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nmengfu.com--自我介绍】

通过对教师心理健康和自我调适的学习深刻体会绝对是必要的。本站为大家带来的教师的心理健康与调适,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教师的心理健康与调适

  一、教师心理健康的价值

  美国一位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吉诺特博士(Dr.Hain G.Ginott)曾经说过:“For better or for worse”。意思是:作为一位教师,他(她)要么是帮助人,要么就是伤害人。因为首先教师的期望值将对学生产生巨大的作用——正向的,亦或是负向的。他还在他的著作中这样阐述教师的力量:

  “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我得到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学的成功和失败,‘我’是决定性的因素。”

  “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景的主因。”

  “身为老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能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人丢脸,也能叫人开心,能伤人,也可以救人。”

  “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一场危机之恶化或解除,儿童之是否受到感化,全部决定在我。”

  世界教师组织联合会1970年代表大会主题“教师素质”的决议中提到:“相信任何一个国家的教育素质,有赖于其教师的素质;相信任何一个人的健康及其生活的素质,有赖于教育的素质;相信惟有适当的支持,具有理想的素质之足够的师质才可以获得。”

  因此在这里我们说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教师,是非常恰如其分的。教师素质的内涵不仅仅是指教师个人的智慧,它还包括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教师职业的社会化。具体地说就是教师在教育和学科方面的专业与学术的水平,教师在伦理道德、个性品质等修养,教师与社区、与社会的良好关系的建立等等。由此可知,一位有发展教师,他(她)的素质应该是一方面身心健康状况良好,另一方面要有领导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而其中教师做为学生认同的楷模,其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态又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对于学生的爱、敬业乐群的精神,就像勇气在困境中一样,都是不可缺少的。此外,忍耐、理智的好奇、批判的思维与容忍,也是不可缺少的,因为教师在执行职务时必须尊重学生,并帮助他们发展其个性,这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身心平衡的能力。

  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日益关注,尤其是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而影响到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目前,关于教师心理健康的价值,可以说社会大众已经形成了一定共识:

  1、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全的学生。

  2、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胜任教育工作。

  美国著名教育家怀特(Witty)调查了4700名学生,得出以下评价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派墨(F.H.Palmer)出版过一本著名的著作《理想教师》(The ideal Teacher),其中谈到理想教师应具有以下四种品质:

  (1)高度的同情心;(2)丰富的学识;(3)激励学生的能力;(4)淡泊宁静的人生观。

  美国教育学家塞尔(J.B.Sears)在经过长期的“理想教师”研究之后,得出了一些理想教师人格的构成要素:(1)坦白;(2)忠诚;(3)同情;(4)牺牲;(5)乐观。

  3、教师心理健康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与氛围。

  1988年在香港建立的基督教会学校香港圣洁会灵风中学的校长著名教育家张俭成博士说:“教师的尊贵使命在于帮助学生肯定自我价值,发挥潜质和建立尊严,致力塑造充满尊重、真挚、信任、欣赏和优良纪律的校园文化,并积极推动情意教育。”他还说:“在一个支持、鼓励、欣赏、接纳的环境中,人就更能发挥潜质,实现成长,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的欣赏和鼓励。”此外他认为,教师之间互相接纳、彼此欣赏,是这种积极校园文化环境建立的第一步。

  二、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教师的心理健康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那么什么是心理健康呢?我们

  先来了解一下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内涵与标准。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成立时,在宪章中把健康定义为:“健康乃是

  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臻完满(Well—being)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对于具体的健康标准,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以下十大标准:

  1、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工作和生活,而不感到疲劳和紧张;

  2、积极乐观,勇于承担责任,心胸开阔;

  3、精神饱满,情绪稳定,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自我控制能力强,善于排除干扰;

  5、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

  6、体重得当,身体匀称;

  7、眼睛炯炯有神,善于观察;

  8、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无出血现象;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和皮肤富有弹性,步态轻松自如。

  教师的心理健康与调适

  1.心理健康定义:广义的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以促进人们的自我心理调节,发挥更大的心理效能为目标。狭义的心理健康主要在于没有心理障碍、心理疾病。

  2.教师心理健康的定义:

  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指教师在内外环境允许的条件下所保持的最佳的心理状态,即教师的内心世界与客观环境的一种平衡关系,是教师自我与他人之间的一种良好关系的维持,即不仅是自我安定感和安心感的获得和确保,还要自我实现,具有为他人的健康服务的能力。

  3.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答:1.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职业道德、知识结构和教育技能的效能

  2.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3.有利于提高教师自身的生理健康水平

  4.心理健康的标准:

  答: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提出心理健康的标准:(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

  (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能彼此谦让。

  (3)有幸福感。

  (4)在职业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5.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答:(1)愉快地接受自己的职业角色。

  (2)良好地人际关系。

  (3)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

  (4)独创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5)积极进取。

  (6)积极适应和改造教学环境。

  (7)正确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

  6.心理健康标准与教师心理健康标准为什么不一样?

  7.进一步思考健康的内涵:

  答: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两个方面。一个人身体与心理都健康才称得上真正的健康。我国著名医学家傅连同志认为健康的含义应包括如下的因素:(l)身体各部位发育正常,功能健康,没有疾病;(2)体质坚强,对疾病有高度的抵抗力,并能刻苦耐劳,担负各种艰巨繁重的任务,经受各种自然环境的考验;(3)精力充沛,能经常保持清醒的头脑,精神贯注,思想集中,对工作、学习都能保持有较高的效率;(4)意志坚定,情绪正常,精神愉快(这虽和思想修养有关,但身体是不是健康对它也有很大的影响)。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下的定义是:健康不但没有身体疾患,而且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

  教师的心理健康与调适

  一、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突出表现

  目前,教师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紧张焦虑的心理

  虽然我国已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但对学校和教师的考核仍然停留在升学率和分数上。由于教师日常工作繁重,再加上课外辅导、夜间备课和批改作业占据了教师大部分的时间,所以教师经常处于高度紧张的精神状态之中,容易产生焦虑烦躁的心理,以至于有时会做出非理性行为。

  2.疲惫倦怠的心理

  这是教师极为普遍的一种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身体劳累,处于亚健康状态;二是工作兴趣减退;三是诱发心理和身体疾病。据统计,我国中小学教师人均日劳动时间为9.67小时,比其他岗位的日劳动时间多1.67小时,而班主任的日劳动时间甚至超过了13小时。工作时间长、工作压力大导致教师疲于奔波,身心长期得不到有效的放松和休息,长期下来,就会出现心理倦怠和精神萎靡不振等情况。

  3.失衡偏激的心理

  许多教师的待遇与他们的辛勤劳动不成正比。尤其是在一些比较贫困的地区,由于地方财政资金不足,导致教师的工资难以准时发放。失衡的心理容易造成教师情绪不稳定,在工作和人际交往中,经常会因为一点小事而情绪波动,或暴躁、或大怒,甚至产生过激行为,如体罚学生正是教师偏激心理导致的行为。

  二、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

  1.工作压力大

  有些学校进行改革,实行聘任制,竞争上岗和职称晋级的竞争激烈,再加上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知识储备,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致使教师的压力不断增大。

  2.家庭压力大

  繁重的教学任务使教师忽略了家庭,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去管教自己的孩子。当孩子出现问题、家庭出现矛盾时,教师的心理压力就会增大,从而产生心理问题。

  3.社会期望值压力大

  教育是社会、家庭和学校共同的责任,但是,一方面,有些家长却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教师就应该把孩子照顾好;另一方面,学校对教师的期望值过高,既希望教师是出色的纪律维护者,又希望教师是业绩突出的教育者。然而,教师毕竟是现实中的人,扮演多重角色会使教师身心疲惫。

  4.人际关系压力大

  现代社会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是复合型人才,是思想政治工作者,也是社交人才。他们既要处理好师生关系,又要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同事之间的关系,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心理压力。

  三、教师心理的自我调适

  健康的心理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先决条件,因此,社会各界应高度关注教师的身心健康,健全教师的心理教育机制。笔者认为,要使教师拥有健康的心理,关键还在于培养教师自我调适的能力。

  1.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因此,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同时还要正确认识自我,形成健全的人格。

  2.丰富业余文化生活,拓宽宣泄渠道

  丰富的业余爱好有益于人体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它能使人获得精神安慰和心理平衡。当感到心理压力过大时,教师可以通过看电影、看书、唱歌、打球、跑步或者爬山等活动,使心情放松和平静下来。

  3.多交朋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真正的朋友使人感到安全,能够共同分享欢乐,也能听你倾诉心中的苦闷,帮你消除不良心理的消极影响。所以,教师应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拥有更多的知心朋友,以便沟通思想和交流感情,使自己拥有乐观的心境和健康的心理。

本文来源:http://www.cnmengfu.com/qiuzhiwendang/73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