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nmengfu.com--自我评价】

  制度,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zhì dù,意思有1、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2、制订法规;3、规定;4、指规定品级的服饰;5、制作;6、制作方法;7、规模、样式;8、规制形状;9、指一定的规格或法令礼俗。以下是本站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学校内控评价和监督制度 3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学校内控评价和监督制度1

  内部控制评价和监督制度为了自我完善内控体系,及时发现学校内部控制缺陷,提出和实施改进方案。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1、内部控制评价和监督的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评价工作应当包括内部控制的设计与运行,涵盖学校各种业务和事项。

  (二)重要性原则。评价工作应当在全面评价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单位、重大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

  (三)客观性原则。评价工作应当准确地揭示教学管理的风险状况,如实反映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

  (四)以风险为导向的原则。评价工作应当以风险为导向,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对学校内部控制目标的影响程度确定需要评价的重点业务单元、重要业务领域和重要流程环节。

  (五)及时性原则。评价工作应按照规定的时间进行,当教学管理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应及时进行重新评价。

  2、内部控制评价和监督的内容

  内部控制评价应紧紧围绕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要素进行,对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情况进行全面评价。

  3、职责与权限

  内控审计人员应具备与监督和评价内部控制系统相适应的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

  学校行政负责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健全,以及对校园内部控制的审计,监督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和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情况,审议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及其他相关事宜的等。

  各部门负责组织本部门的内控自查、测试和评价工作,对发现的设计和运行缺陷提出整改方案及具体整改计划,积极整改。配合审计部门及外部审计师开展学校层面的内控评价工作。

  4、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一)审计部门按照评价指引及本制度的要求制定评价工作方案、组成评价工作组、实施现场测试、认定控制缺陷并汇总评价结果,在此基础上编报评价报告初稿。

  (二)审计部门对评价报告初稿进行复核,并经审计部门负责人复核后形成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上报学校学校行政审阅。

  (三)学校学校行政召开会议,审议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形成学校行政决议。

  (四)学校行政在年度报告披露的同时,按规定披露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学校内控评价和监督制度2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西北民族大学(以下简称“学校”) 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 促进学校内部控制不断完善并有效实施, 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教育部直属高校经济活动内部控制指南(试行)》 等有关规章制度,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 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内部控制评价, 是指学校对内部控制建立和执行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形成评价结论, 并出具评价报告的过程。

  第三条 内控评价工作由内部控制监督评价工作组负责组织。 学校认为必要时, 可以委托具备资质的第三方中介机构实施内部控制初步评价。

  第四条 内部控制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 全面性。 评价应当关注内部控制的建立是否覆盖学校及所属单位所有的经济活动、 经济活动的全过程、 所有内部控制关键岗位、 各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和相关工作任务。

  (二) 重要性。 评价应当以风险为导向, 突出重点, 关注影响控制目 标的高风险领域、 重要业务部门、 重大业务事项、关键控制环节和风险点。

  (三) 客观性。 评价应当准确揭示学校主要经济活动、 重大业务的风险状况, 如实反映内部控制设计的健全性与执行的有效性。

  (四) 适应性。 评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学校的实际情况, 并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 学校经济活动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 不断修订和完善。

  第五条 学校成立由分管校领导担任组长的内部控制评价监督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 负责对学校内部控制实施情况开展内部评价与监督, 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度。 领导小组成员包括纪委、 监察处、 审计处、 校长办公室、财务处、 发展规划处、 人事处、 科研处、 基建处、 后勤管理处、 国有资产管理处、 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 图书馆、 资产经营公司等相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 其主要职责:

  (一) 审批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计划、 方案;

  (二) 组织成立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组;

  (三) 审批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及整改方案;

  (四) 其他与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管理有关的工作。

  第六条 内部控制监督评价工作组负责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组织、 协调与指导, 主要职责:

  (一) 组织拟定内部控制评价相关制度;

  (二) 组织编制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方案;

  (三) 组织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工作;

  (四) 监督内部控制缺陷整改落实情况;

  (五) 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相关工作。

  第七条 学校相关部门或单位(以下简称“单位”) 是内部控制体系运行的执行机构, 在内部控制监督评价工作组的组织下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工作, 主要职责:

  (一) 根据监督评价工作方案和相关业务内部控制评价标准,开展本单位内部控制自查、 自评工作;

  (二) 根据业务内部控制自查结果梳理内部控制缺陷;

  (三) 参与学校内部控制评价缺陷的认定;

  (四) 针对内部控制中存在的缺陷制定整改计划;

  (五) 落实整改计划, 并及时向纪检、 监察、 审计部门报送整改情况报告;

  (六) 其他和本单位内部控制及其评价相关的工作。

  第二章 内部控制评价监督内容

  第八条 内部控制评价包括单位层面内部控制评价和业务层面内部控制评价。 评价时可以同时进行, 也可以分阶段进行。

  第九条 单位层面内部控制评价侧重对单位控制环境的评价, 应全面考虑学校经济活动的决策、 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关注主要经济活动及其可能产生的重大风险。重点内容包括: 发展规划、 组织架构、 运行机制、 关键岗位与人员、 会计与信息系统等方面的内部管理情况。

  第十条 业务层面内部控制评价侧重对单位经济活动业务层面控制的评价。重点内容包括: 预决算管理、 资产管理、 债务管理、 收入管理、 支出管理、 合同管理、 采购管理、 工程项目管理、 科研项目管理、 财政专项项目管理、 经济活动信息化管理、 其他附属单位管理等方面的内部管理情况。

  第三章 内部控制评价监督程序及方法

  第十一条 评价工作分为准备阶段、 实施阶段、 汇总评价结果、 编制评价报告阶段, 报告反馈和跟踪阶段。

  (一) 准备阶段

  1. 制定评价监督工作方案。内部控制监督评价工作组或第三方中介机构根据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 分析学校管理过程中的高风险领域和重要业务事项, 确定评价方法, 拟定评价工作方案, 经领导小组批准后实施。评价监督工作方案应当明确评价范围、 工作任务、 人员组织、进度安排和费用预算等相关内容。 评价工作方案既可以全面评价为主, 也可以根据需要采用重点评价。

  2. 组成内部控制监督评价工作组。内部控制监督评价工作组在领导小组领导下, 承担内部控制评价监督具体工作。内部控制监督评价工作组成员由纪委、 监察处、 审计处工作人员组成, 组成人员应具备独立性、 相关业务胜任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 注重吸收熟悉学校内部相关部门情况、 参与日常监控的负责人或业务骨干。 内部控制监督评价工作组成员对本部门的内控评价工作应当实行回避。学校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委托社会中介机构进行初步评价。 纪检、 监察、 审计部门在中介机构初步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学校自身特点进行最终评价。 内部控制评价初步工作由社会中介机构承担的, 相关费用按照国家规定执行。

  (二) 实施阶段

  1. 了解被评价单位(业务) 基本情况。 充分沟通相关文化和发展战略、 组织架构及职责、 领导层成员构成及分工等基本情况。

  2. 确定检查评价范围和重点。 内部控制监督评价工作组根据掌握的情况进一步确定评价范围、 评价重点和抽样数量, 并结合评价人员的专业背景进行合理分工。

  3. 开展现场检查测试。 内部控制监督评价工作组根据评价人员分工, 综合运用各种评价方法对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进行现场检查测试, 按要求填写工作底稿、 记录相关测试结果, 并对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进行初步认定。

  (三) 汇总评价结果、 编制评价报告阶段

  1. 实施阶段结束后, 内部控制监督评价工作组就发现的相关问题编写单独的评价工作底稿, 并进行交叉复核签字, 由内部控制监督评价工作组组长审核签字确认后征求被评价单位意见, 被评价单位在规定时间(10 个工作日)内予以反馈,超过时间不反馈意见的视为无意见。

  2. 内部控制监督评价工作组组长在相关评价工作底稿的基础上编写评价报告初稿, 提交纪检、 监察、 审计部门主要负责人审定后, 报领导小组审批, 出具正式评价报告。

  (四) 报告反馈和跟踪阶段

  内部控制监督评价报告提交领导小组组长, 并报送相关业务管理部门。对于内部控制评价中认定的内部控制缺陷, 要求责任单位及时整改, 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组要跟踪其整改落实情况; 对因内部控制缺陷给学校造成损失或负面影响的, 学校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十二条 内部控制评价方法主要包括: 在对被评价单位进行现场调查的基础上, 综合运用个别访谈、 实地观察、 证据检查、 重新执行、 穿行测试等方法, 充分收集被评价单位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是否有效的材料。

  第十三条 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应当形成工作底稿, 详细记录执行评价工作的内容, 包括评价要素、 评价标准、 评价和测试方法、 主要风险点、 采取的控制措施、 有关证据资料以及认定结果等。

  第十四条 内部控制评价完成后, 应将被评价单位的评价资料整理后, 并按顺序装订归档。 内部控制评价的有关文件资料、 工作底稿、 证明材料等应当妥善保管, 及时归档。

  第四章 评价结果及其应用

  第十五条 内部控制评价纳入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内容与干部考核体系, 将评价结果与考核挂钩。

  第十六条 对外部监督部门审计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风险和提出的整改意见建议, 相关单位要积极进行整改落实。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校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之日起施行, 由监察处负责解释。

  学校内控评价和监督制度3

  一般的事业单位属于财政预算报账单位,基本上没有成本核算和税金交纳的业务,相比其他行业的会计核算较为简单,内部控制制度尚未制定或订出来也没执行。

  但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既关系到会计系统对单位经济活动反映的正确可靠性,又涉及到单位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性。

  建立一整套适合领导如何管理和控制本单位内部经济活动的制度,对于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及时和准确,改善事业单位的经济现状,在实际经济工作中有效地施行显得尤为重要。

  一、内部控制制度的含义

  内部控制制度是指单位为贯彻执行所制定的各项管理政策,增进会计数据的真实性,保护资产,提高教学服务效益,促进单位良好地运转,而在单位内部所采取的组织规则和一系列的调节方法及措施,是管理与控制财务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

  目标定位在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果和效率、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及遵循在适当的法规上。

  其职能不仅包括管理层用来授权与指挥办公、教学、服务等活动的各种方式、方法,也包括核算、审核、分析各种信息资料及报告的程序与步骤,还包括为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综合计划、控制和评价而制定或设置的各项规章制度。

  二、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原则

  (一)合法合规性原则。

  内部控制制度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确保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单位的内部规章制度能在本单位有效施行。

  (二)全面性原则。

  内部控制制度应涵盖单位内部各个部门及各个岗位的每项经济业务、并针对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将内部控制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

  (三)岗位责任制原则。

  内部控制制度应保证单位内部机构、岗位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设置和分工,坚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确保不同科室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四)适时性原则。

  内部控制制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随内外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制度不是僵死的教条,与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已修订,单位的工作范围发生变化等情况,都会引起制度的改变,单位应根据这些变化,与时俱进地对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使之更好地发挥监督和控制作用。

  三、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措施

  新《会计法》明确规定各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财政部颁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也针对会计控制的目标、原则、监督、检查作出明确的规定,内控这一管理手段正逐渐成为单位管理的核心与重点工作。

  (一)完善单位的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是指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程序及其效率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

  任何单位的内部都存在于一定的控制环境中,它是一种氛围,塑造学校文化,影响会计的意识控制和实施控制的自觉性。

  它是实行内部控制的基础和前提,是内部控制体系框架的一个重要因素。

  1.完善单位的治理结构。

  内控环境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事业单位的法人治理结构,管理层通过实施内控,使内控制度成为“单位之法”,它对每个成员都有效,都必须无条件遵循,任何人都不得游离于它之外,凌驾于它之上,从而实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否则,会出现漏洞。

  例如,2005年某省的审计机关在1-9月份共完成审计项目71个,查处各类违规行为资金7.97亿元,其中收缴财政资金6131万元,促进挤占挪用资金归还原资金渠道7.28亿元,减少财政拨款和补贴885亿元。

  可见,事业单位如果没有内部控制制度,或执行不好,就给国家和单位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说明内控制度的建设,更需要完善的治理结构。

  2.提高管理者及职工的素质。

  管理者的素质在单位的管理中起着绝对的作用,素质不同,对单位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也完全不同,直接影响到单位的业绩,进而影响到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

  管理者的素质不仅指知识和技能,还包括操守、道德观、价值观、世界观等多个方面,更主要的是着眼于全体员工,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建立良好的环境氛围,激发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竞争和激励机制、绩效评价体系、社会保障体系等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手段,为内部控制培育良好的环境基础。

  (二)设立良好的控制活动

  单位必须制定控制的政策和程序,并予以执行,以帮助管理层为达到其控制目标的实现,用以辨认处理风险所必须采取的行动能有效落实。

  控制活动存在整个单位的各个职能部门,包括核准、授权、验证、调节、复核绩效、保障资产安全等多种程序。

  (三)进行信息流动与沟通

  事业单位应设立一个良好的信息与沟通系统,包括财务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

  财务信息系统以会计为主,提供有关财务方面的信息,而管理系统还提供非财务的信息。

  可确保组织中每个人均清楚地知道其所承担的特定职务,每位职工了解内部控制制度的有关方面,这些方面如何生效以及在控制制度中所扮演的角色、所担负的责任以及所负责的活动怎样与他人的工作发生关联等,职工需知道单位期望他们做出那种行为、那种行为被接受、那种行为不被接受,职工还需知道在其执行职责时,一旦有非预期的事项发生,除了要注意该事项本身之外,尚应注意导致该事项发生的原因。

  (四)加强事业单位的监督

  单位的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纳入管理过程的大量制度及活动实施的。

  因此,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被切实地执行且执行的效果良好,内部控制能够随时适应新情况等,内部控制就必须被监督。

  监督是一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评估制度执行质量的过程,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

  1.内部审计和控制自我评估。

  内部审计帮助组织进行“软控制”环境的营造,成为内部过程的设计顾问,使成员能自觉地把办事准确和职业道德放在首位,形成监督内部控制其它环节的主要力量。

  而控制自我评估指的是各单位不定期或定期地对自己的内控系统进行评估,基本特征是关注经济活动的过程和控制的成效,由管理部门和职工共同进行,用结构化的方法开展评估活动。

  2.促进和完善对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外部监督。

  这需要立法、执法、审计、监管诸方面对单位内控进行独立、客观、公正的研究,或制定准则,或指出指南,或提供框架和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以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为主的内部控制制度需要利用机制、系统的观点来对其进行探讨、研究和实践。

  因此,如何设计出一套符合事业单位实际,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事业单位的管理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制度

  根据《内控规范》要求,指定专门小组对内部控制建设情况实施评价和监督。

  一、评价与监督范围

  根据《内控规范》规定,内部评价监督的范围是经济业务科室;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内部监督检查和自我评价, 并出具自我评价报告。

  二、评价与监督目标

  评价与监督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与执行的有效性,促进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充分发挥内控的功能、促进内控目标实现。

  三、职责分工

  分管领导:

  1、全面落实和推进内部控制制度的相关规定,检查相关科室制定、实施和完善风险评估和内控制度的情况。

  2、审议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并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

  3、审阅和批准单位年度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方案。

  4、审议和认定经内部评价发现的重大缺陷,以及提交的应对解决方案。

  5、审议和批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办公室:

  1、拟定年度单位内部控制评价工作计划方案;

  2、组织并实施开展年度内控评价工作,编制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汇总表;

  3、对涉及本单位的内部控制评价,执行工作回避。

本文来源:http://www.cnmengfu.com/qiuzhiwendang/17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