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nmengfu.com--活动方案】

政府经济学也被称为公共经济学或公共部门经济学。政府经济学就是经济学中专门研究政府经济行为、政府与私人部门之间的经济关系和政府经济活动特殊规律性的科学,“是论述各级政府部门和公共组织的存在意义和行为,回答政府必须做什么以及应该怎样做的学问”。以下是520作文网分享的关于学习公共经济学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关于学习公共经济学的心得体会1

  这一学期我们专业开设了《xxxxx》这门课程。起初我对为什么要开这门课真的一无所知。以前的学习都是反复的上几门应试的课程,上了大学,学习形式、学习方法、学习内容一下子全变了。虽然当初填志愿时我首选了现在的这个专业,但我对这个专业主要研究什么、主要学习什么、主要将会接触哪些课程、哪些知识都不曾深涉深知,有点懵懵懂懂地闯进了这个专业。所以,开学至今,每一门课程的学习完全是按照学校的安排而进行的,每一门课程也都是从开学的一无所知、不知道学习目的与方向到渐渐了解,知道了一些知识、一些原理,渐渐明白学习这门课的原因和目的,渐渐学到一些学习每门课所需的一些方法和重点。《西方经济学》的学习让我更有感触。

  从第一节课,老师您对我们进行洗脑开始,我们接触、认识了这门课程,我们从您那里了解了该如何去学这门课,为什么学习这门课,学习这门课的目的等一系列开启我们进入这门课学习大门的关键。

  对这门课的学习,您对我们的要求是能利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释发生在我们周围的一些经济现象,要求我们能利用所学的知识学着做一个理性的人。

  这学期即将结束,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我对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有了稍稍的了解。能利用微观经济学的某些原理简单地解析一下身边的一些小事。

  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作为研究对象,围绕稀缺资源的配置,研究均衡价格的决定和变动、消费者行为的决定和变动、生产者行为的决定和变化、市场结构差异、要素市场的价格决定和变化、一般均衡过程等问题,其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微观经济学通过对以上理论的研究,为市场主体的生产行为和消费行为提供解释和指导。微观经济学在分析方法上,主要采用实证分析方法、规范分析方法、静态分析方法,大量使用均衡分析方法和边际分析方法等。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经济个体,以此再推广到整个市场,如单个的消费者、单个的厂商、单个行业等,它主要以单个数量的分析为主。在微观经济学中,这种分析方法有两个重要的假设条件。一是理性人的假设,即“经济人的假设”,即在经济活动中每个经济个体总是以利己心为动力,企图以最小的代价换取的利益;另一个假设条件是完全竞争市场的假设,它要求人们对有关的经济情况能确切的了解,即完全知识或完全信息的假设条件。但这一条件在现实中往往难以实现。

  这学期我们主要学习了需求与供给理论、效用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市场理论等。通过对需求与供给理论以及均衡理论的分析,我知道了为什么校门口的西瓜从每公斤3元渐渐降至每公斤1元。因为起初西瓜刚刚上市,供给量较小,需求量大于供给量,所以价格较高才能达到均衡状态。而随着西瓜上市季节的来临,新的供给商不断涌入这个市场,使供给量增加,供给量大于原先价格下的需求量,所以价格下降,直至供求均衡。因为这个季节西瓜市场能给供给商带来利润,所以可能仍有供给商加入这个市场,一旦供给量大于现有价格下的需求量,那么西瓜的价格将还会有所下降,直至不再有厂商加入或退出这个市场,整个市场上的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那么西瓜的价格就不会再降了。

  通过对效用论的学习,我知道了应该做个理性的经济人,使利益达到。利用效用论,我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个人在手里的钱一定的情况下不会一早上喝三杯最爱喝的可乐,而会去买一份早点一杯可乐。虽然可乐是他的最爱,但只有在他喝第一杯的时候他所获得的效用即满足感,当他喝第二杯时,根据效用递减规律,他所获得的效用将会减少,而当他喝第三杯时,他可能会因为喝多了而不想喝了,从而第三杯的效用很小甚至会减少总效用。但他若拿买第二杯、第三杯可乐的钱去买早点的话,由于早点可以填饱肚子,所以一份早点的效用大于他喝第二杯第三杯可乐的效用,所以他会选择买一份早点一杯可乐,而不是买三杯可乐,从而使他的效用获得,他的利益也达到了。

  除此以外,我们还可利用生产、成本以及市场等理论去分析解释一些市场上的经济现象或经济行为。

  从个人来说,我认为西方经济学的学习最重要的是学习一种思维方式、一种分析方法,培养个人的经济触觉,学会利用知识、理论去分析、解释问题,学会理性的决策。但却不可以一味地抄书、搬书,要在实际中运用、理解、拓展我们的经济思想。

  关于学习公共经济学的心得体会2

  我认真学习了公共经济学这门学科。在此期间我学习的最大收获就是获得了一种把公共经济学理论和实际经济问题结合起来的思维,逐步把平时看到的、生活中遇到的、工作中处理的经济问题同学过的理论结合起来。

  通过对本学科的理论学习,我深刻领会政府经济行为的重要性。公共经济学是研究政府经济行为、政府与私人部门之间的经济关系和政府经济活动特殊规律的科学,是论述各级政府部门和公共组织(如国有企事业)的存在意义和行为,回答政府必须做什么以及应该怎么做的学问。政府与市场也同样存在着失灵的现象,公共经济学就要解决此类问题,即政府为什么要干预经济生活?什么时候干预?怎样干预?政府从事经济活动的范围、方式、途径和效果是什么?通过学习,我研究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研究资源最优配置的状态。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如果居民和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分别实现了效用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并且在此基础上,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既不存在过剩,也不存在短缺,即整个经济的价格体系恰好使所有的商品供求都相等时,经济就处于一般均衡状态或瓦尔拉斯均衡状态。当经济处于一般均衡状态时,资源便实现了最优配置。资源实现最优配置的标准是,当一种资源的任何重新分配,已经不可能使任何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一个人的境况变坏。换而言之,社会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如果资源在某种配置下,不可能由重新组合生产和分配来使一个人或多个人的福利增加,而不使其他任何人的福利减少,那么社会就实现了资源的最优配置。

  二是研究市场失灵的现象。在一个经济社会中,整个经济实现一般均衡,并且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时需要的条件。这些条件包括:经济主体是完全理性的、信息是完全的、市场是完全竞争的、经济主体的行为不存在外部影响等。符合这些条件的完全竞争市场显然是不现实的,而当这些条件不具备时,资源最优配置或者帕累托最优状态通常不能实现资源最优配置。

  简单的说,市场失灵就是指由于市场机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而导致的资源配置缺乏效率或资源配置失当的情况。

  三是研究市场失灵的原因。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有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信息不对称等。首先,市场分为完全竞争市场、不完全竞争市场、完全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而完全竞争市场只是一种假性理论,由于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广泛存在,市场机制就很难有效地发挥作用,资源就不可能实现最优配置。其次,就是外部性或外部影响,是指某个人或某个企业的经济活动对其他人或其他企业造成了影响,但却没有为此付出代价或得到收益。这里所说的影响是指一种活动所产生的成本或利益未能通过市场价格反映出来的,而是无意识强加于他人的。再次,是公共物品影响市场失灵。公共物品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品,它和私人物品相对应,它具有非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特点,可分为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由于公共物品存在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消费者更愿意搭便车,低保或者隐瞒自己对公共物品的偏好。所以无法知道每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消费者表明的需求曲线一般低于实际水平。因此无法加总消费者的需求曲线,也不能求得公共物品的最优数量,从而影响市场失灵。最后是信息不对称对市场失灵的影响,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作为经济活动参与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对影响其选择的相关经济变量都拥有充分的并且是相同的信息。但现实经济中,某一参与者比对方拥有更多的影响其决策的信息,被称为信息不对称。它导致市场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从而影响市场资源配置。

  通过对本学科的学习,我学习了一些通过政府行为干预和调节市场机制的理论方法。为了克服市场失灵,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和不足,优化资源配置,政府需要对市场进行干预和调控,用看得见的手来弥补看不见的手。主要有四种方法。

  一是为了限制和消除垄断,保护和促进竞争,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政府可以通过法律手段来限制和反对不当竞争。这是西方国家已采用的手段。我国也制定了《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反垄断法》等法律法规。政府对垄断进行干预的另一种手段就是对垄断行业进行公共管制,主要是对垄断行业的产品或服务的价格进行管制,可规定限价,或者规定利润。

  二是消除外部性,传统方法包括使用税收和补贴、将相关企业合并从而使外部性内部化等手段。首先政府可使用税收的手段对那些产生负外部性的企业;

  其次对于那些具有正外部性的企业,政府应给与财政补贴,使其私人收益等于社会收益;

  再次,政府可通过合并相关企业的方法使外部性得以“内部化”。

  三是为了提供适当水平的公共物品,政府承担了主要提供者的职责,例如国防、治安、消防和公共卫生。

  四是为了解决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市场失灵,政府对许多商品的说明、质量标准和广告都作出了具体的法律规定。政府还通过各种方式为消费者提供信息服务。

  通过对本学科的学习,我掌握了一些理论指导实践的经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怎么来管理市场?我总结为,政府要三管,三不管,第一个政府要管产业方向,不管具体的项目审批.第二个方面管外部环境,不管具体经营。外部环境比如说你来到我这个区域投资,你享受什么样的优惠,我给你提供什么样的服务,这是外部环境,不管具体的经营。三个方面管依法征税,不管企业盈亏。政府的支出范围决定了你的公共经济的职能,所以说我们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能干的,政府都不再进行资助,我们对国有企业每年要拿出大量的资金进行补贴,当然相对于过去是这样,另一方面我们的经济建设它的支出还占很大的份额,我们要提供政府的基本性公共服务,这里面财政支出也要进行转移。

  政府通过制定正确的微观经济政策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消除市场失灵对经济运行的影响,从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但是,如果政府不能有效地承担或有效地履行这一责任,那么在存在市场失灵的同时,还会出现“政府失灵”,也会导致资源配置无效。我作为一个政府公职人员,在严格努力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应当认真学习经济理论知识,进一步用理论指导实践,促进工作开展,取得长远进步。

  关于学习公共经济学的心得体会3

  1、市场失效与公共经济

  在经济学中,常用的效率概念是指帕累托效率。帕累托最优是指一个经济体已经处于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中,如果不使至少一个人的利益受损,经济效率已经无法得到提高的状态。如果一种经济行为可以使至少一个人的处境得到改善,而不会给任何一个人的福利带来负面影响,那么这种行为就是帕累托改善。

  社会福利要综合考虑效率和公平因素。公平的标准有多种,一个社会根据当时的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标准。

  市场失效存在的领域和原因主要有:公共产品、外部性、自然垄断、信息不对称、收入分配不公和宏观经济总量失衡。

  公共部门的三大经济作用是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经济稳定,分别对应于公共部门的效率、公平和稳定三大职能。

  市场经济下的政府从最初的“小政府”走向“大政府”和有效政府。

  2、 公共产品

  公共产品最优提供的庇古模型说明,公共产品的提供带给个人的边际效用,应该等于纳税带给他的负边际效用。

  鲍温模型指出,私人产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是个人需求曲线横向相加的结果,而公共产品的社会需求曲线是个人需求曲线纵向相加的结果。

  萨缪尔森模型给出了公共产品提供的最优条件,即个人对公共产品的消费的边际替代率之和,等于公共产品生产的边际转换率。

  公共产品最优提供的威克塞尔-林达尔模型,研究了平等的个人(政党)之间共同分摊公共产品成本的问题。

  公共产品提供的困难,在于个人对公共产品的偏好不易揭示所致。

  公共产品主要由公共部门提供,原因是私人不能有效提供,而非私人绝对不能或不愿提供公共产品。

  实验经济学对公共产品的提供,进行了多方面的实验。

  3、公共选择

  现代公共选择论大致从1950-60年代起步。

  公共选择论的方法论三要素是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经济人和交易政治论。

  根据现代民主制度的实际,可以将公共选择论分为直接民主制下的公共选择论和间接民主制下的公共选择论。

  一致同意规则下通过的集体行动方案是帕累托改善的方案,但一致同意规则的实行成本较高。

  阿罗不可能定理证明了投票悖论出现的可能性,其假设符合现代民主制度的基本要求。 单峰定理是指所有人的偏好是单峰的,单维集体行动方案可以是确定性的。相应的公共选择的结果是中间投票人所支持的方案,这就是中间投票人定理。

  投票人、政治家、官僚、利益集团等的行为都是根据成本-收益原则作出的。 现代寻租理论通常与政府管制有关,寻租导致社会经济资源的浪费。

  4、公共支出理论

  公共支出是公共部门提供公共服务的支出。它反映政府的政策选择。政府一旦决定供应哪些产品和服务,生产多少、产量质量如何,公共支出就代表着执行这些政策的成本。

  公共支出可以按政府职能、支出的用途、支出的使用部门、对市场需求的影响不同等标志进行分类。

  根据对市场需求影响的不同,公共支出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转型期中国公共支出包括预算内公共支出、预算外公共支出和制度外公共支出。

  截至19xx年代,各国公共支出出现了不断增长的趋势。瓦格纳法则概括了公共支出的这种趋势。解释公共支出不断增长的理论有许多,例如时间型态模型、“发展型”的公共支出增长理论、公共支出的微观模型,等等。

  进入19xx年代之后,各国公共支出进行了调整。未来公共支出应当继续增长,还是应当缩减仍有争议。公共部门的低效率既可以是公共支出缩减的理由,也可能成为公共支出增长的理由。

  社会成本-效益分析法,是评价公共支出成本和效益的基本方法。其原理和私人企业财务评价相同,但社会成本-效益分析法因为所要评价的许多成本和收益没有市场价格而变得更难。

  5、 购买性支出

  购买性支出是指政府按照等价交换原则购买产品和劳务,以便向公众提供各种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支出。

  中国目前财政购买性支出主要包括行政支出、国防支出、教育支出、科研支出、公共投资支出等内容。

  行政支出的介绍与分析。

  国防支出的介绍与分析。

  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是指国家预算用于文化、教育、科学、卫生等事业活动的人员和公用经费支出以及高技术研究专项经费。

  文教科卫各项目的介绍与分析。

  公共投资支出的介绍与分析。中国公共投资体制的变迁。

  BOT方式的涵义、内容及其主要运用领域。

  6、转移性支出

  转移性支出是公共支出的重要内容。社会保障支出又是转移性支出的重点。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公共部门有着密切的关系。

  社会保障制度类型的选择直接影响着财政的社会保障支出。现收现付制下,财政的社会保障支出责任较大。个人账户制下,财政的生活保障支出责任较小。

  财政补贴的种类主要有价格补贴、企业补贴、财政贴息和税式支出。

  其他转移性支出还有援外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

  7、税收理论

  税收是公共产品的价格。强制性、固定性和无偿性是它的形式特征。

  税制要素一般包括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减税免税、违章处理等等。其中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是税制的三个基本要素。

  税收根据征税对象可以分为商品税类、所得税类、财产税类与行为税类。

  税制结构是指一国税制中税种的组合状况,它反映各个税种在税收收入中的地位。

  税收制度可以分为单一税制与复合税制。前者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基本上只实行一种税的税收制度,后者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实行由多种税种组成的税收制度。

  现代税收原则包括效率原则、公平原则、稳定原则和财政原则。

  税收负担指整个社会或单个纳税人(个人和法人)实际承受的税款。它表明国家课税对社会资源的集中程度以及税款的不同分布所引起的不同纳税人的负担水平。

  税收负担可以分为宏观税收负担和微观税收负担。前者主要研究国家当年的课税总额与社会产出总量或总经济规模之间的对比关系,后者主要研究单个纳税人向国家交纳的税收与其产出的对比关系,即企业或个人的税负水平。

  税负转嫁就是纳税人不实际负担国家所课税款,而通过购入或卖出商品价格的变动,将全部或部分税收转移给他人负担的过程。税负归宿是税负转嫁过程的终点,也就是税收负担的实际承受者。

  在完全竞争和局部均衡分析中,税负转嫁和归宿取决于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对比关系。 拉姆齐开创了最优税收理论。拉姆齐法则是指商品课税之后,对各种商品的需求数量等比例下降。弹性反比法则是其一个特例。

  维克里和米尔利斯对最优所得税的研究的结论是应该实行倒U型的所得税率。

  税制设计理论更多考虑了税收征管成本和遵从成本,是更加现实的税收理论。

  中国的税收制度改革简况。

  8、商品税

  商品税是对商品流转额和非商品流转额(提供个人和企业消费的商品和劳务)课征的税种的统称,也称流转税。

  商品税的特点有:税收负担具有间接性,会直接影响市场活动,具有累退性,管理相对简便,收入较为稳定。

  商品税的分类方法有多种。根据课税对象选择的不同,商品税可以分为周转税、销售税和增值税。

  销售税是商品税的一种形式,也称为营业税或营业行为税。销售税可按征收环节分类,多环节销售税又称周转税。现代国家课征的多为单一环节的销售税。增值税是课税商品或劳务在产销的每一阶段新增的价值所征收的税种。它可以分为生产型增值税、收入型增值税和消费型增值税。同样税率下,消费型增值税税负最轻。

  关税是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在边境、沿海口岸或指定的其他水、陆、空国际交往通道的关口,对进出国境或关境的货物或物品征收的一种税。

  9、所得税

  10、其他税收

  财产税对纳税人所拥有或支配的财产征收。按财产税的征收范围,可以将之分为一般财产税和特别财产税。以课税对象为标准分为静态财产税和动态财产税。

  土地税是以土地为课税对象的税收,是世界上施行最广泛的特别财产税。

  遗产税是对遗产课征的税收。赠与税一般与遗产税配套征收,以防避税。遗产税的主要种类有:(1)总遗产税制(2)分遗产税制(3)混合遗产税制。

  资源税是以各种自然资源及其级差收入为课税对象的一种税类。

  印花税是对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书立、领受印花税暂行条例列举的凭证征收的一种税。

  11、国有经济

  国有资产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国有资产是指属于国家所有的一切财产。狭义的国有资产即经营性财产,可定义为法律上确定为国家所有的并能为国家提供未来经济效益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

  国有资产收入的基本形式包括经营性国有资产收入,国有产权转让收入,国家投资借款归还收入等。

  财政的公共化对国有资产活动范围和国有资产监管都提出了要求。市场经济下的国有资本收入只是财政收入极为次要的形式。

  12、公共规制

  公共规制是公共部门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而进行的经济活动。公共规制是指具有法律地位的、相对独立的公共部门,为了实现特定目标,依照法律法规对企业、个人或其他相关利益主体所采取的一系列行政管理与监督行为。

  公共规制的目标有提高社会福利和利益集团利益之分。前者属于规制的公共利益理论。后者属于政府规制经济理论,政府规制俘获理论就是其核心内容。

  公共规制可大致分为经济性规制和社会性规制。

  公共规制过程大致包括立法、执法、规制的放松和解除三个阶段。

  规制的方式主要有:进入规制或退出规制、标准规制、价格规制、征税规制等。

  经济性规制的绩效的提高可以通过设计不同种类的合同菜单而得以实现。根据合同激励强度的高低,可以将合同区分为高强度激励合同和低强度激励合同。

  拉姆齐定价要求每种服务的价格都应该对回收企业的固定成本作出贡献,并且尽量减少由此造成的经济扭曲。

  社会性规制的加强一是通过健全规制机构,二是通过加强立法。社会性规制还可以通过市场化方法,提高社会效率。

  13、政府预算

  政府预算是就是政府预先编制的收支基本计划。

  政府预算可以根据不同标准主要分为:单一预算与复式预算;项目预算和绩效预算;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

  政府预算编制的会计基础包括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相应地,有收付实现制预算和权责发生制预算。

  收付实现制预算编制较为简单,但权责发生制预算能更好地反映公共部门活动的绩效。近年来,多个国家出现了编制权责发生制预算的倾向。现实中,权责发生制多采取经过修正的形式。

  广为市场经济国家接受的政府预算编制的原则有:公开性原则、完整性原则、可靠性原则、年度性原则、统一性。

  政府预算的编制的方法有基数法、系数法、比例法、定额法、综合法等。

  政府预算草案在立法机构审批后,就成为了正式的法案,进入执行阶段。

  政府预算调整是指在预算执行中,通过改变预算收入来源、支出用途以及收支规模,组织新的平衡的重要方法。

  政府决算是指经过法定程序批准的,对年度预算执行结果的总结。

  14、赤字、公债、财政政策

  弥补财政赤字的途径有多种,但最为常见的是发行公债。

  公债是国家或政府以其信用为基础,在向国内外筹集资金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也就是说国家或政府以债务人的身份,采取信用的方式,通过借款或发行债券等方式取得资金的行为。

  公债的结构包括公债的期限结构、公债的持有者结构和公债的利率结构等。

  现代社会中公债的主要发行方法有公募法、承受法和公卖法。

  公债的偿还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买销法、比例偿还法、抽签偿还法、一次偿还法等。 偿还债务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预算盈余、预算列支、发行新债还旧债以及偿债基金等。 李嘉图等价定理是指,符合特定假设,政府征税和发行公债,对民众的消费和投资行为的影响是一样的。现代公债理论有许多讨论是围绕该定理进行的。

  15、 政府间财政关系

  政府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科层组织,它们都参与了财政活动。财政体制在它们之间划分和确立了财权财力关系,确保了整个政府收支活动能够形成一个有机统一体。

  世界上除少数城市国家外,大部分国家存在多级财政。市场经济国家多实行财政联邦制。 市场经济下,资源配置职能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承担。前者主要提供全国性公共产品,后者主要提供地方性公共产品。

  蒂布模型指出人民的迁移权有助于地方政府公共产品的有效提供。

  收入分配职能和稳定职能应该主要归属中央政府。

  政府收入权限的划分涉及税收、国有资产收益、公债等,其中主要是税收权限划分问题。 从理论上说,税收分权方法大致有两种思路,一是根据税种本身属性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划分税收;二是根据受益原则确定税权。

  地方政府应该拥有一定的发债权。

  分税的结果通常会导致地方收不抵支,这样就要求中央政府进行转移支付。中央政府的转移支付还可以促进各地公共服务水平的均等化、具有外部性的地方公共产品的提供、国家的统一等功能。

  按照是否附加条件,转移支付可以将之分为有条件的转移支付和无条件转移支付。

  转移支付数量以较为规范的公式为基础,考虑到各地具体的因素,促进各地公共服务水平的均等化。但是,均等化不是说各地的公共服务水平要完全一致。

本文来源:http://www.cnmengfu.com/jihuafangan/74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