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nmengfu.com--报告材料】

随着2006年1月8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出台,我国应急预案框架体系初步形成。是否具备制定应急能力及防灾减灾应急预案,标志着社会、企业、社区、家庭安全文化的基本素质的程度。作为公众中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都应具备一定的安全减灾文化素养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急管理知识。以下是520作文网分享的有关应急管理工作情况调研报告,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有关应急管理工作情况调研报告1

  摘要:近年来,我市应急管理工作按照“一案三制”要求,明确责任,狠抓基础,强化落实,建立了较完备的应急预案体系,应急管理体制初步建立,应急机制不断完善,应急保障能力得到加强。目前,全市应急管理工作还存在体制机制不够健全、基层基础工作薄弱等问题,严重制约应急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加大对应急管理经费的投入,强化基层基础工作,促进各级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应急管理工作按照“一案三制”要求,明确责任,狠抓基础,强化落实,应急预案基本完善,应急管理体制初步建立,应急机制不断完善,应急保障能力得到加强,为全市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为进一步掌握我市应急管理资源状况和应急保障能力,有效应对可能发生的高层建筑失火、危险化学品事故、山洪地质灾害、森林火灾和雨雪冰冻灾害等突发事件,我办对全市有关应急管理单位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应急管理工作基本情况

  (一)应急预案基本完善。目前,全市已制定完善市总体应急预案1个,市专项应急预案34个和50多个部门预案,基本覆盖了常见的各类突发事件。8个区县(市)政府(管委会)均编制了总体应急预案,同时还编制了大量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大部分乡镇(街道)制定了应急预案,学校、社区、乡村、企业等各类基层单位的预案基本完善,全市应急预案体系基本形成。市水务局结合历年防汛抗灾经验和水情的新变化,修订和完善了重点垸防守、山洪灾害防御等预案;市国土资源局每年在认真排查勘摸地灾隐患点的基础上,会同有关部门有针对性地编制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市住建系统根据自身工作特点,对应急预案进行了细化,制定了十多个工作预案;电力部门针对可能发生的雨雪冰冻天气,对各种高低压线路均制定了不同的融冰方案;市公安部门完善公共安全事件预案基础上,还建立了“110”社会应急联动方案。各相关单位还通过采取各种形式的预案演练,增强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进一步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二)应急管理体制初步建立。全市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把应急管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抓好抓实。市政府成立了由市长任主任,市政府各位副市长任副主任的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全市大部分区县(市),市直和中央、省属驻益单位成立了应急管理办事机构或明确了承担应急管理工作的相关职能科室,有专门的应急管理工作人员。市防汛抗旱、抗震救灾、森林防火、安全生产、公共卫生、通信、公安等专业机构应急指挥与协调职能进一步强化,全市应急管理体制初步建立。

  (三)应急机制不断完善。一是强化监测预警机制。各级各部门加强对突发事件发生、发展规律的研究,加大装备建设投入,完善监测预警网络,提高综合监测和预警水平。公安、卫生、气象、地质灾害、防汛抗旱等监测预警系统已初步建立并发挥作用。公安部门在全市城区范围建立了治安环境视频防控体系;市水务局建设了山洪防御预警系统,对全市在册的517座中小型水库实现了水库信息采集、监视和调度自动化;市住建局对资江一桥、三桥建立了桥梁视频预警监控系统;市海事局对重点水域进行了实时监控。二是健全了应急值守和信息报送机制。各单位严格落实应急值守工作制度,坚持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严格按突发事件信息报送规定,规范报送程序,强化报送纪律。近年来未发生较大以上突发事件信息迟报、瞒报、漏报等问题;三是形成了部门联动机制。各级政府和部门把日常值班和应急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切实加强与有关部门、单位和部队、武警的联系,建立了一个承上启下、联系左右、沟通内外的应急联动机制。如大桥管理所加强了与海事、交警部门的联动,确保大桥安全;中石化益阳分公司加强与安监、交通等部门的联动;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加强了同22个成员单位的联动,增强了联动处置实效。四是完善了安全隐患排查机制。按照分类指导、分级管理、重点突出、全面推进的原则,各单位每年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对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各类隐患点、隐患区域进行调查、监控,制定整改措施。市国土资源局从2000年开始,每年组织专业队伍对全市地灾隐患点进行1-2次巡查,目前共查明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471处,需重点防范的重要地质灾害点69处;中石化益阳分公司投入大量资金,大力开展库、站隐患治理项目及“碧水蓝天”环保隐患治理项目;益阳中燃公司对境内600多公里的管线,按区域进行划分,明确责任人,每天安排专人进行巡查。

  (四)应急保障得到加强。一是加强了应急队伍建设。目前,我市基本形成了以公安、武警、军队和民兵预备役人员为骨干和突击力量,医疗急救、森林防火、防汛抗旱、道路交通等专业救援队伍为基本力量,以企事业单位专兼职队伍、应急志愿者为辅助力量的应急队伍体系。公安、卫生、交通、水务、建设、安监、林业、电力、石油、燃气等部门单位均建有专业或半专业的应急救援队伍,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应急预案演练,增强技能,积累经验,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国土、卫生、安监等部门还聘请了有关专家,建立了专家库,为应急处置决策提供技术保障;二是加强了应急物资储备。各单位根据预案和实际要求,积极筹措资金,认真落实应急物资储备。针对可能发生的雨雪冰冻灾害天气,建设、交通、电力等部门储备了工业盐、麻袋、电缆、锄头等应急物资。水利部门按照防汛抗旱物资储备原则,增补了防汛抢险物资器材。

  (五)应急宣教培训扎实开展。各级各部门利用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依托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等活动,采取媒体宣传、街头宣传、板报、培训和演练等多种形式,有效开展了应急知识宣传活动。2014年,国土部门在电视台连续举办了10期“地质灾害防治知识”专题节目;桃江县对全县284个行政村村支部书记和17个居委会主任进行了防汛抗灾培训。中石化益阳分公司、国网益阳供电公司多次开展应急演练,有效提高公司应急管理水平,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置能力。通过宣传,进一步提高了干部职工的防灾减灾技能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应急意识。

  二、当前全市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应急管理工作是政府的核心职能之一,市应急办从2007年成立运行至今八年时间了,从肩负的职责使命来看,还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需引起重视并加以改进。

  (一)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理顺。全市应急管理“一案三制”的工作格局虽已基本形成,但全市八个区县(市)和专业部门的体制机制还不健全。一是体制不健全。目前,仍有资阳、南县、高新区没有日常的专门机构和专门人员负责应急管理工作;住建、交通、教育等部门没有相应的管理机构。二是机制不完善。全市应急联动响应机制不灵活,从上到下指挥不协调,部门间联动运行不充分,在处理突发事件过程中,响应不到位的现象还比较普遍,还存在职责不清、责任不明的问题。

  (二)基础性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是一项只有社会效益和长远效益的工作。目前全市主要有四个方面基础性工作应予关注。一是没有预算的问题。全市各级各部门没有将应急管理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资金没有来源,开支没有口子,已严重制约了工作的开展;二是市县两级没有建立应急管理专家库,如何做到专业的事情专家做,专业的事故专家处,已是我市需迫切解决的问题;三是应急管理没有纳入各级各类学校培训课程。目前全市应急管理知识培训没有全面展开,培训教育工作处于起步阶段,应急知识进学校、进课堂不够深入,还没有完全进入各级党校培训主体班课程;四是基层应急管理工作薄弱。基层应急管理人员、资金、物资、装备不足,应急救援的基础条件薄弱,特别是农村公共基础设施较差,突发事件预警信息获取慢,先期处置能力弱,应急救援能力有待提高。

  (三)突出问题有待抓紧解决。一是消防装备设施落后。消防部队是主要的应急救援现场处置力量,目前全市市县两级消防装备能力不强,全市云梯消防车仅3辆,其中只有1辆最大举高53米,只能开展15层以下高楼的应急救援工作,一旦高层建筑失火,扑救难度大,后果不堪设想;二是危险化学品生产、运输、使用监督管理不到位。我市生产、运输、使用危化品企业较多,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第一、农用三轮车运输危化品监管不到位。目前,全市农用三轮车运输氧气、乙炔、液化气等工业气体的现象比较普遍,且无人监管,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第二、加油站内社会车辆乱停乱靠,妨碍公共安全。中石化益阳分公司目前在全市设有92个加油站点,社会车辆在加油站内乱停乱靠现象比较严重,仅凭中石化益阳分公司难以有效扼制,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第三、会龙山油库、双强化工、宏源稀土等涉危企业均处在资江城区段,一旦发生泄漏或爆炸,污染水源等突发事件,严重影响城区几十万人饮用水安全;每天穿行的数十台运输液氨、气油、柴油的车辆也是较大的安全隐患。三是地质灾害发展趋势和地质环境问题依然严竣。全市地质灾害点多面广,防治任务重、难度大,特别是新农村建设开山修路、村民不合理切坡建房引发的地质灾害等呈上升势头,建设工程地质灾害防治“三同时”制度没有得到较好的落实。

  三、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进一步理顺市县两级应急管理体制。理顺体制,确保有机构理事,有人员办事;利用市县两级机构改革的契机,把政府办系统应急管理人员落实好。

  (二)进一步加大对应急管理经费的投入。《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财政措施,保障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所需经费。《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第七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目前,我市市县两级财政未将应急管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对应急管理经费投入不足,不利于应急管理工作的开展。各级应加大应急管理工作经费的投入力度。

  (三)进一步强化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突发事件主要发生在基层,防范和处置也主要在基层。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是全面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是深入推进应急管理的关健所在。目前,我市基层的应急救援和保障能力差距大,人员、资金、装备、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因资金困难投入不够;各类突发事件信息获取能力较差,综合预警能力不强;应急机制不健全,应急知识宣传教育不深入,遇到突发事件,先期处置能力较弱。应急管理工作重心应下沉、关口应前移,基层应急管理组织应健全,经费保障应有力,采取有力措施,逐步强化基层应急管理工作。

  (四)进一步提高全社会风险防范意识和灾害应对能力。一是加强全社会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将公共安全知识纳入教育体系。认真落实《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针对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不同阶段,开设不同课程。组织编写应急知识手册,向社区、农村等基层组织单位群众发放;利用各种新闻媒体,介绍普及应急知识,宣传应急预案,提高社会公众防灾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二是加强对各级干部应急管理知识能力的教育培训。制定培训规划,明确培训内容、标准和方式,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有计划地对领导干部进行应急管理轮训,开展应急管理人员综合业务培训,努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从业人员的应急管理能力;三是加强对企业应急管理培训工作。严格落实高危行业及其工作人员的岗前、岗中教育培训制度,抓好各类涉危企业应急管理工作。

  有关应急管理工作情况调研报告2

  按照常务XX副省长批示要求,报经XX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和XX副秘书长批准,我办组织省应急救援总队(省公安消防总队),济南、青岛、烟台、日照 4 个市政府办公室(办公厅)分管负责同志、应急办主任一行 8 人,于9月18日至22日,先后赴广东、陕西两省,重点对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

  和管理制度,救援装备、应急物资储备与管理工作进行调研。调研采取座谈交流和实地考察两种方式,分别与两省政府应急办及其相关部门进行了座谈交流,实地考察了广东省政府应急指挥中心、值班室、专家会商室、应急指挥车、东莞市松山湖应急产业园和陕西省应急指挥中心、省级应急平台中心基站、移动应急指挥车等。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开阔了眼界,取得了收获,找到了差距,明确了我省应急管理工作下步努力方向,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广东、陕西两省应急管理工作现状

  (一)广东省应急管理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

  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省政府应急办人员配备强,工作思路新,资金投入大,多项工作全国领先。

  一是机构设置全,人员配备强。省政府应急办于 20xx年 5月 8 日正式挂牌成立,为省政府办公厅内设副厅级机构,设主任 1 名,副主任 2 名,下设专家秘书处、综合管理处、值守处、应急指挥协调处和平台技术处五个处,编制 28人。

  二是工作思路清晰,措施配套完善。1、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制度健全,管理规范。广东省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分三步走。第一步, 制订组建方案。20xx年 1月,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广东省应急志愿者队伍组建方案》,创新应急志愿服务的组织动员方式,着手打造一支着装统一、训练有素、服务专业、经验丰富、反应迅速、覆盖全省的应急志愿者队伍。明确了应急志愿者队伍的组织形式、招募注册程序、工作职责、管理制度和工作分工。第二步,出台条例。20xx年 6月,广东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广东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应急志愿者服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负责统筹、协调和指导应急志愿者队伍的招募、培训、演练、参与应急救援等活动。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自本条例实施之日起一年内制定。”第三步,出台管理办法。20xx 年 12 月,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广东省应急志愿者管理办法(施行)》(粤府办〔20xx〕18号)。明确规定各级应急管理办事机构负责联席会议日常工作,组织对应急志愿申请人进行审核。同时,对应急志愿者招募的基本条件、来源、分类、申请与审批程序,应急志愿者的权利与义务,应急志愿服务内容,管理与调用机制,奖惩办法以及经费保障等进行了进一步规范。2、应急物资储备职责分工明确,保障有力。20xx年 9月,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工作的意见》,确定省政府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常务副省长任第一召集人,分管应急管理、经贸工作的副省长为召集人,明确了联席会议职责,指定省经信委作为全省应急物资储备的日常工作机构。3、高度重视应急产业发展,将其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广东省及各设区的市均成立应急产业协会,统筹规划应急产业发展。现正在筹建泛珠三角应急物流中心,在东莞设立应急产业园,并拟于今年 11月份, 承办全国应急产业产品博览会。

  三是资金投入大,救援指挥装备先进。自 20xx年开始,利用一年半的时间,省财政投入 2.3 亿元,建成省政府应急指挥中心、值班室、专家会商室;投入 2100万元,购置装配应急指挥车3辆,具备了远程指挥、数据传输、现场会商等功能,有力地保障了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

  目前,广东省正在筹建配备拥有若干架直升机的实战型空中救援队、实用性水下救援队和核应急救援队。

  (二)陕西省应急管理工作亮点突出、富有特色。

  一是机构设置早,人员配备精。省应急办于 2006 年 5 月 18 日正式挂牌成立,为省政府办公厅内设副厅级机构和省应急委的常设办事机构,设主任 1 名,副主任 1 名,下设值守处、指导处和处置处,现有 24名工作人员。

  二是创造性开展工作,多项举措具有示范意义。1、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组建了省应急救援总队、11个应急救援支队和医疗救护、森林灭火、矿山抢险、地震救援及战勤保障 5 支专业救援队伍;依托团省委、省红十字会,积极开展应急志愿者募集活动,全省组建了 2 万多人的应急志愿者队伍,广泛参与抢险救灾、事故救援等工作;省应急委先后聘请了闪淳昌等 5位全国著名应急管理专家担任省应急管理高级顾问,指导应急管理工作;聘请 49位省内著名教授、专家、学者为省应急管理六大类专家库专家,并制订了《陕西省应急管理专家库管理暂行办法》。与省军区共同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应急救援力量建设的意见》,明确了预备役部队在突发事件处置中的责任,健全了军地联动机制,完善了军地联合保障体系。现正与驻军筹建核生化应急救援队伍。2、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2011年 7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十二五”期间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目标,成立了由分管副省长任组长,省政府秘书长、省发改委分管副主任和省应急办主任任副组长的省应急物资保障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发改委,明确了领导小组职责。

  3、重视突发事件应对工作评估和公共安全形势分析。省应急办每年召开“全省突发事件趋势研判会”,组织省民政、安监、卫生、公安、信访等有关部门,对全省当年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和非正常上访等突发事件发生的特点和规律进行总结,对下年全省各类突发事件发生发展趋势作综合分析和科学研判。4、预案演练有序开展。几年来,组织了两轮省级专项预案演练,申请省级财政专项资金予以补贴。与省地震局、教育厅提出了全省《中小学生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指导意见》。5、科普宣教广泛开展,应急培训组织有序。编纂发行《陕西公众应急指南》。建成并开通了陕西省应急管理网站。面向全国公开征集“陕西应急”标识, 20xx年 11月23日,标识正式向社会公布。拍摄了应急管理专题片。连续两年与省委组织部联合举办两期全省市厅级领导干部应急管理培训班,邀请国家级权威专家授课。与高校合作开展多种形式 的应急管理研究和培训工作。先后派员参加了国务院应急办、国家行政学院、清华大学的.培训;赴重庆、湖北、北京等省市及日本、 德国学习交流。邀请德国、美国以及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知名专家到陕西讲学交流。6、基础工作扎实推进,“评先创优”成效显著。 从 20xx年开始,率先在全国提出并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以“四进”“五有”(应急管理进社区、进乡村、进学校、进企业,有组织机构、有应急预案、有应急队伍、有应急保障、有科普宣教)为主要内容的基层应急管理示范点建设活动。先后确定 4 批 162 个省级基层应急管理示范点,并对示范点给予专项资金补助,帮助基层完善应急基础设施。连续三年由省政府下发文件,表彰各地各部门涌现出的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

  三是资金投入大,规划实施有力。“十一五”应急体系建设规划明确了 15 个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 3.83 亿元, 其中省级财政已安排资金 1.42亿元。目前有 7个项目建设资金已全部落实,正在实施项目建设,有 6个项目已落实部分资金,已启动项目建设。其中,由省应急办实施的重点项目均已完成,在日常应急管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项目包括:1、建设完成了全省应急移动平台体系。由 1座省级中心基站、3台省级移动应急指挥车和 10台设区市级移动应急指挥车组成。能够保障电话、传真、无线 WIFI、视频会议、卫星电视等多重工作任务,满足了复杂条件下现场与省、市级固定应急平台之间的语音、图像、数据的实时交互与传输。2、组织开发完成了省、市、县三级应急值守管理系统,使应急值守工作的效率和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升。3、为省政府领导提供常态与非常态下专业服务。实现全省正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电话的查询,值班要情的实时浏览批示,领导周工作安排的查询,固定、移动监控图像的实时浏览等功能,极大地提高了应急管理工作的效率和突发事件的响应速度,为领导处置突发事件辅助决策提供及时有效服务。4、完成了全省应急体系地理信息平台研发和应急辅助决策的软件系统测试。辅助决策系统包括突发事件案例库、地理信息系统、气象决策系统等。5、完成了省级应急平台二期建设工作。实现了省应急指挥大厅的升级完善。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创新思路,研究措施,积极稳妥推进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目前,我省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相对滞后,管理缺乏制度规范。我们打算,借鉴广东、陕西等省经验,结合山东实际,与有关部门加强研究,尽快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出台我省加强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与管理的办法(或意见),加强应急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在建设规模和管理规范方面取得突破。

  二是摸清底数,健全机制,加强救援装备配备和应急物资储备。 年底前后,通过开展应急物资、救援装备普查,建立应急物资和救援装备数据库。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借鉴兄弟省市的经验,积极与有关部门协商配合,制定省、市、县三级救援队伍装备配备标准,制订应急物资储备目录,推动装备配备和物资储备,尽早研究出台我省救援装备、应急物资管理办法,健全救援装备、应急物资的储备调用机制,满足保障突发事件处置工作的需要。

  三是找准差距,借鉴吸收,创新开展应急管理工作。深入分析我省应急管理工作现状,找准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学习借鉴两省工作经验做法,创新工作思路,及早制定明年的工作要点。在省法制办的精心指导下,按程序加快推动《山东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早日出台。在今年完成好省政府应急平台一期工程的基础上,明年下大气力抓好省政府应急平台二期工程建设,配套完善应急管理辅助决策系统,推动我省应急管理工作迈台阶,上水平。

  有关应急管理工作情况调研报告3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切实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更好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州人大常委会组成了分别由普绍忠主任和汤卫东副主任为组长的调研组,于3月24日至29日赴个旧、开远、建水、泸西、元阳、屏边6县(市),就应急管理工作情况开展调研,调研组深入到部分乡镇、社区重点行业和危化品、矿山企业等,了解应急管理机制建立、实地查看应急救援装备、应急物资储备、应急队伍建设等情况,召开座谈会听取州人民政府关于全州应急管理工作情况汇报。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州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州委政府各项决策部署,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作为主要任务,以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为首要任务,树牢红线意识,不断建立健全责任体系,夯实安全基础,强化措施落实,全州公共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防灾减灾救灾、应急救援、森林防火等能力不断提升,发生事故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与同期相比呈下降态势,有力维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一)深化机构改革,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完善。州人民政府高度重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应急管理机构改革要求,加强组织领导,深化机构改革,建立应急管理工作机构,州、县(市)成立了应急管理局。同时,强化组织保障,增强应急协调能力,完善红河州安全生产委员会运行机制,成立红河州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委员会,下设抗震救灾指挥部、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防汛抗旱指挥部、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四个指挥部,进一步强化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消防救援、森林防火、公共卫生等专业机构的应急指挥与协调职能。建立处置安全生产类、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联席会议和信息报送、联络员等制度,提高了应急灾害事故处置效率,全州基本形成了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

  (二)加强队伍建设,应急救援能力进一步增强。州、县(市)以资源整合为重点,以消防救援队伍为骨干力量,切实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州、县(市)在原公安消防支队(大队)的基础上,成立了应急救援支队(大队),乡(镇、街道)组建了消防救援队(站),化工、矿山等企业建立了专(兼)职消防救援队伍,应急救援能力进一步增强。据统计,目前全州有各类应急救援队伍340支,其中,州级26支,县(市)级118支、乡(镇、街道)级206支,队伍总人数达13692人。

  (三)建立健全预警机制,应急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各级政府认真落实《突发事件应对法》及有关法律、法规预案体系建设的要求,健全突发应急公共事件和监测预警制度,完善覆盖全州的突发事件报告信息网络系统。全州现有地震灾害定点宏观观测员164人,地质灾害隐患点群测群防监测员2849人,山洪灾害监测预警雨量站1187处,简易水位站41处,形成村级向乡(镇、街道)报告、乡(镇、街道)向县(市)级报告、县(市)级向州级报告的制度,实现了州、县(市)、乡(镇、街道)、村准确快捷四级信息报告联网,为建立公共突发事件监测、评估、预警、反应机制,做好预测预警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建立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目前,全州共制定各类应急预案4578个(其中:总体应急预案14个,专项应急预案271个、部门应急预案815个、基层组织和机关、企事业单位预案3905个)。应急预案在重点行业领域覆盖率达100%。州、县(市)各级有关部门、行业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积极开展不同层次的预案演练,推动形成了定期演练、重点时期演练的制度。2019年,全州共开展各类演练7685次,其中县(市)级214次、乡(镇、街道)级1365次、各类学校6106次。企业1万人次,参与人数达30万人次。通过演练,不断完善了突发事件应急反应机制。

  (四)增加经费投入,应急救援保障能力得到加强。近年来,州、县(市)人民政府不断加大应急管理工作经费投入,重点支持消防救援、森林防火、安全生产、救灾等基础能力建设,消防、森林防火队伍业务用房等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消防、森林防火、安全生产、抢险救灾等应急救援装备不断充实,应急救援保障能力得到较大提升。如,各县(市)应急救援大队基础设施建设、救援装备配备得到了加强和改善;

  全州现已建成救灾物资储备库13个,建筑面积13400平方米,储备救灾应急物资近35个品种;

  建成应急避难场所997个,可容纳210万人。

  (五)强化宣传教育,应急救援知识普及率逐步提升。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新闻媒体及印发书籍、宣传单、悬挂标语等,多形式多渠道宣传事故应急救援法律法规和政策,普及安全生产事故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和应急处置知识,营造全社会关心应急救援的良好社会氛围。2019年,全州共悬挂宣传横幅40000多条,张贴宣传挂图20000多套,展出宣传展板3000多块,发放宣传单22万多张,发放应急救援包21万个,书籍10万余册。通过宣传,使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应急预案和救援知识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有效提高了群众救援技能,增强了全州社会应急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事故灾难能力。

  二、存在问题

  (一)应急管理工作思想认识有待深化。从全州情况看,各级各部门对应急管理工作重要性认识,总体上是到位的,但也还存在少数部门和个别干部对应急管理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的现象,缺乏底线思维、风险意识、忧患意识。大应急管理工作的理念尚未树立,还停留在一般性的抓安全生产上,红线意识、责任意识、敬畏意识、治本意识有待增强。

  (二)应急管理体制机制还不够顺畅。按照机构改革要求,州、县(市)成立应急管理局,应急救援支队(大队),同时应将应急管理职责、消防管理职责、救灾职责、地质灾害、水旱灾害、草原火灾、森林火灾、地震灾害等应急救援职责整合划转给应急管理局,但从实际情况看,目前只有救灾职责顺利划转,其他的职责仍然按原体制运行,部门之间的联动职责不够明确细化,甚至相互间不知情。机构改革后,应急、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卫生健康、食品药品等部门职能任务发生变化,但联动职责归属未及时作出相应调整和明确,一些社会应急联动处置任务出现“空档期”。

  (三)应急救援队伍力量薄弱。虽然州、县(市)、乡(镇、街道)、企业都成立了消防救援队和消防站、专职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但基层应急救援人员仍然偏少(乡镇一般为5人),执法力量薄弱,业务能力不足,应急资源整合度不高,面对较重的安全生产监管和自然灾害防范应对任务,监管力量不能满足工作需要。

  (四)应急管理保障经费投入不足。有的县(市)专(兼)职应急救援人员经费保障不到位;

  部分县(市)应急救援大队、乡(镇、街道)消防队(站)抢险、救援装备经费投入不足,存在装备老化、特种抢险救灾设备不足的问题;

  避难场所建设不规范,配套设施不全;

  由于州级、县(市)财政困难,配套资金不到位,如:近几年实施的云南省森林防火滇南综合治理工程项目、森林火灾高风险区综合治理项目、生物隔离带建设项目,总投资6500万元,地方配套20%,1300万元不到位,导致项目不能验收,难予争取后续项目。县(市)间经费安排不平衡,如:2019年消防救援预算经费安排,多的开远市安排了638.83万元,而少的元阳县仅安排30万元。

  (五)安全风险防控工作责任还需进一步压实。有的地方安全隐患点、风险点较多,但安全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工作不到位。有的落实应急安全发展理念表面化、口头化,推进工作流于形式,满足于过得去、一般化。有的领导对应急管理工作“只挂帅、不出征”,履职不尽责。有的部门对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形势盲目乐观,安全监管还不同程度存在“无人管、不会管、管不好”、重检查、轻执法和重处罚、轻预防的现象,对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和突出隐患整治不到位,还没有完全将预防工作做在前,基层基础工作不扎实,责任有待进一步落实。

  三、调研意见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提高应急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应急管理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州关于应急管理工作的决策部署,切实增强“四个意识”,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应急管理工作作为保稳定、保平安的重要政治任务,进一步提高应急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着力防控风险、强弱项、补短板,不断提高应急管理工作水平,为“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作出积极贡献。

  (二)落实机构改革要求,建立健全高效运行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要按照应急管理机构改革的要求精神,进一步理顺各相关部门的职能职责,未按机构改革要求划转到应急管理部门的,应尽快划转,同时要整合应急管理资源,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充实应急救援力量,科学统筹消防、森林防火、自然灾害抢险、生产安全事故救援等专业队伍,增强应急管理能力。要加强应急管理制度建设,健全完善各级应急预案体系和应急指挥、应急值守、信息处置、信息发布等制度,促进应急协同联动机制更加规范和高效,提高联动处置水平。要及早谋划“十四五”应急管理规划编制工作。

  (三)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提升应急管理工作水平。要积极推进州级及县(市)应急管理指挥中心平台建设,认真总结取得的成效及经验,通过整合资源,本着实用、高效的原则,加快推进县(市)级应急管理指挥中心平台建设,确保明年实现全覆盖。要加快推进集通信、指挥、调度和信息处理于一体的社会应急联动指挥平台建设,加强政务服务热线“12345”“110”“119”与应急联动平台、便民服务平台互联互通共享,提高各类突发应急事件指挥处置效能。要加强应急救援装备建设,配齐配强特殊救援装备,增强各类应急救援的能力。要加强应急抢险救援物资储备,确保发生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安全事故时用得上、能保障。

  (四)强化法律法规宣传教育,严格依法开展应急管理工作。要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要求,加强对《突发事件应对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等应急管理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各级各部门、企业依法开展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识。要严格依法监督,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高发、频发,确保人民群众财产生命安全。要开展执法检查,确保应急管理法律法规有效实施。

  (五)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应急管理工作责任。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将应急管理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与其它工作一并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加强组织领导,层层压实责任,严格追责问责。各有关部门要强化协同配合,各司其责,各负其责,齐抓共管,落实责任,全力做好应急管理各项工作。

  (六)加大经费投入力度,确保应急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州、县(市)各级财政要积极调整支出结构,将应急管理工作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除保证应急救援人员经费、应急管理工作正常业务经费外,还应增加、应急救援装备购置、物资储备、应急救援车辆维护等的经费投入,确保应急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本文来源:http://www.cnmengfu.com/baogaocailiao/70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