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nmengfu.com--观后感】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本站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半条棉被电影观后感,供大家参考选择。

  半条棉被电影观后感

  “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近日,在湖南省津市市委组织部的统一安排下,我们观看了《半条棉被》这部电影,“聚焦平凡一幕,实为不凡之人”,这是红军长征路上的一段平凡往事,但电影中的人物角色却闪烁着不平凡的光彩,正是点滴平凡中的不平凡造就了今日的中华民族与中华儿女。

  一枚普通铜板,承载着党员不拿百姓一针一线的自律。“路上挖到一颗红薯,红军也要在地上放上几枚硬币”,食虽无主,纪律却常在心中,党员干部应时刻做到自廉。常持自警之心,卑以自牧。贯彻学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始终在思想上与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四个意识,牢记两个务必,坚定不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抵制四风问题,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与自我提高能力。常思权力之框,慎独于内。深刻认识党面临的四种危险与四大考验,牢记权力为法律所约束、为群众所服务、为人民所监督,筑牢思想防线,不踩红线、不越底线;自觉增强主动公开、主动接受监督的意识,诚心接受群众监督、真心对群众负责,做到群众面前不为私心所扰,不为人情所困,不为关系所累,不为利益所惑。

  一双自由脚,承载着党员破旧革新的勇气。电影中,徐解秀老人在三位女红军影响下,脱下了裹脚鞋,重拾了自由脚;党在长征过程中也蹚出了一条理论联系实际、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当前,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变局中危和机同生并存,我们应坚持创新引领,把握发展机遇。建立容错机制,降低试错成本。将从严问责与合理容错相结合,坚持对干部创新进行客观评价,公正合理对待,对该容的大胆容错,不该容的坚决不容,既确保让广大干部聪明才智充分涌流,调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又避免拿容错当保护伞,出现纪律松绑情况。树立创新意识,提升创新成效。结合时代新特点、新形势、新任务,敢于突破传统、敢于跳出常规,打破思维惯性与工作惯性,在干事创业中不断探索新方法,敢于提出新观点,善于学习新技术,勇于尝试新方法,将创新精神贯穿工作始终。

  一床平凡被子,承载着风雨同舟的军民鱼水情。一床被子,一分为二,是共产党人与群众共冷暖的初心;房屋被烧,集资修建,是共产党人为群众解忧愁的决心;“半条棉被”暖了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民心。坚定理想信念,做有“志”干部。“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坚定“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理想信念,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克服种种艰难险阻,始终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矢志不渝的追求目标。提升干事本领,做有“才”干部。“打铁还需自身硬”,始终葆有本领恐慌的危机感与紧迫感,把学习作为增强干事本领的重要手段。注意学习方式。既要向书本学习,也要向实践学习;既要向人民群众学习,向专家学者学习,也要向国外有益经验学习。注重学习内容。学习政治理论,讲好业务本领,做好群众办法,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让自己成为行家里手。

  半条棉被电影观后感

  时间回转到1934年11月,红军正进行着艰难的长征。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三位疲惫不堪的女红军在军队驻扎休整时借宿在村民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她们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留给老人,并对老人说:“等革命成功后,一定要送你一条完整的新棉被。”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80多年前,红军开始了漫漫长征,将理想信念的种子播撒在人民群众的心中。人民,是共产党人的理想之根、信念之源。不仅分给人民群众自己的“棉被”,还要为人民群众送来“新棉被”,为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而矢志奋斗,正是共产党人不忘的“初心”。

  “半条棉被”呼唤着共产党员认清“我是谁”。有的党员干部在服务群众时忘记了自己的党员身份,没有很好地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思想觉悟方面甚至没有普通群众高。“半条棉被”的故事正如一剂猛药,让党员干部立即苏醒过来,及时追本溯源,认清“我是谁”的问题。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广大党员干部只有先认清“我是谁”,才能有正确的思想作为引导,端正自己的角色定位,升华自己的理想信念,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才会有分给人民群众自己“棉被”的行为,进而兑现对党对人民许下的诺言,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

  “半条棉被”呼唤着共产党员弄清“为了谁”。有的党员干部在工作中混日子、毫无目标;有的党员干部从政后只图职权谋一已私利。“半条棉被”的故事就像一把钢锤敲响了警钟,让党员干部立即警醒过来,及时悬崖勒马,弄清“为了谁”的问题。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弄清“为了谁”,对于党员干部来说是最基本的职责和使命,也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条件和前提。共产党员要想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只有常问自己“为了谁”,常敲“半条棉被”的警钟,才不会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下迷失自我,才能始终坚持为人民群众送上“新棉被”。

  “半条棉被”呼唤着共产党员理清“依靠谁”。有的党员干部在工作需要时围在人民群众身前身后,任务完成便把人民群众丢在一边,还时常出现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现象。“半条棉被”的故事好比一击重拳,打醒了沉睡的初心,让党员干部立即清醒过来,理清“依靠谁”的问题。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党员干部要干成事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与拥护。因此,党员干部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经常深入到群众当中,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理清人民群众的所需、所想、所期、所盼,才能制定有针对性的目标去为人民群众谋幸福,并与人民群众一起创造历史,成为改革发展的推进者。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牢记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半条棉被”的故事就像一股精神力量,它映射出了共产党员的宗旨意识,更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为民初心。党员朋友们,当你的初心即将沉睡时,不妨再重温一下“半条棉被”的故事,它将帮助我们认清“我是谁”、弄清“为了谁”、理清“依靠谁”,并指引着我们悟初心、守初心、践初心,为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而不懈奋斗。

  半条棉被电影观后感

  《半条棉被》入选了“电影党课”。千千万万的中共党员,又将迎来一次点燃热血、洗涤灵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革命传统和精神教育。

  这是一个流传很久的故事,红军长征时,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贫苦村民徐解秀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徐解秀留下了。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大会上讲述过这个故事。

  《半条棉被》从立意、立项到剧本的创作、电影的拍摄,整个过程,花了很大的心思和精力。湖南省委书记杜家毫亲自批示,各级政府部门大力支持。孟奇导演将一个简单的、有巨大空白的故事还原、丰富、加工,升华成了一部有血有肉、情感饱满、精神丰富的电影。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在这部电影中被诠释得淋漓尽致。

  电影一开场,画面和声音的质感就把我深深震撼了。导演在故事架构和细节把控这些方面一直做得很好,将红色题材的主旋律影片当鸿篇巨制打造,大场景声势夺人,小细节一丝不苟,让人叹服。

  在我看来,这部电影有散文的气质,在短时间内各种情节和线索聚焦在一起,看起来似乎有些散乱,其实是形散而神不散,把时空交错的多角度场景剪辑组合在一起,既最大限度地还原了历史真实,又不动声色地升华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以及军民鱼水情深这一主题,真正做到了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

  影片开头,是一声声急促而凄惶的锣声:“过兵了!”然后是整个村庄倾巢而出,冒雨到山上躲兵灾。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在老百姓眼里,兵匪是不分家的。兵篦匪梳,百姓都要遭殃。然而却有这样一支队伍,它纪律严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所到之处,宁愿忍饥挨冻,也不骚扰群众半分,真正把理论落实到行动上,真正自上而下人人贯彻《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在当时的老百姓看来,这无异于天方夜谭。那时,国民党反动派为了达到摧毁瓦解红军的目的,到处造谣撒谎,把共产党妖魔化,并且冒充红军四处煽风点火,人为制造老百姓与红军的矛盾与隔阂。正因为这样,“半条棉被”才显得尤为珍贵。这半条棉被是共产党人言行一致的象征。在军阀林立的旧社会,惟有这一支队伍才是人民的军队,是为解救千千万万劳苦大众而来的。为了劳苦大众,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什么都愿意献出。“棉被”只是所有这一切的象征。

  这个故事,妙就妙在“半条”两字。正是这两个字,真正体现了党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的本源关系。孟奇导演为了体现这一点,把“互相扶持、你帮我助、彼此谦让”的细节做得非常充分,让时隔80多年的现代人真正明白了红军长征为什么最后能胜利,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最后能夺取天下。这部电影,不单是拍给人民大众看的,更是拍给和平时代所有共产党员看的。一个政党从人民中来,是人民群众的核心力量,是人民群众的精英团体,只有为人民谋幸福,让民族集体利益最大化,在瞬息变化的世界格局中让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不倒,才能真正保证它的合法性和先进性。

  这样的“电影党课”需要大力弘扬,让每一个共产党员常常接受这样的心灵洗礼。

本文来源:http://www.cnmengfu.com/yingyongwen/67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