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nmengfu.com--实践报告】

美术是极富想象力与于创造力的一门学科,美术教育的关键是对教育对象进行创造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美术教学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想象力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关键。本站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谈创造性思维论点 [初探美术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谈创造性思维论点 [初探美术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摘要】美术是极富想象力与于创造力的一门学科,美术教育的关键是对教育对象进行创造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美术教学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想象力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关键。

  【关键词】美术教学 创造性思维 课堂程序 个性品质

  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是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集中体现。人类社会在不断的创新中发展前进,人类本身也通过创新获得不断的完善与提升。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中国的教育应该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作为发展的目标,而创造力的培养则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

  美术学科因其独特的作用,在感知、想象、表现等方面有其独特的作用,在提高人的综合能力上大有裨益。传统的美术教学注重技能的训练和知识的灌输,忽略创新能力的培养,忽视创造性思维的培训,这种“依葫芦画瓢”的思维方式不仅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且还会使学生形成依附的个性品质。如何在教学当中鼓励学生创新,培养他们发挥自我实现的创造力,在实践中体现自我价值,依据课改精神,从以往的纯知识技能转向人文素养与艺术能力的综合发展,尝试从优化课堂结构和教学程序,通过艺术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感、文化和科学的联系,提高学生的探索、参与、感受和创造的积极性,强化学生的艺术通感,扩展学生的艺术视野,使知识性、趣味性、和科学性融为一体,全面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树立良好的个性品质。

  一、优化课堂程序,激发学生情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艺求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以人的发展为中心,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使学生的被动情绪转化为愉快、积极、自觉的学习情趣,让“该上课了”变为“想上课”,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为使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开放课堂教学形式,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野、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使每一堂课变得愉快而轻松,就应从改变教学环境入手,优化课堂程序,激发情趣着手。

  要激发学生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美学生人格,我认为要摆脱“临摹”这些条框,让学生出去“写生“,用他们自己的眼睛去观察这个千变万化的世界。只要我们交给他们观察的方法,在观察、比较中感受事物之间的不同、差异、变化。这样他们头脑中那个”概念物“自然就打破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脑海中积累起愈来愈丰富的对自然的认识、理解,以及他们”创作“的内容,激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保护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对周围事物的态度,树立良好的个性品质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它是科学研究的实在因素。”教学中,要注重学生主动地参与美术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丰富视觉和触觉感受,提高学生的官能感应,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教师的我们就应该注重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加以引导,培养学生对周围事物的态度,树立他们良好的个性品质。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在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有意识地安排自由创作课.比如,安排学生去观察自己喜欢的事物。过后,在自由创作课上,很多同学画出了自己感受最深的情景,一幅幅画面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在这样的观察、绘画过程中,形成了学生的基本美术素养,推进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在教师的鼓励教育下,增强了兴趣与自信心,而兴趣与自信心正是一个人一生中走向成功的至关重要的心理素质.

  三、驰骋想象,鼓励标新立异,引导发散思维

  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学会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来观察、描绘同一个对象,使学生敏锐的发现某一对象可以有不同的画法,要尽兴而画,思考的角度可以多种多样。为此,我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学习方法和过程因素,学会学习并逐步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重让学生打破习惯思维,往往能独辟蹊径,发现新结果,从而有利于培养求异思维,画的内容也就丰富多彩了。

  四、综合应用各种美术活动形式,改变常规教学程序,培养创造力

  在美术教育中,各种教学形式有其各种的特点,把绘画、手工、欣赏等教学形式有机结合,从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角度表达目标,突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促使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推进和提高学生综合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能力,从而更有效地发挥学生的创作潜能和创造能力。

  通常我会在欣赏课和手工课上,带学生采集花草尽兴拼画等;让学生自由的用泥土捏自已喜欢的东西;在路上,可以捡一些形状各异的小石头,让学生根据石头的形状在上面作画。这些手脑并用的实践活动,是学生陶冶了情趣,扩大了视野,学到了书本以外的知识,发展了美术实践能力,形成了基本的美术素养,提高了动手能力,培养了创造力。

  总之,在美术教学中,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努力创造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个性品质的教学程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朝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驰骋于更加灿烂的明天。

  谈创造性思维论点 [初探美术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摘要:美术教学要以引导学生走向创造为主要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文章通过“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首先教师要有创造性思维;可采用缺点列举法,进行创造性思维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必须鼓励他们用脑用手;多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四个方面浅谈了在美术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关键词:培养;创造性思维;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

  美术教学以引导学生走向创造为主要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我在美术教学中有如下体会。

  一、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首先教师要有创造性思维

  我听过几次指导性的实验课程,让我感触颇深。只要教师对教材进行过创造性方面处理的,就很容易引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在随后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思维活跃了,新颖的创造和见解也就相应地多了起来。如若做为教师本身对教材的理解较为肤浅,课堂上只是照本宣科地进行教学活动,整个课堂气氛也就沉闷了起来,学生只是死记硬背,学习兴趣提不起来,也就得不到较好的学习效率。

  在学习“铅笔风景写生”这项教学内容时,我就以美术基础相对好一些的班级做为实验的对象,教学内容也只是以知识性和技术性为单一的学习任务,认真地讲解了构图中近景、远景等处理手法,对于建筑物和树木的写生也进行了步骤上的讲述,结果学生个个变得对写生没有丝毫欲望,作业都写得大相径庭,连那些平时美术基础很好的学生也把作业做得特别没有创意。而在另一个美术基础较为薄弱的班上,我又以同样的内容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授课,把培养学生们丰富的创造性和想象思维放在了课堂教学的首位,在“立意和构图”的表达上引起了学生们的兴趣,在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上下了工夫,并讲解了写生方面的方法和知识。上课前,我先让学生对教学楼附近的景物进行写生,每个人的立意不同,大家的思维也都跟着活跃了起来。有的作品把艺术放在了描绘的重点上,立意“青少年茁壮地成长”;有的作品用古典式花圃围墙与现代建筑的对比为立意,表达了“昨天、今天、明天”;还有的作品超越了“三景处理”,将远处的电视塔画得很清楚,谈了“科学与我们越来越近”等带有现代派绘画的想法;等等。在两堂课的比较中我得知,即使学生基础再好,如果教师不进行思维上的创造,也就得不到相应的教学成绩。教师的思维越是具有创造力,也就越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可采用缺点列举法,进行创造性思维教学

  自然和生活中的事物都不是完美的。所有的艺术作品也都多少存在或大或小的失误,而我们在平时的美术教学时,如果鼓励学生对作业进行更加完美的加工,多方面寻找作品的缺点,就能有更新更好的作品产生出来。在图案教学一课上,我选择了图案作业较好、一般和较差的作业为案例,让学生试着找出作业中的不足。我最常用的话是:这幅画的某个部分适当改动一下,会不会更完美一些?就算那些很优秀的作品,我也会引导学生把那些较小的瑕疵寻找到,然后适当改动,进而让图案设计表达得更加完美。在图案的纹样设计等教学中,学生们的通病是结构的变形不好,没有对写实进行简化、添加等;在排列和形状上对比也较差。我们就要让学生在这些方面进行加强,把这些容易出现在细节上的失误和缺陷变小变没,学生的作业质量也就相应地变得更加完美起来了。

  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必须鼓励他们用脑用手

  在“桥梁设计”一文的教学上,我会要求学生们根据自身对于桥梁的认知展开丰富的想象,描绘设计出自己心中桥梁的样子。等到学生心中有了最初的框架之后,我又对教材中的“赵州桥”进行了全方位的剖析,和学生们共同画出层面图,而后我又要求学生画出自己想象中设计出来的桥梁的样子。

  在设计时,我鼓励他们相互讨论,从想象、设计、构思、制作等方面锻炼其脑和手,最后把想象中的桥梁通过自己的双手制出桥梁模型来。学生积极性很高,思路极广,有的设计制作了黄河大桥;有的为动物园里的小动物设计制作了动物桥;有的为少年儿童设计了类似滑梯的儿童桥;还有的设计了九曲桥、三岔桥、公路、铁路、人行三层桥;有的还在桥顶和桥头设计了具有民族风格的亭子。可见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非常丰富的。学生们制作的桥梁模型技巧很高,我在全年级300多位学生中,选了100多座桥梁模型,举办了桥梁模型展览,并组织学生们去参观、评议。

  四、多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如在进行“基本形体切挖”教学时,教会学生理解和培养空间概念的知识,这将对以后学习几何图形,机械作图有很大的帮助。我根据青少年好胜心强的特点,采取竞赛的办法,加强趣味性,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一节“六面体的切挖”课上,我要求学生“在一个六面体上切割六分之一,并在黑板上画了四个六面体,每组各派一人到黑板上来“切割”,方法不可相同,你切割的方法,别人已经在画了,你就得换另一种方法,这样,全班学生的情绪都很高涨,坐在下面的学生给上面的学生出谋献策,整个课堂沉浸在积极的思索和热烈的讨论之中。

  总之,美术课绝不能是依样画葫芦,而是诱导学生发展个性,启迪智能,发挥其创造性。这样才能使美术教学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面,发挥学科本身所具有的独特功能。

  参考文献:

  1.耿红党,《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考试周刊》,2008.27

  2.郸海翔,《美术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青海师专学报》,2006.S2

  3.郑昌,《谈谈中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培养》[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

  谈创造性思维论点 [初探美术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摘要]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源于兴趣,兴趣是创造的动力。教师要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点燃智慧火花的导火索,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学习,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中成长,使之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养成爱学、乐学的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学习中获得汲取知识的快乐与成功的喜悦,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美术教育 兴趣 创新思维

  初中美术教育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造能力,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是实施美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阶段。与其它学科相比,美术教育有它独特的优势,可以开拓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养成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然而在美术教学中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以下我将从三个方面加以论述。

  一、转变教学理念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尊重学生,还学生学习的主动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样就要求教师要做到转变教学理念,要转变教学理念就得做到以下“三变”。

  第一、变严为和。

  传统教学讲求“严师重教”,一味强调教师的权威性,这样就疏远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要让学生喜欢一门学科,激发他们对此门学科的学习兴趣,首先要让学生喜欢授教于这门学科的老师。那么该学科的任教者就得喜爱学生,尊重学生,使学生对其产生亲近感,觉得老师可亲、可信、可敬,这样在学习活动中就易于形成轻松愉快的氛围,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教书育人最大的享受、最大的快乐在于自己是学生所感到亲切的,是学生所需要的,是能够给学生带来欢乐的。师生关系的最高境界是相互尊重,相互平等,相互喜爱,相互欣赏。真正的教育是平等的教育,和谐的教育。要建立融洽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就要做到“变严为和”,进而培养与学生之间真挚坦诚的亲友感情,树立良好教师形象,这样学生定能“亲其身,爱其道”,定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第二、变主为次。

  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教师一味地讲,学生一味地听。新课程要求下的课堂教学,教师应是教育目的的实现者、教学方法的探索者、教学活动的指导者与合作者,而学生恰恰是一切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把主角的位置让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活动、合作学习、共同探究。教师不要强求学生接受自己的观点,而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不要让学生产生上“美术课是一种负担,欣赏理解作品是一项任务”这样的错觉,而要让学生觉得上美术课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课堂上教师可以坐到学生中间去,成为他们中间的一份子,并且参与到他们的绘画、制作、讨论中去,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放松心情,带着愉快的情绪去学习、去感受、去体验。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积极创造性。

  第三、变满为半。

  传统课堂往往是“满堂灌”,结果是教师“出力不讨好”的抱怨。教师不妨“变满为半”,比如教师讲上一些绘画基础知识,留给学生一会儿绘画时间。这样教师自己讲得不累,学生也学得不累,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他是否会讲述知识,而在于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事实上不称职的教师在教学中总是让学生适应自己的教学方法,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优秀的教师在教学中则是让自己去适应学生的学习方法,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如果说“教是为了不教”,那么“学就是为了会学”,这也就是“授之以鱼”与“授之以渔”的本质区别吧。积极互动,教学相长是现代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统一的过程,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最终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二、选择教学内容

  教材内容是学生创造愿望的最基本源泉。在教材选择和安排上,我采取了一下三种做法。

  第一、变窄为宽

  从学生的主体需要出发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在传统美术教材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临摹,临摹是一种古老的学画方法,确实能帮助初学画者掌握最基本的绘画技法,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思维受束缚,画面千篇一律。我认为应拓宽传统临摹概念,使临摹教材内容由刻板机械模仿而转化为有变化、有生气的创作,“变窄为宽”,在形式、内容、构图、表现手法等基本概念里在一定程度上加入自己的某些想法,这样能给学生一个极大的创造空间,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丰富的想象力、深刻的情感有表现的可能,并且可以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第二、变无趣为生动。

  单纯的教材内容,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补充一些生动有趣的情境画面,增添教材内容,可以达到完善课本的目的。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也要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绘画能力,如《过去的日子》《我的故事》《最后的晚餐》等,这些内容都有一定的情节,都可以变成一则有趣的小故事,通过生动的讲述,使学生头脑中形成一幅幅画面,获得情绪的感染,并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再通过互相之间的讨论、交流,进一步激发兴趣,丰富想象,然后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启发学生力争做到:题材新,范围广,构图巧,构思妙。这样学生在绘画中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获得了学习的幸福感,那么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了。

  第三、变平为奇。

  学生不爱学习,厌学,没有学习兴趣,很重要的原因是课堂氛围太沉闷,授课方式太呆板,所授内容局限于课本太乏味,学生活动时间不够或根本就没有活动时间听得太累,每堂课都太过于平淡无奇了。因此教师要想办法“变平为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设计生动有味的画题,以吸引学生注意。例如《有趣的“墙”》一课,教师要是仅仅围绕教科书上内容来讲授,学生不仅不易接受,更会觉得太过平淡,无趣。于是我就利用多媒体加入一个小动漫,让学生思考墙是怎么砌起来的,再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各类型的墙来给学生形成直观感觉,丰富他们的想象力。让学生思考它们是怎样砌成的?所用材料是什么?那样的形状有什么规律?有什么寓意?我们能不能自己动手试着堆砌呢?由一面墙引出这么多有趣,奇特的问题,还允许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不同形状的墙,有趣的墙,这样的作品设计制作过程是一次多么有意义的集体活动啊!学生会没兴趣吗!他们能没有创造的愿望吗!   三、改变教学方法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所统一的活动,是二者互动的结果。多种教法的综合运用,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改变教学方法,也要做到以下三变:

  第一、变抽象为直观。

  教材上的知识、画面往往是抽象的,不易理解的,不能合理运用的。教师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直观性的教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领会教学内容。我经常收集一些新颖、独特的教具,展示给学生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例如收集一些名家名作,民间工艺精品,包装盒之类的东西,这些教具对于开拓学生视野,宣染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有极大的帮助。或是自己动手制作一些个性独特的,生活化的教具,这些教具与学生生活较近,学生容易在心理上接受。如《立体制作——纸塑》中,我自制了一个回族少女,一拿上讲台,学生的眼球马上被吸引住,赞叹之声不绝于耳,并且产生了自己动手制作的强烈冲动。再如在《京剧脸谱》一课中,我先给学生放了一段京剧视频,给学生以直观感受。然后由剧中人物脸上的图案引向京剧脸谱,再展示各种脸谱,介绍脸谱是“心灵的画面”,它以大胆的想象,写意式地勾画出人物的不同性格,例如红脸象征刚烈忠正,绿脸象征蛮横暴躁,白脸象征邪恶奸诈,黑脸象征爽快正直等,用这种直观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起来了,创造性思维也就被极大地激发了。

  第二、变静为动。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课堂上学生总是整整齐齐坐着,面对着教师。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很少有交流的机会,久而久之,兴趣在规矩中悄然消失,创造性不知如何体现。针对这一现状,我是这样做的:打破已有的固定座位,根据学习要求,结合学习内容,让学生自愿组成学习兴趣小组,自己分工,人人动手,集体完成学习任务,然后将作品拿到到讲台前面展示、讲解,再以比赛形式进行讲评。这样每节课都能让学生体验到合作与竞争的乐趣。教师在这全过程中只是点拨、启发、引导,不给学生太多的限制,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充分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实践证明分工合作的创作形式,变静为动的学习方法,会给学生带来更多收获,会给教学带来更多的惊喜。

  第三、变感悟为体验。

  美术课的教学设计,应从内容出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感染学生,让学生有真实而丰富的情感体验,使我们的教学内容更有引发力。课堂上作画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和谐优美的课堂氛围,能使学生进入创造佳境,能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例如在教室里多张贴一些师生习作,让学生一进教室就知道这是美术课,产生一种强烈地学习、创造的欲望。再如在教学中选择一些适合学生的、轻松愉快的音乐,在课堂上播放,让学生得以感染,使学生体验到音乐的美妙,在美妙的音乐声中自由想象,于无形中受到某种启发,使作画过程中视觉、听觉能和谐一致,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技能的表现和创造性思维的发挥,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总之,在大力倡导创新教育的今天,美术教育教学更应该发挥出它所具有的独特作用。要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必须做到变,无论是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方法的改变,还是教学内容的选择,都要以兴趣培养为手段,都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快乐的美术活动中得以充分展现。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兴趣,都能成为学习的主人,都能成为可创新之人。

本文来源:http://www.cnmengfu.com/baogaozongjie/39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