完整,才能为单位的经济管理提供町靠的财务依据。本站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论会计信息的造假及其治理,供大家参考选择。

  论会计信息的造假及其治理

  [提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会计信息失真严重影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从会计信息的重要性出发,总结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几种表现形式,以此分析造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并提出治理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一、会计信息的重要性

  会计信息是指会计单位通过财务报表、财务报告或附注等形式向投资者、债权人或其他信息使用者揭示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信息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也越发突出。会计信息能够有效的帮助投资者和贷款者进行正确的决策;会计信息能评估和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动,可以使企业内外的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的发展做出合理判断;会计信息有助于政府部门进行宏观调控,政府部门可以根据企业报送的报表监督及检查企业财务管理情况,税务部门通过阅读会计资料可以了解税收情况;会计信息还能够加强和完善企业经营管理,企业将生产经营的情况的信息收集、整理、加工成系统的信息资料,传递给企业管理部门,从而使管理者及时发现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改善生产经营管理。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

  失真的会计信息不能及时准确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在会计实务中常见的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有真账假算和假账真算两类。真账假算指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是真实的,但会计处理是错误的;假账真算指企业该项经济业务并没又发生,会计处理时按照真实发生的业务进行处理。会计信息失真通常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一)原始凭证作假。原始凭证是会计人员进行记账的依据和原始资料,它能够证明经济活动的真实性,还能够明确经济责任,具备一定的法律效力。利用原始凭证造假主要的手段有伪造原始凭证进行报账;变更凭证上的金额和日期等事项;填写凭证不符合相关的规定;用过期的作废凭证进行报账;会计人员自己的失误填写了错误的凭证。

  (二)会计核算作假。会计核算是企业编制财务报表的前提,会计核算的错误必然会导致财务报表的失真,从而影响信息使用者根据财务信息做出正确判断。会计核算造假主要表现在成本费用核算造假,例如将不属于本期分担的材料费全部计入本期;投资核算方面失真,例如投资的收益和损失会计处理不正确;税金核算不当,通过一些手段虚增或者虚减利润;利润分配失真,对于该结转的不及时结转,对于该计提的计提不正确;随意调整存货的计价方法,随意整改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随意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收入确认不按照规定进行,成本费用摊销不符合规定等。

  (三)会计账簿作假。会计账簿能够记录和保存会计信息,对会计信息进行分类与综合,能够使使用者更加直观具体的查阅信息资料。会计账簿作假主要表现在会计人员在进行记录、计算以及分析过程中不遵守相关法律制度,伪造和变造账簿。例如有些企业缺乏内部控制制度,领导者为了牟取私利,使得财务收支不符;有些企业为了应对检查,设置了专门针对检查的账簿等。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一)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的驱使造假。企业经营绩效考核往往以财务指标为基础,如投资报酬率、计划完成情况以及销售收入等,这些指标都是反映经营绩效考核的会计数据,不仅关系到企业整体经营情况的评价还关系到对管理层业绩的考评,与管理层的个人利益相挂钩,管理层为了获得考核得到高分后的更多的报酬,会迫使财务人员对报表进行粉饰;公司为了获得更多的资金,在发行股票时美化会计报表;企业为了获得高额的银行贷款以及较高的商业信用,降低投资者对企业的投资风险,对会计报表进行粉饰;有些企业为了减少纳税,调整会计利润;还有部分管理者为了得到扭亏为盈,创造良好的经营业绩,从而得到更高提升,从而美化报表,使会计信息失真。

  (二)我国会计法律法规体系和制度不够完善。近年来,我国现行的会计立法工作已经取得部分成效,但是同国际相比我国会计准则还存在很多有待商榷的问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颁布的《会计法》以及《企业会计准则》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由于时间较短在企业会计的实际工作中仍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再加上会计制度本身允许企业对会计事项做出主观判断,这也为会计造假提供了便利,还有些法律法规并没有具体详细的实施措施,使得会计的实际工作中可操作性较差,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三)企业内部管理体制不完善。在我国很多企业内部的管理体制不健全,内部责权分工不明确,缺乏科学合理的激励和处罚机制,使得企业内部责权利不能很好的结合。企业领导者往往能直接安排会计人员,调整人员的岗位及去留。领导人员为了获得企业的经营绩效以及个人绩效的驱使往往会干预会计人员的工作,让会计人员做出其满意的报表,会计人员工作的独立性难以得到保证。还有的企业内部管理体制缺乏相互制衡,岗位分工不明确,难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四)违法成本低,处罚力度不够。一般而言,会计信息造假往往是人为操控,其造假的成本相对较低,被发现的可能性也相对较低,因此,无论是企业内部的监管还是外部的监管,在一定的人力、财力以及物力的条件下很难发现企业全部的违法行为。一些领导尽管知道了会计人员违反相关规定,但是为了维护企业的形象,降低违规行为的处罚成本,使得部分会计人员没有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会计法律责任主体的不明确,使造假主体没有得到应有的处罚。在违反会计法规获得巨大利益,以及较低处罚成本的前提下,企业往往容易为谋取更多的利益而编制虚假财务报表。此外,我国企业还没有实行广泛的财务报告的审计制度,财政、审计、工商以及税务等部门之间的沟通也不通畅,对于企业的会计造假行为不能够及时的发现,往往重经济处罚,轻行政、法律的处罚,使得财务造假难以得到有效的制止。

  四、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会计信息的失真不仅会给信息使用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会制约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加强企业会计管理的监督机制。为了更有效地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可靠,必须要加强内外部的监督。规范各单位会计管理制度,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与权限,形成内部监督,强调企业负责人的法律责任,发挥内部审计部门代表企业管理者或者董事对其他部门和人员从事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的作用。优化内部控制,改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提高企业负责人的责任意识和素质修养,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通过好的内部控制为内部审计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加强外部监督,提高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地位,完善其监督体系,保证注册会计师能独立的进行审计,对于影响注册会计师进行独立审计行为,要追究其相应的责任。

  (二)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机制。根据相关的规定对会计岗位进行合理分类,明确各个会计岗位的相关职责和权限,规范会计核算程序。对于会计工作者要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岗位轮换,制定一套详细的制约机制,使领导者自觉遵守,从而最大限度的规范会计行为。对会计人员实行委派制,确保会计人员与企业的独立性,使会计人员能够更有效的完成工作,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三)加大对会计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健全会计相关的规章制度,明确会计法律责任主体,对于会计信息造假者进行严厉的处罚。提高会计人员的诚信素质,规范会计人员行为。强化企业负责人与会计工作者的监督检查,对于负责人迫使会计人员编制虚假信息的,要追究其法律责任,并把检查结果向社会公布,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本文来源:http://www.cnmengfu.com/jihuafangan/61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