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nmengfu.com--观后感】

“半床棉被”又称“半条被子”,是红色经典故事。在1934年11月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 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以下是520作文网分享的《半条棉被》观后感,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半条棉被》观后感1

  “半条被子”讲述的是红军长征时期,3名红军借宿湖南汝城县沙洲村村民徐解秀家中,见到徐家家境贫寒,家里连床御寒的被子都没有,临走的时候,女红军用剪刀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开,将半条被子留给了徐解秀的故事。看完《习近平讲故事》的这个“半条被子”的故事,感触颇深。新时代,物质生活逐渐富足的我们,早已不缺这“半条被子”,但是这“半条被子”的精神应该是我们每一名共产党员所一直需要的。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什么叫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来给老百姓的人。”一句简单朴素的话语,却形象地阐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就是要在为群众服务、为群众办事的时候真正地做到做得快、做得到、做得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为群众办事要做得快,不搞拖拉。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淡薄,为群众办事不上心不主动就会导致为群众做事效率不高,拖拉现象严重。传承“半条被子”的好党员精神,就是要加强我们党员的群众观念,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要与群众有感情,要去关心群众的疾苦,要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需。有了这样的意识和精神,才能为群众办事快。

  为群众办事要做得到,不打“空炮”。现实生活中,存在一些党员干部言行不一的现象,当着群众的面答应为群众办事、可是事后却束之高阁,抛之脑后,伤了群众的心。这就是做不到,打“空炮”的表现。这样的“空炮”打得多了,就会引起群众的不满,从而导致工作不好开展。传承“半条被子”的好党员精神,就是要求党员干部要加强自我修养,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真心实意地把答应群众的事情办到。

  为群众办事要做得好,不敷衍了事。例如,“一汲清冷水,高风味有余”的党员干部黄大发同志,历时30余年,带领群众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长9600米的“生命渠”,结束了王坝村长期缺水的问题。“绝壁”对于他来说就是困难,“生命渠”对于他来说就是给群众的一个承诺。面对这样的困难,他没有退缩,没有敷衍,他做的就只是以身试险,克服困难,实现承诺,为群众把事情办好。

  《半条棉被》观后感2

  单位组织观看电影《半条棉被》已过去一周多时间了,片中的诸多片段常会在我脑海中闪过。我想,这就是一部好电影、一个好故事吧,它不是过眼云烟,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还留有发人深省的掷地回响。

  电影《半条棉被》讲述的是红军长征时期,3名女红军战士与湖南汝城县沙洲村村民徐解秀因半条被子结下的情谊,以及红军战士们不畏牺牲、并肩抗敌的战友情,展现了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须臾不可分离的鱼水深情,表达了共产党人始终依靠群众、始终为了群众的不变初心。

  片中令我最为震撼的一个情节,是女战士廖小湘修好了从战场上捡回的电报机,收到的却是总部要求33师掩护主力部队挑夫队过沙洲村大山的命令,而此时的33师经过与敌人的浴血奋战只剩下几名伤员,其余小分队成员也基本上都是有伤病在身,收容队特派员建议发报给总部说明实际情况,33师已无战斗力掩护挑夫队。

  就在大家犹豫不决时,女战士董秀云主动请缨,她说:“我们虽然不是正规编制部队,可是我们手中有枪,相对于手无寸铁的人民群众,我们都是红军战士!”随后,身负重伤的机枪排排长张冬生、双眼失明的罗连长、受伤的战士们一个接一个毫不犹豫地站起来,坚定地说:“坚决执行命令”!此时的他们,明知上战场意味着牺牲,但为了革命的胜利,他们毅然选择英勇赴义。正是因为他们为坚守初心、担当使命,舍生忘死、流血牺牲,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过去,一寸山河就有一寸革命先烈的鲜血;如今,一寸山河承载一寸中国人民的智慧。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潜心在水稻亩产量上研究实验一辈子,养活了960万平方公里中华大地上的子民;为战疫逆行的84岁钟南山院士,用呼声唤起了全国人民的防控意识,让中国的疫情防控走在前列,成效显著;“两弹一星”元勋、著名核物理学家朱光亚,把细推物理当作乐,在中国科技的发展道路上绽放恒久光芒……这些平凡而伟大的人物,他们不慕虚名、不计得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奉献精神,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价值标签,引领着广大青年在新时代展现新作为、体现新担当。

  山河已无恙,吾辈当自强。如今的我们生活在太平盛世,穿梭于繁华之间,没有战乱之苦,没有荒年之饥。但新时代有新使命、新要求,我们青年更要做新时代的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观看电影《半条棉被》带给我们的不应该只是一时的激动或冲动,而应该是长久持续的动力和激励,作为新一代青年,我们必须传承前辈们的英雄气节,不忘初心、担当使命、不负韶华,把家国情怀与人生追求融为一体,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以“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为共圆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半条棉被》观后感3

  “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厚重温暖的军民鱼水情,这是我从徐解秀老人这句朴实的话语中所感受到的。

  经过艺术创作,《半条棉被》讲述的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带着这个疑问,9月18日,我走进了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电影党课《半条棉被》的课堂。

  第五次反围剿是故事的大背景,寒冷的天气,索命的轰炸,残缺的身体,简陋的野战医院,缺衣少食的窘迫,百姓们紧闭的门窗,一切的色调都是灰色的。

  董秀云好想问问送被子的人关于丈夫的情况,但是人已不见,询问无果;徐解秀好想给患疟疾的孩子看病,但过兵之痛,让她闭门不出。凭借寻夫的信念支撑,董秀云以护理之术,捡了一路伤兵残将,找组织、找部队,到了沙洲村,身心的疲惫被百姓的信任抚慰。战战兢兢的试探,徐解秀通过金鸡纳霜治病和红薯吃食等细节,渐渐相信她所看到的红军是不一样的兵。

  这部电影里,一个泪点接着一个泪点,有革命信念,有人间情谊,有信任之喜,也有思想升华。画面始终是清冷的,烟雨连绵,瑟瑟发抖,但是情谊却在这棉被一分为二时,显示出最浓的化学变化。这床棉被,之于董秀云,是能找到丈夫的坚守,是革命定会胜利的期盼;这半床棉被,之于徐解秀,是温暖身心的宝贝,是冲破桎梏的见证,是后会有期的念想。这也难怪徐解秀及后人还在等着当年的红军姑娘能够回来看看她,这不仅是军民鱼水之情,更是交心之后的朋友情。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当徐解秀老人向大家讲述这段往事的时候,人们早已过上了无战无灾的幸福生活,是知恩图报与君子约定,让这位老人感念半条棉被的恩情持续了半个世纪并代代相传,昔日的女红军至今仍杳无音信,但共产党人人民至上、服务人民的精神却在传承。作为共产党员,唯有将这种精神发扬光大,处处冲锋在前,事事脚踏实地,才能不负初心与使命。

  感动还在继续……

本文来源:http://www.cnmengfu.com/yingyongwen/73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