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nmengfu.com--报告材料】

“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指1980年以后出生的、拥有农村户口而又不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村人口。据统计,我国目前新生代农民工总量已经突破1亿,农民工的新老交替已基本完成,新生代农民工正在成为农民工的重要力量。本站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新生代农民工 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状况探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生代农民工 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状况探析

  摘要精神文化生活是新生代农民工适应城市生活方式和融入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具有特殊的表现形式和内容,各级组织应该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人文关怀气息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引导他们走健康的生活方式。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 精神文化生活 特征 娱乐方式

  文章编号1008-5807(2011)05-078-01

  2010年国务院1号文件首次明确提出“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体现出国家对约占当代农民总数60%,并且正以每年800―900万人口速度递增的,共计1.2亿以上的20世纪80年后出生的青年农民工的高度关切。新生代农民工是指1980年后出生、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工,近年来他们成为广泛关注的一个特殊群体。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更向往融入城市,其精神文化生活方式将起着最终的主导性作用。因此,探讨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状况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武汉市新生代农民工的基本特征

  根据调查和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武汉市新生代农民工基本特征主要体现为:

  1、男性为主,女性比例上升。男性约占61%,女性比例较老一代农民工有所上升。

  2、体现出年轻化特征,平均年龄23岁左右。21到25岁之间,占总体比例的54%左右,20岁及以下的新生代农民工也占到10%以上。

  3、籍贯以湖北籍为主,湖北省内到武汉就业比例达81%。其余来自湖南、河南等周边省份,也有来自四川、重庆等区域的。

  4、未婚为主,未婚者占57%。21到25岁农民工中未婚者达到74%,这与年龄是相对应的。

  5、在制造业、服务业中的就业比重有所上升,在建筑业中的就业比重有所下降。从事制造业、服务业、建筑业的比重分别为40%、25%和20%左右。

  此外,他们的成长经历开始趋同于城市同龄人。

  三、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状况

  (一)精神文化生活的条件

  精神文化生活的条件主要指用于精神文化活动的闲暇时间、经济条件、公共设施以及大众活动等。从调查结果看,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条件不容乐观,他们没有足够的闲暇时间,不具备相应的经济条件,公共设施和大众活动也不能很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

  1、闲暇时间。闲暇时间是指工作之余的供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从统计数据看,61.7%的人每天工作8至10个小时,22.5%的人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只有15.9%的人每天工作的时间在8小时以下,这种8小时以下工作时间的农民工还只局限在个别行业。

  2、经济条件。经济条件是精神文化生活的基础,对新生代农民工来说,尤其如此。数据显示:在新生代农民工对每月收入的支配中,35.6%的人每月用于文化生活的消费主要为10至50元,26.2%的人为51至100元,一般来说,他们每月生活的消费主要用于上网等娱乐活动。

  3、文化设施。文化设施主要是用于为大众精神文化生活服务的公共设施。分析看,新生代农民工去过的文化场所主要是公园、图书馆、影剧院等。

  (二)精神文化生活的内容

  精神文化生活的内容主要包括文化生活、价值观念、生活态度以及身份认同等方面。

  1、文化生活。文化生活包括节庆活动、文艺演出、体育竞赛、艺术展览等。据调查统计,新生代农民工比较喜欢文艺演出和节庆活动等,这符合青年人喜欢热闹、刺激的心理特点。

  2、价值观念。价值观念是指一个人对自身及周围事物意义的评价和看法,在本项调查列出的一组测量价值观念的指标中,30%的新生代农民工觉得身体最重要,23%的人觉得技能最重要。此外,有的人觉得生存最重要。

  3、生活期望。生活期望反映的是新生代农民工的近期愿望和对未来生活的预期。调查显示,将近一半的被调查者认为未来生活越来越好,有三分之一的人认为几年内生活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4、身份认同。身份认同是指新生代农民工对自身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的接纳和认可,身份认同可以反映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状况。调查显示,将近50%的新生代农民工对自身身份认识比较模糊。

  四、结论和讨论

  打工生活单调而缺少调剂,工作也是紧张忙碌的。新生代农民工主要的娱乐方式集中在:看电视、阅读报刊杂志、听音乐、上网、与老乡或工友聊天等方面。他们在平时紧张的工作之余,对外界信息、知识、事务、时事、大事时刻保持着很高的探知欲和进取欲。

  上网、聊天、听音乐等在城市里非常时尚流行的生活方式也为年龄轻的农民工所钟爱,他们的生活方式和城市里的孩子们不存在大的差别,我们透过统计数据也看到了新生代农民工时尚、阳光、青春的一面。

  应切实发挥工会、团组织的职能,丰富他们的文化娱乐生活,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人文关怀气息,反对赌博、酗酒等不健康的方式,倡导和引导他们走健康的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国务院课题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

  [2]刘俊彦 主编.新生代:当代中国青年农民工研究报告. 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

  [3]江立华等著.中国农民工权益保障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4][美]谢弗 著,刘鹤群,房智慧 译.社会学与生活(插图第9版・普及版).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5]生存故事――50位农民工访谈实录.

  新生代农民工 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状况探析

  即墨市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状况研究

  共青团即墨市委课题组

  为深入了解和掌握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状况和特点, 把握他们自身精神文化生活的心态和需求,进一步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存在的现实问题,更好履行共青团组织的职能,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根据团省委和青岛团市委的工作要求,即墨团市委成立了专题调研组于2011年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开展了“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专项调查研究。专题调研组就调查中所反映出来的即墨市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对策建议等进行研究,形成此调研报告。

  一、调查的实施及方法

  (一)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为出生于1980年以后,年龄在18周岁以上,在城市中从事以非农业劳动为唯一或主要工作,并以工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农业户籍劳动力人口。

  (二)调查样本的行业分布:为保证调研的普遍性,本次调查研究选取了新生代农民工分布较多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涉及制造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等7个行业。在选择企业时适当考虑了企业性质和规模,并兼顾了行业类型。

  (三)调查方法:调查主要采用抽样问卷调查、访谈法进行。团市委根据行业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10个单位,共发放《即墨市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状况调查问卷》200份。调查问卷由团干部或团组织安排专门人员指导新生代农民工如实填写,以保证问卷调查的客观性和有效性。同时团市委组成的专题调研组深入到餐饮单位和民营企业等重点领域通过访谈的方式进行调研,共召开座谈会3次,与60名新生代农民工进行座谈交流。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90份,回收率为95% 。其中,有效问卷为190 份,有效率为100%(见表1)。

  表1:各行业发放及回收调查问卷数量分布表

  行业 发放数量(份) 回收数量(份)

  制造业 125 115

  建筑业 20 20

  通信业 20 20

  住宿和餐饮业 20 20

  批发和零售业 15 15

  总计 200

  190

  (四)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1、被调查者的个人情况(见表2)。

  表2:个人情况统计表

  项目 具体指标 频数/总人数(%)

  性别 男 40%

  女 60%

  年龄 20岁及以下 7.89%

  21至25岁 44.74%

  26至30岁 33.16%

  30岁以上 14.21%

  受教育程度 小学及以下 1.58%

  初中 30.00%

  中专(或中技、职高) 15.26%

  高中 15.79%

  大专(或高职) 22.63%

  大学本科及以上 13.68%

  婚姻状况 未婚 60.53%

  已婚有配偶 37.89%

  离异 1.58%

  政治面貌 中共党员 6.84%

  共青团员 51.58%

  群众 38.42%

  打工前的状态 在学校读书 75.79%

  在家务农 9.47%

  无业 5.26%

  其他 7.37%

  2、被访者的务工情况(见表3)。

  表3:务工情况统计表

  项目 具体指标 频数/总人数(%)

  外出务工的时间 1年或1年以下 19.47%

  2年 14.48%

  3年 16.58%

  4年或4年以上 49.47%

  打工的主要目的 赚钱养家 60.53%

  希望过城里人的生活 5.79%

  出来见见世面 14.21%

  寻找发展机会 58.42%

  在老家没有就业机会 7.89%

  一直念书不会农活 2.63%

  没有责任田 1.05%

  其他 3.16%

  获得目前工作的途径 亲友或同乡介绍 48.26%

  劳务中介介绍 4.68%

  政府劳动部门或工青妇组织介绍 3.38%

  自己直接到单位应聘 36.84%

  在劳务市场应聘 5.79%

  通过互联网信息 1.05%

  找工作时最大的困难 没有技术 48.26%

  学历太低 29.79%

  户口受限制 2.63%

  不知道什么地方招工 5.26%

  交不起押金 1.58%

  怕被坏人欺骗 6.84%

  其它 5.64%

  工作类型 企业管理人员 15.27%

  个体经营者 3.16%

  专业技术人员 10.00%

  办事人员 8.95%

  商业服务业人员 9.47%

  个体劳动者 53.15%

  每周工作时间 40小时及以下 5.79%

  40-50小时 21.58%

  50-60小时 27.89%

  60-70小时 26.84%

  70小时及以上 17.9%

  月均收入 1000元以下 10.63%

  1000-1500元 14.63%

  1500-2000元 42.26%

  2000-3000元 30.37%

  3000元以上 2.11%

  本报告所用数据资料,均来自此次调查。

  三、即墨市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现状

  本次调查主要从新生代农民工生活环境与文娱条件、生活消费与文娱开支、社团组织与文娱活动、社会态度及心理预期四个方面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

  (一)生活环境与文娱条件

  1、住房以单位提供的集体宿舍和租住为主。

  从统计结果看出,新生代农民工在城里的居住状况主要是以住单位或雇主提供的工人宿舍和租住为主,分别为52.11%和37.89%,“自购房”居住的占7.89%(见表4)。这个比例说明新生代农民工在居住形式选择上更倾向于居住在单位提供的集体宿舍、自己或和他人一起租用他人房屋居住。

  表4:居住情况统计表

  居住状况 频数 频数/总人数(%)

  单位或雇主提供的工人宿舍 99 52.11%

  独立租赁住房或与人合租住房 72 37.89%

  自购房 15 7.89%

  其他 4 2.11%

  总计 190

  100%

  2、工作和生活地的文娱条件不容乐观。

  在“您所在的小区有阅览室、图书馆等学习场所?”选择中,只有15.26%的人选择“有”,57.37%的人选择“没有”,27.37%的人“不清楚”。

  在“您所在的企业(或部门)有自已的阅览室或图书馆?”选择中,有35.79%的人选择“有”,45.79%的人选择“没有”,18.42%的人“不清楚”。

  在“从总体上看,您觉得自己居住的地方与“电影院”、“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娱乐场所之间的距离”问题中,觉得“很近”、“较近”的只占9.94%,觉得“较远”、“很远”的占44.8%。

  综上说明,在新生代农民工所居住的小区供其学习的场所较少,企业对职工文化设施建设的意识增强,但公共文化娱乐场所的建设还不能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需求。

  3、以网络为载体进行精神文化活动较为普遍。

  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在生活中学习知识、获取信息、提升技能的主要渠道“网络”、“报纸、图书”、“电视”居前三位,分别占64.21%、30.53%、34.21%。说明网络作为较现代化文娱方式,在新生代农民工普及程度较高,成为其进行精神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反映了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生活方式的新变化。

  结合现实情况,目前觉得自已拥有的生活、文化、娱乐等方面的环境及条件“很差”、“较差”的占11.58%,“一般”的占68.42%,“较好”、“很好”只占10%,说明新生代农民工对生活环境所提供的文娱条件不甚满意。

  (二)生活消费与文娱开支

  1、文化娱乐消费占生活消费的比例较低。

  经济条件是精神文化生活的基础,对新生代农民工来说,尤其如此。从统计结果看,67.52%的新生代农民工的工资收在2000元以下,在对每月收入的支配中,57.61%的人平均每月生活消费在1000元以上;而52.62%的人平均每月用于文化娱乐消费主要为50元以下,32.63%的人为51至100元(见表5),甚至有8.95%的人没有用于文化消费的开支。由于经济原因,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消费能力不强。

  表5:文化消费金额统计表

  文化娱乐消费金额 频数 频数/总人数(%)

  0元 17 8.95%

  10元及以下 15 7.89%

  11-30元 34 17.89%

  31-50元 51 26.84%

  51元-100元 62 32.63%

  100元以上 11 5.8%

  总计 190

  100%

  2、文化娱乐消费主要用于上网等娱乐活动。

  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文化娱乐消费排在前两位的是“上网”、“支付手机娱乐文化功能费用”,分别占52.11%、42.63%(见表6)。这表明,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网络和手机以其快捷、方便的优势,成为新生代农民工文化娱乐消费的主要选择。

  表6:文化消费金额用途统计表

  主要用途 频数 频数/总人数(%)

  电影 15 7.89%

  购买书报、杂志等 51 26.84%

  上网 99 52.11%

  去录像厅、歌厅、舞厅等 10 5.26%

  支付手机娱乐文化功能费用 81 42.63%

  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纪念馆、公园等门票 20 10.53%

  各种演出、演唱活动 1 0.53%

  其他 5 2.63%

  在通常情况下一年中没去电影院看电影的占51.05%,主要原因是结合自身收入水平,觉得去电影院看电影的票价“较高”、“很高”(占52.1%),只有2.1% 的人觉得“很低”、“较低”。

  (三)社团组织与文娱活动

  1、对因地缘关系形成的社团组织的认同程度较高。

  从调查统计看,50.53%的人参加“老乡会、同学会等”社团组织(见表7)。被调查者中有45.26%的人通过亲友或同乡介绍获得当前工作。这表明,新生代农民工他们的信息来源、寻找工作的方式等,很多依赖亲缘、地缘、学缘等社会关系网络。调查还发现有23.68%的人参加“文体休闲学习等兴趣爱好团体”组织的活动,并有19.47%正式加入,表明他们开始注重有组织的精神文化生活。

  表7:参加社团组织情况统计表

  “社团组织”名称 参加活动人次/总人数(%) 加入人次/总人数(%)

  文体休闲学习等兴趣爱好团体 23.68% 19.47%

  社会公益慈善类组织 27.37% 19.47%

  老乡会、同学会等 50.53% 46.84%

  维权性质的组织 15.79% 17.37%

  2、精神文化生活要求提高,对文化需求的多样。

  从调查结果看,14.21%的人认为企业或单位举办的文化活动“内容丰富,能够满足我的需要”,17.37%的人认为“内容单一、贫乏,不能满足我的需要”,与他们另有18.95% 的人认为企业“没有提供任何文化活动”(见表8)。从这些数据看出,多数企业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的文化生活太少或不丰富,与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尚有差距,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对文化的要求在提高,对文化需求多样,一些单调的文化活动已经很难引起他们的兴趣。

  表8:对单位提供文化生活的评价统计表

  对单位提供文化生活的评价 频数 频数/总人数(%)

  内容丰富,能够满足我的需要 27 14.21%

  提供一些,基本满足我的需要 79 41.58%

  内容单一、贫乏,不能满足我的需要 48 25.26%

  没有提供任何文化活动 36 18.95%

  总计 190

  100%

  3、企业和社区有组织的文化活动忽视甚至漠视新生代农民工的参与。

  调查显示,在工作或生活的社区举办的文化娱乐活动中,“经常参加”的只占4.74%,“偶尔参加”的占30.43%,“知道社区组织活动,但没有邀请我们参加”的占16.32%,有44.21%的被调查者“根本不知道社区组织文化娱乐活动”。在企业或单位组织的文化娱乐活动中,有40%的人表示“没参加过”,“每年参加过1-2次”的占43.16%,“每年参加过3次以上”的只占13.68%。这表明,工作或生活的社区举办的文娱活动次数偏少,忽视了新生代农民工的需求,参与率不高。

  4、闲暇时间的休闲方式开始注重精神文化生活。

  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在闲暇时间所选择的休闲方式主要是看电视、睡觉、听音乐、逛街等。有43.68%的人选择“看电影或电视”,34.74% 的人选择“听音乐”,28.42%的人选择“上网”。还有闲暇时间选择“睡觉”(39.47%)、“逛街”(36.84.%)进行自我放松。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在闲暇时间,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娱乐生活缺乏组织引导。

  (四)社会态度及心理预期

  1、对所处状态的满意程度不高。

  调查数据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对现有的工作状态(包括工作岗位、工作环境、工资收入、职业信息)、生活状态(包括生活消费、居住条件、文化娱乐、健康状况)、学习状态(包括学习条件、培训机会、文化水平、劳动技能)三项综合评价中,满意(“比较满意”和“很满意”)的分别占26.31%、22.63%、9.47%(见表9),比例不高,特别是当前的学习状况。这说明,他们对改善工作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提升自身素质的渴望。

  表9:所处状况满意度统计表

  评价

  所处状况 很不

  满意 不满意 一般 比较

  满意 很满意 说不

  清楚

  工作

  状态 工作岗位 2.63% 12.21% 48.42% 26.84% 6.32% 3.58%

  工作环境 1.58% 11.47% 47.37% 27.89% 9.47% 2.21%

  工资收入 9.47% 24.11% 51.58% 11.05% 2.11% 1.69%

  职业地位 5.26% 18.32% 55.79% 14.74% 4.21% 1.69%

  综合评价 2.11% 14.21% 57.37% 23.68% 2.63%

  生活状态 生活消费 5.26% 17.26% 56.32% 13.68% 3.68% 3.79%

  居住条件 3.16% 17.79% 48.95% 22.11% 5.26% 2.73%

  文化娱乐 4.74% 20.63% 51.05% 12.63% 5.26% 5.68%

  健康状况 1.58% 10.1% 33.68% 27.89% 23.68% 3.05%

  综合评价 1.58% 16.84% 58.95% 19.47% 3.16%

  学习状态 学习条件 4.74% 21.15% 51.05% 13.68% 3.16% 6.21%

  培训机会 6.84% 29.58% 40.53% 12.11% 4.21% 6.74%

  文化水平 4.74% 21.15% 54.74% 13.16% 3.16% 2.05%

  劳动技能 4.74% 21.69% 48.42% 18.42% 2.63% 4.11%

  综合评价 2.11% 28.95% 59.47% 7.89% 1.58%

  2、能够自我调解缓解压力,渠道略显单一。

  调查显示,在工友心情苦闷时,有42.11%的人“非常愿意”同他聊天帮他排解,44.21%的人“视情况和与当事人的关系而定”,只有12.1%的人表示“勉强愿意”和“不愿意”。

  在遇到生活、工作困难时,觉得对自己帮助和支持最大的,排在第一位的是“同乡或亲友”,占70.53%,自己解决的占34.21%而选择“政府部门”、党群组织的分别只占3.16%、10.01%。这表明亲缘、地缘和业缘的社会关系是寻求帮助的主要渠道。

  在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时所选择的缓解压力的方法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听音乐”、“找朋友倾诉”、“上网浏览或聊天”来缓解压力,分别占53.16%、40%、36.84%;32.11%的人遇到压力时选择“睡觉”、“喝酒”。这说明,被调查者中能通过一定方式舒缓压力,但是缓解压力的方式存在喝酒睡觉等一些消极方式,而不能自己缓解压力(“沉默”、“哭泣”)的比例仍占23.16%。

  3、维权意识普遍增强。

  在当自己的劳动权益受到侵害时38.42%的人直接找“单位领导”、28.42%的人“自己去解决”、25.26% 的人找“同乡或亲友”、23.68%的人找“政府部门”。还有8.95%的人选择新闻媒体进行求助。只有5.26%的人选择“默默忍受”。这表明新生代农民工能够通过一定的途径来维护自身权益.

  3、外出打工对价值观影响较大。

  从总体上看,被调查者中,认为外出打工后觉得对自己的“价值观”发生改变的92.63%,改变最大的是排前三位的是“生活与消费”、“经济与利益”、“文化与教育”,分别占35.79%、30.53%、18.95%(见表10)。调查数据显示,他们正转变就业观念、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和文化教育方式,积极主动地融入城市生活。

  表10:外出打工后时价值观改变情况统计表

  评 价

  价值观内容 没有

  改变 有一些改变 有较多改变 有很多改变 完全

  改变 说不

  清楚

  政治及参与 38.69% 36.79% 7.84% 5.21% 3.63% 7.84%

  经济与利益 11.00% 50.79% 19.95% 12.05% 4.16% 2.05%

  文化与教育 17.32% 44.47% 18.89% 11.53% 4.16% 3.63%

  生活与消费 9.42% 44.16% 18.89% 18.37% 6.26% 2.89%

  工作与职业 13.16% 42.11% 17.89% 12.63% 4.74% 1.05%

  人际与交流 8.89% 41.84% 21.53% 17.32% 7.32% 3.11%

  婚恋与生育 28.37% 33.95% 12.58% 10.47% 5.21% 8.37%

  4、对未来的心理预期较为乐观。

  在“如果再过5年,您认为自己的文化娱乐生活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选择中,71.05 %的人认为“会比现在好”(很多、好一些),同时只有6.32%的人认为5年后“会比现在差”(差一些、差很多)(见表11)。

  表11:对未来文化娱乐生活的预期统计表

  对未来文化娱乐生活的预期 频数 频数/总人数(%)

  会比现在差很多 1 0.53%

  会比现在差一些 11 5.79%

  和现在一样 4 2.11%

  会比现在好一些 64 33.68%

  会比现在好很多 71 37.37%

  说不清楚 39 20.52%

  总计 190

  100.00%

  对于文化水平的预期,51.58%的人希望达到大学本科及以上水平,16.32%的人期望达到大专水平,13.16%的人希望达到高中水平(见表12),从这可以看出新生代农民工学习热情较高,渴望提高自身文化程度。

  表12:对文化水平的的预期统计表

  对文化水平的预期 频数 频数/总人数(%)

  没有必要再提高 32 16.84%

  高中(中专) 22

  11.58%

  大专 31 16.32%

  大学本科及以上 105 55.26%

  总计 190 100.00%

  在“希望能参加哪些有组织的文化活动”选择中,排在前三位的是“参加知识技能培训”“ 参加文体类比赛或文娱活动”、“看电影、看演出”,分别占47.37%、34.74%、34.74%。他们对高层次的文化生活充满期待。

  在“今后您希望在城市定居吗?”选择中,有11.57%的新生代农民工希望在城市定居,“没想过的”占73.17%。调查数据显示,“收入无保障”(56.84%)和“生活成本太高”(52.63%)是在困扰新生代农民工在城里生活的最大问题,排在前两位。

  综上说明,新生代农民工对未来城市生活充满希望,只要条件允许,他们愿意在城市生活,处在想留下,又有现实困境的状态。同时他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改善充满了期待,对精神文化需求的层次有较高要求。

  四、影响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问题及主要因素分析

  影响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原因是多方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滞后,可提供的文化活动场所较少。一方面政府对文化基础设施投入不能满足市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增长,公共财政对基层文化设施的投入比重不高。调查显示,只有15.26%的新生代农民工所居住的小区有阅览室、图书馆等文化场所;只有9.94%的新生代农民工觉得自己居住的地方与“电影院”、“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娱乐场所之间的距离“较近”和“很近”。本应当由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场所和设施的严重不足,是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生活匮乏的一个重要原因。社区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文化服务的意识也不强。调查结果显示,44.21%的新生代农民工表示“根本不知道社区组织文化娱乐活动”。另一方面企业对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活动重视程度不高,18.95%的新生代农民工所在的单位没有提供任何文化活动,有45.79%的新生代农民工所在的企业没有阅览室或图书馆等文化活动设施;只有10.53%的新生代农民工参加过讲座或培训来学习知识、获取信息、提升技能,企业并没有为改善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财力。从总体上看,新生代农民工普遍缺乏文化设施,其参与和享受城市文化生活的程度相对较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二)经济收入和待遇水平不高,文化消费水平低。调查显示, 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务工的主要目的仍然是赚钱养家,改善生活。根据问卷调查,60.53%为“赚钱养家”,在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原因中列第1位。近几年,由于物价和教育、住房、医疗等消费价格的持续上涨,新生代农民工日常生活开支较多,导致其实际收入普遍不高。调查显示,67.52%的新生代农民工的工资水平在2000元以下, 只有2.11%的人在3000元以上。而对于新生代农民工而言,他们的文化娱乐消费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受限于其收入水平。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收入主要用于必要的生活开销,每月用于其它的消费(包括文化娱乐消费)较少,52.62%的新生代农民工平均每月用于文化娱乐消费的金额在50元以下。同时,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化,部分文化产品将经济利益放在首位,一张电影票几十元, 看一场演唱会也要几百元甚至上千元这些文化产品大大超出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消费能力。根据调研结果,只有7.89%的新生代农民工在文化消费用包含“看电影”, 0.53%的人包含看演出;结合自身收入水平,52.1%的新生代农民工觉得去电影院看电影的票价“较高”和“很高”。新生代农民工可支配收入不高,大大降低了他们的文化消费能力。

  (三)工作时间长,业余时间少。对新生代农民工来说,精神文化生活大多体现在工作之余的闲暇时间。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工作超时现象十分严重。平均每周工作时间在40小时以上的人占总体比例高达94.21%,有17.9%的长达70小时以上,几乎没有双休日。通过座谈我们也了解到由于绝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在制造业、建筑业、餐饮服务业中从事高强度、高负荷工作,经常被要求加班,每天除了短暂的就餐时间之外,下班之后一般就是直接休息。特别是餐饮行业的新生代农民工,由于工作性质特殊,每天的工作时间更长,晚上经常工作到深夜,下班休息便成为必然选择,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享受文化生活。

  (四)文娱方式单调,质量不高。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工作之余的自主选择的文化活动依次为: 看电视、睡觉、听音乐、逛街、上网。在座谈中,我们进一步发现,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觉得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缺乏内涵、质量不高,较为单调、乏味;即使有的新生代农民工开始接触网络等较现代化的娱乐方式,他们大多数通过网络来玩游戏、聊天、看电影等,将其作为打发时间的工具,而没有有意识地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收集、文化提升等方面的重要功能;我市举办的“文化广场周周演”或节庆日演出等活动,虽然是面向公众的,但是由于加班、访友等原因鲜有时间能够观看。企业组织的文化娱乐活动有40%的人因内容单一“没参加过”。他们希望所在企业能够为他们提供一些内容丰富文化娱乐活动,同时希望能够在节假日少加班,得到充足的自由时间和空间。

  (五)释压和维权渠道不畅。新生代农民在工作或生活遇到困难首选途径是求助于“同乡或亲友”(占70.53%)、在劳动权益受到侵害时求助于“同乡或亲友”也占25.26%。3.16%的人遇到困难维权时较为理性地选择找“政府部门”。在座谈中还发现,绝大多数单位未配备“心理咨询室”等心理疏导场所。政府及相关部门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建立的权益表达机制和通道尚不健全。

  五、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对策建议

  (一) 政府及部门和企业要发挥主导作用,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政府要把丰富农民工文化生活纳入公共文化服务范畴,不断增强公共文化服务的职能,把改善、丰富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目标。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在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工作中在文化设施建设、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建设了图书馆、科技馆、电影院等文化场所,开展了“文化广场周周演”等活动。但总体上,仍然供不应求,难以完全满足包括新生代农民工在内的广大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要按照公益性、均等性、便利性的原则,充分利用我市已经建成的图书馆、文化馆和即将建成的博物馆、科技馆等公益性文化设施,开展深入到新生农民工中间,定期文化服务活动,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更多的公共文化活动空间。要加大对社区文化设施建设的资金扶持力度,积极构建覆盖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鼓励、支持社区发展社区文化、广场文化,鼓动社会力量投资建设社区文化设施、增加城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群众性文化活动的资金投入。各街道及其社区要依托社区文化场所举办各种文化活动,激发新生代农民工的热情和兴趣,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促进新生代农民工与本地居民的交往,让新生代农民工逐步融入到社区文化生活中。企业也应从员工的实际精神需求出发,着眼于企业文化的提高,不断建立完善企业内部文化设施。企业要把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纳入企业发展的整体规划中,加大投入,从实际出发,建立完善企业内部的文化设施(如电视室、棋牌室、乒乓球室、阅览室、篮球场等)。

  (二)着力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工资和福利待遇水平

  经济是文化消费的物质基础。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欲望会受到生存压力的强烈制约,不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生存和安全保障,他们的文化生活问题就难以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对此,政府相关部门应有所作为,应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特点,出台政策,制定相关制度,逐步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工资福利待遇。同时,必须逐步将农民工纳入城市社会保障体系中,加强监督管理力度,切实保障劳动合同法的落实,使其在养老、医疗、工伤、失业保险等方面得到保障,增强抵御社会风险的能力,消除新生代农民工的后顾之忧。政府相关部门要监督企业严格执行劳动法律法规,在劳动时间安排、劳动工资支付、劳动保障落实等方面加强执法力度,坚决杜绝强迫加班加点、克扣工人工资、规避各种社会保障等违法行为,努力为新生代农民工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

  (三)注重人文关怀,大力开展适合新生代农民工特点的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

  政府及部门和企业要坚持以人为本,针对新生代农民工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娱活动来丰富其精神文化生活。针对新生代农民工喜欢上网的特点,政府可依托文化信息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为农民工提供网上阅读、影视播放、知识讲座、信息查询等文化服务,满足其文化多样化的需求。鼓励企业加强企业文化和职工文化建设,结合工作实际,定期开展适合新生代农民特点的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如组织新生代农民工开展技能比武、趣味运动会、文艺比赛等文体活动;同时企业应积极扶持新生代农民工自发组织的文艺团体,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增加他们的生活情趣,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在为新生代农民工组织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如举办“露天电影”、“社区纳凉晚会”、“广场演出”等文化活动,满足他们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同时,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新生代农民工的人文关怀活动,并组织企业积极参与,及时洞察其思想和情感走向,建立心理保障机构,保证新生代农民工在遇到情绪问题时有处可说、有处发泄,积极引导他们端正心态,为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搞好自我调适,缓解心理压力,树立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公安、文化执法等部门要加强对农民工居住相对集中的重点区域和场所的文化执法,打击各类非法文化活动,改善他们的文化生活环境。社区在组织、设计开展文化娱乐活动时,要主动邀请新生代农民工参加,促进他们的社会融入。

  (四)大力实施职业教育培训,提升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素质

  自身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精神文化生活的层次的高低。对新生代农民工而言,自身文化素质也影响他们的社会认同状况和社会融入能力。新生代农民工年纪较轻,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政府相关部门要针对新生代农民工所在行业特点,建立和完善教育培训体系,开展有针对性的、符合市场需求和新生代农民工要求的职业教育培训,引导和组织新生代农民工接受就业和创业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同时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大对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的投入,整合现有的教育培训资源,研究制定企业组织新生代农民工培训的资金补贴等政策,支持企业开展岗位培训。要充分发挥职业学校及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的作用,积极探索政府、企业与职业学校和社会共同推进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和培训的新路径,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展职业培训和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农民工整体素质。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针初中未升学的新生代农民工,共青团、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组织要通过灵活多样的非正规教育形式和各种鼓励政策,有针对性地开设公共文化和实用技术课程,进行免费劳动预备制培训,引导他们参加文化教育培训和具有较强针对性、实用性的技术培训,使他们有更多机会拓展个人的发展空间。

  (五)充分发挥共青团在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组织优势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是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重点领域。在本次调查中,有52.63%的新生代农民工年龄在25岁以下,51.58%为共青团员,由于比较年轻,他们对团组织的认同程度相对较高。开展精神文化活动,共青团组织优势明显。各级共青团组织要主要适应形势发展要求,充分发挥组织、引导、服务、和维护合法权益的职能作用,切实担负起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组织引领作用。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扩大组织覆盖。坚持党建带团建,加强团建创新,把新生代农民工比较集中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团建工作作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重中之重,创新团建工作模式,通过联合建团、行业协会建团等多种形式,实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共青团组织全覆盖,从而实现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组织覆盖。二是精心策划文化活动。要通过设计新生代农民工感兴趣、符合其特点的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文体活动,吸引其积极性参与;组织青年文艺工作者深入新生代农民工集中区进行专场演出,丰富其业余生活;积极为他们组织开展交友联谊活动,关注他们的情感问题。三是加强思想引导。对于新生代农民工来说,他们有的心理还不十分成熟,在城市新的工作和生活环境里,思想和心理上难免产生困惑与迷惘。针对这种情况,共青团组织要主动介入,注意加强心理疏导和行为矫正服务,通过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心理辅导讲座,为他们解疑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使他们正确看待和认识周围的人和事,帮助他们树立积极健康的心理和精神追求。四是服务成长成才。职业发展是关系到新生代农民工切身利益的问题。要联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会等组织积极开展技能比武、岗位练兵、创新创效等活动,引导新生代农民工有序参与到企业经营管理中来,为他们提供展示个人才华的舞台。同时共青团要加大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工作力度,积极开展职业培训、创业指导、小额贷款、跟踪扶持等就业创业服务。五是维护合法权益。有针对性地展开展新生代农民工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其依靠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对侵害青年农民工权益的现象,充分发挥各级优秀“青少年维权岗”的作用,维护其合法权益,缓解其精神压力,增强新生代农民工对共青团的归属感。

  课题负责人:吕思龙

  成 员:吴晓磊 张云婧 王 俊 刘蓓蓓

  撰 稿:王 俊 刘蓓蓓

  新生代农民工 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状况探析

  “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指1980年以后出生的、拥有农村户口而又不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村人口。据统计,我国目前新生代农民工总量已经突破1亿,农民工的新老交替已基本完成,新生代农民工正在成为农民工的重要力量。新生代农民工和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有着较优越的生活条件,他们的受文化程度也有了很大的提升,他们中很大一部分接受了高中甚至专科的教育。他们在城市里工作并生活,仅仅因为没有城市居民的“户口”而导致不能享有和城市居民同样的生活福利待遇。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问题不仅包括劳动合同、就业、医疗、养老等物质方面的问题,还包括精神层面的问题,社会对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漠视也不容忽视。

  由于新生代农民工在精神领域的需求非常强烈,非常渴望接触到精神领域的文化活动,然而在实际的调研中发现,现实情况与他们的诉求相去甚远。一旦他们无法接触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的精神文化活动,他们的生活空间就会被消极、萎靡的文化活动侵占。因此必须重视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健康文化活动来提高他们的精神生活质量,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解决他们在精神领域的各种问题,改变他们的心理状态,减少生活和工作中的压力。 在撰写论文的前期准备阶段,抽取邢台市四家单位的300名新生代农民工作为调研对象,以调查问卷和座谈的形式与新生代农民工进行接触和了解,深入体验其精神文化生活真实的情况,了解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感受和需求。

  目前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现状:第一,工作时间过长,导致闲暇时间少用于精神文化生活的时间更是少之又少;第二,精神文化生活的消费水平低;第三,精神文化生活方式单调;第四,企业文化设施或项目供给贫乏;第五,政府和社区文化设施或项目供给不足等现状。

  对目前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的成因进行了分析了。第一,也是根本原因是制度因素造成,最根本的就是户籍制度和相对滞后的社会保障制度。第二,物质因素,如农民工工资收入偏低、社会公共文化设施供给不足等。第三,社会因素,社会偏见与歧视因素的制约,精神文化产品缺乏的制约,精神文化教育的缺位等。最后,由于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因素也制约了精神文化生活。

  丰富和改善新生代农民工的对策建议:第一个层面是政府提供有力保障,包括加大户籍制度改革的推行步伐、更好更全面的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出台政策改善新生代农民工经济收入状况、加大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服务设施的投入力度、建立和完善教育培训体系和大力整顿文化市场。第二个层面是企业大力支持包括规范用工时间增强企业文化氛围和开展多样的文化服务。第三个层面是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包括发挥社会主流媒体宣传优势、改进社区服务形式、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优势、突出共青团组织优势。第四个层面是提高农民工自身综合素质包括提升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并增强自我参与意识。 希望提出的相关建议和意见可以对改善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有所帮助并对改善和邢台市城市规模和经济发展相似的城市中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提供实效支持。

本文来源:http://www.cnmengfu.com/baogaocailiao/38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