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nmengfu.com--书信范文】

 电影评论,简称影评,是对一部电影的导演、演员、镜头、摄影、剧情、线索、环境、色彩、光线、视听语言、道具作用、转场、剪辑等进行分析和评论本站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影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影评范文

  这个学期看了下《赵氏孤儿》,我想写一下影评。

  电影的前一部分特别引人入胜。影片中印象最深的人物当属,屠岸贾,程婴,晋王,庄姬,韩厥。屠岸贾对赵氏家族的怨恨,起初是嫉妒赵家的军功卓越,位高名重,其实,这里,王学圻的演技可以算是精湛的,将他内心活动的变化展露出来。中国奸臣会如此之多,很多时候就是嫉妒心在作祟。看到别人比你好,就使出浑身伎俩来让别人身败名裂,身首异处。假传圣旨,屠杀赵家三百余口的事情。在没有做之前,内心是有挣扎的,可是心里的恶魔还是在别人的挑唆下冒出头,血腥无比。而对年幼的程勃是,孩子的天真触动内心的柔软,露出父亲般的慈爱。屠岸贾虽非善类,但也并非真正十恶不赦的坏蛋,将其推向倒行逆施边缘的还是赵盾父子的飞扬跋扈、目中无人和不可一世,他们的被灭门倒是应了做人不能太嚣张的道理。这样的赵氏为什么不杀?对皇上来说,功高盖主且每天装模作样的告诉他要做一个圣明的主上;对屠岸贾来说,权重且猖狂,赵盾和他同辈,同朝为臣,赵朔可以抢他兵权,难道还可以当面对他嘲讽:“屠大人的儿子如果还活着,应该也要生孩子了吧?”——能说出这话,就已经代表不打算和平相处,既然赵家已当他为敌,那他为什么不能先下手为强?电影前半部分中屠岸贾诛杀赵氏亲族的冷血、挥刀劈向韩厥脸部的凶狠以及摔死程婴儿子时的阴毒到电影后半部分完全消失了,在继子面前,他成了一位慈父,一个让人尊敬的长者,一个快乐地享受着天伦时光的老人。

  程婴,作为一个普通的医生,本来可以平平安安的过日子,守着老婆孩子,但因为遇到了庄姬,面对庄姬的请求,想过退缩,但是道义占了上风。为了救赵氏孤儿,搭上了老婆和自己孩子的性命。一个已经心死的人,能做和能想的,只有复仇了,他含辛茹苦,十五年,养大赵氏孤儿,就是为了让屠岸贾知道,他是谁,孩子是谁,他要为一家人报仇,为赵家报仇。我觉得后面的情节,不够生动,如果那个孩子成为一代名将,最后带兵杀了仇人,也许会精彩点。但对心里的刻画可能没办法像影片那样细腻了。程婴在临死前,走在路上,看到妻儿来接他,我想他那个时候是幸福的,这也揭露出中国人最终还是以家和家人为重。这也是人内心最深的渴望——家庭的平安,团聚。程婴只是一个小人物,无意卷入争斗,只是阴差阳错被迫成为了“忠义之士”。整部影片可以归纳为“民干了士该干的事”。并且,这个民不是像士一样出于某种信念去主动牺牲,而是当命运把他卷入到这个漩涡中来时,在苏醒的人性面前,几乎被动地完成了他的义举。当庄姬“托孤”之时,程婴并非不怕,是对赵孤的同情使他选择了冒险;当屠岸贾全城“搜孤”时,程婴也像所有的父母一样首先想到的是救自己的孩子,是程妻无意间的举动导致了最后的牺牲;之后在公孙府上,当藏在隔墙中的妻儿被发现时,程婴才真正地面对一种道德决断:是牺牲自己家的孩子还是让一百多婴儿遭受屠戮?这时,他意识到这就是他的命,接着他做出了选择。程婴不是任何传统意义上的英雄,他不是为了忠与义去选择牺牲,他是最真实意义上的普通人,但这普通人却干了英雄才能干的事。

  庄姬,一个高贵,脱俗,可以说看惯风浪的女人,她是高贵的公主,有一个英武神勇的丈夫,即将生下一个可爱的孩子,电影中,庄姬和赵朔乘坐马车的镜头,让我久久难忘,那么倾国倾城,那么让人嫉妒,羡慕。范冰冰的演绎真的很棒,一个临危不乱的女性,果断的要求程婴帮忙生下孩子,想就是因为作为母亲,当爱情没有了,最想要的是自己的孩子的快乐,安定生活。所以,才会在临死前,告诉程婴,让孩子做个平凡人,普通人,不要告诉他身上的家仇。整个故事里只有庄姬一个人活明白了,庄姬死前对程婴说“不要告诉他父母是谁,也不要告诉他仇人是谁,让他去过普通人的生活。”说这句话是整个电影里最感人至深,最真切也是最实在的一句话。这份谅解是出于母亲对儿子的大爱。她不想让孩子在仇恨中长大,不想孩子因为仇恨而冒险,也许,她根本从一开始就很明白,这就是政治,不是杀人,就是被杀,别人杀你,你要报仇,你报了仇,仇人的亲人也会报仇……庄姬求的,不过是孩子活着平安快乐。而程婴毁的也许正是这个。但由于这个孤儿让程婴遭受如此大的惨剧,他在抚养这个孩子的过程里,其实已经将这个孩子变成了一个复仇的工具。他要让这个孩子认屠岸贾为干爹,让老年无子的屠岸贾视赵氏孤儿为亲生儿子,然后,再用他亲手杀掉屠岸贾。这是一个残忍的计划,最不可思议的复仇,不是杀人,是杀心。

  韩厥,一个将军,就像凯歌导演说的那样,他们都是小人物,韩厥也一定是由一个普通的士兵成长为一个将军的,他一定有赫赫的战功,卓越的才华,才会有今天的地位,他是屠岸贾的部下,当然,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作为一个部下,他是会听从屠岸贾的调遣的。毁容前的韩将军,英俊,儒雅,眉宇间淡淡的英气,但他却因为放走了赵氏孤儿,而惨遭毒手,容貌被毁,功名丧尽,这样的变故,对于一个人来说,是怎样的打击,但他知道,程婴为了救赵孤牺牲了自己的孩子时,他肃然起敬,匍匐在地,对程婴深深一拜,可见,韩厥是一个有情有义,有良心的人,不会为了自己的私力,去伤害别人。黄晓明后面的演绎越加自然,不着痕迹,我这么看着这样的晓明更帅了,更可亲了。他和程婴一起,苦等了十五年,相互安慰,终于等到了报仇的时刻,但由于赵孤的不理解,韩厥就只有自己出手了,他暗箭伤了屠岸贾,最后跟程婴的一抱,彻底的解脱了。以后的韩厥会去向哪里,浪迹天涯,一剑,一酒,走江湖嘛。

  最后,我觉得不满意的是程勃,这个孩子显得不够成熟,果敢,程勃对义父的感情,成为了他内心挣扎与矛盾的原因。,《赵氏孤儿》始终无法交代出他的真实动机,更无法表现出人的崩溃。由于程婴受制,他也不停摇摆,他如何接受事实并向义父刺出剑,他整体上,就是矛盾的综合体。最后,当他养父走了后,也许他会成长起来。

  赵氏孤儿的故事已在中国流传了两千余年。一个情节并不复杂的故事铺展于历史的长河中如此之久,能够与各个时代的人产生精神共鸣而不衰竭,它便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故事而成为文化。

  影片最初重要人物的出场及那场血雨腥风的宫廷争斗拍得极为精彩,宫廷政变一幕的壮丽与惨烈,可以与大多数史诗电影杰作并列而无愧色。赵家的灭门惨案把整个气氛推上了高潮。

  这个电影,让我们重新审视了下古老的故事,我们收获颇丰。好的电影给人以启发,以后还要看好的影片。

  影评范文

  《金陵十三钗》讲述了1937年南京沦陷,只有一座天主教堂暂时未被占领,教会学校女学生、秦淮河畔风尘女子、军人和伤兵,还有一个美国人约翰,都先后进了教堂,在这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里,他们共同面对一场生死浩劫,产生了各种各样奇妙的感情。然而,教堂也不是永远的净土,暂时的宁静很快被打破——日军冲进教堂并且发现了女学生,殊死抵抗的军人在千钧一发之际开枪救女学生,英勇牺牲。后来,日军又强征女学生去庆功会为日军表演节目,谁都知道,这将是一条凶多吉少的不归路。女学生们不甘被日军凌辱,准备集体自杀,却被以玉墨为首的妓女们救下。最后,这13个平日里被视为下贱的风尘女子,在侵略者丧失人性的屠刀前,激发了侠义血性,她们身披唱诗袍,怀揣剪刀,代替教堂里的女学生,去赴一场悲壮的死亡之约……

  故事类似于回忆录,是由书娟回忆作为旁白,我以为当贝尔饰演的“神父”开车将女学生们送走后,会描述一段这些秦淮河女人如何反抗小日本的剧情,很遗憾,电影在贝尔驱车护送女学生们离开后便结束了,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这部电影和国产的其他影片不同在于贝尔,因为他的出现使这部影片多了些国际化色彩,影片全程85%以上都是英文,就连渡边笃郎饰演的日本军官也都是用英语交谈。可以这么说吧,我之所以去看这部影片也是由于贝尔,他诠释的蝙蝠侠深入人心,第一次在中国拍戏,很想去看一下他的精彩表现,真的没有令人失望,不愧是好莱坞一线巨星,他可以瞬间变成一个放荡不羁的男孩令人捧腹,也可以瞬间变成庄重的神父,义正言辞令人崇敬。

  金陵十三钗,听到这名字肯定是讲女人的。十三个“女人”(电影中其实是十四个),只有看过电影的才知道内涵。但是一部戏只能有一个女主角,故焦点落在了玉墨身上,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玉墨转身走路的妖娆姿势,这绝对是这个角色的招牌动作。每个人都有精彩,但是相比之下玉墨更出彩,倪妮演绎的入木三分,我都怀疑她平时就是这个样子。

  虽说是青楼女子,这些女人身上良知的一面或许就是影片的亮点。豆蔻为了给浦生谈好听的琵琶曲,返回满目疮痍的妓院遇到日本鬼子,不甘凌辱咬破日本鬼子的耳朵,被残忍的刺死了;香兰仅仅为了漂亮的玉耳环返回妓院无疑说明这个女人贪财爱慕虚荣的,而在她只剩最后一口气的时候拽着日本鬼子的腿帮助豆蔻逃脱时,她的善良倔强令人生敬。这些女人们替学生们去赴日本人的“生死宴”,更是人性光环的最大亮笔。

  在这一座破旧的教堂里,真正的神父死了,当女学生们把贝尔作为唯一的依靠时,他做的只能是朝着日本人怒哄或用人道主义去感化求情,用善意的谎言去安抚孩子们受伤的心灵,手无寸铁他做得已经够多了。贝尔驱车送女学生们离开时的热泪盈眶令人回味,那时的脑海里他想的是什么。是玉墨的安危,是战争残酷的无奈,还是自己身临其境的凄凉?这部电影总体气氛是很凝重的,尤其是佟大为领导的军队和鬼子负隅反抗的时候确实是情绪的最低点,但是没有泪眼朦胧。

  影评范文

  为了她们,牺牲了她们。不去计较值不值得,因为有爱,所以承担。她们的牺牲不仅悲惨,而且绚烂。

  ——题记

  《金陵十三钗》是2011年张艺谋执导的战争史诗电影,根据严歌苓同名小说改编。影片筹备4年,投资6亿元人民币。瞄准全球市场,首度邀请好莱坞战争特效团队和一线影星克里斯蒂安·贝尔加盟,并启用数十位新人出演。于2011年12月15日在中国上映,获得国内普遍好评,口碑令其票房不断攀升,在国内累计取得6.2亿人民币的票房,该片是2011年国产电影票房冠军。

  原作者严歌苓表示,她参与“南京大屠杀”的纪念活动是从1993年开始的。那时在芝加哥,华人社区展示了第一批大屠杀的图片。之后的每年,她都参加大屠杀纪念活动,后来也参加了1997年在南京举行的由中、日双方举办的“南京大屠杀60周年”纪念大会。她就是在参观一个个大屠杀刑场时,感到得为这个历史大悲剧写一个作品。于是才有了这部小说,也才有了张艺谋的力作。

  战争中最悲惨的牺牲总是女性。女性是征服者的终极战

  利品。女性承受的痛苦总是双倍的。并且无论在何种文化里,处女都象征一定程度的圣洁,而占领者不践踏到神圣是不能算全盘占领的。这就是男性游戏——战争致于女性的悲剧。

  严歌苓说,这个故事是献给南京大屠杀中的女性牺牲者的,当故事中的牺牲铺展开来时,她希望读者和她一样发现,她们的牺牲不仅悲惨,而且绚烂。

  张艺谋是在北京奥运会前看到严歌苓的这个小说,随后便买下版权,他说故事的视角很独特,从13个金陵风尘女子传奇性的角度切入,表达一个救赎的主题,反映了崇高的人道主义。他希望影片能给观众带来不同以往的感受,肯定与以往的南京题材影片都不一样。张艺谋称,与原著相比,影片中加入了表现中国人浴血抗争一条故事线索,需要表现中国人的血性、不屈不挠的精神。片中也有不少战争场面,不过不会太过强调大场面,战争场面是要靠细节才能让人记得住。

  张艺谋1982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他和陈凯歌、田壮壮等一起成就了“中国电影第五代”。从1981年独立执导《红高粱》,之后又连续导演了《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等影片,让中国电影走形了世界。几乎所有作品都入围国际重要电影节。张艺谋的作品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具有浓烈的民族意蕴和浓郁的中国特色。

  张艺谋专业主修摄影,因此他在美术方面很有造诣,尤其是在色彩方面。他似乎最偏爱红色,特别是对红色、黑色的强调,加强了视觉冲击。他很会运用色彩,不论他的哪部电影都能很好地体现出他对色调的灵活运用。

  这次他导演的《金陵十三钗》也有许多出彩的地方。故事讲述了,1937年南京沦陷,只有一座天主教堂暂时未被占领,教会学校女学生、秦淮河畔风尘女子、军人和伤兵,还有一个美国人约翰,都先后进了教堂,在这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里,他们共同面对一场生死浩劫,产生了各种各样奇妙的感情。然而,教堂也不是永远的净土,暂时的宁静很快被打破——日军冲进教堂并且发现了女学生,殊死抵抗的军人在千钧一发之际开枪救女学生,英勇牺牲。后来,日军又强征女学生去庆功会为日军表演节目,谁都知道,这将是一条凶多吉少的不归路。女学生们不甘被日军凌辱,准备集体自杀,却被以玉墨为首的妓女们救下。最后,这13个平日里被视为下贱的风尘女子,在侵略者丧失人性的屠刀前,激发了侠义血性,她们身披唱诗袍,怀揣剪刀,代替教堂里的女学生,去赴一场悲壮的死亡之约……

  故事的一开始,人物就在漫天的战争的硝烟中由远及近,渐渐浮现。导演也采用了推镜头的方式,让电影的女主角的形象渐渐清晰,进而引发了后来一系列的故事。随后男主角也在中日双方的交战中进入人们视野,只是这部影片的男主角是美国人。该片动用了国际影星和团队,我们不得不怀疑,张艺谋这部电影有要冲击奥斯卡金像奖的嫌疑。事实也是如,凭借着超高的票房和良好的口碑,《金陵十三钗》获得了美国金球奖最佳外语片提名、第六届亚洲电影大奖六项提名、第三十一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一项提名和第五十九届美国金卷轴奖最佳外语片音效剪辑奖。虽然没有获得奥斯卡金像奖,但是总体来说这部影片还是相当不错的。

  人物的塑造,是电影的重中之重。电影中的人物是叙事的核心,是矛盾冲突的核心,是影片造型的基础。所以,张艺谋在演员的选择上也下着实下了不少功夫。张开艺谋早在2007年就开始了演员的征选,由于故事发生在南京,所以他希望选择南京籍艺人。但是南京籍艺人屈指可数,于是他决定启用新人。很幸运,倪妮被选为了女主角。玉墨扮演者倪妮风情万种,而在银幕上光鲜靓丽的背后,则是这位新人付出的努力:走路的姿态,坐的姿态,都要训练。还要学习打麻将,抽香烟。请了很多老师,还请来一些家人曾经有过风月场经历的老人家,描述那个年代的风月女子是什么样的举止。倪妮在片中很好的诠释了那时风尘女子的仪容姿态和心里思想上的斗争,一度获得专业人士和观众的好评。

  当然,故事中的男主角也是不容小觑,克里斯蒂安·贝尔,他曾是奥斯卡最佳男配角的获的者,在《斗士》中饰演的角色——也就是获奖的角色被称为“最富创造性的角色”。他只身一人来到南京,和完全陌生的团队共处了4、5个月,完全没有大牌明星的架势,平易近人,理解他人,这让张艺谋大为赞叹。贝尔他在片中饰演敛状师约翰,他去教堂是为了给牧师化妆殡葬,但是牧师的遗体应经被炸飞了。但是他还是要钱,乔治没有钱给他,他就呆在教堂里不走了。因此也才有了下面他奋不顾身地去救那些女学生的一幕。

  我们不得不承认,张艺谋在人物塑造上做的是很成功的。至少他所塑造的两个主人公已经完全抓住了我们的心。但不得不提的一点是,张艺谋似乎夸大了约翰这个美国人的英雄形象,而对在一开始就拼命和日军战斗保护女学生的教导队完全忽视了。李教官的扮演者佟大为在整部影片中脸都被灰尘沙土覆盖,完全没有一张清晰的面容。李教官舍生忘死,和教导队的那么多弟兄战死沙场,最后却没有人记得。我们不得不说这是一种悲哀,也许张艺谋应该在以后的作品中仔细考虑考虑这个问题。

  为了让自己精心塑造的人物鲜活富有生命力,张艺谋在场景的设置和拍摄上花费了不少时间和资金。故事发生在金陵,也就是南京,所以张艺谋在南京布置场景。故事一开始在硝烟迷漫中,被战争摧毁的楼房化为了废墟,教导队和日军就在这里大大开火,教导队为了炸坦克,用队员做掩护,最后都牺牲了。说实话,战争场面算不上宏大,也算不上激烈,而且在这么大的制作中,战场上居然就出现了几辆坦克,丝毫看不出这是大制作的电影。就我认为张艺谋的这场战争戏完全没有冯小刚拍摄的好。

  前面已经谈到张艺谋对色彩运用的美学十分有造诣,所以在这部影片中也能很好地体现。女学生书娟在彩色大玻璃窗中看秦淮河里的那些女人,在灰色调的空间里突然出现鲜艳的色彩,顿时吸引了我们的眼球,也给我们的视觉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似乎这个彩色大玻璃是教堂与外界交流的一个媒介,许多场面都发生在这里。书娟一直透过这个彩色大玻璃观看外面的情况,而外面的子弹也是透过这个玻璃打中了教堂里的人。当被子弹震破的彩色玻璃碎片散落时,我们也会被色彩的转换和光线的映射晃了眼。这就是光线与色彩有效结合的效果。我们也说过张艺谋尤其偏爱红色,在这部电影中也有一定的体现。红色代表了血腥,在这种状况下,选用红色无非是想表达战争的残酷和血腥。确实,战争是无情的残酷的,多少人都因为战争丢了自己的性命。

  影片的结构,框架,就是电影的风格。张艺谋的这部影片的风格就是具有浓烈的历史感和生命意识。教导队为了救女学生献出了生命,玉墨她们为了救女学生代替她们去庆功会,乔治为了救人男扮女装也要去,约翰为了这些从不相识的人也开始了解救这些女学生的生活。每个人都有牺牲自我解救他人的精神。我们大可赞叹这种精神的高贵,但是我们转而想想,真的牺牲玉墨她们去救书娟她们,真的是正确的吗?我没法评论,严歌苓在书的序言中就写道:处女都象征一定程度的圣洁,而占领者不践踏到神圣是不能算全盘占领的。所以所有人都在拼命的保护书娟她们,保护我们的尊严不遭到践踏。我想,这样说来,我们完全可以理解了。

  说完了电影的风格,我们不得不再提提这部影片的情节。纵观世界各国的故事片的样式,故事的结局基本存在四种模式:情理之中,预料之中;情理之中,预料之外;情理之中外,预料之中;情理之外,预料之外。而本部影片呢则属于情理之中,意料之中。说实话,在看到电影的三分之二时,我就已经预料到结局。不能说影片烂俗,至少我觉得张艺谋在拍摄和导演方面还是做得很不错的。

  这部片子整体看来还是很大气的,这点在语言的使用上有很好的体现。整部影片融入了很多英文对白,特色的南京话加上少量的普通话,着实让人感觉大气了不少。这是一部张艺谋版的女人大戏,基本上可以说这是一部歌颂的妓女的片子。这是一部表达了诸多的人性对立之后的解放思想,同时,让人看到了一位有文化的妓女是多么的受人尊敬。从这点来看,我还是很喜欢这部影片的。他揭示了很多人性的弱点和高尚的人性光辉。

  好了,说完了电影专业的东西,我想谈谈自己的观影感受。我对其中几个场景和片段印象比较深刻,也比较感动。其中一幕是佟大为扮演的李教官在送下浦生之后,又去给女学生还鞋,眼中含着泪。在这之后,他本可以换上便衣逃命,但是他没有离开,而是在教堂对面的废墟上守着他们。当时看到这里我哭了,没有矫情,确确实实这里真的打动了我。在一个就是美国人约翰,他最初是为了钱才留在教堂,后来遇到玉墨她们,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他们之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约翰爱上了玉墨。约翰在经过心里的挣扎过后,决定帮助她们离开南京。以致于再后来约翰遇到自己的同行的朋友泰瑞,泰瑞要他和自己一起坐船离开时,他果断拒绝了。

  这一点我也很是佩服和赞赏。只是战争中的爱情太残酷,玉墨和约翰还是没法在一起。玉墨和她的姐妹们选择了代替书娟她们去庆功会,结果可想而知。但就是这样,玉墨还是很果决地选择了赴宴,她觉得即使是妓女,也要死得壮烈,也要死有所得。而救书娟她们就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大事。影片的最后并没有写玉墨她们的结局,但是从约翰和书娟噙着泪的眼睛里可以推测出结局。只是,我们仍怀有幻想和希望,玉墨她们会活下来的。

  在看这部影片时,虽然时间很长,大概两个半小时,但是我丝毫没有急躁和厌倦的情绪,我很安静地看完。也许我不能够完全体会到张艺谋拍摄这部影片的感受,但是我还是深受感动。暂且不去评论这部影片的好与坏,这部影片让我动了情,触动了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我就觉得它是好的!

  这部影片被外国人成为“The Flowers of War”,也就是战争之花。没错,玉墨她们就像战争中的娇艳的花,最后绚烂地盛开在南京这片热土。她们的牺牲不仅悲惨,而且绚烂。

本文来源:http://www.cnmengfu.com/yingyongwen/69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