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nmengfu.com--公文大全】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以县为单位,查清村和农、林、牧、渔场,居民点及其以外的独立工矿企事业单位土地权属界线和村以上各级行政界线,查清各类用地面积、分布和利用状况。本站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土地资源及利用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供大家参考选择。

  土地资源及利用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

  (一)现状

  1.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我国土地幅员辽阔,土地类型多样。国土面积在世界上居第三位,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地带,除一部分处于寒温带(约占1.2%)和青藏高原的高寒地区(约占26.7%)外,其余土地的水热条件尚比较好。但是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多、平地少且分布不均匀,山地、丘陵、高原的面积约为633·7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66%,平地为326.3万平方千米,占34%。以海拔高度计,超过1000米的土地占国土面积的58%;超过500米的占国土面积的75%。全球陆地平均海拔高度约800米,而中国大陆的平均海拔高度约为1525米。山地面积如此之大,成为扩展农业用地的巨大障碍。

  我国的人均耕地少,人均耕地面积直接关系到主要农产品的占有量。据统计,我国现有人均耕地和主要农产品,不仅低于发达国家,而且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从历史发展上看,中国人口过多和耕地资源不足,始终是传统社会生产力矛盾的焦点,这个矛盾突出地表现在人口与耕地的比例关系上。在战国时期,在当时生产力的水平之下,人均12.5亩耕地是维持生计的临界点;到了唐代中国人均耕地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点为17.88亩;而后一直下降,到了清代“康乾”盛世时期,人均耕地已下降至1774年的3.7亩;到1850年人均耕地又降至2.95亩。1949年,我国人均耕地仅为2.7亩。50年代中期,我国耕地面积扩大到16.8亿亩,达到历史上的新高峰,而后又下降,与此同时,总人口却迅速增长,人均耕地呈下降趋势,到1987年为1.33亩,为历史上的最低点。

  我国土地资源的地力差异较大。由于气候条件的差别,东南部地区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属于湿润半湿润地区,其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一半,而生物生产量却占全国的90%,拥有全国95%以上的人口,并且集中了我国90%以上的耕地、林地和产肉量。而西北部地区受大陆性气候的影响,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干旱缺水,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4.6%,年生物生产量还不到全国生物量的10%,生产能力低。这是由于我国水热时间分配和水平分布的不协调,形成了土地生产力的明显差异。

  2.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主要问题长期以来,我国的农业生产和土地开发利用的科学管理不够,表现在生产布局不合理;土地利用率低,浪费严重;局部地区对土地资源实行破坏性开发,重用轻养,造成土地的生态失调。此外,由于多种原因造成我国土地质量的下降,植被的破坏造成水土流失加剧,土壤的有机质与养分大量流失;土壤沙化和侵蚀在不断发展,土地次生盐渍化在扩大。同时由于工业生产的发展和农业大量使用化肥与农药,使土地遭受污染。

  我国人口的增长和耕地减少的矛盾非常突出,据土地管理部门分析,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有:①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占用耕地过多。不适当地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大量耕地改种果树、养鱼或退耕还林、还牧等。因而影响了粮食生产。②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增多。生产建设占用耕地,1981~1985年期间平均每年为128.6万亩,年占地递增率为21%。有些建设项目在用地上宽打宽用,少用多征,征而不用,以及乱占滥用的现象比较严重。乡村集体建设占用耕地相当多,农民建房占用耕地也很突出。③耕地自然损毁面积严重。长期以来,由于盲目开荒、滥垦山林、过牧草原等,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耕地的大量毁坏。

  (二)保护土地资源的对策

  1.必须开展土地资源的调查研究和科学评价对不同地区的土地组成、利用现状及社会经济条件进行全面的、综合的考察,同时对不同利用目的的土地资源质量作出鉴定,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制定农业区划,建立健全的耕作制度,调整农业布局和农业结构,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资源,促进农林牧副渔的全面发展。耕作制度是合理利用土地,充分发挥土地生产潜力的重要措施,必须用养结合,促进持续生产。

  2.有计划有限制地开发土地资源,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据初步调查,全国有大片荒地5亿亩,能够开发为耕地的,约1.2亿多亩;零星闲散荒地约1亿由,可开发为耕地的约0.5亿亩。如果对上述荒地进行综合开发,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加以合理利用,将开发的耕地,以弥补建设占用的耕地,保持现有的耕地数量,是完全可能的。

  3.应重视对土地资源的改造与治理。首先是搞好水土保持,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进行综合治理,讲求实效。加强盐碱土的改良,土地侵蚀和沙化的治理,更要加强土地污染的监测和综合防治,控制和治理污染源。改善土地的质量,以提高生物生产力。

  4.控制人口,以缓解人地矛盾。同时要尽快立法,保护现有的耕地面积。我国耕地人口承载力的潜在危机,是长期困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最大障碍因素。必须长期坚持控制人口,节省资源,适度消费的指导方针,认真贯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要尽快制定耕地保护法,明确规定人均耕地的绝对保护数,制订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根据规划划定农田保护区,做到依法管地用地。

  土地资源及利用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

  摘要:对土地资源的认识、利用、研究和应用必须紧密结合实践,到实地进行相关要素的调查和评价。广西都安县大兴乡的土地利用方式是否合理?由于岩溶地区人口膨胀和经济活动的加剧,及耕种的不合理,会出现什么样的生态环境问题?

  关键词:都安县,土地类型,土地利用。

  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就是土地资源这一自然经济综合体,是研究其类型与特征、数量与质量、调查与评价,以及开发与利用、治理与改造、保护与管理等诸多问题得一门综合学科。土地资源除了包含本身所固有得一切自然特性外,同时包含了具有可供人类发展生产得社会经济特性。人类社会得发展离不开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和改造,可以说人与土地得这种关系是整人类社会发展史中的最基本得生产关系。

  要合理、集约利用土地,就要查清土地类型、利用现状等,为综合农业区域、区域土地资源评价,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以及土地资源得科学管理等服务。因此,在我们06级土地资源管理班完成《土地资源学》的学习后,并在任课老师:胡宝清老师以及几个硕士研究生得带领下,我们班进行了为期三天的野外实地调查得实践。通过对典型区域土地资源类型得实地考察,深入认识土地特征特性。并且能综合评价不同得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地资源得发展、区域经济得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我们这次实习任务之一。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主要按土地利用分类,以调查各类用地得分布、面积和利用状况为主要内容。其目的是:1.查清各用地类型的数量、质量、分布状况,为国家和地区得农业区划、土地利用规划、土地保护与开发提供基础资料。

  2.查清各类土地权属状况等,为土地登记、提地统计服务。

  3.了解目前提地利用的经验、教训及存在问题,为国家和区域制定土地资源管理对策提供依据。

  4.查清村和农、林、牧、渔场以及居民点以外得机关、部队、团体、学校等企事业单位得土地权属界线和村以上各级行政辖区范围界线。

  在本次实习中过程中,我们采用SPOT 卫星遥感影像为基础资源进行调查,其分辨率分别为20*20m。但由于资料、技术等方面受到局限得原因,我们并未能真正完成此次实习的全部任务。而且实习时间短,任务多,技术不完全。因此,本次实习的土地利用现状图未能完成,所以本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实习报告不能有很好的参考资料和真实的数据,只能根据实地考察及以往的资料作为参考,大概地对本次实习任务工作做了总结和分析。

  本次实习所选择得区域是广西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大兴乡九顿村、太阳村、国隆村、三合村、江域村。三联村、定福村和高岭村等八个村级行政辖区。只有九顿村进行路线勘察与外业测量工作。我们是分两部分进行踏勘和测量工作的。一些同学主要对九顿村进行实地与影像判读,画出地类型与土地利用现状,对本村影像得色调、性状、纹理、图形等与实地各种土地类型的解译标志之间得关系。而其他得村则主要从影像图中进行判读。剩余的那部分同学则是在九顿村进行侧量工作。我们查找了关于河池市的一些自然概况:河池市处在桂西北地处云贵高原向东南丘陵得过度地带,境内裸露石灰岩面积占地区总面积得48.0%,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年均气温18.2---21.7,年降水量1200---1900MM,全县人口62.51万(2001年),人口密度为152.54人每平方米,其中农业人口58.7万人,占全县人口的93.9%。都安县的大兴乡位于都安县城西北部30米处,东部与五竹乡接壤,南和高岭镇毗邻,西南部跟保安乡交接,西部倚隆福乡,北与下坳乡、永安乡相邻。全乡有13个村委会454个村民小组,669个自然屯,7153户人家。其中非农业人口789人,农业人口30387人。大兴乡有壮、瑶、汉、苗、仫佬、水等6个民族,池花、梅珠、古朝、弄模4个村的瑶族占村人口总数70%,全乡总面积163.4平方公里,耕地19874亩,水田2586亩,旱地17288亩,以农业为主,多种玉米、稻谷,红薯之类。大兴乡是都安县大石山区少数民族贫困乡之一。

  大兴乡处于大石山区,山峦叠嶂,多石灰熔岩,最高峰为刀丧山,海拔799.4米。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中间呈两片峡谷地带。母亲河—澄江发源于神庙山脚下,境内流程12千米,澄江的发源地有两处,相隔不远。当地人称为雌雄两边发源地。其水深约6米,宽约18米。当地居民的用水主要是橙江源头水。水任至南宁的高速公路横穿境内的九顿、国隆、林堂三个村,全长17.5千米。太阳、骨龙村已开通四级路,其他村都已开通乡村公路。全乡85%已解决通电问题,90%已解决人畜饮水难的问题。

  我们所调查的区域是土地利用分类主要有:道路、灌丛林、草地、河谷耕地、坡耕地、建设用地、河流、裸岩地等。住宅用地主要是沿着公路建设的,并且在不断的在扩大建设用地;也有少部分的居民区是建设在山脚或者是山腰的。总的居民用地大概占整个村的土地面积得10%。耕地主要分布于近河流边。这是由于这里多山,还是喀斯特地貌类型,因此耕地主要分布在河流附近,有利于对农用地的灌溉。由于人口的不断增长,,农用地的人均量也逐渐减少。近年来,实施可开发利用山的坡耕地。坡耕地的总面积也在逐年增加,目前耕地总面积大概占这九个村总面积的42%。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灌丛地和草地越来越少,土地类型少,可开发利用的后备资源少,开发难。坡耕地主要分布在国隆村、江域村、九顿村、太阳村,定福村也有少量的坡耕地;太阳村存在少量的灌丛地,但面积在不断减少。这是由于人们过度地开发利用,以致土地受到破坏和退化。加上人们对坡耕地的开发。

  从整体上看,我们所调查的区域土地利用方式形式较少,耕地主要种植水稻、甘蔗、玉米等,由于此区域为喀斯特山区,因此耕地面积少、难利用、经济收益较低,裸岩地较多,但也很难利用。

  根据种种情况,我们不难看出,此区域土地类型较少,且目前草地、灌丛林已经在慢慢地减少,目前已几乎没有了。这对于环境的保护和生态平衡以及多样性来说是很不合理的,而且在九顿村的澄江河源头附近,有小型的石灰厂和砖厂,由于“三排”工作没有处理好,其出的废水直接或者间接地流人澄江,久而久之会造成水污染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的出现。坡耕地的逐年增加,这对于农民的眼前利益来看,可缓解人民生活的压力,但从长远或者生态环境来说却是不利的,这样会破坏了生态环境的平衡,引起石漠化更加严重等生态的问题。因此,当地应再开垦的同时要实施相应的保护措施和控制开垦过度或者封山育林,使土地恢复土地类型多样化,提高生态植物稳定性……

  总之,在土地利用上,要充分、同时考虑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不要一味的只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忽略了生态效益。要合理集约利用土地,对土地进行整理,使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这才是一条真正能从长远、稳定发展的道路,才是人与自然和共存与发展的光辉道路。

  土地,是自然与经济的综合体,只有两者协调发展了,才是对土地的合理集约利用,人类对土地所进行的活动应顺应大自然的自然发展状况,要尊重大自然,人类才能走得更远!

本文来源:http://www.cnmengfu.com/yingyongwen/61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