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nmengfu.com--观后感】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下面是本站为大家带来的天渠电影观后感,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天渠电影观后感

  古有愚公移山,今有黄大发修渠引水。电影《天渠》是由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原草王坝村党支部书记黄大发先进事迹改编。讲述了上世纪60年代,黄大发带领群众克服重重困难,历时36年,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靠着锄头、铁锤、钢钎和双手,修建了一条全长9400米的“生命渠”。彻底改变了草王坝村没水没路没电,村民靠吃救济粮为生的落后历史。

  影片一开始描述了草王坝村十年九旱,需要依靠迷信献鸡求雨的场面,黄大发几次带领村民挖渠都以失败告终,打击了村民的信心。但他不甘心,目不识丁的他去水利站学习挖渠技术一去就是几年,回来后他向县里申请筹集资金,带头捐钱,甚至变卖棺材和女儿的嫁妆,他说:“我在中国地图上看到了遵义,但看不到草王坝,这个我们世代生存的地方,不修这条渠,以后地球上也不会再有草王坝,这渠我修定了!”他的坚持最终打动了村民,他们变卖全部家当终于启动了这项工程。黄大发带头苦干,年轻人都不敢下的悬崖峭壁,他二话不说就给自己绑上了绳,还把儿子安排到最远的工段,一句“干部做,群众看”堵住了妻子的嘴。因为修渠,女儿的病一拖再拖,最后病重去世,黄大发连最后一眼都没见到。他无暇沉浸在悲伤中,继续带领群众埋头苦干,一干就是36年。这条“天渠”终于修好了,他们引水造梯田,粮食产量暴增,有水有粮就有了钱,村里通了电,修了路,造起了学校,草王坝再也不是原来的草王坝了!

  36年,用生命造渠,愚公黄大发虽没有豪言壮语,但绝对算得上一个对党忠诚,对群众负责,有能力有担当的好干部、好党员。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传承了党的优良作风,清正廉洁,克己奉公。他是人民的信仰,是时代的先锋。

  身为一名列车乘务员,我与他遵循着一样的宗旨——为人民服务。我要向这位伟大的人民公仆学习,学习他对待工作积极主动、投入忘我,遇到困难迎难而上,兢兢业业,奋斗不止的精神。我要更加热爱工作,积极主动地学习业务,更周到热情地为旅客服务,解决旅客困难,自觉接受批评和监督,主动弥补自身的不足之处,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和服务质量,向党组织看齐,做优秀乘务员,为铁路旅客运输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身为一名生活在新时代温饱不愁的年轻人,我更应该学习黄大发不忘初心,持之以恒的信念,和清正廉洁,两袖清风的高尚情操。我要克己自律,勤俭节约,不铺张浪费,不贪图小利小惠,根据自己的实力和需求购买奢侈品,不与人攀比。远离社会不良风气,做一个正直清白的人。

  电影散场了,我的内心仿佛有一片阳光涌入,明亮且温暖。

  天渠电影观后感

  近日,被国家电影局列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重点影片宣传推荐的电影《天渠》在贵州、北京上映,12月13日将在全国同步上映。电影深入刻画了一名优秀老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对党忠诚,决心干事创业的崇高品质。

  电影《天渠》根据时代楷模、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原草王坝村党支部书记黄大发的先进事迹改编,讲述了黄大发老支书在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和因严重缺水导致的贫困状况下,从上世纪60年代起,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历时36年,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凿出一条长9400米的“生命渠”,结束千百年来滴水贵如油落后历史的感人故事。

  电影刻画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忠于党和人民事业的优秀共产党员形象,更充分抒发了以电影主人翁为代表的基层农村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谋发展,摆脱贫穷落后面貌的为民情怀,为弘扬“遵道行义自强不息”的城市精神,讲好贵州故事积累了经验,树立了标杆。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我们观看《天渠》电影,看到的不仅仅是“大发渠”本身,我们看到的是“当代愚公”精神。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永葆蓬勃朝气,永做人民公仆,争做时代先锋,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凝聚磅礴力量。

  《天渠》不是“渠”,是一种“当代愚公”精神。电影中黄大发同志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执著和坚强,默默地、忠实地履行着一位基层“领头雁”的神圣职责,用平凡而朴实的奉献塑造了震撼人心的美丽,谱写了一名共产党员忠于党、忠于人民的生命乐章。

  《天渠》不是“渠”,是一个“时代楷模”精神。电影中黄大发同志数十年如一日,不计个人得失,扎根基层,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坚持“把实践写在大山上”,致力摆脱贫穷、改变农村面貌,带领群众自强不息的真实故事,展示了当代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和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

  《天渠》不是“渠”,是一种“自我牺牲”精神。电影中黄大发同志变卖棺材筹钱、女儿因病无法医治、运水泥不住旅店等等镜头,充分展示了他当个人利益与群众利益发生矛盾时,他以牺牲个人利益以维护集体利益,以共产党员自我牺牲的精神境界,坚定不忘初心的理想信念。

  天渠电影观后感

  电影《天渠》以不起眼的村落发生的感人故事为题材,讲述了“时代楷模”、“全国道德模范”、“2017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的获得者——黄大发凿山修渠,带领群众战天地、斗贫穷,共同富裕奔小康的先进事迹。

  影片讲述了原遵义县草王坝村黄大发老支书花费36年带领全体村民修渠的感人事迹。影片开始呈现了黄老书记修渠十年并未取得成功,他毅然决定去县水利站学习相关修渠的专业技术知识。在第二次修渠时,面临筹集一万元资金的难题,党员黄大发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差点卖掉自己的老本(棺材),女儿彬彩用自己的彩礼钱填补了修渠资金缺口,修渠之路工程顺利启动,修到最险峻的擦耳岩时,工程师退缩了,黄老支书毅然决定自己去凿渠,其中最深刻的是黄老支书和儿子黄彬权的一段对话,黄老支书说“等会你替我下去凿渠,我下去好几趟了头有点头昏。”黄彬权问到“为什么是我?”黄老支书回答到“因为你是我儿子,别人我赔不起。”由于修渠工作的繁忙,黄老支书一直无心顾及女儿彬彩的病情,最后彬彩的离世,黄老支书隐忍失去女儿的伤痛,继续投入到修渠工作中,每一锤都饱含了深深的忏悔和伤痛。

  电影再现了黄大发老支书不忘初心的坚定信念,持之以恒的拼搏精神,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诠释了一名基层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敢于担当的优良作风。黄大发老支书号召村民上山,历时三十余载,在悬崖峭壁上开凿出了一条长9400米,绕3座高山经3处险崖的生命之渠,结束了滴水贵如油的落后历史,创造了百姓富裕的美好未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村民交上了一张完整答卷,他无愧于党员信念、无愧于群众信任,是一名合格优秀的基层党员干部。

  通过观看电影,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学习他心系群众的为民情怀,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做好事、办实事,凡事想着人民,自觉接受群众的批评和监督,保持党员干部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学习他清正廉洁的高尚情操,要懂得感党恩、守纪律,不为金钱所诱、不为名利所惑、不为人情所困,严以律己,弘扬清风正气,保持党员本色;要学习他奋斗不止的奉献精神,在工作中,积极主动,坚守工作岗位,兢兢业业办事,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以负责的工作态度、高昂的工作激情,自我加压,精准发力,强化担当,努力为社会事业而奋斗终身。

本文来源:http://www.cnmengfu.com/yingyongwen/67414.html