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nmengfu.com--读书笔记】

  读后感就是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简单来说就是看完书后的感触。以下是本站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读《治国理政》第三卷有感 3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读《治国理政》第三卷有感1

  “要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只要是有利于老百姓的事,我们就要努力去办,而且要千方百计办好”、“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扭住突出民生难题,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争取早见成效,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习主席关注民生,谈民生、理民生的经典语录很多很多,句句高屋建瓴,句句情真意切。这些话语,在庚子年读来,更加的感触深刻,体会深刻。

  庚子年的春节,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春节。举国上下,同心戮力,共同抗击疫情的经历,让这个春节永载史册,也让每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公民,深刻体会到了作为“中国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民之所想,则政之所向。民生系着民心,是党执政之本、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源,是最大的政治。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秉承着这样的治党、治国理念,也一直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诺言。和平时代的人们,共享着社会发展、国家强盛带来的红利,安居乐业、家园和谐。当中国人民即将迎来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之际,突然遭遇新型冠状病毒的袭击,情况之严重前所未有,影响之巨大史无前例,可伟大的中华民族从未惧怕过困难和灾难,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从未放弃过祖国和人民。人常说国是最大的家,家是最小的国。灾难面前,党中央统一部署、协调各方,彰显了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坚持党集中统一领导的显著体制优势;全国人民统一步调、齐心协力,彰显了一个国家的民族底蕴和民族意识。

  国家和体制的优势让我们最终取得了一个个阶段性的胜利,这也是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体制保障。集中力量办大事,离不开国家和执政党的凝聚力、向心力,如果没有党坚强的领导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就不会有各行业齐动员,迅速形成防控网格的局面。2020年,综观全球抗击疫情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骄傲的说,没有哪个政党能像中国共产党这样,为了人民美好生活殚精竭虑,也没有哪个国家会向中国一样,一盘棋、一条心、一次次地将“不可能”变成“一定能”!

  发挥人民群众的集体智慧,密切依靠人民群众,是打好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的重要举措。在防疫工作第一线,基层社区人员“守土有责,分头把关”,因为疫情而激发的社区治理能力,将我党密切联系群众,密切依靠群众的强大组织优势发挥到淋漓尽致。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号召广大群众自我防护。看看,全国上下,村支部书记、社区党员、街道办干部、居委会大妈、快递小哥、保安大叔各出其力,从守路口、测体温、轮班巡逻,到逐户排查、普及防控知识、消毒杀菌,各尽其责,绘就了中国人民战天斗地、驱疫疗毒的勇壮篇章。在面对灾难的时候,我们的国家和人民都是团结奋进的,都是坚定顽强的。

  病毒无情人有情。一场席卷全球的疫情,把全球几乎拉到同一个起跑线。然而在这场疫情大考中,中国根据防控形势变化不断完善治理体系,防控效果受到国际社会高度赞扬,“中国经验”、“中国做法”、“中国模式”等字眼见诸全球媒体,全球各国纷纷效仿。深挖这些“字眼”、效仿的背后,是对中国政府由衷的赞叹和认可,是对中国人民无限的敬佩和羡慕。正如世卫组织所说,世界上很难有一个国家像中国一样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

  一场疫情让人类永远地记住了2020年,也让世界永远地记住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有着如此坚定强大的领导,有着如此友爱坚韧的人民,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指日可待。

  读《治国理政》第三卷有感2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收录了一篇文章《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做到信念坚、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一件大事,关乎党的命运、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人民的福祉,是百年大计。要兴党强党,保证党永葆生机活力,就必须实事求是认识和把握自己,以勇于自我革命精神打造和锤炼自己,保持对党的忠诚心、对人民的感恩心、对事业的进取心、对法纪的敬畏心。党员干部要铭记“四颗心”,做好实心人。

  铭记“保持对党的忠诚心”的教导,做永远红心向党的“向日葵”,不忘初心使命。在党的坚强领导和指导下,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为指针,以践行规划目标为方向,以服务时代发展为担当,在火热的实践、不懈的拼搏、顽强的奋斗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时代感和自豪感,这就是“向日葵”式的好干部。

  铭记“保持对人民的感恩心”的教导,做懂得惜时感恩的“勤务员”,增强服务意识。像雷锋那样做人民的“勤务员”,热爱人民,懂得感恩,惜时奋进,爱憎分明,公而忘私,舍己为人,助人为乐,奋不顾身,不怕困难,言行一致,服务群众、服务发展、服务稳定、服务改革,这就是志愿服务精神、敬业精神、拼搏精神、创新精神、攻坚精神和工匠精神的体现和传承,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感党的恩,感人民恩,感师长恩,感组织恩,感社会恩,是我们服务的不竭动力和源泉。

  铭记“保持对事业的进取心”的教导,做坚定理想信念的“千里马”,奉献青春智慧。无论攻克哪座高山,山高人为峰;无论横渡哪个海洋,理想信念是前进的风帆;无论从事何种行业、何种事业,付出青春智慧是成功的前提。党员干部过硬的作风、高强的本领、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从哪里来?从学习中来,从淬炼中来,从进取中来,从积累中来,从团结中来,从奉献中来。“院子里跑不出千里马,温室里育不出栋梁材。”“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有比人更高的山。”要做奔腾于草原的骏马日行千里不停蹄,要做翱翔于天空的雄鹰搏击云端不歇翅,要做冲击于江河的船只配合纤夫不松桨。

  铭记“保持对法纪的敬畏心”的教导,做始终遵纪守法的“排头兵”,永葆清正廉洁。党员干部的政治思想好、处事作风好、道德觉悟高、文明素质高、工作能力强、自觉意识强,对纪律规矩和法律制度的敬畏、尊重、参悟和遵守是必要的保障。必须保持对法纪的敬畏心,做始终遵纪守法的“排头兵”,这是我们干部永葆清正廉洁的最好态度、最佳方法和最美风景。

  年轻干部也好,年长干部也好,都要铭记“四心”教导,做到信念坚、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做实干家、实心人、实在人,始终在细照笃行中不断修炼自我,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在时代的挑战和考验中谱写忠诚、感恩、进取、奋斗、奉献和廉洁的壮美篇章。

  读《治国理政》第三卷有感3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新时代的文化自信不仅要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命脉里来,更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融入新鲜的血液,才能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拜读第三卷中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文化自信的部分阐述,不仅能感受到讲话金句里的文化力量,更能体会到文化之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文化正则个人正。文化犹如一个人的信仰,底子正、营养足、价值向上的文化根基,不仅能支撑起国家和民族的长盛不衰,更能孕育出优秀杰出的人才。从儒家哲学的仁者爱人,以和为贵到一笔一划都有讲究的汉字文化圈,从郑板桥竹石的“千磨万击还坚劲”到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从精忠报国的岳飞到甘为人民樵夫的焦裕禄。新时代新形势下的思想铸魂育人,要拿出更多走进实践深处、观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的作品,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人民的幸福生活。

  文化强则民族强。加强文化创新,助推文化共享,才能坚定民族自信。从深藏于养心殿的文物移驾到博物馆接受公众欣赏,从故宫各类文创产品的走红到云游故宫、数字多宝阁的火爆,从名人故里所有权的激烈竞争到通力保护与抢救下梁祝遗存的再放光芒,从各地美术馆、博物馆的通力合作为公众献上跨越千年的文化盛宴到民俗、戏曲、曲艺等瑰宝频繁亮相国际舞台,中华民族的文化崛起已然成为不争的事实。加快文化共享的创新方式,才能让公众在文化熏陶中坚定走好民族走向未来的道路。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唐朝鉴真东渡不畏艰险传播探索佛学到明朝郑和七下西洋以物易物扬我国威,从五四运动爱国救亡不负伟大时代到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的红色文化,中国的文化基因里从来没有霸凌的词汇,有的只是和平共处、共享繁荣。正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内涵,我们是大国,是一个内外兼修、和衷共济的文化大国,是一个崇尚全球多元、美美与共的文化大国。

  立足现实,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让公众在文化感染下构建文化的自信,植根大地,加强文化共享的宣传方式,让更多人嗅到灿烂文化的芬芳,用文化软实力表现好中华儿女的精神风貌。

本文来源:http://www.cnmengfu.com/yingyongwen/17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